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研究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GFR/ERK/NF-κB信号通路在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WB)免疫印迹法检测30例中耳胆脂瘤标本及15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P-EGFR、P-ERK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1)P-EGFR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膜,在胆脂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3%,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0%(P<0.05);P-ERK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在胆脂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0%,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0%(P<0.05);NF-κB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胆脂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0%,明显高于正常耳道皮肤组的13.3%(P<0.05)。在30例中耳胆脂瘤组织中,P-EGFR、P-ERK和NF-κB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2)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中耳胆脂瘤组中P-EGFR、P-ERK和NF-κ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表达量。结论 P-EGFR、P-ERK和NF-κ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表达增强,EGFR/ERK/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中耳胆脂瘤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耳胆脂瘤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活化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关系,以进一步阐明胆脂瘤的发病机制.方法 于中耳手术中收集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1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6例,分别采用凝胶电泳迁移阻滞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F-κB与IL-6在胆脂瘤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胆脂瘤及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NF-κB DNA结合活性分别为(15.9±8.2)%和(1.4±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02,P=0.014);IL-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36±0.281和0.470±0.1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6,P=0.048);NF-κB DNA结合活性与IL-6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52,P<0.05).结论 胆脂瘤组织中存在NF-κB的活化及IL-6基因的异常表达,NF-κB的活化可能是导致胆脂瘤中IL-6过量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10号染色体缺失张力蛋白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磷酸化Akt (P-Akt)及核转录因子- κB (NF-κ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探讨PI3K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磷脂酰肌醇-3激酶)- Akt信号通路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连接法,streptavidin - peroxidase conjugated method)检测30例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与15例正常外耳道皮肤标本中PTEN、P-Akt及NF- kB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核,其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36.7%,明显低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93.3% (P< 0.01);P-Akt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胞质,其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70.0%,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6.7% (P<0.01);NF- κB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上皮细胞核,其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63.3%,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0.0% (P< 0.01).在30例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PTEN分别与P-Akt、NF-κB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P-Akt和NF- κB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PTEN、P-Akt和NF- κ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胆脂瘤上皮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胆脂瘤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0号染色体缺失张力蛋白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磷酸化Akt(P-Akt)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探讨PI3K(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连接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 conjugated method)检测30例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与15例正常外耳道皮肤标本中PTEN、P-Akt及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核,其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36.7%,明显低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93.3%(P<0.01);P-Akt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胞质,其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70.0%,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6.7%(P<0.01);NF-κB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上皮细胞核,其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阳性表达率为63.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V-6000二步法检测CyclinD1在30例中耳胆脂瘤组织及15例正常耳后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CyclinD1在中耳胆脂瘤组织及正常耳后皮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0%、2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951,P<0.05).结论 CyclinD1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存在高表达,这反映了胆脂瘤上皮的过度增殖性,说明CyclinD1可能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法,检测MMP-9、EGFR在22例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10例中耳肉芽组织及22例外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分析二者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的表达与骨质破坏程度的相互关系。结果 MMP-9、EGFR均表达于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耳肉芽组织及外耳道深部正常皮肤,但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二者的含量显著高于中耳肉芽组织及外耳道深部正常皮肤,MMP-9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高于EGFR,二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且与骨质破坏的程度有关,骨质破坏范围越广,二者的表达越高(P<0.05)。