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是不能通过X线、CT和MRI等临床检查手段明确其病因,同时不存在清楚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的一类下腰痛临床症状。目前,普遍认为CNLBP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生物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包括肌肉因素、韧带因素、小关节退变因素及腰椎间盘退变因素等,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年龄增长、性别、肥胖、职业、遗传、吸烟及心理等因素。关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评估主要有疼痛等级评定、背部功能障碍评定、心理状态评定。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心理治疗等,每种治疗方法有其优缺点。“治未病”也是避免产生下腰痛的一种手段,我们应注重预防。因此,我们就近年来对CNLBP的康复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非特异性下腰痛影响所有年龄段的人,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非特异性的下腰痛没有已知的病理解剖原因,我们目前治疗侧重于减轻疼痛及其致残率,措施包括疾病教育,止痛药,非药物治疗和及时随访。而过度使用影像、阿片类药物和外科手术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非特异性腰痛发病无明确的解剖学或生理学原因,国内外学者尚未对其致病机制达成共识。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非手术、非药物治疗的方式最为普遍。由于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患者精神、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以更好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极为重要。本文就非特异性腰痛致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腰背痛一直是困扰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常见疾患之一,每年由腰背痛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以腰骶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中老年人患病率高达70%,由于急性腰背痛复发及慢性疼痛从而导致丧失工作能力的概率为75%~85%。根据LBP联邦指南,将下腰痛分为坐骨神经痛/根性疼痛综合征、特异性下腰痛和非特异性下腰痛。非特异性下腰痛是指始发于腰部,既没有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潜在疾患的下腰痛,至今缺乏针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诊疗规范。非特异性下腰痛是骨伤科门诊中的常见病,其病因复杂、表现多样、检查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等困扰着临床医生,临床上绝大部分腰痛属于非特异性下腰痛。此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方法众多,主要为运动疗法、传统的中医治疗以及物理疗法,目前预防治疗和微创疗法对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也有所增加。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进展进行系统陈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口服西乐葆胶囊,每次200 mg,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疼痛强度评分、指地距离及临床疗效,检测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指地距离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3.85%,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基础上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主动运动与推拿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主动运动与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腰椎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运动与推拿联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根据腰脊神经后支分布的解剖特点,应用曲氨耐德复合利多卡因行腰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非特异性腰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社区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项目包括
年龄、性别、体质量、婚姻、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劳动强度、吸烟、饮酒和社会心理等,以人员中出现下腰痛的为病例组,无下腰
痛的为对照组。数据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社区人群1747例,398人为病例组,1126人为对照组。下腰
痛的危险因素中性别的危险性最高(OR=3.5522),其次是教育程度(OR=1.958)、劳动强度(OR=1.956)、婚姻(OR=1.612)、是否
接触振动源(OR=1.491)、BMI(OR=1.127)、年龄(OR=1.060)。结论人群的性别、教育程度、劳动强度、婚姻、接触振动源、BMI
为下腰痛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业余运动以及心理状况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亮  张利恒 《黑龙江医学》2015,39(2):210-211
目的验证仰卧起坐对产后妇女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作用。方法将234例产后妇女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17例。A组接受仰卧起坐练习,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随访期12~17个月,平均15个月。分别于产后3个月和12个月统计产后妇女的VAS评分。通过SPSS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所有产后妇女均得到随访,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98,P<0.05)。结论仰卧起坐能够明显减少产后妇女非特弄性下腰痛的发生,说明腹肌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发病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腰腿痛患者在骨科疼痛门诊患者中所占比例非常高;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下腰痛是45岁以下人群引起失能的最常见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关节炎,约80%的成人不同程度地受到腰腿痛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青年人群发生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3~6月针对多个社区的青年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统计NLBP发病情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青年人群NLB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70份,其中有效问卷356份,有效率为96.22%。NLBP组96例,发生率为36.97%。单因素分析显示,NLBP组与非NLBP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工作姿势、劳动强度、日均工作时间、有无振动作业、每周锻炼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BMI≥24.00kg/m2、固定姿势、振动作业、每周锻炼<2次是青年人群发生NLB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30岁、BMI≥24.00kg/m2、固定姿势、振动作业、每周锻炼<2次可增加青年人群NLBP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刀软组织松懈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118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针刀软组织松懈术,59例)和对照组(针灸,59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腰痛及腰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腰部自感痛VAS(2.2±0.5)分,活动痛VAS(3.8±0.6)分,ODI指数(24.7±8.2)%,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软组织松懈术可有效改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腰痛症状及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康复治疗(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 悬吊运动训练 使用悬吊装置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使用简易的悬吊装置用来治疗受伤的战士.  相似文献   

