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腹内疝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庆茂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12):1130-1132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术前CT诊断,以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内疝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10例术前CT检查均表现为小肠梗阻,其中2例考虑腹内疝。术后证实为十二指肠旁疝4例.腹部术后粘连致内疝形成3例,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1例,小网膜疝1例,结肠周围疝1例。10例中有2例小肠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较困难,多诊断为肠梗阻,CT检查仔细观察小肠走行及梗阻部位、形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明确诊断或提示本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腹内疝并不常见,因其容易形成闭襻,发生绞窄性肠梗阻,致死率极高(〉50%),早期手术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临床诊断困难,影像学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腹内疝的分型和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对后天性腹内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后天性腹内疝的MSCT资料,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观察。结果:16例均表现为肠梗阻,其中13例有腹部手术史。14例CT表现为肠襻聚集伴扩张积液,具有占位效应;疝内肠系膜血管移位、伸拉,向疝口纠集,呈“梳征”或“缆绳征”。2例CT表现为空肠移位,呈“C”型,肠管积液、稍扩张,肠壁无明显水肿增厚。CT增强扫描7例肠壁及系膜强化程度减弱。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后天性腹内疝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内疝及伴发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手术证实的腹内疝病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并进行VR、MPR及M1P等后处理.结果:10例腹内疝中,8例有腹部手术史,10例均表现为肠梗阻,8例显示疝口,并有肠聚集、移位、肠系膜血管走形异常.伴发肠扭转7例,显示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5例见“鸟喙征”,3例见“同心圆征”,4例出现肠绞窄,表现为肠管强化减弱、肠壁水肿、腹水.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多种方法重组对腹内疝伴发肠扭转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时诊断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闭孔疝CT诊断(附9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CT诊断闭孔疝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提高对闭孔疝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CT术前检查、并为手术证实的闭孔疝CT表现。结果右侧闭孔疝7例,左侧闭孔疝2例。CT表现主要有小肠梗阻,空回肠肠管扩张、积液;在闭孔外肌和耻骨肌之间可见疝囊;闭孔疝绞窄时,可见肠壁增厚、水肿,增强扫描强化减弱;腹腔可见积液。结论CT检查是闭孔疝的有效检测手段,对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的不明原因肠梗阻,腹部CT检查将有助于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腹内疝的MSCT征象,构建并验证诊断腹内疝的决策树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42例经手术证实的腹内疝患者(腹内疝组)和76例其他肠道疾病患者(对照组),并按照7∶3的比例将118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82)和验证集(n=36)用于决策树模型的构建。由2名影像医师分析图像,分别记录6种CT征象:肠管异位聚集征、鸟嘴征、蘑菇征、血管纠集征、靶征和有无肠梗阻。计算各征象的频数和频率,并将各个征象纳入决策树模型的不同节点,然后采用ROC曲线的AUC评估各个征象的诊断性能。结果:42例腹内疝患者的CT征象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肠梗阻(85.7%)、鸟嘴征(76.2%)、肠管异位聚集征(64.3%)、血管纠集征(52.4%)、蘑菇征(33.3%)、靶征(26.2%)。在决策树模型中,血管纠集征和蘑菇征的联合征象具有最高的诊断价值(验证集AUC 0.74,95%CI 0.57~0.91)。结论:该决策树模型在腹内疝和其他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肠梗阻的CT诊断(附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正确诊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及严重程度等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T检查有无创、快速等优点,较传统的腹部平片加有关的肠道造影检查具有相当优越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前腹部CT检查资料,以探讨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内疝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分型,扩大影像学诊断本病的应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8例腹内疝的MSCT表现。结果:18例术前MSCT均表现为小肠梗阻,7例发生肠管绞窄。11例诊断为腹内疝,包括十二指肠旁疝3例,网膜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1例,肠粘连束带疝6例。术后证实18例均有小肠梗阻,其中,十二指肠旁疝4例,网膜孔疝1例,肠系膜裂孔疝1例,大网膜裂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1例,术后形成腹内疝有肠粘连束带疝9例,胃切除术吻合口后疝1例。闭襻性肠梗阻和肠系膜及其血管的绞窄是腹内疝的病理基础,也构成了CT诊断的共性征象,腹内疝的解剖分型则是CT诊断的个性特征。结论:肠粘连束带疝将成为腹内疝分类中新的分型,MSCT能较准确诊断腹内疝,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9.
