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止消宣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气虚血瘀型DPN患者在基础方案(包括合理饮食、运动疗法、心理疗法)干预、继续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服用止消宣痹汤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证候改善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5%,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较治疗前显著(P0.05)。结论止消宣痹汤治疗气虚血瘀型DPN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进而为有效的指导临床论治,提升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0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该病的分型标准,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本病证型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亏虚型,病机演变过程:随着糖尿病的发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按照气(阴)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虚血瘀→肝肾亏虚血瘀的规律而演变.结论:阴亏是发生DPN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贯穿DPN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其主要临床指标与中医辩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于我科住院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0例,参照《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为5个证型。根据年龄、病程、TSS评分、临床指标归纳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DPN各证出现频率为,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阴虚血瘀证。不同病程、TSS评分、C肽在各证频数分布上有差异(P0.05)。结论 DPN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规律,且与临床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通络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立论依据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从气虚血瘀是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基本病机入手,着重探讨益气活血通络在DPN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气虚血瘀是DPN发病的病机关键,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气虚在先,血瘀在后,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是治疗DPN的根本法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病证结合的原则,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木丹颗粒治疗气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加以验证。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木丹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从SymMap数据库中收集气虚血瘀证11个中医症状相应的现代医学症状(MM Symptom)名称,采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取11个中医症状和DPN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获取蛋白互作信息,DAVID 6.8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随后基于分子对接验证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的结合活性。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坐骨神经组织中IL-6、ERK1/2、P38MAPK、PI3K以及AKT蛋白的表达,验证网络药理学对分子机制的预测。结果 木丹颗粒治疗气虚血瘀证DPN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PPI网络显示核心靶点有AKT1、ALB、IL-6、MAPK1等,“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及相关病情程度。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53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型诊断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等7个证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记录,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较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多见,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7.
刘月 《当代医学》2016,(36):187-188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采集具有完整资料的糖尿病肾病病例120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学规律进行总结归纳,为患者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结果Ⅲ期糖尿病肾患者者主要表现为阴虚、气虚证候;IV期糖尿病肾患者者主要表现为气虚、阴虚气虚证候;V期糖尿病肾患者者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气虚证候。由此可知,糖尿病肾病是以阴虚、气虚以及阳虚的顺序依次过渡。除此之外,糖尿病肾病不管是那个病期阶段,均存在血瘀、痰湿等证候。治疗前后,患者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初期表现为气虚证候和阴虚证候,到了后期阶段,则表现为气虚证候、阳虚证候以及湿浊证候,研究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症候群规律,对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将2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证(21例)、气虚血瘀证(98例)、气虚血瘀水停证(72例)、气虚阳虚血瘀证(56例)和气虚阳虚血瘀水停证(49例)5种类型,比较各型的LVEF和LVMI.[结果]按气虚证、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水停证、气虚阳虚血瘀证、气虚阳虚血瘀水停证的顺序,LVMI呈递增趋势,而LVEF呈递减趋势.统计结果显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水停证3组间LVMI和LVEF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气虚阳虚血瘀证、气虚阳虚血瘀水停证2组间LVMI和LVE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其他3组比较,LVMI和LVEF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左室质量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的量化指标,这可能为该病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社区人群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发病因素调查。方法对T2DM并发DPN患者189例,使用中医证候量表分析DPN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发病因素。结果(1)单证出现频率依次为气虚证102例(53.96%)、阴虚证89例(47.08%)、血瘀证69例(36.5%)、痰湿证49例(25.92%)、血虚证44例(23.28%)、火热证40例(21.16%)、阳虚证21例(11.11%);(2)轻度气虚证出现频率为60%,中度阴虚证、血瘀证和阳虚证出现频率分别为46.66%、44.44%、9%,重度阴虚证、血瘀证出现频率分别为55.88%、58.82%;(3)轻度单证出现率最高51.05%,中度、重度复合证出现频率分别为93.55%和100%;(4)证候组合形态有26种,轻度中气虚证出现率8例(17.02%),中度中气阴两虚出现率17例(18.27%),重度阴阳两虚血瘀证出现率10例(20.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年龄以及多伦多量表得分高是阴阳两虚夹痰瘀证的危险因素。