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1,25(OH)_2D_3对大鼠肝组织中IL-17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1,25(OH)_2D_3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DMN盐溶液)、药物溶剂组(DMN盐溶液+花生油灌胃)、治疗组(DMN盐溶液+1,25(OH)_2D_3油溶液灌胃),8周后对各组大鼠肝脏行Masson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并行纤维化程度分级;免疫组化法(IHC)观察各肝组织中IL-17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定量检测各组肝脏中IL-17、RORγt及MIP3α蛋白表达;Real time-PCR法分析各组肝脏中IL-17、RORγt和MIP3α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及药物溶剂组大鼠肝脏呈显著纤维化改变,1,25(OH)_2D_3治疗组肝脏纤维化程度较溶剂组明显减轻;模型组和药物溶剂组肝组织中IL-17、RORγt、MIP3α蛋白及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治疗组中三者蛋白及mRNA表达量较溶剂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_2D_3抑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1,25(OH)_2D_3可抑制肝组织中IL-17、RORγt及MIP3α蛋白和mRNA表达,从而减轻肝纤维化,提示1,25(OH)_2D_3可能通过干预肝脏IL-17信号通路抑制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加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补肾方组和健脾补肾方加味组,四氯化碳溶液皮下注射造模。用药组在第4周开始分别给予健脾补肾方和健脾补肾方加味,第8周末处死。测定大鼠血清肝功能,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情况、Foxp3和白细胞介素(IL)17蛋白与基因表达及血清IL-4和IL-17表达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总胆汁酸(TBA)、ALP、TBil、ALT和AST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肝脏胶原沉积明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增多(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健脾补肾组血清ALP、TBA、TBil和ALT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健脾补肾方加味组血清ALP、TBA、TBil、ALT和AST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各用药组肝脏胶原沉积和αSMA表达明显减少(P值均0.05)。与健脾补肾方组相比,健脾补肾方加味组TBA、ALT和AST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IL-17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增高且IL-17和Foxp3基因表达比值显著增高(P值均0.05),血清IL-17水平明显增高且IL-4和IL-17水平比值明显降低(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肝组织IL-17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且IL-17和Foxp3基因表达比值明显降低(P值均0.05),血清IL-17水平明显降低且IL-4和IL-17水平比值明显增高(P值均0.05)。结论健脾补肾方加味可以提高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reg/Th17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25(OH)_2D_3是否能通过调节肝脏内miR-146a的表达阻碍肝纤维化的进展。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药物治疗组,采用皮下肌注CCl_4方式建立肝纤维化模型,药物治疗组同时给予同剂量的CCl4皮下肌注及3 mL/kg的1,25(OH)_2D_3灌胃,药物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的CCl_4皮下肌注及3 mL/kg的橄榄油灌胃。于第8周处死大鼠,采用心脏取血法行肝纤维化四项的检测,留取肝脏相同部位行石蜡切片HE染色,qreal-time PCR法检测比较各组肝组织内miR-146a的表达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D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加,即肝纤维化四项中ColⅣ、PⅢNP、HA、LN明显上升(P0.05),病理切片示模型组肝组织周围血管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中可见大量的脂滴空泡,而药物治疗组两者程度均有明显减轻。结论 1,25(OH)_2D_3可明显减轻肝损伤,可能通过调节肝组织内miR-146a的表达量从而达到改善肝功能、阻碍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_2D_3】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的影响,探讨1,25(OH)_2D_3抑制肝纤维化进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TREM-1基因敲除组、模型组、1,25(OH)_2D_3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i RNA法对其中一组大鼠进行TREM-1基因敲除。采用0.5%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连续8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其中1组在制备肝损伤模型的同日,给予1,25(OH)_2D_3花生油溶液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花生油灌胃。8周后行肝组织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肝组织HIF-1α和TREM-1蛋白表达及其m RNA水平。结果在第8 w末,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对照组,而TREM-1基因敲除组和1,25(OH)_2D_3干预组大鼠肝纤维化计分(4.216±0.328、6.301±1.625)明显低于模型组(14.417±3.0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EM-1基因敲除组和1,25(OH)_2D_3干预组肝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146.183±6.913、132.804±6.281)显著低于模型组(105.226±5.374,P0.05);TREM-1基因敲除组肝组织无TREM-1蛋白表达,而1,25(OH)_2D_3干预组肝组织TREM-1表达量(127.386±6.021)显著低于模型组(113.093±5.25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REM-1基因敲除组和1,25(OH)_2D_3干预组肝组织HIF-1αm RNA水平(0.813±0.097、0.824±0.101)显著低于模型组(1.136±0.142,P0.05);1,25(OH)_2D_3干预组肝组织TREM-1 m RNA水平(0.986±0.124)明显低于模型组(1.319±0.34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REM-1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而1,25(OH)_2D_3可能通过抑制HIF-1α和TREM-1的表达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CCl4处理)(n=15)、治疗组(CCl4+1.0 mg/kg FGF21处理)(n=15)。连续处理36 d后取血清及肝组织。