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晓华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60-2061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RI、CT检查。对比MRI、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及对损伤部位的检查情况。结果 MRI及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0%(63/72)、72.22%(52/72),MRI诊断准确率较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损伤部位的总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对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对脑叶挫伤、脑深部挫伤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CT比,MRI检查对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准确率更高,可更好显示脑叶挫伤、脑深部挫伤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CT检查、MRI检查的鉴别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选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2例)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及MRI检查,总结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病灶诊断结果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MRI检查急性颅脑损伤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来说,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RI检查,差异显著,P0.05。对于脑叶挫裂伤和脑深部挫伤来说,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对于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来说,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间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CT检查和MRI检查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MRI检查的准确性要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与MRI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7d内完成CT及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下敏感度、漏检率及病灶检出数。结果 CT检查敏感度低于MRI检查,漏检率高于MRI检查,病灶检出数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漏诊率较低,特别是脑深部挫裂伤及脑叶挫裂伤检出率较高,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及MRI检查,分析CT及MRI对颅脑损伤异常部位的检出率及影像特点,对比CT及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同时评价Rotterdam CT评分在判断颅脑损伤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MRI共检出116处部位异常,CT检查显示87处部位异常,MRI对异常部位检出率80.0%高于CT60.0%(P0.05);CT检查显示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严重挫裂伤及脑水肿肿胀,见外侧裂及脑池积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右侧额颞少量硬膜下血肿及左侧脑室后角积血,MRI显示颅板骨质断裂者在T2WI线处见信号影,头皮损伤检查中显示等T1、长T2信号影,脑部受力同侧或对侧发生挫伤者MRI显示皮质下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见低信号影,T2WI为高信号影,信号均匀;CT诊断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与MR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准确度61.90%低于MRI 79.37%(P0.05);Rotterdam CT评分为轻、中、重型患者的死亡、中残及重残人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及MRI对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且MRI在准确性方面占优势,Rotterdam CT评分可用于预后评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对4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用自身对比的方法进行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与MRI检查;分析两者的优缺点。结果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的诊断,CT与MRI结果相符;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的诊断,CT较敏感;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诊断,MRI明显优于CT。结论MRI能明显提高脑叶挫裂伤和脑深部挫裂伤诊断敏感性,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与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颅脑损伤病患,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与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临床诊断准确率、颅脑损伤部位诊断情况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MRI诊断准确率94.19%(81/86)高于CT检查82.56%(7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部位(枕叶、额颞叶、颞叶、顶叶、脑深部)检出率MRI明显高于CT,患者家属对检查方法满意度MRI高于CT,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外损伤检出率MRI虽高于CT,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高,可准确判断损伤部位,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在实际检测时会对患者小脑、颞叶边缘部位及脑干产生一定损伤,医者需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选择适宜检查方法,在保证检测准确率的同时提高检查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吴勇  谭志红  梁土焕  张萍妹 《吉林医学》2014,(35):7900-7900
目的:对应用CT和MRI两种技术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10例诊断结论存在一定争议的颅脑损伤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CT技术检测出的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数目明显多于MRI技术,且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I技术检测出的硬膜下血肿、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伤数目明显多于CT技术,且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两种技术在对颅脑损伤疾病进行诊断的方面各有所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通过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病情进行确诊,使临床误诊和漏诊率尽量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磁共振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MRI、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经MRI诊断准确率为95.89%(70/73),与CT检查80.82%(59/73)相比,相对更高,MRI在颞叶、额叶、顶叶等部位损伤判定与CT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MRI在1.5 mm的血肿判断中与CT检查相比,判断效果相对更好(P0.05)。结论磁共振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明确损伤部位、程度等,提升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MRI与CT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病灶检出情况以评价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MRI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CT、MRI检查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92例患者影像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出血病灶、非出血病灶、脑皮层下病灶、脑深部病灶检查率。结果 MRI检查方法不同病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临床诊断建议采用MRI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比较CT和MRI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照。