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Fibro Touch、FIB-4指数、APRI指数3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评估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148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以肝纤维化分期分组,均进行血生化、血常规、Fibro Touch检测,计算FIB-4指数和APRI指数,记录肝脏硬度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Fibro Touch、APRI和FIB-4指数3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28、0.486、0.482,P值均0.01)。Fibro Touch对明显肝纤维化组(≥S2)、肝硬化组(S4)的诊断性能最好,AUC分别为0.84、0.93;其次为APRI指数,AUC分别为0.79、0.87;FIB-4指数诊断性能相对较差,AUC分别为0.77、0.84。对于肝纤维化分期≥S2及S4,FibroTouch诊断价值均优于APRI及FIB-4指数(Z=21.589,P0.001;Z=18.896,P0.001;Z=11.192,P=0.001;Z=16.891,P0.001),APRI指数诊断价值优于FIB-4指数(Z值分别为46.918、35.334,P值均0.001)。结论 Fibro Touch可以较准确地评估CHB患者有无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程度,使多数患者避免有创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以及瞬时弹性成像(Fibro Scan)观察和分析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与Fibro Scan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235例,另选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检测门静脉宽度(PVD)、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PVVmean)、门静脉血流量(PVQ),利用公式门静脉压力(Ppv)=1.895 1+0.001 1PVQ估算出Ppv。同时进行Fibro Scan检测。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参数与Ppv关系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PVD、PVQ、Ppv和Fioro Scan值分别为(1.42±0.12)cm、(1238±145.23)ml/min、(3.28±0.17)k Pa和(27.81±7.52)k 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Fibro Scan值和PVQ与肝硬化患者Ppv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2、0.61,P值均0.001。结论 Fibro Scan测值可作为无创性评估肝硬化Ppv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FibroScan与肝组织纤维化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以评价FS值对肝纤维化程度测定的意义,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FS值变化与肝脏储备功能评价系统CTP分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正常对照组30例、肝病组113例(CHB患者62例及其所致肝硬化患者51例)FS值,对研究对象行腹部B超检查后,应用肝脏瞬时弹性超声进行FS值测定,收集肝硬化患者入院24 h内的临床资料,计算CTP分值,根据评分分为A、B、C 3级,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图像分析法检测肝组织标本的纤维化程度,分析肝病组FS值与肝纤维化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肝硬化患者FS值变化与CTP分级的关系。结果 (1)CHB患者组的FS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FS值与CH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肝硬化组中FS值随着CTP分级升高而升高,ChildA、B、C 3组之间F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组的FS值与肝纤维化面积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且相关系数较高(r=0.804,P<0.01)。结论 FS弹性值与肝纤维化面积有很好的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FS值随着CTP分级的上升而增加,FS值可以评估CHB肝纤维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miRNA-122和紫藤多花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WFA^+-M2BP)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CHB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4例(CHC组)和健康对照者56例(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检测3组血清miRNA-122水平。HISCL M2BPGi检测系统检测血清WFA^+-M2BP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122和WFA^+-M2BP在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预测价值,多因素联合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结果 CHB组和CHC组血清miRNA-122(t值分别为39.437、11.460,P值分别为<0.001和0.005)和WFA^+-M2BP(t值分别为12.885、18.500,P值分别为0.004、0.002)显著高于对照组。CHB组肝纤维化分期S1~2患者血清miRNA-122显著高于S3~4患者(t=11.795,P=0.006)。CHB组和CHC组肝纤维化分期S1~2患者和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1~2患者血清WFA^+-M2BP均显著低于对应组S3~4患者(t值分别为8.584、3.565,P值分别为0.016、0.031)和G3~4患者(t值分别为5.568、3.354,P值分别为0.022、0.048)。ROC曲线分析发现miRNA-122和WFA^+-M2BP预测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能效较好;WFA^+-M2BP预测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能效较好(P<0.05),miRNA-122和WFA^+-M2BP联合预测CHB和CHC肝纤维化程度能效好(AUC均>0.9,P值均为0.001)。结论血清miRNA-122和WFA^+-M2BP联合可用于预测CHB和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广东佛山地区慢性丙型肝炎(CHC)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病学情况,研究丙肝病毒(HCV)感染对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设备Fibro Scan测量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受控衰减参数(CAP)的影响。方法:对15例单纯CHC(无合并NAFLD)患者、20例单纯NAFLD(无合并CHC)患者以及30例CHC合并NAFLD患者,应用Fibro Scan测定其CAP值,比较各组间的CAP值;对CHC合并NAFLD组再分别按照丙肝基因型以及丙肝病毒RNA水平进行划分亚组,比较各亚组间的CAP值。