检测ALT、AST、ALP、TBil、IL-6、IL-1β、TNFα水平;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4-羟脯氨酸(4-Hyp)试剂盒检测肝内4-Hyp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肝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IL-6、IL-1β、TNFαmRNA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加重,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ALP、TBi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ALP、TBil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清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小鼠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Hyp及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4-Hyp以及CollagenⅠ、α-SMA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1、0.001);治疗组4-Hyp以及CollagenⅠ、α-SMA 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01、0.001);模型组小鼠肝内TGFβ、IL-6、IL-1β、TNFα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治疗组小鼠肝内TGFβ、IL-6、IL-1β、TNFα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 FGF21改善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与抑制肝内TGFβ和IL-6、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脾手术对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G)10只、模型对照组(MCG)12只、全脾切除组(TSG)14只、脾大部切除组(SSG)14只。后3组(MCG、TSG、SSG)先制作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感染后15周,NCG组和MCG组行假手术,TSG组行全脾切除术,SSG组行脾大部切除术(保留1/3脾组织)。观察各组家兔感染后8、15、21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术前、术后6周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感染尾蚴后8周,模型家兔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至感染后15周(术前),血清TNF-α、IL-6、IL-1β已显著回落(P均〈0.01);术后第6周不同手术方式之间比较,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模型组家兔肝组织TGF-β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6周,不同手术方式之间比较,肝组织TGF-β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血吸虫病行保脾手术不会加重肝纤维化,可能与晚期血吸虫病TGF-β1、TNF-α、IL-6、IL-1β水平已显著回落,此时切脾不影响这些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CCl4复合造模制备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模型,探讨毒消肝清丸对大鼠肝脏炎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66只大鼠造模过程中有17只死亡,取3只大鼠检测内毒素和观察肝脏结构,确定造模成功,剩余随机分成正常组(n=6),模型组(n=8)、乳果糖组(n=8)、毒消肝清丸高、中、低剂量组(223. 4 mg/kg、111. 7 mg/kg、58. 9 mg/kg,n=8)。采用CCl4复合造模法造模8周,制备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乳果糖组予乳果糖,毒消肝清丸药物组按上述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8周。测定内毒素含量变化、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变化情况、采用ELISA检测肝脏组织TNFα、IL-1β、IL-6的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TLR4、MyD88、NF-κB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各组间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 011,P 0. 001);模型组内毒素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 01);给药后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不同剂量组大鼠血清内毒素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各组间大鼠血清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 390、38. 271、40. 241,P值分别为0. 002、0. 001、0. 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以及TNFα显著升高(P值均0. 01);给药后乳果糖组及毒消肝清丸不同剂量药物组大鼠血清IL-1β、IL-6以及TNFα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各组间大鼠肝组织TLR4、MyD88、NF-κB mRNA及其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 483、29. 547、19. 242、18. 752、22. 146、15. 834,P值均0. 0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TLR4、MyD88、NF-κB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值均0. 01);乳果糖和毒消肝清丸不同剂量治疗后大鼠肝组织TLR4、MyD88、NF-κB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值均0. 01)。与低剂量治疗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TLR4、MyD88、NF-κB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尤为显著(P值均0. 01)。结论药物组可能通过下调肝脏组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信号的转导,减少了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进而缓解内毒素血症并对肝脏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肝纤维化常伴维甲类X受体α(RXR-α)表达下降。目的:探讨增加肝脏RXR-α表达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尾静脉注射RXR-α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实验设肝纤维化模型组、空白载体转染组、RXR-α转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包括2周和8周两个时间点。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程度,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RXR-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正常对照组的肝纤维化分期均为S0,模型组和空白载体转染组为S2(2周)和S3(8周),RXR-α转染组为S1(2周)和S2(8周)。模型组肝组织Hyp、α-SMA和Ⅰ型胶原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RXR-α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空白载体转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XR-α转染组Hyp、α-SMA和Ⅰ型胶原含量低于模型组和空白载体转染组,RXR-α含量高于模型组和空白载体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早期肝纤维化,提高肝内RXR-α表达可部分抑制纤维化并逆转部分纤维化相关指标;对于已发生的肝纤维化,则仅能部分抑制肝纤维化而无法使相关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烟雾暴露大鼠肺组织中IL-17表达及对肺血管重塑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烟雾暴露组和烟雾暴露+药物干预组,每组各24只。