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灵 《华夏医学》2000,13(6):839-841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多将 DN分为 3期。 1期 :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2期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3期 :晚期糖尿病肾病期。DN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有效的干预治疗。笔者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 ,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一综述。1 早期及临床蛋白尿期的治疗1.1 控制血糖糖代谢紊乱与肾小球高滤过、肾脏肥大及尿蛋白排泄有密切关系。高血糖主要通过增加蛋白非酶糖化、活化多元醇旁路及致微循环高灌注等机制发挥其病理作用。 1993年美国和加拿大合作进行的 DCCT试验 ,比较了…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而成为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多数研究认为30%~50%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DN,DN已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我国糖尿病及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从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角度出发,严格代谢控制可以防止或延缓临床DN的发生,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对早期肾病及肾功能不全的处理均有利。因此,对本病早期诊断,控制血糖、血压及合理的饮食治疗均已得到临床肯定,现将DN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钱红 《吉林医学》2010,31(4):501-50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贝那普利防治DN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40例无高血压,持续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结果:贝那普利治疗6周后DN患者尿蛋白排泄减少42.7%(P<0.01),常规治疗无明显变化。结论:贝那普利对DN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如临床期DN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DN的进展难以逆转.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它的出现预示着病情将进一步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故对于DN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笔者应用血塞通胶囊和卡托普利对52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如临床期DN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DN的进展难以逆转。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它的出现预示着病情将进一步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故对于DN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应用血塞通胶囊和卡托普利对52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对82例腹膜透析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照原发疾病分成DN组和非DN组,分别为40例和42例,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在治疗后,DN组白蛋白、尿蛋白浓度、甘油三酯及高敏C反应蛋白等和非D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DN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存活率要少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腹膜透析治疗后易出现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生存质量也会降低,要求在进行治疗中必须加强并发症预防和监护,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NDR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2型DM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分析糖尿病肾病(DN)与NDRD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血尿、蛋白尿、视网膜病变等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1)2型DM可以合并多种NDRD,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常见病理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2)NDRD患者糖尿病病程及血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DN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NDRD、DN患者治疗转归截然不同。结论2型DM可以合并多种NDRD;当2型DM患者出现肾损害而不符合DN特征时,应及早行肾活检明确诊断;结合临床及病理类型,选择相应治疗方法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2例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组,DN组)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及病死率,并与作腹膜透析治疗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63例(非DN组)相比较.结果:DN组与非DN组相比,白蛋白明显偏低[(30.70±4.92)g/L比(37.62±4.34)g/L],而血糖值明显偏高[(10.21±2.3)mmol/L比(5.8±1.2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DN组3年存活率较非DN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患者的并发症比非DN组多,主要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脑血管意外、营养不良.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林艺 《海南医学》2005,16(12):76-7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病变,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蛋白尿是影响DN预后的危险因素,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是延缓DN的进展,保护肾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本文旨在观察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透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对策,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DN组)的病情、转归、并发症、死亡原因及生存率,并与同期作血透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非DN组)相比较。结果透析前DN组与非DN组相比,白蛋白、尿素氮明显偏低,而血糖值明显偏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DN组与非DN组在转归上相比,3年存活率较非DN组血透患者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DN组患者死亡原因中感染性疾病居首位(占36.67%),其次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和其他;DN组患者的并发症比非DN组多,主要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血透时低血压、脑血管意外。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尽早血透,充分透析,控制血糖、血压,控制透析间期体重,防治感染,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资料表明约1/3DM患者将并发精尿病肾病(DN).糖尿病肾病是一个较长期的进程,从尿微量白蛋白开始经10~20年,可致终未期肾衰,成为糖尿病病人的一个重要死因.早期DN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阻止早期DN的进展,甚至可以逆转其病理改变.但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早期很难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对防治及预后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塘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约4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0年后可发生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20年后肾病的发生率亦增加.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早期干预治疗糖尿病肾病突显重要.现选取临床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联用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苯那普利联用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并与单独使用苯那普利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苯那普利联用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苯那普利联用罗格列酮治疗DN能够明显保护DN患者的肾脏功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志强  夏虹 《当代医学》2008,14(24):79-8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资料表明约1/3DM患者将并发精尿病肾病(DN).糖尿病肾病是一个较长期的进程,从尿微量白蛋白开始经10~20年,可致终未期肾衰,成为糖尿病病人的一个重要死因.早期DN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阻止早期DN的进展,甚至可以逆转其病理改变.但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早期很难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对防治及预后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2型糖尿病患者(DM)70例分为无DN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选健康无痛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及临床DN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浆各值水平。结果:临床DN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血浆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浆AngⅡ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临床DN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可使血浆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下降,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针对DN有效治疗药物匮乏的状况,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化瘀祛浊法治疗DN,自拟肾糖宁方,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在改善DN临床症状、延缓和减轻DN进展中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我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需强调一个“早”字,如果在DN早期即进行干扰治疗,则可防止向大量蛋白尿发展及延缓发展速度,甚至可以逆转DN。故对DN做出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防止并发症加重而导致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β2-微球蛋白(β2-m)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以探讨两者的改变对早期诊断DN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DM)患病率达到12%。其中糖尿病肾病(DN)患病率达20~40%,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致病因素。糖尿病肾病一旦进入临床肾病期肾功能将持续恶化,因此对早期DN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阻止病情进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早期DN患者2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炎症因子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9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UAER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43例)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50例),搜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HbA1c、TG、TC、HDL-C、LDL-C、UA、CRP、IL-6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