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凉遏冰伏”乃温热病误治生变的一种病理概括。温热病是感受四时温热病邪所致的热性病,其治疗原则,一般而言当“温者清之”、“热者寒之”。然用苦寒清热之品治热,亦应察其热从何来,随其所得而治之。清·黄宫绣有“火郁于表宜散,轻可去实之意;火燥于里宜滋,壮水镇阳之意;火虚于中,宜补宜缓,甘温除大热之意;火实于里,宜  相似文献   

2.
升阳散火汤出自金·李东垣<脾胃论卷下·调理脾胃治验>其日:"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火郁则发之."用于治疗血虚或脾胃虚弱,贪食冷物过多,使阳气抑遏于中焦所致男子妇人四肢发热,或肌表发热,或筋脉拘挛,关节疼痛的筋痹证,或热久疲困,身如火烧,扪之烙手等症.  相似文献   

3.
通过《伤寒论》原文的分析来探析火郁发之的含义及机理,火郁可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致病因素,导致邪热郁遏在里。其病机是气滞于内,阳郁于里,不能透达所致,治疗宣畅气机,透达郁阳,有火郁发之之意也。实证火郁重在祛除有形实邪,给郁火以出路,即是“火郁发之”。《伤寒论》不仅论述了气分火郁证治,还论述了血分火郁证的证治。虚证火郁可用补法治疗,例如因虚致郁可用小建中汤治疗。《伤寒论》中的吴茱萸汤证亦可理解为中阳亏虚,虚火内郁之证。可见,发之,不限于王冰所说的:“发汗”之意,火郁发之在《伤寒论》中是指种种调动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治则。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火郁为五郁治法之一,不仅可因外感,内伤也可致郁,但凡邪气阻滞气机,引起人体气血循行障碍,内郁不宣,邪气不得泄越,蕴蓄于里,均可成火郁之证。其治宜"发之",即宣发、发泄,用解郁、宣泄、轻扬等方法,开散郁结,宣通其滞,条畅气血,使营卫通达,郁火泄越。通过分析妇科2例临床病例,阐释"火郁发之"之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靳立波  宋彩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117-1117
越鞠丸首载于《丹溪心法》,又名芎附丸或芎术丸。为统治六郁(气、血、痰、火、湿、食)之方,本方重在行气解郁,以行气药配伍活血、燥湿、清热、消食之药,使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一并消除。《类证治裁》谓:"丹溪之越鞠丸以治六郁,开调气机为主,气郁则湿郁,湿郁则热郁,热郁则痰郁,痰郁则血郁,血郁则气郁,相因为病"。越鞠即为发越鞠郁之气的意思。临床上应用加味越鞠丸治疗胸膈满闷,脘腹撑胀,吞酸呕吐,饮食不调,胸腹刺痛,腹胀等证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继承何迎春教授治疗六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长期跟师门诊抄方、教学面授、整理分析病例等方法,归纳总结何迎春教授对六郁的病机认识及临床治疗中用药特色,并结合验案以佐证。[结果]何迎春教授认为气郁为先导,痰湿、火热夹杂,尤擅治气郁、痰郁、湿郁、火郁。在临床辨证时,结合舌脉,判断患者体内郁结所在。所举验案中气郁者疏之,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血郁者通之,治以血府逐瘀汤;湿郁者化之,治以五苓散合五皮饮;痰郁者祛之,治以半夏厚朴汤;火郁者散之,治以升阳散火汤;食郁者下之,治以枳术汤。加减灵活,化裁得当,所举验案均获得较好效果。[结论]何迎春教授对六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及经验,辨证治之,屡获良效,值得医者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医“六郁”之说学术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震亨以人身诸病多起于郁,气郁然后湿、热、痰、血、食相因为病,创立六郁之说,制越鞠丸通治六郁病证。戴原礼在其论治六郁的基础上,提出"六郁责诸中焦"之说,辨治六郁,须分中外风、寒、湿、热四气之不同;王纶在继承其医学思想的基础上,发挥了杂病以气、血、痰、郁论治的观点;龚廷贤在丹溪治郁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补充证治方药,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主张内伤致病理论,其主要学术观点"六郁"学说为内科杂病的认识与辨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仝小林教授总结临床经验,将丹溪的因郁致病学说充分阐发并应用于胃肠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从郁论治胃肠病,抓住辨证要点是关键,火郁以热郁于内而体温不高为辨证要点,用"三升阳方"(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寒郁常以呕吐清水唾沫为辨证要点,实寒治用吴茱萸汤,虚寒治用四君子汤;食郁以嗳气打嗝为辨证要点,治以保和丸;表郁以肌表热像、上吐下泻为辨证要点,治以藿香正气散;湿、痰、瘀则是诸郁的继发性因素,亦是论治胃肠疾病的重要切入点,临证时应通过舌象及舌下络脉区分病邪的性质以及病情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9.
“火郁发之”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经大论》,这个理论对五脏病理、临床治法治则的制定和遣药组方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学者对“火郁发之”内涵的研究非常局限。笔者查阅、整理了与之相关的古籍文献,以期对“火郁发之”的内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火郁发之,即火热之邪被郁遏于内,治疗当“发而越之”,其关键在于宣畅气机。火郁发病广泛,妇女因其特殊的生理特点,更易罹患郁火,治疗时需审证辨因,方能使郁火发散,邪祛正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火郁发之"的基本内涵,剖析历代医家关于火热病的论述,以期拓宽"火郁发之"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方法]运用概念思维的方法,对"火郁"的病因病机、"火郁发之"治则的具体内涵进行逐一阐述。搜集整理历代医家对"火郁发之"的论述,并列举相关方剂以深化思考。[结果]火郁之症的产生不外乎外感、内伤两端,其机理是人体中的火气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升降出入之机失去常度,郁遏停滞在某一部位,火性不得泄越所致。《内经》中首载"火郁发之",即对火郁之病,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使气之开合、升降、出入协调,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张仲景在《伤寒论》较完备地论述了"火郁发之"的含义及机理。金元以降,历代医家对此多有发挥,或从外感,或从内伤,自成体系创立名方,使该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结论]自《内经》提出"火郁发之"理论以来,后世医家对火郁之证的认识逐步深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近年来,"火郁发之"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其学术价值值得总结、继承、推广。  相似文献   