分别在造模成功后8周、12周取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肺血管重塑的程度,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L-17、Smad3的表达及肺动脉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水平。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烟雾暴露组8周、12周大鼠肺血管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比值(WA%)及管壁厚度和血管直径的比值(WT%)都明显增大(P0.05);血清IL-17水平,肺组织中IL-17、Smad3及肺动脉中TGF-β1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且烟雾暴露组12周时,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8周的大鼠(P0.05)。烟雾暴露+药物干预组除TGF-β1水平外,其余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但低于同期烟雾暴露组。烟雾暴露组肺动脉中TGF-β1表达水平与WA%、WT%以及肺组织IL-17、Smad3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烟雾暴露后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IL-17表达增高,IL-17可能参与了肺血管重塑过程,而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调节血管重塑工程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和甘草酸干预组3组,每组各15只。肝纤维化组和甘草酸干预组构建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的橄榄油。甘草酸干预组大鼠以0.2%甘草酸溶液予腹腔注射,3 ml/只,3次/周;对照组大鼠予等量双蒸水替代。3组于实验第1、4、8周各处死5只大鼠,取肝组织行HE染色检测纤维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定量分析检测p53蛋白在大鼠肝组织内的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大鼠实验第1、4、8周p53蛋白表达量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实验第1周,3组大鼠肝组织p53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第4、8周,肝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大鼠升高,而甘草酸干预组大鼠肝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量均较肝纤维化组大鼠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第4周:t值分别为2.39、2.74;实验第8周:t值分别为1.58、7.79;P值均为0.000)。结论甘草酸可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其分子机制可能与p53蛋白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修饰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DLSC)移植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的炎症反应和肝再生的影响. 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组(10只):皮下注射橄榄油3 ml/kg,2次/周,首剂加倍,共注射8周;(2)模型组(16只):皮下注射体积分数40%CCl_4和橄榄油(CCl_4:橄榄油=2:3),3 ml/kg,注射次数和时间同正常组,于第4周末经门静脉分支输注1 ml无菌等渗盐水(NS);(3)BDLSC组(12只):造模方法 同模型组,于第4周末经门静脉分支输注BDLSC 1 ml(每毫升NS含BDLSC 2×10~5个),后续处理同模型组,(4)BDLSC/IL-10组(12只):造模方法 同模型组,于第4周末经门静脉分支输注IL-10基因修饰BDLSC 1 ml(每毫升NS含BDLSC 2×10~5个),后续处理同模型组.大鼠于造模第8周末处死,留取肝组织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组织IL-10,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根据不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DLSC能顺利种植于肝内,并至少维持4周.大鼠肝组织的IL-10/TNF α比值,模型组为0.05±0.01,正常组为0.26±0.04(F=57.538,P<0.01),BDLSC/IL-10组为0.68±0.21,BDLSC组为0.08±0.03,模型组比正常组明显降低,BDLSC/IL-10组比正常组明显升高.单纯BDLSC移植未能改善IL-10/TNF α比值降低情况.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炎症反应重,BDLSC组炎症有所减轻,BDLSC/IL-10组的肝组织形态接近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的肝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增强,分别为0.0049±0.0009和8511.80±4560.34,F值分别为84.945和82.376,P值均<0.01.BDLSC组二者表达进一步增强,分别为0.0145±0.0022和15 785.21±6431.66,,值分别为84.945和82.376,P值均<0.01,BDLSC/IL-10组较BDLSC组增强更明显,分别为0.0684±0.0190和44 371.43±13 865.65,F值分别为84.945和82.376,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0基因修饰BDLSC移植能减轻纤维化肝脏的炎症反应,促进肝再生,为有效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348-1353
目的基于p38 MAPK/NF-κB途径探讨枸杞多糖联合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8周龄SD大鼠共45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剩余大鼠为高脂组(35只),食用高脂饲料。28周时将高脂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进行干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组、枸杞多糖组、有氧运动组、联合组(枸杞多糖+有氧运动),干预周期为10周。实验结束时,测定所有大鼠空腹血糖,收集血清样本,取肝组织和内脏脂肪。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TG、TC、ALT、AST水平。ELISA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胰岛素(FINS)、TNFα、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p38 MAPK和NF-κB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G、TC、AST、ALT、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血清炎症因子MCP-1、TNFα和IL-6水平均呈现增高趋势(P值均0.05),肝组织TLR4、p38 MAPK和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大鼠TC、AST、ALT、FINS和HOMA-IR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血清炎症因子MCP-1、TNFα和IL-6水平均呈现降低趋势(P值均0.05);肝组织TLR4、p38 MAPK、NF-κB相关mRM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枸杞多糖组相比,联合组TG、ALT、FINS、HOMA-IR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血清MCP-1水平呈现降低趋势(P 0.05),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p38 MAPK、NF-κB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有氧运动组相比,联合组FINS、HOMA-IR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IL-6、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枸杞多糖联合有氧运动可能通过调节p38 MAPK/NF-κB途径改善NASH大鼠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癌模型大鼠肝硬化期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和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只。