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普及和操作技巧误区纠正.方法 将156例糖尿病患者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对比总结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变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自我注射胰岛素操作技术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邓春颖  董巍巍  乔静 《海南医学》2010,21(20):24-25
目的对单用预混人胰岛素(30%短效与70%中效)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格列美脲,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1名门诊就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继续原有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均为每日早晚两次注射),加用格列美脲2mg/d,门诊随访(加药后第1周第一次,以后每2周一次,至第13周),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基线及治疗后1周、13周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基线及治疗13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用量、肝功、肾功。结果 (1)加用格列美脲前患者平均空腹血糖(9.1±2.7)mmol/L,早餐后血糖(13.6±2.3)mmol/L,平均HbA1c(7.7±1.4)%;加药后13周平均空腹血糖(6.7±2.3)mmol/L,早餐后血糖(10.5±1.9)mmol/L,HbA1c(6.8±1.2)%,血糖、HbA1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加用格列美脲前及加药后13周预混胰岛素用量分别为(53±4.5)U/d、(45±2.9)U/d,胰岛素用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两次注射预混人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能改善血糖控制,安全性较好,方法简单,经济花费亦不高,依从性好,对符合条件的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住院的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并分析。方法将选妊娠糖尿病5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干预组)与对照组,从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进行胰岛素注射和个体化饮食与规律运动行为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胰岛素注射和一般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继续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随访和相关检查。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注重个体化饮食治疗、运动干预,配合心理护理及自我监测,减少妊娠糖尿病并发生,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程恩荷  王敏 《安徽医学》2017,38(4):484-486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对初次注射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及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0月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门诊167例初次注射甘精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结合自愿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分别于开始注射胰岛素后1、2、4、8、12周进行电话回访,对照组患者注射后1、12周电话回访,以保证完成标准治疗疗程.12周后复查两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12周后干预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6.48±1.29)mmol/L,低于对照组的(7.09±1.94)mmol/L,且干预组患者12周后平均胰岛素用量(10.44±4.40)U低于初始用量(12.51±4.63)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血糖达标率65.9%,高于对照组的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定期电话回访可以提高初次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6.25±0.65)mmol/L,餐后2h血糖(8.35±1.03)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3±0.11)%,血糖达标时间(6.17±1.21)d,胰岛素用量(30.72±8.33)U/d,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糖1例,未出现皮肤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浓度,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宋雪梅  桂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27-222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如何做好护理工作,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应用诺和锐笔芯装于丹纳胰岛素泵(治疗52例)中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50例,1型糖尿病2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初诊断10例,其余均为用口服降糖药及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明显者,2例为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结果:5d~7d后血糖控制理想(空腹血糖≤6.1mmol/L)22例,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1mmol/L~7.2mmol/L)30例。患者血糖快速而平稳的下降,而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强化治疗方面提供了安全、可靠、方便及灵活性,熟练、正确掌握胰岛素泵的应用可减轻患者的病痛,简化治疗疗程,胰岛素泵是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研究。方法:对我院过去接收的18例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治疗:8例仅控制饮食;9例口服降糖药;1例加用胰岛素。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88mmol/L以下即进行手术。结果:接收手术治疗后13名患者均回复正常血糖状态,4名患者有1次性尿酮症,1名患者由于长时间的禁食而产生了酮症酸中毒以及低血钾,接收胰岛素治疗后回复正常。结论: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都应该要认真完成,术后要禁食,同时要避免血钾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3例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显示的血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1例新诊断未干预治疗及1例预混胰岛素2次皮下注射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均以中餐后-睡前血糖升高为主,其日内血糖峰值分别为15.6 mmol/L及15.4 mmol/L,均出现于中餐后.1例3餐前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清晨及上午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 mmol/L),持续115 min;将强的松改为每日3次口服后低血糖消失,血糖波动改善.结论 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部分患者表现午后严重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的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例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显示的血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1例新诊断未干预治疗及1例预混胰岛素2次皮下注射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均以中餐后-睡前血糖升高为主,其日内血糖峰值分别为15.6 mmol/L及15.4 mmol/L,均出现于中餐后。1例3餐前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类固醇糖尿病患者清晨及上午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 mmol/L),持续115 m in;将强的松改为每日3次口服后低血糖消失,血糖波动改善。结论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部分患者表现午后严重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的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1次/d的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2次/d注射这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口服抗糖尿病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睡前注射一次来得时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B组2次/d注射诺和灵30 R注射液。两组均以空腹血糖为调整剂量的依据和目标直至出院。院外继续该方案治疗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以及治疗后HbA1c和C肽的变化。