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而不满37周,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5%~10%,国内报道死亡率为12.7%~20.8%,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尤以<1 000 g死亡率更高。国外报道,胎龄愈小,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围产期窒息、颅内出血、畸形、肺透明膜病、肺出血、硬肿症、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各种感染  相似文献   

2.
15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县县直医院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发生的15例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儿、感染、先天性畸形.胎龄愈小,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新生儿死亡也与转运及孕期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做好孕期保健,减少早产儿、出生缺陷儿发生,作好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防治,建立危重新生儿救治的绿色通道,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西宁地区266例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和存活率有关的因素,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为硬肿症,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为肺出血。胎龄和出生体重愈小,存活率愈低。早产儿的管理包括体温调节,体液疗法,喂养技术,光疗,呼吸管理等各项因素的综合。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在于加强孕期保健,对早产儿加强保温措施,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临床≮见并发症,分析其胎龄、出生体质量、孕期高危因素与并发症关系,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08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新生儿室收治15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胎龄、出生体质量、高危因素与并发症关系。结果主要并发症有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窒息、呼吸暂停、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硬肿症等;28~32周早产儿和出生体质量〈1500g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32~37周早产儿及出生体质量≥1500g早产儿,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有高危因素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高危因素组(P〈0.01)。结论胎龄愈小,体质量愈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愈高,高危因素影响早产儿并发症发生,应加强孕期保健,早期干预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的概念为胎龄〈37wk出生的新生儿。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其成熟度亦不同,胎龄愈小,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围产期窒息、颅内出血、畸形、肺透明膜病、肺出血、硬肿症、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各种感染等。近年来,由于医护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正在逐年降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产儿常见合并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临床观察和构成比分析.结果 本组早产儿合并症发生率由高到低为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喂养不耐受、感染;而且胎龄、体重越小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暂停、感染的发生率越高.结论 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与出生时体重、胎龄有关,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干预,可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及减少合并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发生原因、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10年期间住院51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住院早产儿有逐年增多趋势,多数有明确诱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85.9 %有各种并发症,后5年呼吸暂停、肺炎、HIE、颅内出血、低血糖、硬肿症、喂养不耐受等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本组早产儿死亡38例,病死率7.45%,与胎龄、出生体重负相关. 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措施,产科与儿科合作,提高危重早产儿抢救水平,可降低早产儿出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回顾分析92例呼吸暂停早产儿的护理,体会到原发性呼吸暂停、呼吸道阻塞、胃食管返流、体温波动等是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加强呼吸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及时供给以及控制好院内感染也是护理不可忽视的环节。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该病的发生率愈高。加强NICU病房早产儿的专人监护,有效的预防,科学的护理以及成功的急救措施是控制好早产儿呼吸暂停、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梁建中 《右江医学》1993,21(2):63-65
3年低出生体重儿284例,发生率为6.25%,其中早产儿占43.31%,足月小样儿占54.23%,过期小样儿占2.46%。生后疾病主要是室息、高胆红素血症、硬肿症、脱水等,患病率达40.49%。死亡23例,病死率为8.10%。死亡原因主要是肺透明膜病、肺出血等。3年正常体重儿病死率与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之比为1:29。用统计学分别处理体重和胎龄与死亡的关系,P<0.01和0.05,提示体重越低,胎龄越小,病死率越高。本文还讨论了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患病率和病死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郭惠敏  朱月琴  李元霞 《海南医学》2009,20(11):105-107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体重、胎龄与合并症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的临床管理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合并症发生率由高到低为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喂养不耐受、感染,而且胎龄、体重越小者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越高。结论加强围生期管理与保健,早期干预,及时转院,可减少合并症的发生,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安徽省立医院新生儿科近4年住院早产儿死亡原因,为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供防治措施。 方法 通过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新生儿科98例死亡早产儿的性别、出生方式、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死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①近4年住院早产儿共2 794例,死亡98例,总病死率为3.51%(98/2 794);各年病死率分别为2013年4.36%(25/573)、2014年3.79%(24/633)、2015年3.48%(23/660)、2016年2.80%(26/928);早产儿总数呈渐增趋势,病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年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不同胎龄间死亡早产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③早产儿主要死因顺位前5位为肺透明膜病27.55%(27/98)、感染性疾病20.41%(20/98)、窒息14.29%(14/98)、先天性出生缺陷11.22%(11/98)、肺出血9.18%(9/98)。 结论 该院早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与早产儿胎龄、体重以及肺透明膜病、感染性疾病、窒息、先天性出生缺陷、肺出血等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可通过加强产前筛查和围生期保健、提高早产儿窒息复苏抢救水平、加强早产儿呼吸道管理和感染的防控,从而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李秀桂 《中外医疗》2013,32(7):15-16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科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74例发生贫血的早产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早产儿贫血的原因,选取同期无贫血症状的早产儿5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早产儿平均血红蛋白值,评价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及各相关因素与贫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早产儿发生失血22例(29.7%),感染性疾病21例(28.4%),血红蛋白病17例(23.0%);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母亲贫血、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平均血红蛋白值(Hb)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失血、血红蛋白病、母亲贫血是早产儿贫血的常见原因,出生时体重、胎龄、医源性失血量与早产儿贫血密切相关,应避免反复采血,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对早产儿贫血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早产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1685例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5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279例次,发生率为16.56%;住院日相关的医院感染率为46.87/1000住院日;感染部位以肺炎为主(41.85%),病死率为18.94%。