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改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近一年收治的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符合研究需求者7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综合评价胃肠道功能恢复等级、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等级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胜过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积极促进胃肠功能和关节功能恢复,加强患者的满意度,最终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建议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推拿与中药贴敷联合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推拿与中药贴敷联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胃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与中药贴敷联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ERAS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实施ERAS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疗法干预,比较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满意率、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穴位贴敷疗法可快速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影响。方法:8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行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恢复时间≤24h 30例,多于对照组的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应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可有效帮助患者在24小时之内恢复胃肠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推拿与中药贴敷联合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接收的45例先天性心脏病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纳入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施行推拿、中药贴敷等方法,纳入研究组。观察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及胃肠功能变化。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后胃肠道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少,胃肠道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监护人满意度评分更高,组间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推拿与中药贴敷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胃肠道功能,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神阙穴对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用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结果: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贴敷神阙穴能明显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直肠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生存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有效促进了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并发症,改善了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饮食、肛门排气、排便和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可建立亲密护患关系,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少娟 《西部中医药》2016,(11):123-125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专项护理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专项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胃肠功能障碍恢复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0.2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3);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专项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胃肠道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气、进食、排便时间,降低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东峰  史新凤  鲁燕 《新中医》2020,52(15):182-184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98例按照手术日期单日、双日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观察比较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评价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1.84%,对照组为65.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干预胃肠道手术患者,可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电针对行Halsted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行Halsted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联合电针足三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腹部手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2组患者均按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中药离子导入及腹部按摩。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早,肛门排气、腹胀缓解时间缩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加腹部按摩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吻合口瘘、肠粘连、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和四君子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AECOPD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应用针灸和四君子汤治疗。比较QOL评分、肺功能指标、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肠胃功能、效果。结果: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角色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EV1%、FEV1%/FVC以及6MWT等指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咯痰、喉痒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和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AECOPD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针灸结合四君子汤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相关的指标,临床上应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广东省名老中医黄春林教授“调脾泄浊方”对腹膜透析患者胃肠道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腹透门诊规律随访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9例,对照组30例。中药组给予常规治疗 + 调脾泄浊方,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益生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其胃肠道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检测安全性指标,如实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中药组患者的胃肠道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起到缓解腹胀、改善食欲以及软化大便等作用,并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与益生菌相比,“调脾泄浊方”对腹透患者胃肠道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对老年胃肠道手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同期入院行胃肠手术的患者,根据所在病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观察各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早于常规组(P0.05),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辅以耳穴埋豆能有效促进老年胃肠道术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蒲敏  蒲艳  马艳萍 《河南中医》2014,(11):2258-226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腹腔镜胆囊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腹腔镜胆囊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神阙穴、双侧足三里穴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腹胀程度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腹胀程度均有所减轻,以治疗组变化程度更为明显,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对促进腹腔镜胆囊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患者无痛苦,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腹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0例腹部手术术后患者(治疗组)服用通腹汤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观察,并随机同期选取30例同等条件患者(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服用通腹汤患者肠道恢复情况较未服用者优且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分娩方式、襁褓方法的相关性,为预防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区依据经济条件和地域特色选取甘肃临夏回族广河县幼儿园的儿童进行普查。纳入对象10 412人,实际调查10 335人(试验组),随机抽取正常儿童100人作为对照(对照组)。调查入选幼儿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毒物接触史、生产方式、环境室温、婴儿期护理方式和襁褓方法。结果:先天因素中,剖腹产、头胎的髋脱位发病率较顺产、非头胎发病率高;后天性因素中,生后半年室温较低(家长包裹患儿较紧较厚)、护理方法(尿不湿或尿布)、襁褓方法 3种因素均与髋脱位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剖宫产、头胎、室温较低、使用尿布、襁褓方法中绑腿的幼儿和DDH的发生率相关,可为临床筛查和患儿初诊提供诊疗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腹汤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均术后常规护理方法,禁食、胃肠减压、腹部热敷,鼓励病人术后6h进行床上活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对照组40例术后12h开始服用红糖水(红糖36g+水100mL),20mL/次,3次/d。治疗组40例术后12h开始服用通腹汤(大黄6g,枳壳12g,丹参6g,厚朴12g)。连续治疗5d为1疗程。每2 h监测1次临床症状、腹胀、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5d),判定疗效。[结果]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首次排便、腹胀程度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腹汤可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功能锻炼操在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9例,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组给予术后针灸并联合功能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胃管留置时间、出现腹胀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38,0.024,0.010);治疗组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38)。结论:针灸联合功能锻炼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