腹内疝的分型和影像学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内疝为少见病,但因其易并发肠绞窄或缺血,致死率高。近年来,对腹内疝的研究和报道逐渐增多,就其影像学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腹内疝为少见病,但因其易并发肠绞窄或缺血,致死率高.近年来,对腹内疝的研究和报道逐渐增多,就其影像学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评估CT对膝关节滑膜迹的诊断价值和诊断依据。材料和方法:15例滑膜疝均作平扫加增强扫描,一般采用5~10mm层厚,兴趣区用3mm层厚扫描。结果:疝囊为有完整包膜的均匀低密度腔,囊壁和间隔呈中等度强化,邻近结构正常。结论:CT能对疝囊周围结构及关节组成骨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8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结果:8例中十二指肠旁疝3例,2例术前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肠扭转;5例经肠系膜疝中4例有腹部手术史。8例患者的CT表现中共同征象包括肠梗阻,小肠异常聚集,肠系膜血管异位、伸拉、聚集或扩张。其他肠管移位。左侧十二指肠旁疝表现为胃和胰尾间或胰尾后方囊袋状异常排列的肠管;右侧十二指肠旁疝表现为十二指肠圈部位囊袋状肠管伴肠系膜血管紊乱;经肠系膜疝表现为小肠异常排列,无大网膜脂肪覆盖,结肠中心性移位,常伴小肠梗阻或肠绞窄。5例经肠系膜疝的CT征象均能明确或高度提示内疝。结论:腹内疝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可对大多数病例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腹内囊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腹内囊腺癌的CT表现并重点探讨其共同CT特征。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囊腺癌45例,其中来自肝、胰和卵巢分别为4例、16例和25例。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腹内囊腺癌的共同CT表现有:大部分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毛糙并有不同程度强化,多有壁结节或肿块实质部分,少数伴有钙化。肿瘤复发与原发灶CT表现相似,胰、卵巢囊腺癌可出现囊样肝转移。结论 腹内囊腺癌具有多种相似CT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对这类疾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胆石性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1~10年,并经B超和临床证实,其中5例有明确胆囊炎反复发作病史。发病时患者出现持续性中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3例患者出现停止肛门排气排便典型肠梗阻症状,5例患者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症状。结果所有病例CT图像上均可见胆囊窝结构紊乱,邻近胃窦或十二指肠降段壁增厚,胆囊空虚,胆囊及肝内胆管积气。1例胆石位于十二指肠降段;4例结石位于空肠段,其中2例结石位于屈氏韧带处;另3例结石位于回肠末段。结石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7~5.0cm,梗阻以上肠管扩张,积气积液明显,可见液平面。3例完全性梗阻病例梗阻以下肠管空虚,5例不全梗阻病例梗阻以下肠管内仍可见少量气体及液体,结肠内可见粪便气体混合影。8例均在术前经CT得到正确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高。凡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间歇性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特别是既往有胆道病史而无腹部手术史者,应考虑胆石性肠梗阻的可能,应行CT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CT对肠梗阻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68例肠梗阻,42例手术治疗,26例胃肠减压保守抗炎治疗。68例均作CT检查和立位腹部平片,其中6例作钡剂灌肠检查。结果 (1)68例立位腹部平片,其中62例典型阶梯状气液平面,6例肠管少量积气,未见液平面;(2)6例CT检查后作钡剂灌肠检查,4例肿瘤,2例肿瘤合并肠套叠;(3)68例CT检查示机械性梗阻56例,麻痹性肠梗阻12例。结论 CT可确定或除外肠梗阻,同时在判断是否绞窄性肠梗阻或麻痹性肠梗阻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T对肠梗阻诊断定位准确,病因诊断也能显示,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但有时在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5年经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48例肠梗阻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螺旋CT机做CT平扫,其中6例另行增强CT扫描.结果:所有48例肠梗阻病例的CT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相符.①在本组病例中,CT扫描显示肠梗阻部位(小肠梗阻29例,结肠梗阻19例);肠梗阻原因(腹壁疝13例,肿瘤19例,肠粘连14例,肠套叠3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肠梗阻性质(单纯性肠梗阻41例,绞窄性肠梗阻7例).②CT扫描不仅显示肠梗阻时肠道的扩张及肠腔内的气液平面,而且清晰地显示肠梗阻时肠壁、肠系膜的情况、闭襻的形成以及肠梗阻是否伴有出血及腹水等征象.结论:CT检查可以判定有无肠梗阻,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及肠梗阻的原因,以及是否为绞窄性肠梗阻,CT是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6例肠梗阻病人 ,男性2 9例 ,女性 2 7例 ,平均 4 2 .3± 11.5岁。术后均行腹部CT和X线平片检查。将腹部CT和X线平片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 ,分析其在判断肠梗阻有无、部位、类型及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5 6例肠梗阻中 ,判断肠梗阻的有无 :CT检查诊断 5 5例(98% ) ,X线平片诊断 4 5例 (80 .4 % ) (P <0 .0 5 )。肠梗阻部位的判断 ,CT正确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正确诊断 38例(6 7.9% ) (P <0 .0 5 )。肠梗阻类型的判断 ,39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 ,CT诊断 36例 (92 .3% ) ,平片诊断 35例 (89.7% )(P >0 .0 5 ) ;10例绞窄性肠梗阻 ,CT诊断 9例 (85 .7% ) ,平片仅 1例做出诊断 (10 .0 % ) (P <0 .0 5 ) ;8例动力性肠梗阻 ,CT诊断 7例 (87.5 % ) ,平片诊断 5例 (6 2 .5 % ) (P >0 .0 5 )。肠梗阻病因的判断 ,CT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诊断 2 8例(5 0 0 % ) (P <0 .0 1)。结论 :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均可准确诊断肠梗阻 ,但在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类型和病因方面 ,CT检查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景山医院2002~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33例腹部疝的螺旋CT表现.结果:33例中,根据疝所在的位置,螺旋CT诊断腹股沟区疝17例、脐疝3例、腹腔内疝3例、闭孔疝2例和外伤性腹壁疝、腹壁切口疝各4例.33例腹部疝的疝内容物均为小肠;螺旋CT表现为肠梗阻33例;肠系膜血管分布形态改变14例;螺旋CT增强扫描疝囊内肠管正常强化13例,强化减弱或延时强化16例,无强化4例,当肠管发生强化减弱、延时强化或无强化时可确定肠管已绞窄和(或)坏死(20例).肠坏死继发肠穿孔3例.结论:螺旋CT不但能正确显示腹部疝的存在与分型,而且能根据CT增强扫描后疝出肠管的强化程度判断肠管是否发生绞窄和(或)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