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升阳散火汤始创于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暑伤胃气论》,以“火都发之”为立法宗旨。补中、升阳、散火三法合用,适用于“血虚”及“胃虚火郁”而致的热证。临床上常遇到某些病人目赤、牙痛、盗汗、面烘肌热等火的证象,选经清热泻火及西医消炎,疗效罔然。笔者在临床中对其属脾胃虚弱者施用东垣的升阳散火汤,每获奇效。现就所得,报道如下。(l)牙痛。张XX,男,40岁,干部。患者牙龈、上跨疼痛,半年来经西医消炎止痛及中医清热泻火等治疗不得愈。望其牙龈、上跨色嫩红,精神疲惫,纳差、脉弱c以升阳散火汤加味治疗:党参129、黄泛15g…  相似文献   

2.
3.
升阳散火汤     
升阳散火葛升柴,羌独防风参芍侪。生炙二草加姜枣,阳经火郁发之佳。本方有升脾胃阳气、散中焦郁火的作用,所以叫做升阳散火汤。方用葛根、升麻、羌活、独活、人参、白芍药各五钱(15克),柴胡八钱(24克),生甘草二钱(6克),炙甘草三钱(9克),防风二钱半(7.5克),共研粗末,每次用五钱(15克),加生姜、大枣同煎温服。柴胡发散少阳之火,升麻、葛根发散阳明之火,羌活、防风发散太阳之火,独活发散少阴之火,都是味薄气轻,上行升散的药物,使三焦舒畅,阳气升腾,火郁得以解散。又恐升散太过,耗伤正气,所以配合人参、甘草以益气健脾,白芍药以敛阴清热,生姜、…  相似文献   

4.
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胆囊炎、返流性食管炎、血压调节不良、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咽炎,并举案例说明.凡属脾气不足,清阳上升之证均可以加减施治.  相似文献   

5.
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胆囊炎、返流性食管炎、血压调节不良、慢性肾孟肾炎、慢性咽炎,并举案例说明。凡属脾气不足,清阳上升之证均可以加减施治。  相似文献   

6.
升阳散火汤新用总医院中医科陈津生前人的效方,都是他们经验的结晶。甚至,某种理论学说或某种治疗法则,也是通过某一典型方剂表现出来,并且借助这个方剂传播开来、流传下去。例如:麻黄汤、银翘散等方剂,就已成为伤寒与温病学说的标志。所以有“方以法立、法以方传”...  相似文献   

7.
杨凤云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151-151
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对升阳益胃汤进行深入探讨。方法:从研究原著和明清两代医家关于本方的论著篇章入手,并对本方方剂组成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与补中益汤在立方宗旨,药物组成,适应症等方面的明显不同进行剖析。结果:可以看到,尽管两方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还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本方与补中益气汤一样,在方剂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在治疗脾胃虚损引起的各种病症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脾胃论》.是该书立方之一。该方以柴胡升阳为君.参芪草苍术补脾胃为臣,佐以芩连石膏泻阴火.并以羌活升麻助柴胡升阳.全方共奏补脾胃益元气泻明火升清阳之功。笔者学习前贤论述,验之临床·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1胃病伴头痛李某,男·9岁·学生。住院号13155。患者于1993年3月22日服学校发的驱虫药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院疼痛不适·曾服土霉素效欠佳,症状时轻时重。于1993年4月5日进食橘于罐头约40Oml后.胃痛剧增,伴头痛,故于《月7日入院。刻下见;上腹部疼痛连脐,前额头痛以上午为重.绵绵而痛…  相似文献   

11.
清胃散出自《东垣十书·兰室秘藏》,由生地黄、当归、牡丹皮、黄连、升麻组成。是古代医家李东垣专为“足阳明胃经热盛致牙痛不可忍而设”。后经历代医家发展,其治疗范围有所扩大。临床上,导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并宗前贤之旨,谨守病机,灵活加减运用此方,取得显著疗效,现撷取其中验案两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临床中常遇到不少久治不愈的咳嗽,采用一般常法治疗,效果不佳,甚为棘手。1995~1997年作者采用升阳鼓火汤治疗火郁型咳嗽共6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67例,其中男31例,女36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岁;病程最长3月余,最短1周。1.2治疗方法:升阳散火汤组成:羌活、独活、防风、升麻、柴胡、白芍、党参、大枣各10g,生甘草、炙甘草各4g,葛根12g,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并根据临床辩证进行加减,阴虚者加北沙参20召,素有胃寒者加干姜6召,咽痛者加射干10g,汗多加五味子10g,便搪者加…  相似文献   

13.
升降散是清代名医杨粟山治疗温病的名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笔者以此方治疗内科杂病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例如下:1咳嗽赵某,女,46岁,1998年5月就诊.1个月前因外感致咳嗽,虽经中西药物治疗,咳嗽不愈并转剧,呈刺激性干咳,喉痒,咳甚时胸闷、憋气,舌边尖红赤有芒刺,苔薄白,脉弦微数.西医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胸片示双肺纹理增重.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解析王兴臣教授应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不同内科杂病,探析导师把握不同疾病的病机特点、用药规律,以期为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 益气升阳法是李东恒《脾胃论》中主要法则之一,其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专为中虚气陷而设,治脾胃气虚之证。近年来笔者运用本法治疗许多难治之症,均获显效。现例举3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牵正散出自《杨氏家藏方》一书,由白附子、白僵蚕、全蝎3味药组成,具祛风化痰止痉之功,为脑卒中口眼歪斜之常用方。方中白附子甘辛温,既可驱风寒又能逐寒湿,散而能升,长于治头面之风;白僵蚕咸辛平,既可驱外风又能息内风,并兼化痰之功;全蝎辛平,既可驱外风又能息内风,并兼化痰之功;全蝎辛平,具有良好息风止痉,通络止痛之功效。3药合用,力专效著,风祛痰消,经络通畅,使歪斜之口眼得之牵正而得名“牵正散”。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该方加减辨证治疗多种疾病,收到很好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源于《伤寒论》第97条,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之效,主治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或微黄腻,脉弦等症。本方疏透与清泄并用,胆胃兼调,寓扶正于祛邪之中,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笔者源其方义,随证加减,用于临床均获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临床对于脾虚泄泻的治疗,主要以升阳益胃汤加减化裁,疗效满意.方中党参、白术、黄芪、甘草为补益之药,与独活、柴胡、防风等升阳药同用,是欲使脾胃不虚,必先升发阳气,使得补而不滞,更能相得益彰,是治疗慢性泄泻方剂中不可缺少之药.但方中风药用量不宜过重,一般不宜超过补药的份量,否则主次倒置,不仅起不到升阳作用,反而致使脾胃更虚.湿邪偏胜时,茯苓、泽泻用量亦不宜过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志病日益增多。工作环境,人事关系,家庭经济,婚姻状况,子女教育,以及由于人口老龄化而来的一些问题,都成为病因。因此,肝郁日久及由此而来的郁火也日益增多,郁火的治疗,已提到了医疗日程上。经云:“火郁发之”。前人对郁火均以此为据,用李  相似文献   

20.
周建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73-174
病历资料 例1:患者,女,63岁。阵发性心慌胸闷2年余,加重1周,2008年11月22日初诊。2年前曾因心慌、胸闷而在某医院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住院治疗半月。出院后,心慌胸闷经常发作,常因感冒、情绪激动及疲劳过度等因素而诱发,每次发作时便感心慌不能自主,胸闷不适,倍感痛苦。1周前,因感冒多次肌注退热,大汗后,又出现心慌、胸闷,每日数次发作,服用西药疗效不好,求余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