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效果,为临床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治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尤其是对患者颅内出血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结果:经临床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有效护理,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时期常见出血性疾病.临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26例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治愈,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比较甲基泼尼松龙单用或联合胸腺五肽冲击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将4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2例采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胸腺五肽进行治疗,对照组23例单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计数、开始回升时间、达峰值时间、临床出血症状控制时间及有效率.结果 甲基泼尼松龙冲击加胸腺五肽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血小板计数、开始回升时间、达峰值时间、临床出血症状控制时间显著优于甲基泼尼松龙组.总显效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择了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进行诊治的8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紫癜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其治疗方法以及产前和产后的护理方法,同时选择80例正常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1和80例单纯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对照组2。结果:和正常妊娠的产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增加。和单纯患有ITP的患者相比,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以及凝血功能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对于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在进行生产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分娩的时间,保证母婴顺利度过围生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急性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法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急性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疗法及规范化干预护理,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及基础护理。两组治疗及护理1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血小板达正常值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和出血症状控制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为5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达正常值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和出血症状控制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及规范化干预护理,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病情迅速康复,临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梁俊 《中国医疗前沿》2013,(16):40-40,71
目的分析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妇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8月我院25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血小板计数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疗效。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妇与正常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妇阴道产比例低于正常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度血小板降低产妇,显效4例,有效1例;中度血小板降低产妇显效8例,有效7例,良好1例;重度血小板降低产妇,有效2例,良好2例。结论泼尼松、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治疗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妇效果显著,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且不影响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7.
陶燕燕  李瑾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7):141-142
目的:总结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5例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细致观察与护理。结果:除1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外,临床治愈11例,好转13例。结论:针对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一般出血较重等特点,进行细致观察与护理,为促进患者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指因免疫异常所致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 ,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 ,约有 1/3患者可获得长期疗效 ,10 %~ 30 %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十分棘手。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们采用干扰素与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均符合 1986年 12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 3例 ,女 2 1例 ;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34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3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64.7%,试验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我院针对收治的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实施了血小板相关生理指标检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7例作为研究组,全部患者均满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8例,女性29例,年龄37~51岁,平均(43±6)岁,同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卵巢黄体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护理。方法对5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卵巢黄体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表现为突发腹痛、皮肤出血、腹腔积液、血小板极度低下,4例并发失血性休克,5例患者均予以输注血小板悬液、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其中4例行手术缝合卵巢创面,5例患者均局部止血,症状好转出院。结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卵巢黄体破裂出血患者病情危重,积极予以内科治疗,出血量大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平舆县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65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剖宫产45例,阴道分娩20例。阴道分娩患者中3例发生产后出血,剖宫产患者中5例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为200~500 ml;66例新生儿中早产2例,轻度窒息4例,重度窒息及颅内出血各1例。经过积极处理,孕妇无1例死亡,新生儿1例死亡。结论: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及时诊断及治疗很重要,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是有效治疗药物,应根据患者情况决定分娩方式,积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与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到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差异;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4 h的血小板数量,对比变化情况;同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到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 h,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均明显多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效果较好,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小板数量增多,达到止血效果,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为两组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系统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结果:治疗组出血症状控制时间为(2.5±1.5)天,对照组为(13.3±4.5)天,病程明显缩短.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案,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与病情观察有利于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处理方法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结果孕前确诊6例,孕期发现19例,孕早期5例有皮肤出血点、紫癜或刷牙出血等症状;剖宫产21例,顺产4例;产后出血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无孕产妇死亡,骨髓穿刺确诊10例。结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输注血小板为治疗的有效方法,孕期加强监护,及早发现及治疗,能降低母儿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胡天廉 《基层医学论坛》2016,(29):4067-4068
目的:探讨激素结合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泼尼松(激素)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泼尼松与升血小板胶囊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的73.33%;试验组在血小板的变化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激素与升血小板胶囊联合用药的方案进行治疗,不仅能取得十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前已患ITP者4例,7例孕期有症状。13例剖宫产分娩,10例阴道分娩。23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例,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无1例有出血倾向或颅内出血。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患者是能够耐受妊娠与分娩,但需对此种患者加强孕期监护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不主张使用干预性措施预防新生儿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儿科60例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治疗措施,依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冲击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及血小板达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联合应用冲击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迅速提高血小板数、改善出血症状,从而有效降低致死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干扰素—α、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3组,一组以干扰素—α治疗,一组以环孢素A治疗,对照组继续原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前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临床出血症状的变化情况及副作用。结果干扰素—α治疗组13例中显效4例(30.8%),良效4例(30.8%),进步2例(15.3%),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6.9%,临床出血症状缓解,副反应较轻,病人均能耐受。环孢素A治疗组16例中显效6例(37.5%),良效2例(12.5%),进步1例(6.3%),无效7例,总有效率56.3%,临床出血症状缓解,有轻度肝功能损害,经对症护肝处理后缓解。结论本组干扰素-α、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总有效率分别为76.9%、56.3%,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于经各种方法治疗均无效的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建议使用干扰素—α或环孢素A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给予观察组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血小板恢复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