结果:3组患者的CAP值均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呈正相关,CHC(无合并NAFLD)组的CAP值低于NAFLD(无合并CHC)组、CHC合并NAF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HC合并NAFLD组中,各HCV基因型亚组(1b、6a)之间、各HCV RNA水平亚组之间的C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结合广东佛山地区HCV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在有限样本的研究中,未发现Fibro Scan对NAFLD患者测定的CAP值受HCV感染影响,但更准确、细致的情况依赖于大样本量的随机、多中心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的特征及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的AMAM2浓度,共纳入101例AMA-M2阳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包括5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7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5例戊型肝炎(HE)患者、9例CHB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7例CHC合并PBC患者,同时收集60例PBC患者血清作为对照。将患者按疾病进行分组并结合临床血清学指标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 CHB、CHC和HE组血清AMA-M2水平多为中低水平,显著低于PBC组及合并PBC组(P值均0.000 1);HE组血清ALT与AST水平高于PBC组(P值均0.01);CHB组和CHC组血清GGT水平均显著低于PBC组(P值均0.001),但与合并PBC的CHB或CHC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组血清ALP、Ig M水平均显著低于PBC组(P值均0.000 1);CHC组血清ALP、Ig M水平均显著低于PBC组和CHC合并PBC组(P值均0.05);HE组血清Ig M水平显著低于PBC组(P0.01);CHB组血清C3显著低于PBC组和CHB合并PBC组(P值均0.05)。结论 AMA-M2并非仅见于PBC患者,中低水平AMA-M2可在病毒性肝炎等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检出。ALP、Ig M、C3等血清学指标可辅助鉴别诊断PBC。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肝源性糖尿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3年8月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9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综合护肝、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52周后观察血清肝纤维化及Fibro Scan检测的肝硬度(LSM)值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52周后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的4项指标、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蛋白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1;t=3.53,P0.01;t=2.34,P0.05;t=2.28,P0.05)。两组病毒学应答率和糖尿病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69,7.14,P值均0.01)。LSM值降低显著(t=3.22,P0.01),同时肝功能指标(TBil、ALT、Alb)和空腹血糖等指标较对照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P0.01;t=4.73,P0.01;t=2.42,P0.05;t=16.01,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能有效降低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LSM值,亦能有效改善HBV DNA复制、血糖、肝功能等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受体拮抗剂(IL-1Ra)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就诊的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2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和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作为对照。用Q-Plex法检测外周血IL-1Ra、IL-1β、IL-6、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浓度,并检测各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将血清IL-1Ra等细胞因子浓度与患者肝功能、MELD评分及HBV DNA等进行相关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IL-1Ra、IL-1Ra/IL-1β在3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HBV-ACLF组IL-1Ra水平[186.46(162.68~512.90)pg/ml]显著高于CHB组[70.47(47.07~92.47)pg/ml]和AHB组[143.69(117.75~208.5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00,P0.001;Z=2.505,P=0.012);而HBV-ACLF患者IL-1Ra与IL-1β比值[2.92(2.20~4.74)]较AHB组[4.54(2.75~6.05)]低,但较CHB患者[2.49(1.50~2.5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66,P=0.048;Z=2.682,P0.001)。HBV-ACLF组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P值均0.01)。血清IL-1Ra与TBil、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6、-0.818,P值均0.01),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正相关(r=0.475,P=0.007)。结论 IL-1Ra与反映HBV-ACLF严重程度的指标TBil、MELD评分呈负相关,与PTA呈正相关,IL-1ra在HBV-ACLF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AST与PLT比值(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和Fibro Scan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性,评价其单独、联合应用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探讨其无创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5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就诊的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经病理诊断证实为CHB的患者91例,根据Scheuer分级,按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S)分为3组,即无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为S0,n=32),轻度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S2,n=30),明显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S2,n=29)。分别计算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同时行Fibro Scan肝硬度值(LSM)检查。