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2月在本中心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观察时间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进行康复评定,判定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ADL评分、GMFM得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后ADL评分、GMFM得分改善更明显(P<0.01、P<0.01)。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小儿脑瘫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选取本院小儿脑瘫患儿9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运动疗法,观察小儿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运动疗法,能促进小儿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及身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康复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用于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者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9例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儿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给予康复治疗+针灸,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评估不同治疗方式患儿恢复情况,组间对比两组疗效差异,门诊随访1年以粗大运动功能表(GMFM)、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ADL)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L、GMFM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4.6%(P<0.05)。结论:临床以康复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用于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者其疗效理想,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的尖足、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两组均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3个月康复治疗,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踝关节MTS角度R1、R2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及ADL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就诊的7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25例)、对照组1(25例)和对照组2(25例).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1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2仅给予一次性家庭康复指导.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定.结果 3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19.271,P<0.01;对照组l t=15.464,P<0.01;对照组2=2.41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l的精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独立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2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独立能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能更有效提高痉挛型儿童脑瘫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接受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能力的改变。结果护理后,观察组ADL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脑瘫患儿86例作为观察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运动功能(GMFM量表)及综合能力(PEDI量表)。结果:护理后两组GMFM、PEDI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对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综合能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配合家庭姿势管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偃师市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康复训练+家庭姿势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GMFM-88)评分百分比。结果干预前,两组ADL评分、GMFM-88评分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GMFM-88评分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家庭姿势管理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运动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将收治的5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运动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患儿,可以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2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给予观察组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Low-rTM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GMFM、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GMFM、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联合Low-rTMS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判断脑瘫患儿智力改善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4 ~6 岁轻度智力落后、GMFCS II级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5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 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加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中国比内智力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观测2组患儿智力水平、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88)之 D 区 、E 区分值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以比较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智力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后2组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脑瘫患儿智力改善会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平衡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平衡疗法”和常规按摩干预。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得分均明显增加(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GMFM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与常规按摩干预相比平衡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值得从事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的治疗师和特教老师们借鉴和参考,以更好地促进脑瘫患儿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在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4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家长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干预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盖什尔(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分],评估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3个月,两组Gesell、GMFM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Gesell、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性脑瘫采用家长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及患儿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施以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家庭姿势管理干预。5个月后,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粗大运动功能水平。结果 观察组痉挛型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和粗大运动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并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粗大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俊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0):629-629
目的 :探讨强化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2 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12 0例 ) ,对照组 (12 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针对性药物注射治疗及强化训练。评定方法采用 :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WeeFIM量表 )。结果 :经过三个疗程 (2 0天 /疗程 )的康复治疗后 ,两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强化训练配合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年龄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及12周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76例脑瘫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采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对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的D、E区功能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D、E区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丹参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10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并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88)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经过6个疗程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A~D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E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治疗脑瘫(cerebralpalsyCP)患儿异常步态的疗效观察.方法 100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 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的贴扎.分别指在入组时和治疗后8周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66)评分.结果 治疗组8周后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内效贴布能有效的改善脑瘫患儿的 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探讨康复护理对小儿脑外伤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7月就诊于本院年龄≥5岁的小儿脑外伤患儿65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el-Meyer肢体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比较两组家长的负性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Fugel-Meyer肢体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家长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脑外伤患儿中开展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修复,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还有利于减轻患儿家长的负性情绪,使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