实验组按0.2 ml/kg体重静脉注射400 ml/L CCl4橄榄油,2次/w,注射12 w;对照组静脉注射同等量的橄榄油。然后在第4、6、8、10、12周检测两组外周血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第4、6、8周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周实验组血清IL-1β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实验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肝硬化期血清IL-1β、IL-6、TNF-α的变化较为明显,可有效反映疾病的发展转归。  相似文献   

14.
罗格列酮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IGF-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变化,并观察罗格列酮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适时给予罗格列酮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IGF-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4、6、8周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IGF-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8周罗格列酮组大鼠纤维化程度减轻(P<0.01),血清及肝组织IGF-1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随肝纤维化进展,大鼠血清和肝组织IGF-1的表达均增强,罗格列酮可降低肝组织IGF-1的表达,因而能减轻大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血清黏蛋白域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9)表达水平变化,分析Tim-3、Gal-9表达与辅助性T(Th)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PS患者65例,其中血栓性APS(TAPS)30例、产科APS(OAPS)3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Tim-3、Gal-9、TNF-α、IL-17、IL-4,分析Tim-3、Gal-9与TNF-α、IL-17、IL-4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血清Tim-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APS、TAPS组血清Gal-9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OAPS、TAPS组血清TNF-α、IL-4水平升高,TAPS组血清IL-17水平升高(P均<0.01);TAPS组血清TNF-α、IL-4水平高于OAPS组(P<0.05或<0.01)。血清Tim-3水平与Gal-9水平呈正相关(r=0.536,P<0.01),血清Gal-9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r=0.210,P<0.01)。结论 APS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胆湿热证患者的效果及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IL-17炎症轴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诊治的128例肝胆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64)和对照组(n=64),2组均给予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治疗组采取黄连温胆汤内服。2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患者肝胆湿热证症状评分、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指标、肝硬度值(LSM)以及外周血IL-17和Th17细胞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一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胆湿热证症状(胁肋胀痛、身目黄染、小便黄赤、口干苦、舌苔黄腻)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2组间治疗12、24周后比较,肝胆湿热证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GGT)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 2组间治疗12、24周后比较,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LSM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 2组间治疗12、24周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和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IL-17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 79、2. 60,P值均0. 01),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显著降低(t=2. 47,P 0. 01);治疗组治疗24周后外周血Th17细胞、IL-17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4周后(P值均0. 01)。对照组总有效率76. 56%,治疗组总有效率90. 6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61,P 0. 05)。结论在西医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胆湿热证疗效显著,调节Th17/IL-17炎症轴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纤维化及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 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药物干预低剂量组和药物干预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所有大鼠用CCl4复合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同时,药物干预组给予扶正化瘀方灌胃,1次/d,6次/周,共6周(低剂量组按0.75g/kg,高剂量组1.5 g/kg);分别在实验的第2、4、6周处死正常组、模型组及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大鼠各4只,收集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标本,测定大鼠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Bil);组织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Masson三重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大鼠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积分吸光度值.