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体质量指数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两组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显著升高;甘精胰岛素组效果显著优于预混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较预混胰岛素组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体质指数均无显著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其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较预混胰岛素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总结妊娠糖尿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发病孕周、血糖监测结果,综合采取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胰岛素注射等进行治疗,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采取多种方式干预,提供正确合理的医疗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方法。方法对50例需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正规使用胰岛素调控围手术期血糖,注意胰岛素用药护理,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8mmol/L,餐后2h<11.1mmol/L水平。术后随访12~42个月。结果50例患者分别接受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腰椎滑脱和钢板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等复杂骨科手术治疗,术前经胰岛素控制血糖至(7.1±2.4)mmol/L,并针对病人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50例中,仅1例(2.0%)术后内固定松动,余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经正常围手术期护理,将血糖控制至基本正常水平,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总结妊娠糖尿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发病孕周、血糖监测结果,综合采取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胰岛素注射等进行治疗,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采取多种方式干预,提供正确合理的医疗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吴伟娇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S):129-129,143
目的探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方法。方法对50例需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正规使用胰岛素调控围手术期血糖,注意胰岛素用药护理,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8mmol/L,餐后2h〈11.1mmol/L水平。术后随访12~42个月。结果50例患者分别接受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腰椎滑脱和钢板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等复杂骨科手术治疗,术前经胰岛素控制血糖至(7.1±2.4)mmol/L,并针对病人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50例中,仅1例(2.0%)术后内固定松动,余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经正常围手术期护理,将血糖控制至基本正常水平,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在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并分析不同注射方法的护理风险。方法:将9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同时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使用量,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发生的护理风险,以评价不同注射方法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和风险。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分别为(5.37±0.49)mmol/L、(7.67±0.86)mmol/L、(5.29±1.12)d和(37.21±2.09)U/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发生针刺伤、剂量错误、注射用具错误和漏液情况,分别有3例和2例出现低血糖和穿刺点感染;对照组针刺伤7例、剂量错误4例、注射用具错误7例、漏液9例、低血糖10例和穿刺点感染11例,两组在护理风险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皮下注射相比于多次皮下注射,可以更有效的降低血糖,缩短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并避免护理风险,是治疗糖尿病有效的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魏红丽 《当代医学》2012,18(22):112-1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的社区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改善生活方式、培养合理饮食习惯、配合正确运动等)及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的护理,1年后观察相应的指标.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的糖尿病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1年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明显低于对照组([ 6.74±0.84)mmol/L比(7.86±0.89)mmol/L,(8.46±1.42)mmol/L比(9.28±1.3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及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可以有效控制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餐后空腹血糖水平、2 h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7.3±2.2)mmol/L]、空腹血糖水平[(6.4±1.4)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9.3±2.3)mmol/L、(9.6±1.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6.6±1.2)d]、胰岛素用量[(32.0±1.2)U/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4±2.8)d、(39.5±2.2)U/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2.0%,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7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相比,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152-155+160
目的探讨医院多学科护理团队指导社区护理人员模式下的连续性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管理和改善妊娠结局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给予社区连续性护理,对研究对象进行血糖动态随访检测。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随机血糖和空腹血糖的平均值以及两组患者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相比较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随机血糖[干预组(5.6±1.3)mmol/L vs对照组(6.8±1.7)mmol/L,P=0.021]和空腹血糖[干预组(4.4±1.1)mmol/L vs对照组(5.1±1.4) mmol/L,P=0.016]水平均值明显下降。GDM患者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干预组(32%) vs对照组(54%),χ~2=4.937,P=0.026]和剖宫产率[干预组(24%) vs对照组(44%),χ~2=4.456,P=0.035]明显下降。结论护理团队社区协作的连续性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管理和控制水平,降低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和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糖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血糖基本恢复或接近正常,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注射疼痛和注射部位硬结的比例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因高血糖和低血糖住院者显著高于干预组(P〈O.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使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更规范,从而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作用。方法 将40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移植组15例和胰岛素组25例,移植组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胰岛素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2个月后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移植组治疗后MBG、LA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移植组MBG、SDBG、LAGE、MAGE均显著低于胰岛素组(P〈0.05)。移植组治疗后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胰岛素组(P〈0.05),移植组2例分别在9.3、11.2个月时停用胰岛素,胰岛素平均减量(53.28±21.29)%,移植组治疗后胰岛素用量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胰岛素组(P〈0.05),移植组治疗后血糖〈3.9 mmol/L时间百分比,血糖〉11.1 mmol/L时间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胰岛素组,血糖(3.9~11.1)mmol/L时间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胰岛素组(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相比传统胰岛素注射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可降低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