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57.83%),主要为肺炎克雷白杆菌,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医院感染组与非医院感染组比较,胎龄更小,体质量更低。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通气(OR=6.982)、其他有创操作(OR=5.214)、出生体质量≤1500g(OR=3.265)和胎龄≤32周(OR=2.412)。结论革兰阴性菌是最主要的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富阳市早产发生现状、危险因素及早产儿的结局。方法对243例早产产妇临床资料和早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早产发生率为7.33%(243/3 316),以晚期早产占比最高(P<0.05),早期早产以自发性早产为主要原因,中期早产和晚期早产均以医源性早产为主要原因,晚期早产胎儿出生体重最大(P<0.05)。胎膜早破、胎盘位置异常、孕期产妇/丈夫吸烟、孕期阴道流血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加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早期早产的早产儿治愈率较中期早产、晚期早产低,放弃治疗和死亡率均较中期早产、晚期早产高(P<0.05),医源性早产死亡率高于自发性早产、PPROM(P<0.05)。结论早期早产的新生儿死亡率更高,应减少医源性早产,积极预防PPROM、胎膜早破、胎盘位置异常,避免孕期吸烟、孕期阴道流血及低体重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Prematurity and low birth weight are majo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o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their incidence is not decreasing despite an annual decrease in the total number of live births in Kore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strategy to reduce neonatal mortality by analyzing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k infant births along with their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We retrospectively surveyed the medical records of infants born at Chonnam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for 10 years from October 1999 to December 2008. Premature and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were almost half of the live births, and their NICU admission rate in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the numbers of outborns and multiples. Also, their mortality decreas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past 10 years. About 60% of deaths occurred within 1 week of life, and the causes of death were mostly related to prematurity. Perinatal asphyxia was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in infants less than 1 week old, whereas sepsis was the major cause after 4 weeks of age.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was sepsis in premature or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nd perinatal asphyxia in term or normal weight infants.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was sepsis in inborns and perinatal asphyxia in outbor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for immediate postnatal care including neonatal resuscitation, infection control, and a systematic team approach to regionalization are all needed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和病理对照,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为防止围生儿死亡提供参考。方法:对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及病理观察,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125例死亡围生儿中,先天性畸形占36%,脐带及胎盘因素占20%,宫内缺氧和窒息占14.4%,母亲因素占12.8%,感染占7.2%,早产和低体重儿占5.6%,不明原因占2.4%,肿瘤2例,占1.6%。结论:围生儿死亡病例中先天畸形和胎盘脐带因素为主要死亡原因。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防止妊娠并发症发生,尽早发现畸形儿并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1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及探讨新生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方法:对112例住院死亡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新生儿的死亡率为4.73%。导致新生儿死亡以窒息(25%),早产(21.43%),感染(19.64%),颅内出血(14.29%),寒冷损伤综合症(8.04%),先天畸形为主(5.36%)。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监护,预防窒息,早产,感染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5年间极低、超低体重早产儿医院感染变化趋势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8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极低、超低体重早产儿303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5年 间早产儿医院感染例数率、例次率及感染疾病发病率、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特征、病原菌和耐药菌的变化并分 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5年间早产儿医院感染例数率、例次率及感染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生医院感染的早产儿5年间临床特征比较,肠外营养(PN)时间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间, 2017年组、2018年组均比2014年组、2015年组、2016年组延长(P <0.05);生后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2017年组 比2014年组增多(P<0.05),2018年组比2014年组、2015年组和2016年组增多(P<0.05)。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早产 儿5年间临床特征比较,胎龄,2016年组比2015年组、2017年组减小(P<0.05),2018年组比2017年组减小(P < 0.05);气管插管时间,2016 年组比其他4 年组延长(P <0.05);有创呼吸机应用率,2016 年组高于2014 年组、 2015年组、2018年组(P <0.05);生后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2016年组、2017年组、2018年组比2014年组、2015 年组增多(P <0.05);脐静脉置管(UVC)率,2016年组比2014年组、2017年组、2018年组增多(P <0.05)。5年间 早产儿医院感染部分病原菌仍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氏菌居多,病原菌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人葡 萄球菌,2018年比前4年增多(P <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早产儿比较,性别、出生体重、胎龄、气管插管(有 创呼吸机)、UVC、PICC、生后3代头孢菌素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气管插管时间、PICC 时间、PN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高于非感染组(P <0.05),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生体重<1000 g[O^R=2.539(95% CI:1.101,5.856)]、气管插管[O^R=1.952(95% CI:1.056,3.610)]、气管插管 时间[O^R=1.089(95% CI:1.019,1.164)]和PICC时间[O^R=1.034(95% CI:1.011,1.057)]均是极低、超低体重早产 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近年早产儿医院感染率并无减少;胎龄更小、有创通气支持减少、插管 时间减少是近两年未发生医院感染早产儿的特征;但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上升。提高出生体重、减少气管插管、 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和PICC时间可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其特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50例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各种先天缺陷。结论:早产儿为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提高围生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产前诊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水平,加强危重新生儿监护、抢救措施,减少先天畸形儿的出生,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变化,以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指导防治重点。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的229例住院死亡新生儿以死亡第一诊断为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新生儿死亡率为2.39%,男婴高于女婴,死亡的新生儿多数为生后7d内的早期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重度窒息、先天畸形、极早产儿、重症肺炎,产科相关因素为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不定期产检。结论:加强遗传咨询和针对性筛查,减少畸形的发生,定期产检,预防早产、窒息、感染,防止孕期及新生儿期并发症,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