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意识障碍、侵入操作、大面积脑梗死及吞咽困难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病情加重及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靖  杜明艳  张瑞华 《山东医药》2009,49(24):83-8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调查与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分析,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意识障碍、侵袭性操作、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糖尿病。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伴有意识障碍、糖尿病及侵袭性操作等高危因素的,应加强护理,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重症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行手术治疗后转入ICU的4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或术后需要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者纳入低血压组(n=107),不需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者纳入非低血压组(n=315)。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BMI、肝脏手术史、合并症、肝脏基础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外科和麻醉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相关指标(院内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肾损伤、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心肌损伤)。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P<0.1的临床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低血压危险因素。结果 肝癌术后重症患者总体病死率为1.9%,低血压组病死率为3.7%,非低血压病死率为1.3%。相较于非低血压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9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4例和未发生肺部感染1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糖尿病、通气方式、是否出现并发症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通气方式(OR =3.401,95% CI:1.382~15.676)、糖尿病(OR=2.773,95% CI:0.983~12.854)、并发症(OR=2.683,95% CI:0.782~ 11.382)、年龄(OR:1.909,95%CI:0.498~7.339)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P均<0.05).结论 通气方式、糖尿病、并发症、年龄是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4例,将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4例分为观察组,术后无肺部感染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54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术治疗并发肺部感染者14例(25.93%)。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种类≥2种例数对照组多(P<0.05),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侵入性操作、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意识障碍例数比对照组多(P<0.05)。使用抗菌药种类≥2种、行侵入性操作、合并COPD、意识障碍为缺血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使用抗菌药种类多、行侵入性操作、合并COPD、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高,应采取措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微波消融术治疗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可能对早期复发有影响的因素,采用Logistic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肝癌消融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危险因素,鉴别高危人群,以指导术后抗复发治疗。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共有30例在术后6个月时出现复发,复发率为37.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位置、肿瘤大小、肝癌家族史、饮酒史、肝癌手术切除史、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肝癌相关病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数目(≥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肿瘤数目是肝癌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通过研究肝癌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来预见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对于肿瘤复发达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79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情况。采集肺部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痰液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79例肺结核患者中肺部感染82例,感染率为45.8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4年、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复治肺结核和侵入性操作为影响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82例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8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8株,占69.88%。结论 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程≥4年、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复治肺结核和侵入性操作为影响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IE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再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模型的精确度。结果 共纳入225例患者,非肺部感染组202例,肺部感染组23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0.2%。肺部感染组患者痰培养均阳性,总共培养出24株病原体,细菌15株(62.5%),真菌9株(37.5%)。最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念珠菌,均为4株,占16.7%。单因素分析结果示IE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急性左心力衰竭、赘生物大小、降钙素原、脑钠肽、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老年食管癌患者194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两组,163例的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31例的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分析。结果年龄大,术前营养不良,病程长,合并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低,术前未放疗,术中喉返神经损伤,血清白蛋白低,开胸手术,未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吸烟,吸烟时间长,输血量大,抑酸剂应用时间长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高(P0.05)。性别、手术时间、临床分期、第1 s末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质量响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212例,术后发生感染31例。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1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基线年龄>60岁和血清白蛋白<35 g/L者比例显著高于181例术后未感染患者(P<0.05);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与未感染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白蛋白水平<35 g/L、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延迟为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早期排气排便,以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临终期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治疗的143例老年临终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87例并发肺部感染病例(观察组)及56例未并发肺部感染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肺癌[比值比( OR)=4.137,95%置信区间( CI)为1.967~14.479]、意识障碍( OR=3.728,95%CI为1.313~8.315)、低蛋白血症( OR=2.960,95%CI为1.300~6.739)、住院天数( OR=2.611,95%CI为1.056~6.451)、体力状况( OR=2.187,95%CI为1.345~4.071)、糖尿病(OR=1.937,95%CI为1.159~3.2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1.823,95%CI为1.056~3.891)与老年临终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肺部感染是老年临终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肺癌、伴有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长、卧床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是老年临终肿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每年新患肝癌749 000人,死亡664000人,新患者中53.5%为中国人[1].