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诊法”。据《史记·扁鹊传》记载:扁鹊非常精通四诊法,望诊技术出神入化,被人称为“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相似文献   

3.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相似文献   

4.
扁鹊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医,叫扁鹊。他是赵国勃海郡郑(今河南新郑市)人(一说齐国卢邑人),本名秦越人,因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史记》等书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遂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他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被尊为“医祖”。  相似文献   

6.
一剂良方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相似文献   

7.
《家庭医学》2006,(10):61-61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相似文献   

8.
江波 《家庭健康》2008,(6):46-47
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为魏文王治好了病,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未病,即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我二哥能够治大病于小恙,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大家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我既不能治大病于小恙之时,又不能防病于未然之日,等到我看病时,病人已病入膏肓了。所以说,我的大哥是圣医,二哥是神医,而我只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医罢了。”  相似文献   

9.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相似文献   

10.
《扁鹊三兄弟从医》是中医“治未病”中最有名的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洽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写“扁鹊仓公列传”,首次记载了与扁鹊齐名的一代名医仓公的医学事迹。仓公是西汉时期唯一见于正史记载的医学家。他复姓淳于,名意。这位淳于意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病案记录——“诊籍”。  相似文献   

12.
扁鹊庙游记     
扁鹊,是中国名医的标识,用现代话说,叫名医形象代言人。2002年8月2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中国古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共4枚,其中第一枚便是名医扁鹊。我自从学医以来,就有拜访扁鹊故里的迫切心愿,这样的机会总算来了。  相似文献   

13.
讳疾忌医的成语典故恐怕大家都已经熟悉了。说是有一天扁鹊朝见蔡桓公,仔细打量了一会儿,说:“君王有病在表皮部位,如不治疗恐怕会越来越重。”桓侯说:“我什么病也没有。”过了十天,扁鹊又见了蔡桓公,说:“君王之病已到了肌肉里面了,如不治疗,病将更加深入。“桓候不相信。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闪见到桓侯,说:“君王之病已到肠胃若再不治疗就危险了。”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个医术最高?”扁鹊回答:“长兄最高,仲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让扁鹊解释一下。扁鹊回答说:“我长兄治病,是在病症还未表现之时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医术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他的名气根本传不出去。我仲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时就把病人治好了,一般人以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大,只有乡里人才知道。我扁鹊治病,是在病情严重后才治,别人见我割肉切骨,动作颇大,就认为我医术很高明,我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其实,比起我长兄与仲兄来,我的医术是最差的。”故事的要义,可以概而言之为:上医…  相似文献   

15.
王永珍 《长寿》2010,(2):14-14
战国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因为他医术高超,平易近人.救治了许多贫苦百姓.人们都把他比作上古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扁鹊”.反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秦越人了。同时,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叫“扁鹊”。上古时期的那位“扁鹊”反而默默无闻了。  相似文献   

16.
西汉名医淳于意,年轻时曾做过齐国的太仓长(主管国家仓库的官员),因号太仓公,简称仓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就记载了他和战国名医扁鹊的生平事迹。 淳于意从小爱好医学,曾跟从公孙光学医,后来又拜当时的国医高手公乘阳庆为师,受业三年,尽得其传。他医术精湛,诊断准  相似文献   

17.
正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曾师从名医长桑君。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扁鹊对妇科、小儿科、五官科等多学科的病情特点有深入研究,完善总结了望、闻、问、切的诊法,他的针、熨、汤剂、药酒等疗法,一直为历代中医所沿用,至今他的医药理论仍被广泛应用,尤其望、闻、问、切即"四诊法"更是中医的主要诊断手段。(望其色、听其声、问其病、切其脉为四诊法。)扁鹊求学时,有一次,老师被几十里地以外的患者家属请去治疗病痛,只留下扁鹊一人在家学习  相似文献   

18.
《家庭医学》2006,(24):36-36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渤海一带行医(今河北任丘)。一日,他正从药罐中取出炮制好的青礞石,准备为一位名叫阳文的邻居治疗中风偏瘫。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扁鹊问其究竟.原来是阳文家中养的一头十几年的黄牛,不知何故.近来日渐消瘦,以致不能耕作.故阳文的儿子阳宝请人把牛宰杀了。谁知.阳宝发现牛胆里有块石,扁鹊对此颇感兴趣.嘱阳宝把石头留下.以便进一步研究。阳宝笑了:“先生莫非想用它做药?黄牛之病源于结石.这结石乃病根也.哪能治病?“扁鹊一时也答不出来,随手把结石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察色辩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扁鹊经过齐国时,齐国国君齐桓侯以客相待。扁鹊望齐王之色后就说:“君有疾在腠理(肌肤)。”几天后复见齐王,又说:“君有疾在肠胃间。”而齐王则认为“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不予重视。结果齐桓侯之病因失针药之机,病入骨髓而死去。这一记载确实与否难以定论,但察色可以诊病则是不容怀疑的。  相似文献   

20.
潘波 《家庭保健》2014,(3):33-33
身为“中国房颤导管根治第一人”,名医马长生上班偏偏喜欢选择“暴走”。他说:“早起走路上班,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