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燕丽  黎铁华 《当代医学》2011,17(29):130-130
目的了解丹红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以及使用注意问题。方法总结了29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收集包括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ADR的疾病、给药途径、治疗时间、ADR临床表现等,整理分析其一般规律。结果ADR的男女发病率相似。ADR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年龄越大,ADR发生率越高。有过敏史者,更容易发生ADR。大剂量使用丹红注射液更容易发生ADR。分析后认为药物使用适应证与药物剂量把握不严格,患者体质差异等因素为丹红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为减少和避免丹红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应严格把握使用适应证,个性化的选择药物剂量,有过敏史者慎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讨论,以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在出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中,0-5岁的儿童发病人数最多,为18人,占全部患者的32.1%;在出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中,听力受损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不良反应类型,为22例,占全部不良反应类型的39.3%.结论 6岁以下患儿尽量不宜使用氨基糖营类药物,且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生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产生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使用生脉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这些患者使用生脉注射液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其年龄和性别,以及药物成分和使用剂量有关。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生脉注射液,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105例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昌毅  陈伟峰 《重庆医学》2011,40(18):1795-1796
目的 分析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以规范使用丹参注射液.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丹参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105份临床病历,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疾病、不良反应出现时间、程度及其临床表现类型与发生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男性、超过60岁、静脉滴注开始30 min、滴注后及有过敏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特征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临床正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2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收集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既往过敏史、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不良反应损害的器官或者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有36例因舒血宁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有18例不良反应的病例发生在用药30min之内。因舒血宁注射液所导致的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但是不良反应可能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神经系统的累及为主。结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舒血宁注射液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提高药物的质量和加强在用药过程中监测等措施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以减少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且经发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5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分析出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结果①对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后发现,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手臂血管红肿疼痛、胸闷头晕、局部皮肤反应等。②男性与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意义(P0.05);50岁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高于50岁以下患者(P0.05);日剂量600 mg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高于300 mg患者;疗程5 d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高于5天以下患者(P0.05);有过敏史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高于无过敏史患者(P0.05);有合并用药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高于无合并用药患者(P0.05)。③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与50岁以上人群、日剂量600 mg、有过敏史及有合并用药有着直接的关系。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为主,发生不良反应因素与50岁以上人群、日剂量600 mg、有过敏史及有合并用药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9年发生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应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促进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6年5月25日到本院骨科进行治疗的1例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这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该患者应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后的反应。结果该患者在使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前不存在药物过敏史,且未同时使用其他药物,连日出现的同样不良反应完全是对骨瓜提取物注射液的过敏反应。结论使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后若发生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使用,给予抗过敏治疗,同时给予少量激素药物配合治疗,并加强巡回观察次数,以避免更严重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予以红花注射液治疗的患者3000例,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在50~59岁,占比为26.23%;红花注射液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还与原患疾病、过敏史、给药剂量、联合用药、用药时间等存在较大关系。结论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在红花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加强用药剂量、规范用药全程监护和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予以红花注射液治疗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06-112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维拉帕米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124例维拉帕米片不良反应患者资料,对患者使用维拉帕米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累及的系统和器官以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38.71%),其次是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1.45%)。维拉帕米片不良反应的可疑因素主要为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频率、服药剂量、疗程、合并用药和既往过敏史。结论应用盐酸维拉帕米治疗心绞痛,需要对患者的年龄,既往过敏史和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才能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出现了药物副作用的101例患者,根据患者的抗感染药物类别、种类、途径、年龄、性别、引发ADR前10位的药品、涉及的器官系统等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1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多为中青年患者;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71.29%;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的例数分别居第1,2位;ADR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药品是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罗红霉素缓释片、红花注射液;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充分、实际的参考资料,以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探究分析,旨在能够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35例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9~60岁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比例最高;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系统和器官为皮肤系统及附件、消化系统以及视觉系统;治愈率为49.6%,好转率为50.4%。结论:为有效控制药物使用,医护人员要掌握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并加强控制,进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率,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探究分析,旨在能够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35例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9~60岁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比例最高;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系统和器官为皮肤系统及附件、消化系统以及视觉系统;治愈率为49.6%,好转率为50.4%。结论:为有效控制药物使用,医护人员要掌握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并加强控制,进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率,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朱学敏  杨潜前 《浙江医学》2018,(20):2261-2263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38例服用莫西沙星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服药后药物不良反应(ADR)出现的时间、用药剂量、药物剂型、给药方式,并对其进行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男性占68.4%,女性占31.6%,60岁以上者占60.5%。静脉给药占57.9%;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者占78.9%,给药后至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不良反应发生时间<3d者占65.7%,合并使用药物者占68.4%,原发疾病多为肺炎者占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莫西沙星致神经系统毒性与年龄、服药后ADR出现的时间、药物剂型、给药方式、联合用药、原发疾病有关(均P<0.05)。结论莫西沙星致神经系统毒性与年龄、服药后ADR出现的时间、药物剂型、给药方式、联合用药、原发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当中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当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表现症状、给药的方式与患者的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等,21岁至40岁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症状最多,给药途径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从反应率高低分别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外敷。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相关因素主要是给药途径、患者年龄等。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用药安全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导致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共计7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导致患者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经过比较分析,发现年龄较大、饮食不规律、过敏体质、存在过敏史、用药之后饮酒、情绪不稳定等都会导致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其中存在过敏史、过敏体质、用药后饮酒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常见不良反应表现主要包括恶心、心律失常、皮疹、哮喘、腹泻等。结论临床中为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各方面情况,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同时掌握各种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最大限度保证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廖莉  文香  李芹 《重庆医学》2013,42(12):1355-1356,1359
目的探讨药物过敏性休克早期临床表现和抢救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02年4月到2012年4月药物过敏性休克临床资料76例。对患者年龄、个人及家族过敏史、药物种类、临床表现、治疗措施、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抗菌药物、中成药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前二类药物;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与个人及家族过敏史有关;经抢救,74例临床痊愈,2例死亡,病死率2.6%,转归与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须早期诊断并立即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抢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1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时间、注射方式与发生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女比例差异不显著,与年龄有一定关联,药品不良反应在超过60岁患者中易于发生,出现时间大部分在给药1小时左右。结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严格掌握药用药指征以减少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并加强监控中药注射剂制药质量,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袁忞敏 《中外医疗》2016,(25):126-128
目的:探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应用活血化瘀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者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结果47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与其他药物比较明显,P<0.05;造成不良反应的药物从高至低依次为:舒血宁注射液23.40%,注射用红花黄素17.02%、生脉注射液14.89%、七叶皂苷钠14.89%、丹参多酚酸盐8.51%、血栓通冻干粉6.38%、大株红景天6.38%、丹红注射液4.26%、疏血通2.13%、灯盏花素注射液2.13%;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40例,严重情况7例(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的15例,所有患者均好转。结论临床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时应用首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并根据不同的药物进行筛查,询问患者过敏史,尽可能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头孢菌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与过敏史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4681例在本地区三家综合性医院内科及儿科常规注射使用头孢菌类抗生素药物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果3.14%(147/4681)患者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使用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在过敏史阳性患者中发生的机率明显高于过敏史阴性者(P0.05)。结论建议临床加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临床监测,为避免头孢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必要时用药做皮试,尤其是对存在食物、药物过敏史的患者用药皮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