组间数据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周末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ALT分别为(24.68±1.50) U/L、(85.33±5.68)U/L、(56.49±4.85) U/L、(36.94±5.23)U/L,4组比较,F值为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的AST值分别为(37.69±3.35)U/L、(112.34±7.02) U/L、(82.89±5.32) U/L、(61.39±6.06)U/L,4组比较,F值为9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的TBil值分别为(6.70±1.10) U/L、(14.12±0.68) U/L、(10.85±0.64) U/L、(7.78±0.69) U/L,4组比较,F值为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周末4组ALT、AST、TBil比较,F值分别为111.24、72.11、101.20,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周末4组ALT、AST、TBil比较,F值分别为154.16、190.80、158.91,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2、4、6周末模型组、扶正化瘀高、低剂量各组ALT、AST、TBil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ALT、AST、TBil数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以扶正化瘀方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显著.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明显升高,2周末正常组、模型组、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分别为5.23%±0.10%、11.93%±1.78%、9.33%±1.09%、8.26%±0.77%,4组比较,F=18.68,P<0.01;4周末、6周末正常组、模型组、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较,F值分别为49.95、82.44,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α-SMA表达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升高,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α-SMA的表达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调,且药物干预高剂量组α-SMA表达下调显著.结论 扶正化瘀方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可减少α-SMA的表达,其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活化HSC的凋亡,减少活化HSC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ethionine-choline-deficient,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MCD饮食诱导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纤维化模型.其中,模型组和干预组饲以MCD饲料.干预组给予1,25(OH)2D3(5μg/kg)腹腔注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次/wk.干预8wk后,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肝组织苏木素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ALT和AST水平以及TGF-1,α-SMA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0,P=0.000,P=0.044,P=0.003,P=0.027);而与模型组相比,1,25(OH)2D3干预组除了TGF-β1mRNA的表达无变化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下降(P=0.000,P=0.005,P=0.020,P=0.027).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组织可见大量脂肪变性(胞质内充满大小较一致的脂滴空泡),且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严重;而干预组两者程度都有减轻,但后者效果更明显.结论:1,25(OH)2D3可改善肝功能,且可能通过对-SMA和Ⅰ型胶原基因的调控达到减缓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纤维化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L-17肝内表达与慢性HB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30例慢性HBV携带者、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内不同炎症程度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中IL-17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IL-17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水平.组间差异性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 肝组织IL-17表达水平在肝硬化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x2=25.3982,P=0.004),在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于慢性HBV携带组(x2=11.5056,P=0.001);不同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分级与IL-17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18、0.693,均P<0.01);肝组织IL-17主要集中于汇管区,其表达强度与血清HA、LN、PCⅢ、ⅣC呈正相关(r=0.793、0.834、0.722、0.883,均P<0.01).结论 IL-17的肝内表达与肝内炎症程度分级及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在自发逆转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对其影响的机制. 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自发逆转模型组(模型组)与扶正化瘀组.模型组和扶正化瘀组以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8周以建立肝纤维化模型,8周后模型组停用CCl4观察至14周,扶正化瘀组自CCl4造模同时以扶正化瘀方灌胃至8周.观察血清ALT、AST变化,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IGF-1、PI3K蛋白和mRNA表达.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法进行组间比较,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 结果 随CCl4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逐渐加重,Ishak评分,羟脯氨酸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IGF-1、PI3K蛋白和mRNA表达逐渐升高,8周时达高峰.停用CCl4后随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好转,Ishak评分、羟脯氨酸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及IGF-1、PI3K蛋白和mRNA表达亦逐渐降低,到14周时各指标达到最低;扶正化瘀组第4、6、8周各时间点大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Ishak评分,羟脯氨酸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IGF-1和PI3K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结论 IGF-1和PI3K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和逆转中发挥重要作用,扶正化瘀方可通过阻断IGF-1、PI3K信号通路及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等作用发挥抗肝纤维化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