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法与再次剖宫产切口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400例再次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15例在初次剖宫产术中采用单层缝合方法作为单层缝合组,185例在初次剖宫产术中采用双层缝合方法作为双层缝合组。对再次剖宫产时产妇手术时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产妇原切口部位子宫肌层厚度情况发现,单层缝合组产妇子宫下端肌层厚度整体低于双层缝合组。两组患者再次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单层缝合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层缝合组,且术中出血量较少;但腹腔粘连水平单层缝合组产妇要明显高于双层缝合组。术后双层缝合组切口愈合不良水平低于单层缝合组(P<0.05);缝线吸收率以及切口感染率两组比较结果不具有差异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双层缝合组低于单层缝合组(P<0.05)。结论:剖宫产子宫切口双层缝合方法有利于提高瘢痕子宫孕妇二次剖宫产分娩率,减少瘢痕子宫孕妇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对医院整体阴道分娩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与传统双层缝合的优缺点.方法 将620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孕妇 ,根据子宫下段切口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连续单层缝合法)及B组(传统双层缝合法)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假腔发生情况,以及部分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术时的子宫下段厚度、盆腹腔粘连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而A组手术时间(50.24 ± 8.16)min显著低于B组(54.36 ± 9.12)min( P <0.05);术后2年内随访 ,A组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率(3.16%)低于B组(4.57%).两组患者再次行剖宫产术中比较子宫下段厚度、腹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单层缝合法缝合子宫切口在一些方面优于传统双层缝合法 ,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在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再次剖宫产手术的5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观察组产妇子宫切口实施个体化缝合,对对照组产妇子宫切口实施常规缝合。术后随访1 a,比较两组产妇切口瘢痕缺陷形成情况、恶露维持时间及月经异常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瘢痕缺陷形成率、月经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再次剖宫产产妇分娩后子宫切口实施个体化缝合,可降低产妇产后切口瘢痕缺陷发生的风险,缩短恶露持续时间,降低月经异常率,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剖宫产率不断升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也不断增多,本文通过对子宫切口不同缝合,再次剖宫产时切口愈合情况分析,探讨能使子宫切口良好愈合的缝合方法.方法:2005年10月~2010年10月行第1、2次剖宫产的120例产妇的术中及术后恢复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切口的缝合有单层缝合60例(A组).双层缝合60例(B组),两组手术时间:A组28±13分钟,B组32±23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295±4.98分钟,B组201±5.14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术中发现切口处愈合良好:A组34例(56.67%),B组49例(8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切口双层缝合止血效果好、对合对位好、术后愈合好,可减少术后及再次妊娠分娩时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分别采用单双层缝合在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安全性差别。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成功阴道分娩的84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后给予子宫下段剖宫产单层缝合,对照组产妇剖宫产后给予子宫下段剖宫产双层缝合,同时选择同期不明子宫切口缝合方式的42例再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2组,分别对比三组产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缝合术的再妊娠阴道分娩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单层缝合产妇再妊娠阴道分娩子宫破裂发生率为2.4%,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双层缝合产妇再妊娠阴道分娩子宫破裂发生率为4.8%,不明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产妇再妊娠阴道分娩子宫破裂发生率为4.8%,三组子宫破裂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单双层缝合方式在妊娠阴道分娩引起的子宫破裂发生率相近,所以该两种子宫切口缝合方式对在妊娠阴道分娩安全性的影响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加固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拟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80例孕妇,随机等分为两组,采用子宫切口两端8字缝合后单层连续缝合方式并采用连续水平褥式缝合方式加固缝合切口的剖宫产产妇为研究组,采用子宫切口两端8字缝合后单层连续缝合方式未进行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加固缝合切口的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出血情况、切口感染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子宫瘢痕憩室发生率及子宫切口处肌层厚度。结果:研究组的切口愈合甲级率(98.89%)优于对照组的切口愈合甲级率(92.22%),切口出血率(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切口出血率(4.44%),切口感染率(1.11%)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切口肌层厚度均值(0.45±0.15)mm优于对照组的切口肌层厚度均值(0.38±0.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子宫瘢痕憩室的发生率(6.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子宫瘢痕憩室的发生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水平褥式缝合用于加固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两种剖宫产缝合方式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9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单层缝合剖宫产切口,观察组双层连续缝合切口,术后1年查看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憩室肌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憩室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缝合剖宫产手术切口时,采取双层连续缝合的方式对切口愈合更加有利,且可降低瘢痕憩室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和讨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组,10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妇中剖宫产占80.4%。对照组中剖宫产占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发生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和胎盘早剥以及并发症的比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剖宫产产后出血与子宫破裂及前置胎盘的关联性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院接收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剖宫产患者64例,定义为研究组,并同期选择初次接受剖宫产的患者64例,定义为参照组,对两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及与子宫破裂、前置胎盘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95.24%),参照组产后出血率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325.79±77.51) mL,参照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186.39±72.1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胎盘、胎盘黏连以及胎盘置入、子宫破裂,均是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同时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破裂、前置胎盘等均为瘢痕子宫再妊娠接受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经过Spearman检验分析,子宫破裂以及前置胎盘与瘢痕子宫再妊娠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呈正相关(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67-70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与子宫下段肌层愈合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9月间我院收治的240例首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根据首次手术子宫切口肌层的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单层连续缝合)和对照组(单层连续缝合+平行褥式包埋)各120例,通过超声方式测量患者再次妊娠临产前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再次剖宫产术中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盆腹腔粘连情况,对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再次分娩选择阴道试产者的试产成功率。