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细胞较为丰富,是脑膜瘤的常见好发部位,肿瘤基底位于矢状窦及大脑镰,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而中1/3矢状窦毗邻中央前、后回,并有粗大中央沟引流静脉,附近区域通常被定义为中央回区~[1],该部位脑膜瘤手术难度大,术后可出现严重偏瘫、重度脑水肿等并发症。我们对该部位的肿瘤既要力争全切,又要保护中央回区重要结  相似文献   

2.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脑膜瘤之一, 而位于中央区附近的窦旁脑膜瘤,因常常累及矢状窦以及中央沟静脉等引流静脉,且术中易导致中央沟静脉损伤而导致术后肢体瘫痪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重视对中央沟静脉及重要引流静脉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10月~2010年6月,我科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16例,术中注意了对中央沟静脉的保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3D-CT静脉造影(3D-CTV)来判断矢状窦旁脑膜瘤与矢状窦、肿瘤周围皮层回流静脉的关系,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收治1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接受3D-CTV检查,3例同时MRV检查.通过观察3D-CTV中肿瘤与所累矢状窦及周边中央沟静脉、中央前沟静脉之间的关系;术前判断矢状窦的通畅性,并根据术中实际情况来验证3D-CTV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1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3D-CTV检查发现:4例位于额叶矢状窦旁脑膜瘤上矢状窦已经完全被肿瘤侵犯包裹而闭塞,手术将肿瘤包括累及矢状窦一并切除;4例额顶脑膜瘤部分侵入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仍然通畅,其中3例手术将累及上矢状窦侧壁及侵入窦内肿瘤一并切除,同时修补上矢状窦,另1例行肿瘤切除加累及的上矢状窦侧壁电凝烧灼;3例额顶脑膜瘤仅累及上矢状窦侧壁而没有侵入至窦内,1例手术将肿瘤连同矢状窦侧壁外层一并切除,2例行肿瘤加受累及矢状窦侧壁电凝.5例患者3D-CTV同时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中央沟静脉、中央前沟静脉之间关系密切,1例患者中央前沟静脉术中有损伤,其余患者静脉均保护完好.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获得Simpson Ⅰ级全切除,2例Simpson Ⅱ级全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3D-CTV所显示肿瘤与矢状窦关系与手术实际情况吻合.相对于MRV和DSA,通过3D-CTV检查可更方便、直观地判断矢状窦旁脑膜瘤与矢状窦及肿瘤周边静脉的关系,对于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行3D-CTV检查,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1]。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由于位于脑的重要功能区,手术既要争取全切肿瘤,又要注意保护中央回区皮层和中央沟静脉,妥善处理矢状窦,因此手术相对难度较大,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36例.对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15例,Ⅳ级切除17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脑水肿及梗死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均恢复工作和生活;术后5例肢体肌力有所改善;10例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新发或加重,其中7例1~8周逐渐恢复,3例一侧肢体不全瘫痪.17例(Ⅳ级切除)术后1个月内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3例SimpsonⅣ级切除的患者术后1~3年复发,均再次手术.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术中避免脑皮质的损伤、中央沟静脉及引流静脉的保护和上矢状窦的合理处理均可保证和提高手术疗效.术中不应过分追求肿瘤全切除而损伤功能区脑组织、引流静脉及上矢状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术中如何保护回流静脉,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回流静脉保护技术治疗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42例,术前均行MRV检查,术中采取跨中线骨瓣,绕行剪开硬膜,妥善处理肿瘤与中央沟静脉粘连和受累的矢状窦。采取传统手术20例。结果采取回流静脉保护组回流静脉均保护完整,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传统手术组4例因术中回流静脉损伤而出现偏瘫、颅高压症状,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2例上肢遗留偏瘫。结论应用术前MRV检查和术中注意回流静脉的保护等显微技术切除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可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提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静脉系统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采用手术切除的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处理瘤周侧支静脉和受累矢状窦的经验.结果 手术切除上矢状窦前段1例,明胶海绵+耳脑胶修补破损窦壁5例,电灼侧壁23例.按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切除26例,Ⅱ~Ⅲ级切除8例.随访34例,时间6个月~5年.无相关静脉损伤后并发症.结论 术前通过静脉血管造影明确瘤周侧支静脉及上矢状窦受累程度,有助于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对静脉系统的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8例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的影像资料、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24例,Ⅲ级切除5例,Ⅳ级切除4例,无死亡病例,4例肿瘤SimpsonⅣ级切除病人术后行放疗。全部病人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50个月,18例恢复工作。1例SimpsonⅣ切除病人术后3a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妥善处理受累矢状窦,保护好重要皮层引流静脉和功能区脑组织,是提高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MR)技术在辅助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11例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应用3D Slicer软件重建肿瘤全息影像模型辅助术前评估、手术方案制定,应用MR技术辅助肿瘤切除和引流静脉保护。术后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利用MR技术成功显示11例肿瘤全息影像模型,术中所见肿瘤与上矢状窦及其引流静脉三维比邻关系与术前评估一致:受侵矢状窦Ⅰ型6例、Ⅱ型3例和Ⅲ型2例。11例患者均成功应用MR技术精准指导头皮切口设计、骨瓣成型、硬膜剪开,特别是指导肿瘤及其受侵矢状窦壁切除,无引流静脉损伤发生,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2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MR技术能够精准术前评估、制定手术策略,能够辅助头皮切口设计、颅骨成型、硬膜切开,特别对指导术中肿瘤和受侵矢状窦切除、保护引流静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同顾性分析67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4例(35.8%),Ⅱ级切除37例(55.2%),Ⅲ级切除6例(9.0%)。死亡2例,存活病人中1例一侧肢体偏瘫,1例双下肢瘫痪。48例随访1~5年,5例复发。结论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矢状窦,避免脑皮质、中央沟静脉和其它引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欠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和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