方法选择对照研究的方式对内科收集治疗的6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行颅脑CT和MRI检查,以对病情作出判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劣。结果 CT检查确诊率为69.23%,在CT基础上联合MRI检查确诊率为96.92%,二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位置为脑叶、基底节及小脑,MRI可检查出脑干梗塞,但CT未检出。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病灶直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采用MRI进行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发病部位、形态及大小,有利于临床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联合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比CT与核磁共振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对照组采用CT诊断。分析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异常阳性率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诊断出颅脑损伤部位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在急性颅脑损伤的检查中比CT诊断手段更有价值,异常阳性率更高,而且颅脑损伤部位诊断更详细,临床上应该多选用核磁共振检查以增加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把100例经病理证实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21日至2016年2月21日期间,所有患者均采取核磁共振与CT检查,以此作为MRI组和CT组,并在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检出符合率。结果 MRI组的检出符合率为99.00%(99/100),CT组的检出符合率为80.00%(80/100),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较,核磁共振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功效,其临床确诊率较高,可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情况,为临床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在脊柱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8月本院确诊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患者均行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诊断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压缩损伤、脊髓损伤、椎间盘损伤以及神经根损伤的检出率及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时间和检查费用。结果: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与螺旋CT的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准确率为96.67%,虽高于螺旋CT的8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的椎体压缩损伤、脊髓损伤、椎间盘损伤以及神经根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检查椎体压缩损伤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和X线平片(P0.05);MRI检查的脊髓损伤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P0.05);MRI和螺旋CT椎间盘损伤、神经根损伤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MRI的检出时间均显著长于螺旋CT和X线平片,螺旋CT长于X线平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检查费用均显著高于螺旋CT和X线平片,螺旋CT高于X线平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和MRI检查诊断脊柱骨折各具优势,与螺旋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准确率更高,可更加清晰地显示患者的各部位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研究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CT扫查扫描,观察组实施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敏感性和漏诊率.结果 观察组诊断敏感性为93.3%,与对照组的73.3%的诊断敏感性比较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诊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病例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其诊断敏感性较高,漏诊率较低,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汉东 《当代医学》2013,(13):52-53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接诊的7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试验组采用MRI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CT进行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的异常阳性率和两种方法对于患者异常部位的检出率。结果试验组对于异常部位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和CT诊断颅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采用MRI诊断的颅脑外伤总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合型外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以及脑室出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对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准确性较高,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王小微 《当代医学》2021,27(36):143-14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35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结果.结果 MRI检查对于DAI患者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且MRI检查的出血病灶检出率及脑深部区域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24 h,CT检查下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变化不明显,而在MRI检查下可见胼胝体后部及侧脑室、双侧顶叶周围白质点片状等,存在明显多发散在轴索损伤.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病灶类型及准确位置,且与CT检查相比,更有利于检出微小病灶,为患者早期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MRI用于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对其实施CT检查,再采用MR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进行评价。结果 MRI诊断病毒性脑炎准确率为94.87%,与CT76.92%相比,MRI疾病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P0.05);MRI诊断病毒性脑炎误诊率为2.56%,与CT17.95%相比,MRI相对更低(P0.05);MRI漏诊率为2.56%,与CT漏诊率5.13%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MRI用于病毒性脑炎中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可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保障患者健康,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CT与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与敏感度。结果 CT检查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P0.05);CT检查时脑部深区域病灶的检出率明显比MRI检查低(P0.05),两组在出血病灶检出率上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时检出率与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CT和MR检查的敏感性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颅脑损伤的CT、MRI表现及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复合脑损伤154例(脑挫裂伤、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骨折、颅内积气等)。结论 MRI对非出血性病灶及白质挫裂伤较CT敏感,尤其对额叶直回、颞叶下极及后颅窝病灶的显示更清楚,显示数目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MRI检查可作为颅脑损伤的重要检查手段,与CT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