结果单层缝合组测得瘢痕处肌层厚度低于双层缝合组[(1.33±0.68)mm vs(1.89±0.71)mm],但对比瘢痕愈合情况、盆腔粘连率及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可行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615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再次剖宫产组536例,经阴道试产分娩组79例,并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产妇3470例与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产妇117例及首次剖宫产的产妇2274例与再次剖宫产的产妇536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再次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小于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成功率及顺产率均小于非瘢痕子宫阴道试产产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孕妇在侧切、产钳使用、产后出血方面与非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孕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再次剖宫产产妇在切口感染、介入、羊水栓塞方面与首次剖宫产产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再次剖宫产产妇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率大于首次剖宫产产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孕妇应进行综合评估,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另外需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1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研究组103例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对照组75例为自然分娩后再次妊娠产妇,两组均经采取阴道分娩方式。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及新生儿APORG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APORG评分比较无差异性;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具有可行性,但安全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产妇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背带式子宫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采用背带式子宫缝合术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方式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60例(观察组)进行手术干预预防产后出血,与非瘢痕子宫产妇108例(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术中手术方式干预处理后,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方式的干预能有效减少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临床对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采取临床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依照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n=55)应用常规干预措施,研究组(n=55)加强针对性临床干预措施。评价及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产后出血率以及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事件明显减少(P0.05)。结论临床对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采取针对性临床干预措施,对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减少出血量,且并发症少,有利于确保产妇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腹部横切口子宫肌壁缝合方式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2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前次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将其按前次切口缝合方式分两类,即子宫肌壁两层连续缝合(肌层+浆肌层)和子宫肌壁连续全层缝合,再从此两类中随机选取47例者子宫肌壁两层连续缝合为研究组,子宫肌壁全层连续缝合4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二次分娩时子宫下段切口厚度(以3.5mm为界)状况。结果从两组子宫切口处厚度≥3.5mm上来看,研究组82.98%比对照组19.15%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首次剖宫产产妇,建议可给予子宫肌壁两层缝合方式,尽量降低再次妊娠孕晚期子宫肌壁切口处厚度过薄,同时提高再次分娩的成功率。缝合子宫切口时可尽量将解剖层次恢复,为孕晚期避免发生子宫切口破裂安全性提供相应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揭小军  韩丽琼 《当代医学》2021,27(33):19-21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预防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9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中采用常规缝合的48例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的4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疗效、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产后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97.8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2 h及24 h产后出血量、SDS及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4.58%)低于对照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后行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改善产妇产后负面情绪,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比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原因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3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2例非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并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剖宫产的原因,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及恶露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胎位异常、产程异常选择剖宫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巨大儿、前置胎盘、子宫肌瘤、骨产道异常、妊娠高血压及胎儿窘迫选择剖宫产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及恶露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患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及恶露持续时间均多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者,所以在有阴道分娩指征的情况下,可鼓励患者尝试阴道试产,以此保证分娩的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吴芹  杨宏毅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194-4196
目的 研究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91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研究组46例,参照组45例.研究组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生命指征.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7.78%)明显低于研究组(95.65%),且出血量多于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研究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能够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卢庆 《华夏医学》2013,26(3):460-462
目的:观察背带式缝合术用于预防巨大儿、双胎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巨大儿、双胎妊娠剖宫产行预防性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产妇2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住院巨大儿、双胎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25例,未行背带式缝合术而使用传统方法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h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带式缝合术用于预防巨大儿、双胎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有效,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