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的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用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无创诊断技术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年龄、Alb、AST、ALT、PLT上,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52、4.035、5.992、4.374、3.473,P值均0.05),无肝纤维化组患者与轻度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LSM上,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79、5.728、10.501、14.118、30.039,P值均0.05),无肝纤维化组患者分别与轻度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度肝纤维化组与明显肝纤维化组间的L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LSM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9、0.498、0.402、0.395、0.739,P值均0.05)。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与LSM单独诊断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价值,AUC[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786(0.679~0.892)、0.818(0.717~0.918)、0.770(0.661~0.880)、0.718(0.599~0.837),0.919(0.864~0.974),P值均0.01;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分别与LSM联合,AUC(95%CI)分别提高到0.922(90.868~0.976)、0.931(0.881~0.981)、0.926(0.873~0.979)、0.918(0.862~0.974);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与LSM同时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度,AUC(95%CI)提高到0.927(0.875~0.979)。结论 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LSM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5种指标联合可提高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度,与病理诊断价值趋近,对肝纤维化有早期诊断价值,对临床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FS)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诊治的HBeAg阴性CHB患者104例,运用FS进行肝脏硬度(Stiffness值)测量,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标准,Stiffness值与之对比;同时绘制FS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等级相关法。结果随肝纤维化程度的提高,Stiffness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tiffness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810,P0.01)。FS检测肝硬化AUC为0.956,其中以13.1 kPa作为肝硬化的诊断界值,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80%。结论 FS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诊断肝硬化的准确性较高,直接、间接标志物和FS的联合应用有助于肝纤维化患者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变化趋势与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随访队列(2013年7月-2015年9月),检测基线和治疗中每半年HBV DNA水平、肝功能、肝脏硬度值。根据更为严格的标准将治疗前后Ishak评分变化分为3组:确定逆转组,Ishak评分下降≥2;不确定组,Ishak评分下降0~1;进展组,Ishak评分升高>1。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分段线性混合模型拟合不同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下降趋势,斜率的显著性及不同组间斜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共纳入2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1.5年后,18例患者(7.5%)达到肝纤维化组织学确定逆转、196例(82.0%)为不确定、25例(10.5%)为进展。开始抗病毒治疗半年内肝脏硬度值下降率:确定逆转组为-36.3%[95%可信区间(95%CI):-52.8%^-19.7%],不确定组为-23.7%(95%CI:-29.7%^-17.8%),进展组为-12.6%(95%CI:-31.0%~5.9%)。在确定逆转组与不确定组,肝脏硬度值在治疗后的前6个月比治疗6个月后的下降速度更快(P值均<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半年内肝脏硬度值的下降速度与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相关性较强,治疗半年时肝脏硬度值下降超过30%者发生肝纤维化确定逆转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HBV基因分型构成特点及其与肝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者1018例。其中检测出基因型、资料完整的828例。根据实验室检查及彩超或CT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采用PCR法对HBV基因分型,运用列联卡方、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HB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及相关慢性肝病结局进行分析。结果828例患者中,以C型为主,占总样本的54.11%(448/828),B型占25.15%(200/828),D型占16.18%(134/828);各基因型病情程度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1689,P>0.05);116例肝硬化患者中基因C型占20.84%,与B型和D型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486、20.947,P值均为0.000);乙型肝炎病程10年以上、基因C型、HBV DNA高病毒载量、ALT>ULN进入回归模型(P<0.05)。其中基因C型与肝硬化的相关度最高(OR=2.819,95%CI:1.582~5.021)。结论新疆地区HBV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D型。基因C型是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主要由乙、丙型肝炎所致,合理治疗应包括抗病毒、调节免疫及抗肝纤维化治疗,有效抗病毒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以西药为主辅以中药可提高疗效。当前在所谓的保(护)肝及对肝纤维化治疗方面药物虽多,但迄今尚乏特(有)效药物。研究表明:以"瘀血证"立论,重用丹参配黄芪活血化瘀为主,益气、舒肝、健脾中医中药对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等病变治疗具有良好作用。但面对众多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用于临床的抗肝纤维化有效治疗措施仍很有限,而且目前"861"、"益肝康颗粒剂";强肝、扶正化瘀胶囊等有效中药投产者不多,尚需做进一步随机对照、盲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并重视肝组织学治疗前后复查结果,进一步验证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探测仪(FS)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应用价值及ALT、AST对其诊断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应用FS对90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肝穿前肝脏弹性测量值(LSM)的测定,同时进行血清ALT、AST的检测。