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炎是临床使用高渗性药物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疾病的恢复均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高渗药物认知,结合病人的情况和输液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及穿刺途径,预防及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输液室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影响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的原因,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每月科会讨论实施情况,每季小结一次,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轮PDCA。结果比较输液室在实施PDCA循环前后,护患纠纷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满意度及护理部对输液室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是输液室规范化管理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可达龙所致静脉炎进行有效预防.方法:将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2012年1月至12月的60例应用可达龙的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2013年1月至12月的68例应用可达龙的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程度和发生率.结果: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应用PDCA循环管理前的43.3%降至应用后的14.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明显减少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开展QC活动,将PDCA循环应用于静脉输液护理管理过程,比较活动前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 活动前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平均为12.8%,活动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平均为3.5%.结论 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  相似文献   

5.
刘惠萍 《黑龙江医学》2022,46(11):1389-139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河南省职工医院200例住院>3d且接受中医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在中医护理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分为实施前组和实施后组,每组各100例,比较PDCA模式实施前后护患关系改善状况,并对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观察。结果:PDCA循环模式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病历书写不合格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5、16.547,P<0.05)。PDCA循环模式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效果、健康教育评分分别为(23.88±0.72)分、(24.15±0.61)分、(23.73±0.59)分、(24.00±0.81)分,高于实施前的(21.39±1.53)分、(22.81±1.40)分、(22.37±1.58)分、(23.19±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25、8.775、8.064、6.145,P<0.05)。PDCA循环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提问、病情评估、操作技能、健康教育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医院病案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88例患者进行观察,对病案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模式,与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88例未实施PDCA循环法病案管理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PDCA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质量完善率、七日病历上交率明显高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管理后患者的投诉率和病案的返修率明显低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提高了病案管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提升对病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管理方法。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采用PDCA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对小儿外科住院患儿对静脉输液外渗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及提升自身责任心,在进行规范输液操作及固定的同时,做到有预见性地观察及处理。结果降低了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从4.6%下降至1.2%),提高了患儿输液安全。结论通过PDCA循环方法查找护理质量管理中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规定具体的护理操作流程、方法及质量追踪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抢救配合及输液管理经验,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对30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者进行抢救护理.结果:30例患者血糖完全得到控制,无并发症出现,2例死亡,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合理安排输液,准确应用胰岛素,可保证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输液室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缩影.每天接待大量的患者和家属,是人群相对集中而流动性较大的场所,也是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高发的场所.本院输液室主要负责全院各科室的门诊及急诊病人的输液治疗,每天24小时输液人数约600人次,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病人流动快,给护理安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10.
陆璐 《新疆医学》2023,(1):98-100+109
目的 分析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处理)循环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7月本院未开展PDCA循环管理时就诊的34例发热患者及1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本院开展PDCA循环管理时就诊的36例发热患者及11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优良率、发热知识知晓率、交叉感染率、疾病漏诊、漏报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文件质量、基础护理质量、专业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优良率90.91%(10/11)与对照组70%(7/10)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发热知识知晓率97.22%(35/36)较对照组76.47%(26/34)高,交叉感染率2.78%(1/36)较对照组23.53%(8/34)低(P <0.05);研究组疾病漏诊率2.78%(1/36)、漏报率2.78%(1/36)较对照组20.59%(7/34)、23.53%(8/34)低(P <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发热...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分别将2007级、2008级本科护生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PDCA在医院临床药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药学管理的相关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至2013年的患者各400例,统计2013年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后各一年间的药学差错事件、药学管理质量评分、药学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实施PDCA的2012年间共计出现21次药学差错事件,平均药学管理质量评分为(75.34±10.24)分,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评分为(82.64±12.42)分,实施PDCA的2013年间共计出现3次药学差错事件,平均药学管理质量评分为(88.85±5.64)分,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5.71±3.53)分,实施PDCA后,药学差错事件明显减少(P0.05),药学管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PDCA在医院临床药学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重要手段之一,输液引起热原反应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对病员安全影响甚大,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输液反应率的统计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依据之一,由于我院近两年来重视了静脉输液、输血反应的监测管理。采用了大同市药检所研制的“输液胶管洗涤器”对输液胶管进行了去污、去热原、去酸及精洗四步洗涤,输液反应已从1987年的0.86%下降到1989年的0.2%。现做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PDCA模式应用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进行评价,比较分析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及包装质量等评分结果。对比PDCA模式应用前后科室成员的工作效率与效果、清洗消毒包装合格率。结果 PDCA模式应用后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评分、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学习的积极性及临床科室的满意度均较应用前有了显著提升(P〈0.05);消毒供应中心在清洗及消毒质量管理方面也获得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 PDCA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增强了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的计划性与系统性,高效快速地提高了管理效能,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调查我院2015年、2016年门诊药房药品接近失误(内差)、药品差错(外差),分析差错及失误原因,并拟定措施、检查和落实,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针对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完善管理制度,并与绩效挂钩,落实奖惩;量化岗位绩效(技术含量、工作强度、工作量);加强新进人员包括实习生带教及专业知识培训;加强药品管理,对易出错的药品设置警示标识;同时通过检查反馈及时调整药品货架。实施后,与2015年相比,2016年调剂差错指标有所下降,总差错发生率0.20‰,下降幅度23.01%。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明显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使调剂差错率降低到预定目标值,是防范调剂差错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限速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住院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PDCA循环法进行静脉输液限速的规范化管理,对比实施前(2020年6~8月)180例患者与实施后(2020年9 ~11月)191例患者静脉输液相关不规范行为及静脉输液限速准确率.结果 实施PDCA管理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入住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管理,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模式管理,比较2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1%,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的24.2%,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施行PDCA循环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经,虽能迅速而积极地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但静脉输液性静脉炎却是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长期困扰护理界的问题.据报道,有近80%的输液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轻者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紧绷及胀感,有的会沿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产生条索状的红线,触诊时有发热发硬的感觉;中度者感到烧灼感、刺痛,局部红肿或有水疱;重则皮肤青紫、变硬、局部皮下组织溃疡或坏死,如处理不当可造成瘢痕挛缩,关节强直,甚至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1].静脉炎是因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而导致血管壁的炎症表现,所以依照不同的发生原因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有效治疗静脉炎.近年来护理界对防治静脉输液致静脉炎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很大临床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