结论 MMP-9和EGFR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中耳胆脂瘤的骨质破坏密切相关,且二者的表达与骨质破坏程度呈正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MMP-9在中耳胆脂瘤的骨质破坏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中耳胆脂瘤中环氧化酶-2(COX-2)和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 的表达,探讨COX-2和PTEN在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19年4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的中耳胆脂瘤标本35例、中耳肉芽标本20例,随机收集上述患者的外耳道正常皮肤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组标本中COX-2和PTEN的表达,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COX-2和 PTEN在中耳胆脂瘤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COX-2在中耳胆脂瘤组中的免疫及蛋白表达明显强于中耳肉芽组及对照组,PTEN在中耳胆脂瘤组中的免疫及蛋白表达明显弱于中耳肉芽组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耳胆脂瘤组中COX-2和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 结论 COX-2表达增加和PTEN表达减少与中耳胆脂瘤的发病密切相关,二者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在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检测其在中耳胆脂瘤和外 耳道正常上皮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31例中耳胆脂瘤和10例外耳道正常上皮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中耳胆脂瘤中HIF-1α的表达较外耳道正常上皮明显增多(P<0.05)。结论:中耳 胆脂瘤中HIF-1α的表达显著升高,推测HIF-1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缺 氧有可能是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共同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和核酸分子斑点杂交法对44例 ( 44耳 )中耳胆脂瘤标本组织中的HPVDNA进行检测 ,并结合其中 35例 ( 35耳 )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耳 ( 34.3 % )中耳胆脂瘤组织中观察到了HPV感染的损害特征 ;用共同引物PCR法及核酸分子斑点杂交法对 44耳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进行HPVDNA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2 9 .5 % ( 13 44 )及 2 5 .0 % ( 11 44 ) ;表现有人乳头瘤病毒损害特征的 12耳中耳胆脂瘤组织HPVDNA检测阳性率为 5 8.3% ( 7 12 ) ,而无此损害特征的 2 3耳中耳胆脂瘤组织HPVDNA检测阳性率为 13.0 %( 3 2 3) ,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 χ2 =7.92 6 ,P <0 .0 0 5 )。结论 HPV感染可能激发中耳胆脂瘤上皮的分裂增殖 ,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侵蚀性乳头瘤样生长和空晕细胞改变可以作为中耳胆脂瘤组织中HPV感染的病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人类叉头框O3(forkhead box O3,Foxo3)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在中耳胆脂瘤的表达和DAPI核染色情况。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9年8月-11月期间30例中耳胆脂瘤标本(分为原发性胆脂瘤组和继发性胆脂瘤组)及15例正常皮肤标本中Foxo3和DAPI核染色情况;应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以上标本中P-Akt(ser473)、Foxo3及内参GAPDH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免疫荧光实验显示,Foxo3定位于胆脂瘤和正常皮肤的细胞核和细胞质,DAPI染色于细胞核;Foxo3在中耳胆脂瘤的荧光值明显弱于正常皮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07,P<0.01);DAPI在中耳胆脂瘤的荧光值弱于正常皮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3,P<0.05);Foxo3和DAPI在原发性胆脂瘤和继发性胆脂瘤的染色均无统计学差异。②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胆脂瘤中P-Akt(ser47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中的表达量,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2,P<0.05);Foxo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皮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P=0.04,P<0.05);两者在原发性胆脂瘤和继发性胆脂瘤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③在中耳胆脂瘤标本中,Foxo3和DAPI呈显著正相关(r=0.451,P=0.001,P<0.01);P-Akt(ser473)和Foxo3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66,P=0.0007,P<0.01)。结论中耳胆脂瘤的DAPI和Foxo3荧光染色均弱于正常皮肤组织,且两者呈正相关;胆脂瘤中P-Akt表达明确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而Foxo3在胆脂瘤中的表达明确低于正常皮肤,且两者呈负相关。这提示PI3K/Akt/Foxo3通路通过抑制凋亡的方式参与中耳胆脂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在人类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探讨他们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形成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人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及15例正常皮肤标本中PTEN、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质PTEN主要在胆脂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的上皮细胞浆着色,阳性表达率为50.0%,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的86.6% (x2=5.075,P<0.01);P-AKT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的上皮细胞浆着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和26.7%,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x2=7.605,P=0.006,P<0.01),15例外耳道正常上皮组织中,PTEN与P-AKT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89,P<0.0001,P<0.01).结论 PTEN和P-AKT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胆脂瘤上皮的高度增殖和抗凋亡状态密切相关.PTEN蛋白表达缺失导致其抑制作用减弱,使P-AKT蛋白表达过度,继而引起胆脂瘤上皮细胞凋亡受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caspase-8(胱天蛋白酶-8)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的表达,探讨其在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技术检测caspase-8在36例中耳胆脂瘤组织及2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aspase-8在36例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中均有强表达,而正常外耳道皮肤表达较弱,caspase-8在胆脂瘤上皮中的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外耳道皮肤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脂瘤上皮中caspase-8表达较外耳道皮肤显著增高,其可能参与了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的过度凋亡及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Survivin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25例中耳胆脂瘤标本(实验组)及15例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中Livin及Sur-vivin的表达;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TUNEL)技术检测Livin及Survivin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及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相比,Livin及Survivin蛋白在胆脂瘤上皮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细胞凋亡显著高于正常上皮组织(P<0.01);Livin及Survivin的表达与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Livin及Survivin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明显下调,可能与胆脂瘤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和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p~(27)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0例中耳胆脂瘤上皮中Hsp70、Hsp70mRNA和p~(27)的表达,选用2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作对照,应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分析各张切片的平均吸光度值。