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导管不完全推进血管而留在皮肤外34mm后固定对延长保留时间及减少并发症效果。方法:将临床8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导管不完全推进血管而留在皮肤外34mm后固定对延长保留时间及减少并发症效果。方法:将临床8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导管不完全推进血管而留在皮肤外34mm后固定,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导管完全推进血管后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时间延长,有效防止了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静脉留置针导管不完全推进血管而留在皮肤外34mm后固定,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导管完全推进血管后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时间延长,有效防止了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静脉留置针导管不完全推进血管而留在皮肤外34mm后固定,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和防止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静脉留置针临床已获得广泛应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减轻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1操作程序与方法备齐用物,包括静脉留置针、输液消毒盘,并备好将输入的药物。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并排尽空气备用。选择好静脉,手指探明静脉走向及深浅,确定穿刺部位,结扎止血带,做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固定穿刺点远端皮肤使静脉固定,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翼和针柄,针头斜面朝上,以15o~30o角进针,进针速度宜慢,且应直接刺入血管,见有血液回流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消毒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效果。方法选择静脉留置针留置5 d的患者120例,根据消毒方法不同分为安尔碘组、碘伏组、碘酊+酒精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安尔碘组、碘伏组和碘酊+酒精组在留置期间每隔48 h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1次,并更换透明敷贴。对照组在留置期间不消毒穿刺点皮肤,也不更换透明敷贴。每天输液前后观察4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皮炎发生情况。结果安尔碘组皮炎发生率为10.0%,碘伏组皮炎发生率为6.7%,碘酊+酒精组皮炎发生率为20.0%,3组之间皮炎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炎发生率(83.3%)明显高于安尔碘组、碘伏组、碘酊+酒精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尔碘、碘伏和碘酊+酒精均可用于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且安尔碘对皮肤无刺激性、速干、着色浅,易于观察。  相似文献   

4.
对80例患儿成功留置颈外静脉留置针,无堵管及感染发生,留置时间3~7天.颈外静脉穿刺前要准备好肝素帽,抽好液体的注射器连接头皮针排好气,成功穿刺后用3M透明敷料固定.穿刺过程中要注意皮肤消毒,固定要牢固,防脱落.颈外静脉留置针大大减少患儿痛苦和家长焦虑,穿刺成功率高,便于抢救,保护血管,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深受医护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蔚  张卫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236-1237
目的:增加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率,减少留置针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125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中出现43例不良反应,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留置针留置期间,较易出现穿刺失败、留置针脱出、药液外渗,留置针堵塞情况,无1例发生静脉炎。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无菌敷料,可防止穿刺部位感染;及时给予药物湿敷,可防止穿刺部位皮肤组织坏死;做好健康宣教,采取正确的封管方法,可防止导管堵塞及脱出。  相似文献   

6.
李丽荣  王红  韦亚红  韩冬梅  门岚 《吉林医学》2010,(26):4557-4558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抢救。但是,静脉留置针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对人体同样增加感染机会,因此,预防和控制静脉留置针的感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感染性静脉炎是留置针留置期间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和多种因素有关,而穿刺部位皮肤的消毒效果直接关系到感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高云 《当代医学》2009,15(25):113-113
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常易引起的几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说明临床上在使用留置针时必须严格采用无菌技术,正确消毒皮肤并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做好观察和护理,以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静脉留置针的主要优点在于减少了由于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如果临床不注意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及术后观察护理,也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本文就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操作技术要求1.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为了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应用,在进行留置针穿刺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用2%碘酊棉签“顺时针”消毒皮肤,然后再用75%酒精棉签“逆时针”脱碘,消毒范围的直径要大于8cm。每日输液前用2%碘酊棉签消毒肝素帽及留置针栓部,再用75%酒精脱碘,回抽留置针…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外科住院病人中特别是在手术后的病人中超过半数的病人会使用静脉留置针;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维持时间长,对血管刺激小,适合大量输液及能减少病人每天穿刺痛苦的特点,因此在临床深受医护人员及病人的认可;虽然留置针具有上述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增加静脉感染及静脉炎的机会,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因此,安全留置是避免增加病人痛苦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手段,现将静脉留置针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1留置针感染的原因分析1.1经留置装置感染途径:①经穿刺部位皮肤的感染:皮肤表面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是在…  相似文献   

10.
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不仅为患者减轻痛苦,更为护理和治疗带来极大方便。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静脉穿刺很困难,我们在使用头皮式套管针过程中,总结出一点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经验,现介绍如下:1 逆向穿刺短期内连续输液患者,手背血管已被破坏,手指上的血管受关节和手指活动的影响,用传统的向心穿刺方法,难以穿刺或固定,我们采取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穿刺,充分利用了存留血管,甚至手指末节处血管也可穿刺,套管针能够保留数天。2 边抽吸边穿刺对于末梢循环极差者,套管针连接注射器,注射器内抽吸封管用肝素盐水5 ml,在穿刺过程中,由助手持续轻抽注…  相似文献   