14.
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本组患者,在C臂机下穿刺定位行腰3~腰5双侧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工作模式:温度70~76℃,时间60~120s,术后3天及1个月观察腰痛症状缓解情况及双侧竖棘肌痉挛缓解情况。结果优良28例,良好2例。结论在影像定位下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针灸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针灸治疗CNSLB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由于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 评价针灸治疗CNSLBP RCT选用的结局指标情况,为针灸治疗CNSLBP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7-01-01至2022-03-15发布的针灸治疗CNSLBP的文献,以及自建库以来至2022-03-15发表的非特异性腰痛(NSLBP)的核心结局指标集(COS)。对纳入的针灸治疗CNSLBP的文献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对文献的临床结局指标进行归类,对文献中的结局指标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分析NSLBP研究的COS现状,比较其与现有针灸治疗CNSLBP文献结局指标的异同。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针灸治疗CNSLBP的49篇文献均为RCT,共包含4篇英文文献和45篇中文文献。共包含4 272...  相似文献   

16.
非特异性腰痛的对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特异性腰痛是长期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目前存在着诊断混乱、疗效差的状况。为了明确病因以及做到对因治疗,我院进行了长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做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几类非特异性腰痛的病因诊断及对因治疗措施。(1)脊神经后支综合征:因脊神经后支主干受机械刺激所致,治疗方法有液氮冷冻脊神经后支等。(2)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由于腰椎间盘变性所致,可行腰椎间盘切除。(3)小关节综合征:小关节本身病变引发腰痛的情况很少,多数是由于小关节脱位刺激了旁边的脊神经支所致。治疗方法同脊神经后支综合征。(4)腰椎不稳:由椎间连接松驰所致,可行腰椎融合。(5)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因棘间韧带损伤所致,疗法有封闭加小针刀松解术等。(6)内脏源性腰痛:是盆腔疾患的牵涉性痛,治疗原发病是关键。此几类非特异性腰痛的病因诊断及对因治疗措施供同行参考、商榷。  相似文献   

17.
非特异性腰痛的对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特异性腰痛是长期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目前存在着诊断混乱、疗效差的状况。为了明确病因以及做到对因治疗,我院进行了长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做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几类非特异性腰痛的病因诊断及对因治疗措施。(1)脊神经后支综合征:因脊神经后支主干受机械刺激所致,治疗方法有液氮冷冻脊神经后支等。(2)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由于腰椎间盘变性所致,可行腰椎间盘切除。(3)小关节综合征:小关节本身病变引发腰痛的情况很少,多数是由于小关节脱位刺激了旁边的脊神经后支所致。治疗方法同脊神经后支综合征。(4)腰椎不稳:由椎间连接松弛所致,可行腰椎融合。(5)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因棘间韧带损伤所致,疗法有封闭加小针刀松解术等。(6)内脏源性腰痛:是盆腔疾患的牵涉性痛,治疗原发病是关键。此几类非特异性腰痛的病因诊断及对因治疗措施供同行参考、商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术、脊神经后支针灸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更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疗措施。方法将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术治疗,治疗组给予脊神经后支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近期及远期效果无差异。结论脊神经后支针灸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痛苦程度减少、经济负担减轻、并发症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负压按摩治疗仪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58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武警战士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负压按摩组(25例)与TENS组(23例),治疗后2、4周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P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指一地距离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负压按摩组PNRS优于TENS组(P〈0.05),而两组的指一地距离、ODI、RMD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负压按摩组的PNRS、ODI、RMDQ、指一地距离均优于TE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按摩治疗仪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适于在基层部队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宇  刘进  陈果  刘程俊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1):1424-1427
目的:探讨干部保健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干部保健人群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NLBP分为NLBP组(n=22)和正常组(n=74),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干部保健人群发生NLBP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策略.结果:NLBP发生率在干部保健人群22例(22.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BP组中年龄>65岁、BMI>28 kg/m2、工龄>20年、吸烟、不运动、睡眠时间<5 h、每天工作时间>10 h、每天使用电脑时间>4 h者所占比例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年龄较大(>65岁)、BMI较高(>28 kg/m2)、工龄较长(>20年)、吸烟、每天工作时间较长(>10 h)、每天使用电脑时间较长(>4 h)是干部保健人群发生NLBP的危险因素(OR>1,P<0.05);运动、睡眠时间较长(>8 h)是干部保健人群发生NLBP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干部保健人群NLBP发生率较高,受年龄、BMI、工龄、吸烟、工作时间及使用电脑时长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性地制定科学、有效的早期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