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的死亡顺位中,肝癌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肝癌的治疗近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而言,预后仍差.故重视肝癌的病因与预防,仍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术后感染是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手术部位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膈下脓肿、菌血症等,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增加医疗成本。目前国内外对于结直肠手术围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大量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2009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患者中符合ACLF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特征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565例ACLF中发生感染757例,占48.37%。其中508例合并2个以上部位感染,占感染总例数的67.10%;164例(21.66%)发生感染性休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清蛋白、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ACLF分期和并发症(腹水、胸腔积液、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低钠血症)是诱发ACLF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率(58.78%)明显高于非感染组(32.18%)(P0.05)。感染组院内病死与肝移植率为13.08%,高于非感染组(5.07%)(P0.01)。随着感染部位的增多,ACLF患者近期预后越差(P0.01)。结论感染是ACLF常见并发症,年龄、清蛋白、分期和并发症等是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感染对ACLF患者AKI的发生及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发病密切相关,高HBV感染区域肝癌的发病率也比较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与血清HBV DNA水平、HBeAg以及其他多种危险因素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肝癌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所有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新发住院患者(HBsAg、HBeAg、抗-HBe、抗-HBc,其中任意一项阳性即为HBV阳性)243例。病例诊断严格依照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2001年修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术后肝衰竭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阅相关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收集我国自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PHLF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2859例肝癌手术切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hild-Pugh A级PHL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合并OR值为6.28,95%CI:4.55~8.65);术前前白蛋白水平低于170 mg/dl组患者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增高(合并OR值为4.96,95%CI:3.03~8.10);合并肝硬化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肝硬化组(合并OR值为4.14,95%CI:2.46~6.98);术中失血量1000 ml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合并OR值为5.62,95%CI:3.46~9.11);肿瘤直径10 cm组(合并OR值为2.69,95%CI:1.58~4.57)及切肝范围半肝组(合并OR值为1.64,95%CI:1.12~2.40)肝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年龄≥60岁(合并OR值为1.73,95%CI:1.25~2.39)、术中输血(合并OR值为3.79,95%CI:2.20~6.51)增加术后肝衰竭发生率。性别、术中是否阻断入肝血流与术后肝衰竭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术前Child-Pugh分级、前白蛋白水平、术中失血量、肿瘤直径、切肝范围、合并肝硬化、术中输血等是影响PHLF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使用包含奈韦拉平(NVP)方案进行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引起超敏反应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5年10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包含NVP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共132例,采用PCR-SSP技术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及HLA-Cw基因型。开始c-ART治疗6周内出现NVP超敏反应相关肝损伤者列为肝损伤组(n=41),未发生肝损伤者为对照组(n=91),分析NVP超敏反应引起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NVP超敏反应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将P0.10的单因素分析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发生超敏反应相关肝损患者中CD4细胞数与ALT值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P=0.002,比值比(OR)=12.297,95%可信区间(95%CI):2.467~61.300]、基线CD4细胞计数高(P=0.023,OR=1.010,95%CI:1.001~1.018)、合并HCV感染(P=0.022,OR=10.598,95%CI:1.411~79.613)、HLA-Cw*03基因携带(P0.001,OR=34.119,95%CI:5.543~210.023)为NVP超敏反应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在合并HCV感染或高CD4细胞数(≥200个/μl)或携带HLA-Cw*03等位基因患者中男性肝损伤发生率(63.9%)高于女性(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90,P0.001)。患者基线CD4细胞计数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583,P0.001)。结论男性、合并HCV感染、基线CD4细胞数高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应尽量避免使用NVP,HLA-CW*03基因筛查对于预测NVP超敏反应相关肝毒性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HBV-PLC)患者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我院119例HBV-PLC患者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BV-PLC患者生存期的因素。结果在119例HBV-PLC患者中,终末期肝癌比例较高,BCLC D期患者41例(34.5%),Child-Pugh C级79例(66.4%),伴有基础疾病78例(65.5%),肿瘤肝内或肝外转移90例(75.6%),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87(172,560) d;在HBV-PLC确诊前未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持续时间<1年、1~3年和>3年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2(114,390) d、357(179,879) d、530(206,-) d和795(384,912)d(P<0.01);Cox回归分析提示,民族、Child-Pugh分级、肿瘤转移、年龄、抗病毒治疗、血清HBV DNA水平和肿瘤治疗方式是预测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18、1.60、4.86、1.82、1.30、5.88和1.13(P<0.05或P<0.01)。结论影响HBV-PLC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很多,早期监测、早期干预、规范抗肿瘤治疗将有助于延长HBV-PLC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1293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分析NAFLD伴发原发性肝癌的比例,探讨NAFLD作为可能病因的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特征。方法建立原发性肝癌资料库。选出符合NAFLD诊断的病例75例,分析NAFLD相关的肝癌在原发性肝癌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NAFLD伴发原发性肝癌的病例共75例,占原发性肝癌的5.8%。75例获得随访患者中死亡42例,1、2、3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60.55%、38.63%、29.53%。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型糖尿病、ALT、TBil/DBil、GGT、CHE因素,生存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是影响预后的唯一的独立因素(χ2=5.766,P=0.016)。结论 NAFLD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可能原因之一。肥胖、2型糖尿病可能是影响NAFLD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BMI增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在51例 PLC 患者,选取17项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参数,分析 PLC 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血清 AST 水平(P〈0.001)、是否伴有肝硬化(P〈0.001)、肿瘤包膜是否完整(P=0.003)和血管侵犯(P=0.006)与早期复发相关;通过 Kaplan-Meier 法和 Cox 风险比例模型筛选发现有肝硬化(风险比=2.865,95%可信区间为1.846~8.466,P〈0.001)、肿瘤包膜缺失(风险比=3.357,95%可信区间为1.526~6.949,P=0.002)和血管侵犯(风险比=2.230,95%可信区间为1.094~4.548,P=0.027)是 PLC 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肝硬化、肿瘤包膜缺失和伴有血管侵犯等危险因素的 PLC 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以期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并给予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