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塑型性支气管炎是儿科罕见的呼吸道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诊治难度大等特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目前本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相关影像学诊断报道较少[1].本研究拟分析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 CT 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Fahr's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临床诊断为Fahr's病的3例患者均经头部CT扫描.对每例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结合文献讨论了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实验室检查表明,3例患者的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大体上均在正常范围.CT扫描显示,双侧大脑基底节区,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内有对称性钙化灶.结论双侧大脑基底节区、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对称性钙化是Fahr's病的CT特征,而血清中钙、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正常是Fahr's病与其他疾病鉴别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罕见颅内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例SFT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左顶部及小脑分叶状肿块各1例,CT平扫与脑灰质等密度,左顶部肿块周边见大片水肿。MRI平扫,T1WI与灰质等信号为主;左顶部肿块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见多发蚯蚓状稍长T1、长T2信号,边缘见不完整的长T1、长T2信号环;左小脑肿块T2WI呈等、低信号,其内可见留空血管,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左顶部肿块内可见蚯蚓状强化更明显条状影,其边缘环形异常信号未见强化,近大脑镰处可见脑膜尾征。显微镜下瘤细胞呈梭形,束状或波纹状分布,瘤细胞间夹杂丰富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波形纤维蛋白(Vim)(+),CD34(-)或(+)。结论颅内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的认识。方法 对 2例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进行描述 ,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1)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骨软骨发育不良性疾病。 (2 )多见于婴儿早期 ,但可迟至青春期 ,临床以胸廓狭小及伴发的呼吸系统异常 ,肾消耗病的进行性加重为主要表现 ,并可有其他系统合并症。 (3 )影像表现特征为胸廓狭长 ,骨盆畸形及肢体畸形。包括 :长骨短、干骺端增宽、掌指骨短粗、锥形骨骺及赘生指。结论 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7.
许多良恶性病变都可以引起肝内钙化,但平片很少能发现肝内钙化,CT为诊断肝肿瘤提供有价值的手段,因其有很高的分辨率,发现肝实质内的钙化比常规X线更敏感。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报道4例肝转移瘤钙化的情况,以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为巨大的境界清楚的肿块,由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组成,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动脉期瘤内可见肿瘤血管影,静脉期肿瘤持续强化,并可见强化的包膜。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呈梭形,间质为增生的胶原纤维,肿瘤由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疏松区组成,免疫组化示CD34阳性。结论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皮病性淋巴结炎(DL)的临床病理及18F-FDG PET/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本院2例病理确诊为DL的患者资料,并检索国内外近10年关于DL的文献,回顾性分析DL的临床病理及PET/CT表现特点.结果 2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反复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伴红斑,骨髓增生活跃.PET/CT检查发现2例患者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伴糖代谢增高,SUVmax> 2.5,摄取18FDG最高的部位在腋窝,SUVmax达12,同时均伴有脾肿大伴糖代谢增高,骨髓浓聚增高.结论 DL患者在PET/CT上多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伴18FDG摄取增高,腋窝、腹股沟、颈部多见,呈对称性分布,无融合趋势.DL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多发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伴有皮肤改变.病理为非特异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腹盆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IMT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密度或信号、形态、边界、转移及侵犯、强化特点.结果 发生于小肠系膜3例,结肠系膜2例,膀胱2例,左腹腔内1例.肿瘤最大径1.7 ~ 13.6 cm.8例均呈等-低密度,1例膀胱IMT边缘见点状、条状钙化影,1例结肠系膜IMT前缘见气体影,1例左腹腔IMT后上缘见囊性低密度影.不规则形6例,椭圆形2例.边界清楚2例,模糊6例.1例小肠系膜IMT在T1WI上呈等-稍高信号,T2 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为明显低信号.增强不均匀明显且持续强化8例,其中3例IMT见多发结节状强化影,1例呈多发环形强化,1例侵犯脾门、胰腺及横结肠,术后发生肝脏转移,门静脉右前上支见负影.结论 小肠及结肠系膜不均匀明显且持续强化的肿块需要考虑IMT可能,但确诊有赖于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4.
肝脂肪瘤性肿瘤(附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脂肪瘤性肿瘤(附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金恺濂,吕志新,杨连海肝脂肪瘤性肿瘤(lipomatoustumor)包括脂肪瘤和混有其他间叶成分的脂肪瘤,如血管肌肉脂肪瘤(AML)等,本病是罕见的肝良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在80年代以后方有零星报告[1~3]。... 相似文献
15.
类鼻疽肝脓肿的CT表现(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对类鼻疽肝脓肿CT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经血培养和类鼻疽抗体检查证实的类鼻疽肝脓肿患者2例,均行腹部CT检查。结果 类鼻疽肝脓肿的CT表现有以下特点:肝内多发小脓肿聚集成蜂窝状,小脓腔直径约2—3mm,常伴有多发脾脓肿。结论 类鼻疽肝脓肿确诊一般依赖病原体鉴定,但出现CT高度怀疑的征象对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附19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肺炎性假瘤是较少见的肺内炎性增生性病变 ,占肺良性肿块的第二位 ,仅次于结核球[1] 。其影像表现易与良性肿瘤、结核球和肺癌等混淆 ,在肺周围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认识 ,现将笔者搜集的 19例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作一总结。材料与方法收集 1990年~ 199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共 19例 (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 18例 ,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 1例 )。年龄 39~ 73岁 ,平均 53.1岁 ,50~ 6 0岁 13例 ,占 6 8%。男 18例 ,女 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4例 ,咳嗽 9例 ,痰中带血 7例 ,少、中量咯血 2例 ,胸痛3例 ,发热 3例。发现肿块…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颌骨外特别是长管状骨多发性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X线诊断。材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其中1例为累积多个长管状骨的多发病变。2例均摄X线平片,并连续数年观察其变化。结果 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明显膨胀,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病灶内可见或多或少的点状致密影。主要特征为病灶多发性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病灶的不同X线表现。结论 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特别是发生在长管状骨,其诊断有一定难度。当病灶为多发和同一病灶既有破坏又有修复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平山病的颈髓磁共振(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平山病的颈髓MRI特点.结果 2例均为青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局限于手和前臂肌萎缩.肌电图均示神经源性损害.自然位MRI扫描,2例均有C4~C7段脊髓轻度萎缩,前后径变短.屈颈位MRI平扫2例均可见下段颈髓前移、变扁平加剧,硬脊膜外间隙增宽,其内可见蚓状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增强MRI2例均可见增宽的硬膜外间隙内异常增粗并明显强化的静脉丛.结论 平山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屈颈位平扫及增强MRI对平山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部Wegener肉芽肿病的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活体组织检查证实2例及文献中108例肺部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病变81例(73.6%),其中多发结节为主64例(79.0%),多发实变及磨玻璃影为主17例(21.0%),2种影像经常同时出现;单发病例29例(264%),其中单发结节或肿块17例(58.6%),单发实变或磨玻璃影10例(34.5%),肺不张2例(6.9%);伴随征象:空洞69例(62.7%);毛刺征象37例(33.6%);供养血管征11例(10.0%):楔形病灶11例(10%);胸腔积液11例(10%);支气管壁增厚、扩张8例(7.3%);淋巴结肿大4例(3.6%);结论 韦格纳肉芽肿病的临床、影像表现多样;多发结节并空洞、多发实变及磨玻璃影是肺部韦格纳肉芽肿病最为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结节边缘出现细长毛刺或针刺样、供养血管征及楔形病灶有助于诊断:密切结合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综合分析才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