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研究山奈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以包合物收率和油利用率的综合评分为筛选指标,选择山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V/W)、包合温度及搅拌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优选包合工艺。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衍射法对山奈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包合物在强光、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最佳包合条件为山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为1∶8.51(m L∶g),包合温度为13.10℃,搅拌时间为3小时。红外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衍射法等表征结果表明包合物已形成,并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结论:最佳包合工艺合理、可行,有效地提高了山奈挥发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孜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孜然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使用红外光谱法、差示热扫描量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表征,考察其稳定性,并测定包合常数。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孜然油与β-CD投料比为1∶8,包合物温度40℃,β-CD与水的体积比1∶10,包合时间2 h。红外光谱法、差示热扫描量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均显示形成了包合物。包合物且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包合比为1∶1。结论孜然挥发油包合工艺重复性好,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复方上感胶囊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的利用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复方上感胶囊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复方上感胶囊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最佳工艺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为7∶1(g∶ml),包合温度40℃左右,包合2 h.结论 此工艺可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方法简便易行,能适合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4)
目的制备都梁方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分别用磁力搅拌法、高速分散法、超声法、研磨法制备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分散时间为影响因素,包合物收率、包合率、含油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然后,通过显微镜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表征。结果高速分散法、β-环糊精的包合效果最强。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10,包合温度50℃,分散时间5 min,包合物收率71.8%,包合率63.5%,含油率8.35%。表征结果显示包合物成功形成。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制备都梁方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5.
薄荷油-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优选薄荷油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薄荷油β-CDP微球包合物,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回归分析法为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分别用红外光谱、综合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法对薄荷油β-CDP微球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选定A2B2C1D3;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β-CDP微球和与水之比>β-CDP微球和薄荷挥发油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IR、XRD、TGA等方法证明了包合物的生成。结论薄荷油的包合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连翘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方法:以连翘挥发油的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及综合评分为指标比较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胶体磨研磨法对连翘挥发油的包合效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以挥发油(mL)与β-环糊精(g)的投料比、β-环糊精(g)与水的投料比和研磨时间为考察因素,确定连翘挥发油胶体磨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胶体磨研磨法的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及综合评分均高于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最佳的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10,β-环糊精与水的投料比为1∶6,研磨时间为20 min。3次试验结果显示,包合率平均值为89.52%,包含物得率平均值为93.98%,综合得分为90.41%,RSD为1.21%。结论:优选的连翘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包合效果好,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对山蜡梅挥发油的包合作用。方法: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和搅拌时间三个因素,包合物油利用率为筛选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山蜡梅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山蜡梅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山蜡梅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8、包合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2h。结论:按最佳工艺条件进行包合物的制备,山蜡梅挥发油的平均利用率为40.56%。山蜡梅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对提高山蜡梅制剂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声法制备石菖蒲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石菖蒲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以L9(34)正交实验设计对石菖蒲挥发油与β-环糊精包合作用进行考察,选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石菖蒲挥发油与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是:石菖蒲挥发油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1∶4.5,制备时需水量为β-环糊精的35倍,包合温度60℃,超声时间为30 m in。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白术、木香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及超声法进行了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通过薄层色谱(TLC)、差示热分析(DSC)、气质联用(GC/MS)、X射线粉末衍射(XRD)、显微成像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优选出的包合方法为研磨法,最佳包合工艺是: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投料比为10 g:1 mL,加3倍量水,研磨3 h.混合挥发油包合前后,成分未见明显改变,包合物、β-环糊精及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的图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优选出的包合工艺合理,包合率高;和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相比包合物有明显特征,表明包合物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加参红通络颗粒挥发油的稳定性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正交设计试验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收率、含油率为指标,比较了复凝聚法制备微囊以及β-环糊精包合法的优劣,并确定了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结果微囊法包合率低于β-环糊精包合法。研磨法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水与β-环糊精比例2∶1,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量比为1∶6,与95%乙醇用量的比例为1∶0.5,研磨时间0.5 h。结论结合生产实际,确定了参红通络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1.