12.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证之一,清代妇科名医傅青主对其治疗具有三法,至今仍能用于临证实践且效佳,现介绍于下。一、泄肝宣郁通经法本法适用于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灼血,阻滞胞脉所致的痛经证。证见行经前数日少腹胀痛,经来血紫有块,伴胸胁胀满,口苦咽干,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证。傅氏认为本治法适应证“人以为寒极而然也,谁知是热极而火不化乎!夫肝属木,其中有火,舒则通畅,郁则不扬,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抑拂其气而疼生。”故治宜泄肝之火,宣郁以通经,方用宣郁通经汤。方中丹皮、栀  相似文献   

13.
以"火郁发之"为理论基础,结合当今女性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了情志因素导致"火郁"在女性冠心病中发病的作用,并提出"火郁发之"的理论渊源及意义、病机和治疗方法。基于"火郁发之"的理论治疗女性冠心病主要采用调畅情志,祛除病因;审查病机,因势利导;脏腑论治,心肝并重;治病求本,不忘补法的治疗方法,使气机宣通,脏腑功能正常,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4.
“寒热并用”是针对由于某些病因造成脏腑功能紊乱,出现阴阳不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的证侯,而采用的一种配伍和治疗的方法。其相互制约、相反相成。有的治胃寒,有的调上热下寒,有的治里热外寒,反之亦然。如审证的确、配伍恰当,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数年来,笔者运用寒热并用的古方,对治疗胃肠疾病有了点滴心得,现分述于下。1 左金丸《丹溪心法》方药组成:黄莲,吴茱萸。方意:为清肝和胃之剂,乃治肝郁化火,胁痛吐酸的主方。经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即重用黄连以泻肝经横逆之火,并兼和胃降逆为主药;少佐吴茱萸之辛热,以开郁散结,降…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于郁证范畴。通过对郁的涵义进行梳理后发现, 郁既有病因、病机的涵义,也有疾病的涵义。抑郁症的病机和临床表现与中医郁证吻合, 临床可参考中医“郁证”进行辨证论治。“火郁”是抑郁症由轻转重的重要病机, 临床应以虚实为纲论治“火郁”, “火郁”实证治以清透, 虚实夹杂证治应通补。   相似文献   