以肝脏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肝纤维化进行分期。结果 LSM在肝纤维化病理S1~4之间逐渐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邻两分期间LS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LSM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774,P<0.01)。S1~4各期的LSM与相应分期的AL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P=0.000)、0.790(P=0.000)、0.845(P=0.001)和0.797(P=0.003),S1~4各期LSM与相应分期的AS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3(P=0.000)、0.762(P=0.001)、0.743(P=0.009)和0.872(P=0.000)。结论 FS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评估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是血清ALT和AST水平对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杀灭病原体的一种新的免疫机制。NETs的主要成分是DNA,上面附着大小不一的颗粒蛋白。NETs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肝病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阐述了NETs的形成机制、结构组成和其在肝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FibroScan检测与慢性肝病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FibroScan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364例进行FibroScan检测的慢性HBV感染者,获取FibroScan检测值(FS值),分析其与肝功能、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及超声诊断等级的相关性。结果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170例,肝硬化194例。肝硬化组FS值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将FS值与临床检验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Fs值与ALB、国际标准化比值、CHE、ALP、ALT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中ALB对Fs值影响最大。不同超声诊断等级分组的F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值与超声诊断等级分组之间相关性较好(ra=0.670)。超声诊断为脾大但无肝硬化患者的FS值高于超声诊断无脾大、无肝硬化的患者(P〈0.05)。结论FibroScan在诊断慢性HBV感染者纤维化严重程度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重度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FibroScan和血清实验室检查,并经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确诊的患者245例,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S1~S2,n=189)和中重度肝纤维化组(S3~S4,n=56)。测定患者的FibroScan、APRI、透明质酸(HA)、AST、ALT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Logistic分析进行风险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95%可信区间(95%CI)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表示FibroScan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准确度。选取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的最大值所对应的FibroScan值表示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ALT、AST、HA水平,以及APRI、FibroScan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与FibroScan测定值、HA和APRI水平相关(比值比分别为2.56、1.03、31.73,P值均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FibroScan是唯一中重度肝纤维化的相关参数(比值比=2.25,P0.001)。FibroScan、HA和APRI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985、0.842、0.868,95%CI分别为0.969~1.000、0.774~0.911、0.813~0.922,临界值分别为11.65、104.4、0.69;FibroScan、HA和APRI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分别为98.9%、96.3%、96.3%;特异度分别为85.7%、55.4%、48.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9%、87.9%、86.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81.6%和79.4%。结论 FibroScan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及时发现肝纤维化并准确判定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客观、准确地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指导临床治疗。近年来,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不断涌现,然至今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按照肝纤维化不同分期方法,综述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非创伤性回归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为建立更为简便有效、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诊断模型仍是该领域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在诊断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418例,分为无肝细胞脂肪变性组(207例)和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组(211例),2组同期行FibroScan等检测,将FibroScan测定值与Ishak评分进行比对,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Nemeny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法。使用逐步回归的统计学方法从可能影响FibroScan检测结果的多种因素中筛选出有实际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别对2组内相同肝脏纤维化分期患者的肝硬度值(Stiffness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tiffness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无肝细胞脂肪变性组,rs=0.650 35,P0.000 1;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组,rs=0.637 93,P0.000 1。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显示,无脂肪变性CHB组,AST、ALT、Alb、TBil、血小板(PLT)对Stiffness值有影响;合并脂肪变性CHB组,影响Stiffness值的因素有PLT、AST、年龄、Alb、体重指数。结论 FibroScan在评估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