唐林  夏新华  周莉莉  杜阳 《中成药》2015,(2):419-423
目的优选乳痛软坚片中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为指标,比较饱和水溶液法与研磨法;结合单因素试验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对研磨法包合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研磨法优于饱和水溶液法,其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CD(g)与挥发油(m L)投料比为10∶1,加水量3倍,研磨时间2.5 h。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徐海星  刘小平  龚云霞 《中药材》2007,30(7):861-862
目的:提取十全大补丸中的挥发油,并对其进行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的研究以增强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包合物得率及油利用率为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得到显著影响因素为油:β-环糊精的比例。并用红外分光光度(FT-IR)法和X-射线衍射(XRD)法表征所得包合物。结果:优选出包合工艺:十全大补丸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8,包合时间1.0 h,包合温度为40℃。结论:用β-环糊精对挥发油进行包合后,提高了稳定性、增加了溶解度、便于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桂芍子喘颗粒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考察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工艺;通过X射线衍射法、显微成像分析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别对包合物和物理混合物进行高温、高湿、挥发性实验,以挥发油相对含量和失重百分率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挥发油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配比为1∶10,40℃的包合温度,进行3 h包合;X射线衍射法和显微成像分析法均证明混合油包合物已经形成;在热、湿因素影响下,桂芍子喘颗粒混合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与物理混合物进行比较,前者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结论优化挑选的挥发油包合工艺是稳定可行的,可以用于桂芍子喘颗粒的生产。环糊精包合技术减少了颗粒制备中挥发油的损失,改善了挥发油的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适用于含挥发油的固体制剂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宣肺化痰方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β-CD与挥发油投料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宣肺化痰方挥发油的包合工艺。通过显微镜法和薄层色谱法对所得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β-CD与挥发油投料比为9.5,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3 h,综合评分为84.50。通过鉴定,包合物已经生成,且包合前后挥发油主要成分无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宣肺化痰方挥发油β-CD包合物。  相似文献   

15.
徐海星  刘小平  刘莹  霍晋涛  徐静  凌凯 《中药材》2005,28(4):341-342
目的:提取大蒜挥发油,并对其进行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包合物得率及油利用率为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大蒜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优选出的包合工艺为:大蒜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12,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4 h.结论:大蒜挥发油经β-CD包合,可有效祛除其不良刺激气味,提高其稳定性,便于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化荆防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胶体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包合物制备工艺,确定包合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1∶6~1∶10)、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1∶2~1∶4)以及研磨包合时间(15~25分钟)对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包合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 经对比,胶体磨法得到的包合物挥发油包合率(80.37%)和包合物得率(86.55%)均高于饱和水溶液法(75.19%、79.49%)和超声法(68.38%、72.05%),故选择胶体磨法制备荆防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为1∶8,β-环糊精∶水为1∶3,研磨包合时间为21分钟,3次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挥发油包合率平均为85.98%,包合物得率平均为92.51%。结论 优选的荆防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均较高,包合工艺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β-环糊精包合小儿腹泻外敷凝胶中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β-环糊精包合小儿腹泻外敷凝胶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产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研磨法包合的优劣;并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超声法进行工艺优选。结果确定超声法来制备此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与环糊精投料比为1∶6,温度为40℃,超声时间15min。结论优选工艺简单、稳定、快速、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香附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星点设计考察β-环糊精一香附挥发油投料比例(m/v)、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优化得到最佳包合工艺条件:β-CD:挥发油(w/v)为6,包合温度为42.5℃,包合时间为2.5小时.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香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麻杏二陈特禀咳颗粒中陈皮、细辛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的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L9(34),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β-环糊精包合麻杏二陈特禀咳颗粒中陈皮、细辛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结果:麻杏二陈特禀咳颗粒最佳挥发油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比为1∶6,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90min。结论:该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挥发油的利用率和包合物收率都较高,可以作为麻杏二陈特禀咳颗粒中陈皮、细辛挥发油的包合工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马水橘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表征其结构。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马水橘果皮中提取挥发油,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挥发油与β-环糊精包合物,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回归分析法为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分别用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法对马水橘油-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2B2C2;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包合时间>β-环糊精与油投料比例>包合温度。结论:IR、DTA、TGA等方法证明了包合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