结论气虚证、阴虚证是发病率最高的中医证候,随着DPN病变程度的进展,中医证型从气阴两虚证往阴阳两虚夹痰瘀证转变,且患病病程、年龄以及多伦多评分高低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依帕司他和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DPN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依帕司他和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周围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中医证候(气虚证、血瘀证)评分、神经功能(TCSS)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升,中医证候积分、TCSS评分则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依帕司他和α硫辛酸治疗DPN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和疾病相关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益肾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48例进行中医辨证规律观察 ;用益肾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并观察该方对尿过氧化脂质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8例患者按不同中医证型分别用益肾补阳还五汤系列方治疗 ,同时控制饮食和药物控制血糖。治疗前后测定尿过氧化脂质( U- LPO)和红细胞压积 ( Ht)、纤维蛋白原 ( Fbg)及全血粘度 ( Va)、血浆粘度 ( vp)。结果 :48例中肾气阴虚血瘀证 30例 ,肾阳气虚血瘀证 1 8例。治疗后显效 2 6例 ,有效 1 6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88.5 %。治疗前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 ( P<0 .0 1 ) ;U- LPO值 ,肾阳气虚血瘀证患者明显高于肾气阴虚血瘀证患者 ( P<0 .0 5 )。治疗后 Fbg、Va、Vp、U- LPO均明显下降 ( P<0 .0 1~0 .0 5 ) ,肾阳气虚血瘀证 Ht下降不明显 ( P>0 .0 5 )。结论 :益肾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理与抗氧自由基损伤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肾阳气虚血瘀证氧自由基损伤程度较重 ,为微观辨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 4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与中医证候分布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 4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资料及中医证候资料等,根据糖尿病病程(病程≤5年、5年<病程≤10年、病程>10年)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本虚证中医证型总体分布为:阴虚证(592例)>气虚证(440例)>阳虚证(252例)>血虚证(90例);标实证中医证型总体分布为:内热证(940例)>血瘀证(318例)>痰湿证(265例)>气郁证(190例)。本虚证中,阴虚证、气虚证是最多的两个基本证型,3组间的气虚证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5,P<0.01);标实证中,内热证、血瘀证是出现最多的两个基本证型,3组间的痰湿证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8,P<0.05)。(2)各组间虚实夹杂证候分布中,以阴虚内热证(524例)、气虚内热证(229例)、阳虚内热证(216例)为多见,随着病程进展,夹血瘀证、夹痰湿证呈上升趋势。其中,在气虚证组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加服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0、8周后检测并观察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则为63.3%,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证DPN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周围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10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其发病趋势亦在不断增长。中医学根据其"痛"、"麻"、"瘀"等特征,将其归为"痹症"范畴,故称"消渴痹症",气虚血瘀为其病机关键。黄芪桂枝五物汤始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主治气虚血瘀、营卫不和之血痹。赵泉霖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术后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他汀类和硝酸酯类药物,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则加用降血糖药、降血压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君子汤合丹参饮(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甘草6 g,陈皮6 g,半夏6 g,丹参12 g,檀香12 g,砂仁12 g)。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气虚积分、血瘀积分及支架内再狭窄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气虚证积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瘀证积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支架内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血小板活化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住院确诊的DPN患者188例。中医证型采用指标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图。采用简单对应分析中医证型与病变程度的对应性,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一般临床资料、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活化物,从而探讨血小板活化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 截取聚类图的不同位置,证型分型不同,其中D点截取分为5个证型:阳虚证、气虚证、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及痰湿阻络证。188例DPN患者中,痰湿阻络证18例(9.57%)、瘀血痹阻证53例(28.19%)、阳虚证28例(14.89%)、阴虚证39例(20.74%)、气虚证50例(26.60%)。DPN病变程度分级为Ⅰ级56例(29.79%)、Ⅱ级76例(40.43%)、Ⅲ级56例(29.79%)。痰湿阻络证和瘀血痹阻证在二维投影图中间,并未偏向DPN病变程度某一分级;阳虚证偏向Ⅲ级,阴虚证偏向Ⅱ级,气虚证偏向Ⅰ级。与气虚证比较,阴虚证、阳虚证患者的血小板(blood platelet ,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E26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1,ETS-1)、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及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均明显升高(P<0.05);与阴虚证比较,阳虚证患者的PLT、MPV、PDW、GMP-140、PAF、ETS-1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临床可常规将DPN分为阳虚、气虚、瘀血痹阻、阴虚和痰湿阻络5个证型。随着DPN进展,中医证型也发生从气虚到阴虚到阳虚的转化,而瘀血痹阻和痰湿阻络伴随DPN患者各阶段。在DPN进展中,血小板活化可能参与中医证型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栓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单模拟法将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疗程为28d.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证候改善程度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及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消栓通络胶囊(0.54g)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慢性鼻炎中医证的病理生理学表达与益气活血通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黏膜输送功能降低、腺体分泌功能亢进、鼻黏膜免疫功能低下是慢性鼻炎气虚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血液流变学改变是慢性鼻炎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丝裂原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介导了慢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的炎症,对慢性鼻炎气虚型向血瘀型转化具有促进作用。气虚和血瘀是导致慢性鼻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故其治疗方面也应针对气虚和血瘀这两种病理状态而制定,因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益气活血通窍方治疗慢性鼻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9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0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证候分布:阳虚血瘀证32例(15.8%)、气虚血瘀证28例(13.9%)、气滞血瘀证28例(13.9%)、痰瘀交阻证24例(11.9%)。兼证中:血瘀证及其兼证(气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合计占88例(43.6%)、阳虚及其各兼证组(阳虚寒凝证+阳虚痰瘀证+阳虚血瘀证)合计占62例(30.8%)>气虚及其兼证组(气虚血瘀证+气虚痰瘀证)合计50例(24.8%)。[结论]血瘀阳虚证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