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尽管胃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AEG)的发病率却急剧增加[1,2]。目前我国AEG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3]。由于AEG位于食管和胃之间,有关AEG的定义、生物起源、病因、分类、分期和手术治疗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制定出AEG的最佳治疗策略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都呈升高趋势[1]。尤以西欧、北美上升明显。中国人的AEG发病率尚不清楚,国内对食管癌高发的北方或南方部分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胃癌发病率在全世界逐年下降,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1],其在胃癌发病率中超过50%,远远超过了中远端胃癌,而这种现象在欧美国家表现比较突出,并且以Siewert工型AEG为主[2].而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发病率则稍低,主要以Siewert Ⅱ、Ⅲ型AEG为主.由于AEG在其临床概念、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定义不清,各国学者都有其各自理论和观点,尚未统一共识.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年来在东西方国家发病率均明显增加,其发生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等多种因素有关.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进展期AEG的有效治疗手段,但SiewertⅡ/Ⅲ型AEG切除范围、淋巴清扫及微创技术应用尚存在争议.局限于黏膜内的早期AEG可以行内镜下治疗,腹腔镜技术在早期远端胃癌中安全有效,但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系统等微创技术应用于进展期AEG其安全性及长期预后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多数研究认为对于Ⅱ/Ⅲ型AEG,手术方式和入路并不影响患者长期预后,而TNM分期、辅助及新辅助治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等是影响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eal-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早期AEG较其他部位胃癌有着更差的预后。近端胃切除术是目前AEG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以胃食管反流为主的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为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衍生出的各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如双通道吻合、空肠间置、管状胃、双肌瓣、改良管状胃等)的疗效尚未统一,且传统的反流评估方法正面临挑战。因此,本文对近端胃切除的防反流术式及其评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就食管胃结合部的解剖学特点、组织学特征而言,与胃和食管均不完全相同,其产生的肿瘤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也相差甚远,用胃癌或食管癌代替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既不严密也不科学,也不能确切地反映AEG诊治规律。因此,这里我们强调将AEG单独分离出来,专门讨论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处理技巧和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7.
杨跃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0):88-9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是指在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与胃的单层柱状上皮呈锯齿状交界处(“Z”形线),即贲门部附近发生的癌。新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全球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同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情况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其增长趋势尤为迅速,从而造成食管胃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138例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不同Siewert分型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洛阳市中心医院2000年-2006年食管胃结合部肿瘤138例手术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式,将138例病例参照Siewert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分析不同Siewert分型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38例中AEG Ⅰ型10例,AEG Ⅱ型20例, AEGⅢ型108例,三种类型AEG预后存在明显差别,不同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明显不同,脾切除的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改善,并发症增加。结论:三种类型的AEG预后不同,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其5年生存率亦不同,根据AEG分型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可以改善预后;脾脏切除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保留脾脏的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但要确保做到肿瘤的根治切除和严格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发病情况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 685例胃癌病例,其中AEG1 824例,非食管胃结合部腺癌(non-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denocarcinoma,NEGA)2 861例?研究AEG在胃癌中所占比例变化趋势?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early 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AEG)检出率变化趋势?AEG 性别年龄分布及比较AEG和NEGA患者发病年龄和性别比的差异?结果:该中心11年来AEG在胃癌中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2007~2011年EAEG的检出率为12.23%(135/1 104),2001~2006年为8.47%(61/72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 = 0.013);AEG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以及男女性别比均显著高于NEGA患者[(62.7 ± 9.5)岁 vs (59.1 ± 12.7)岁,P < 0.001;1 434∶390 vs 1 990∶871,P < 0.001)]?结论:AEG在胃癌中所占比例无明显增高;近5年EAEG检出率显著增高;AEG好发于男性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Zh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2):1582-1584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以及作为胃食管反流病后期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食管狭窄和短食管。在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其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痛苦,而且被认为是形成食管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因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目前成为西方国家上消化道疾病研究的一个重点。在我国有大量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指肿瘤中心处于食管胃结合部(EGJ)上下50mm范围以内并且侵犯EGJ的腺癌。根据Siewert分型分为:Ⅰ型,肿瘤中心位于EGJ上方10~50 mm,且肿瘤侵犯EGJ;Ⅱ型,肿瘤中心位于EGJ上方10 mm至下方20 mm,且肿瘤侵犯EGJ;Ⅲ型,肿瘤中心位于EGJ下方20~50 mm,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全球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有关机器人辅助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报道较少.了解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患者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目的 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肿瘤根治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疗效,探究影响患者预后的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在手术标本和活检标本中HER-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26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HER-2的表达;结果在活检标本和手术标本中,HER-2的表达在两者之间是有统计学差异的,P0.05;与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分化程度、淋巴结的转移、残端的阳性及TNM的分期中,HER-2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er-2蛋白表达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参与了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行为。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国家,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多数食管腺癌发现即为晚期且其预后较差,其5年的生存率仅为13%。我国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目前发现的食管腺癌及食管胃连接处癌的高危因素。研究发现有50%的食管原发性腺癌源于BE癌变。  相似文献   

15.