11.
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的不愈合及感染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内固定术后的切口愈合不良因素主要包括皮肤消毒、术中器械污染、术中感染控制、术后无菌性炎性反应、术后切口感染等[1-7].随着消毒技术的进步、手术室环境的改善及医护人员对无菌观念的重视,手术切口不愈合的现象已日趋少见,而术后切口直接感染或出现无菌性炎性反应并继发感...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临床上在静脉置管针眼处,均使用无菌3M敷贴覆盖.它具有使用方便、粘贴牢固、防止留置针脱出和容易观察留置针情况等优点.然而,近几年的护理工作中,发现在使用无菌3M敷贴覆盖留置针眼的病人存在下列几个问题:(1)对于出汗较多的患者3M敷贴粘贴不牢固,易脱落;(2)对敷贴过敏、置管针周围皮肤损伤严重有感染及水泡者不能使用;(3)昏迷和/或躁动患者,肢体摩擦或活动过剧,导致3M敷贴卷边、脱出,甚至留置针与3M敷贴同时扯出,针眼流血污染衣被等;(4)3M敷贴透气性差,寒冷天气时3M敷贴内易于积存皮肤散发的水蒸气,而湿热高温天气时3M敷贴内又易积存汗液形成一个湿热环境,使该处皮肤湿疹及针眼感染,导致血管硬化静脉炎发生几率增高;(5)3M敷贴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0.5%碘伏与2%碘酊消毒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的灭菌效果。方法:将100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用0.5%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的皮肤,对照组50例用2%碘酊消毒相同的部位,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局部感染率比较x^2=6.52,P〈0.01。观察组消毒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碘伏是皮肤消毒、创面消毒及预防感染最理想的药液。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院开展对手术病人以静脉留置针替代普通静脉输液器 ,收到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技术要领根据不同年龄、手术而选择合适的静脉。1头静脉穿刺 :操作时手持套管针与皮肤成 1 5~ 30度角直刺血管见到回血后退针芯至外套管内 ,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拔出针芯 ,连接输液管 ,固定好套管。2大隐静脉穿刺 :病人取仰卧位 ,两腿平放稍外展在内踝处选择穿刺点 ,与皮肤呈 1 5~ 30度角直刺血管 ,其他操作与上述相同。2 运用体会2 .1 静脉留置针在术中的运用 使用静脉留置针 ,便于手术体位的选择 ,减少了病人由于肢体屈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留置套管针预防感染的管理.方法对570例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操作方法、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结果570例静脉留置针部位保护患者有15例因穿刺部位保护不当,药物刺激发生静脉炎.其他均未发生静脉感染.结论发生静脉留置套管针感染的原因有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的护理、封管技术、留置时间、药物渗透压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等.规范的操作和管理可以预防留置套管针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霍青  周科  刘利  陈雪  何慧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4):695-697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围绕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对我院骨科2010年1月—7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40例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分析。结果留置针留置时间受患者血管、留置针的选型、穿刺技术、固定方法和封管、药物因素、机械因素、护理及无菌技术、患者健康意识的影响。结论正确选择穿刺部位血管和留置针的型号;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正确的固定方法和冲封管技术;正确输入药液,遵守无菌技术,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患者留置针相关感染的菌群特点,并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方法:本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即手背组、前臂组、脚组,每组又分四个时间段(T1:48 h≤t< 72 h,T2:72 h≤t≤96 h,T3:96h<t≤120 h,T4:120 h<t≤168 h),每组每个时间段2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皮肤消毒后、拔针时和留置针导管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1)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2)三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中,41例有菌生长;三组患者T1和T2均未检出细菌,T3和T4两个时间段三组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10例有菌生长;手背组、前臂组患者T1,T2,T3,T4四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脚组患者T1和T2未检出细菌,T3检出4例、T4检出6例,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是前臂.  相似文献   

18.
肖萍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74-75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在产科分娩时的应用。方法对245例产妇在宫口开全时给予Y型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探讨穿刺血管的选择、针头阻塞情况,及穿刺方法、留置时间、留置的安全因素等。结果在245例产妇中,82例选择上肢大隐静脉或肘部静脉穿刺留置,其中因针头阻塞再次穿刺的38例;163例选择前臂头静脉穿刺留置,针头阻塞再次穿刺的4例。正确把握穿刺要领五步骤,同时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留置时间一般以3~5d为宜;留置的安全因素应考虑:操作前严格"洗手";对产妇教育;穿刺前评估双上肢皮肤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检查导管及敷料。结论分娩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血管给予Y型静脉留置,穿刺方法正确,可防止针头阻塞及血管机械性损伤;能够及时快速补液、输血,从而大大减少产妇反复穿刺的痛苦,最大程度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减轻了产房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杨秋菊  刘君娥 《吉林医学》2014,(36):8218-8219
目的:总结使用留置针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方法:在使用留置针中的过程中加强人员培训,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封管、冲管。结果:经过合理的处理后,最大限度地减少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的痛苦大大减轻。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加强观察和护理,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各环节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医疗及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本院急诊科抢救轻、中、重度休克的成人病人241例。改良法病例选自1997年12月~1999年12月急诊休克病人126例,其中轻、中、重度休克各为63例、38例、25例。传统法病例选自1995年1月~1997年11月,休克病人115例,其中轻、中、重度休克各为61例、31例、23例。 1.2 材料采用美国进口BD公司生产静脉留置针,型号为18G、20G。 1.3 方法传统法: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穿刺者立于病人对侧或头顶侧〔1〕。常规消毒后,助手用手指按压颈静脉三角处,使颈外静脉充盈。穿刺点选在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上1/3处。穿刺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柄与皮肤呈45°角斜刺入皮肤后25°角沿颈外静脉方向穿刺,见回血后置管并固定。改良法:病人卧位及穿刺者站立位置及穿刺点与传统法相同,常规消毒后,穿刺者,左手放在下颌骨处轻轻绷紧颈部皮肤,右手持接上5 ml空针筒的留置针,针杆与皮肤30°~45°刺入皮肤后停止进针,待呼气时颈外静脉显形,看清静脉走向,调整进针深度及角度,待第二次呼气静脉显形时针头伺机刺入血管,进针同时略加负压,见回血后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