16.
“火郁发之”,语出《内经》,后之贤哲,多所发明。“郁”为病理,喻闭塞之意;“发”乃治则,含透散之旨。“火郁发之”是言火热之邪郁闭于内,不可单施苦寒直折,尤当透散以发之。仲景开“火郁发之”之先河,河间以为表里诸热证皆可归于阳气怫郁,东垣独重脾胃,内伤之病皆由脾胃而始,阳气抑遏脾土,清气不得升发。余以为,阳气以动为常,以行为用,盖当今之世,工业污染,农烟似霭;人处华栋,冬如暖夏,夏似凉冬,天地交济既失;人复生息失慎,焦虑紧张,激怒愤懑,气血常悖于内,渐至郁怫生火,郁火暗生,故治必内安其心,外适天地,天地人以位,方可身安立命,远疾疢矣。故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顺气开结,引路去邪,从火之性,发火之郁。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相似文献   

17.
阐述《内经》五郁治法理论及其临证应用情况。认为五郁,既反映风、热、湿、燥、寒五气的郁发,又指人体五脏之气的郁滞。五气郁发者,治当折其太过;五脏气郁者,治当调其气机。并列举了五郁证治实例,对临床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和病机特点,比较火郁发之综合治疗法和传统治疗消渴方法滋阴清热法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降糖疗效.方法:在常规控制血糖,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研究,将61例2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火郁发之治疗组,对照组-滋阴清热组,疗程12周,观察指标为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审指标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火郁发之治则组中医症候改善有效率为90.00%,滋阴清热组中医症候改善有效率为83.87%,两组间空腹血糖治疗前后比较P=0.020(P<0.0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火郁发之治疗原则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组对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明显优于滋阴清热组,其组方用药符合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相似文献   

19.
赵英霖  黄琳 《中医学报》2016,(5):689-691
心神病是形神共病性疾病,其发生以脏腑虚实变化为基础,实者主要为气滞、郁火、痰热、血瘀,虚者主要为心、肝、肾阴血不足及阳虚,治疗首当虚实之异及虚实夹杂之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调神治神法。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疏肝清火,镇静安神;活血化瘀,通脉安神;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益阴制火,滋阴养神;温阳达郁,生阳化神以及形神共调。心神病的治疗当在辨证气血阴阳的基础上"杂合以治",强调疏肝理气,安神定志,重视形神共调,方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鼻部炎症性疾病属中医范畴病症有鼻鼽(鼻流清涕)、鼻窒(窒塞不通)、鼻渊(鼻流浊涕不已)、鼻槁(鼻干枯萎)。1病因病机肺金为脾土子,脾伤则肺气不利;肺经素有火郁,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寒伤皮毛则腠理疏密,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若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以致湿热上熏;或肺胃素有痰火积热,火郁清道,热毒内燔,热伤阴津,水亏不涵木,胆火无制,则肝胆火升,平常上升之气皆氲而为浊;热移于脑则迫液下渗,漏泄既多,伤其髓海则气虚于上,多见头脑隐痛及昏眩不宁等症;肾虚则津涸骨萎。故其主要病机为肺气不足, 感受风、寒邪(或)及肺胃郁热,内外合邪,肺失宣发,郁久不愈,湿滞血瘀则风热痰浊壅滞,壅遏脉络,瘀阻气血,而鼻甲肿肌膜厚骨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