<正>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贲门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特别是在美国以及欧洲,其发病率在过去的30年间增加了近6倍,目前在美国男性贲门癌的发病率以每年4%~10%的速度逐年升高,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1],比例可达所有胃癌患者的一半左右[2]。贲门癌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其发病部位在胃及食管交界处,大大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外  相似文献   

16.
<正>胃食管反流(GERD)系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受多种因素影响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或组织损伤,主要症状为烧灼和反酸,常合并食管炎[1]。此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发病率高达20%以上,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北京、上海、广州统计的发病率5.0%~12.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的检查方法很多,胃镜、钡餐造影、24 h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R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调控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增殖、侵袭能力的关键环状RNA分子,并对其作用方式进行初步探究。方法:提取22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RNA。采用RNA高通量测序(测序深度200×),利用生物信息分析云平台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同时对差异表达的基因构建共表达网络和circRNAs-miRNAs-mRNAs间的内源性RNA竞争机制(ceRNA)网络;利用RNA图谱共表达网络构建和内源性竞争RNA负相关分析,筛选出在AEG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的circRNAs。并预测可与该circRNA存在ceRNA关系的miRNAs和mRNAs;通过qRT-PCR等方法对该circRNA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通过RNA高通量测序,共预测得到46 553个circRNAs,对测序数据进行严格质控,得到26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fold change≥2或fold change≤0.5,false discovery rate<0.05),其中10个circRNAs表达上调,16个circRNAs 表达下调。对组织样本进行mRNA和miRNA测序分析,构建circRNAs-miRNAs-mRNAs间的ceRNA网络、RNA图谱共表达网络和内源性竞争RNA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as_circ_0007766在AEG肿瘤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在AEG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同时发现,miR4492与circRNA0007766和MET mRNA均有结合位点。结论:has_circ_0007766可能通过miR4492-circRNA0007766-MET mRNA的ceRNA网调控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增殖、侵袭,是AEG发生发展的关键circRN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实施开腹手术的112例Ⅱ、Ⅲ型AEG病例资料。其中Ⅱ型AEG 77例,Ⅲ型35例;72例行近端胃切除,40例行全胃切除。结果 112例Ⅱ、Ⅲ型AEG患者肿瘤分期较晚、淋巴转移率高。按肿瘤部位分为Ⅱ型AEG组和Ⅲ型AEG组,两组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57例(74.0%)和15例(42.9%)行近端胃切除。按手术方式分为近端胃切除组和全胃切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275.76±27.02)min和(304.12±23.12)min;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近端胃切除组有15例(20.8%)患者出现烧心、返酸,有9例(12.5%)患有返流性食管炎;全胃切除组有15例(37.5%)每日进食大于5次。结论Ⅱ、Ⅲ型AEG目前主要经腹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选择行近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手术,两种术式术后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伴有食管下端癌和贲门癌在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异同,探讨影响生存的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胸外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例资料。对比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确诊时间、症状、肿瘤Borrmann分型、术前肿瘤标记物、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根治度、术后病理资料、生存率等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下端癌出现吞咽困难者多于贲门癌(P=0.02),淋巴结清扫范围贲门癌大于食管下端癌(P=0.045),手术根治度-贲门癌高于食管下端癌(P=0.008),肿瘤最大径-贲门癌小于食管下端癌(P=0.008),肿瘤浸润层次-贲门癌超过食管下端癌(P=0.043),c-erbB-2的表达-食管下端癌多于贲门癌(P=0.019)。影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人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病理分期、AEG分型和手术根治度,三者强度依次递减。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症状、免疫组化、肿瘤大小、浸润层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选择相应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度。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型、手术根治度和术后病理分期是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伴有食管下端癌和贲门癌在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异同,探讨影响生存的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胸外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例资料.对比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确诊时间、症状、肿瘤Borrmann分型、术前肿瘤标记物、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根治度、术后病理资料、生存率等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食管下端癌出现吞咽困难者多于贲门癌(P=0.02),淋巴结清扫范围贲门癌大于食管下端癌(P=0.045),手术根治度-贲门癌高于食管下端癌(P=0.008),肿瘤最大径-贲门癌小于食管下端癌(P=0.008),肿瘤浸润层次-贲门癌超过食管下端癌(P=0.043),c-erbB-2的表达-食管下端癌多于贲门癌(P=0.019).影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人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病理分期、AEG分型和手术根治度,三者强度依次递减.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症状、免疫组化、肿瘤大小、浸润层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选择相应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度.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型、手术根治度和术后病理分期是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