结果Hsp70、Hsp70mRNA和p~(27)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表达均明显高于在正常外耳道皮肤中的表达(P<0.05)。而Hsp70和p~(27)二者间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Hsp70和p~(27)二者可能独自参与了中耳胆脂瘤上皮的增殖、分化及胆脂瘤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耳胆脂瘤上皮PTEN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中耳胆脂瘤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2例中耳胆脂瘤组织和1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中耳胆脂瘤组织和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均有PTEN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胆脂瘤形成过程中,PTEN的作用更趋向于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而不是发生基因异常导致细胞非正常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和Livin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揭示二者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促进蛋白Caspase-9和凋亡抵制蛋白Livin在23例中耳胆脂瘤及1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对染色结果进行量化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spase-9和Livin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的表达均高于在正常外耳道皮肤中的表达(P<0.01);二者在胆脂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48(P<0.05)。结论凋亡促进蛋白Caspase-9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同步升高,提示就凋亡过程而言,二者达到了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CYLD(cylindromatosis)、原癌基因c-jun及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CYLD、c-jun、Ki-67在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YLD、c-jun及Ki-67蛋白产物在30例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实验组)及20例正常耳后皮肤上皮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YLD蛋白产物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其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主要见基底层弱阳性或阳性表达,而在对照组正常耳后皮肤上皮全层均见阳性表达或强阳性表达,CYLD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耳后皮肤(X2=16.333,p=0.000,p<0.05)。c-jun蛋白产物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其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上皮全层均见阳性表达或强阳性表达,而在对照组正常耳后皮肤上皮中均仅见基底层弱阳性或阳性表达,c-jun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耳后皮肤(X2=14.901,p=0.000,p<0.05)。Ki-67蛋白产物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内未见Ki-67蛋白表达。其在中耳胆脂瘤上皮基底层、棘层,甚至颗粒层中均可见阳性或强阳性表达,而在对照组正常耳后皮肤上皮中均仅见基底层弱阳性或阳性表达,Ki-67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耳后皮肤(X2=13.675,P=0.000,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CYLD、c-jun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rs=-0.381,P=0.038,P<0.05)。结论与正常耳后皮肤的上皮细胞相比,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具有高度增殖的能力。CYLD、c-jun异常表达可能与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可能也存在CYLD对c-jun表达的负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金属硫蛋白2( metallothionein 2,MT-2)及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其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5例中耳胆脂瘤组织和7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MT-2及IL-1α、IL-6蛋白和MT-2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进一步以胆脂瘤鳞屑刺激人角质细胞系HaCaT,观察细胞MT-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 MT-2、IL-1α及IL-6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T-2mRNA在中耳胆脂瘤和正常外耳道皮肤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38,P<0.05).中耳胆脂瘤组织中MT-2与IL-1α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56,P<0.05),与IL-6的表达亦呈正相关关系(r=0.714,P<0.05).在胆脂瘤鳞屑刺激下,HaCaT细胞MT-2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有明显增强,其表达变化与鳞屑组织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MT-2和IL-1α、IL-6的异常表达可能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胆脂瘤鳞屑组织可能通过促进MT-2的过量表达而参与了胆脂瘤上皮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抑凋亡蛋白HSP27和促凋亡蛋白Caspase-3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期间20例中耳胆脂瘤标本及11例正常皮肤标本中HSP27、Caspase-3及内参GAPDH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13例中耳胆脂瘤标本及11例正常皮肤标本中HSP27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比较结果。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示,在中耳胆脂瘤中HSP27(t=3.92,P<0.01)和Caspase-3(t=4.02,P<0.0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RT-PCR结果示,中耳胆脂瘤中HSP27的mRNA(t=4.85,P<0.01)和Caspase-3的mRNA表达量(t=3.70,P<0.01)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中耳胆脂瘤标本中,HSP27和Caspase-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15,P<0.01)。结论 HSP27和Caspase-3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趋化因子CCL27在继发性中耳胆脂瘤中的病理学表达,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CL27在继发性中耳胆脂瘤(n=30)及正常耳后皮肤组织(n=3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该趋化因子与胆脂瘤病理学之间的联系。 结果 继发性胆脂瘤、耳后皮肤组织中CCL27的阳性率分别为6.7%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结论 继发性胆脂瘤组织中CCL27的低表达可能与胆脂瘤的增殖过于活跃有关,CCL27可能在继发性中耳胆脂瘤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