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庆镭  叶顺群 《当代医学》2011,17(29):144-145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莫西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107例经内镜确诊为HP阳性胃溃疡(G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以雷贝拉唑1Omg、莫西沙星400mg,每天1次口服,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口服,治疗14d;对照组53例,以雷尼替丁15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口服,治疗14d,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内镜,观察胃溃疡的愈合率及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胃溃疡的愈合率为907%,HP的根除率为92.6%.对照组胃溃疡的愈合率为71.6%,HP的根除率为7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结论雷贝拉唑、莫西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明显优于对照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176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88例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88例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Hp清除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痛、腹胀、嗳气和反酸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Hp阳性胃溃疡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清除Hp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和体会。方法将120例胃溃疡合并HP感染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在症状消除时间、GBS评分、GSRS积分、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胃溃疡合并HP感染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能较快消除症状体征,降低溃疡出血风险,提高治愈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6.
李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0):1179-1180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H.pylori的根除情况.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H.pylori相关性胃溃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比...  相似文献   

7.
<正>我院自2009年起通过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50例并进行疗效观察,目的是判定此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对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先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44例,女6例,男女比例7.33∶1;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4.5岁。其中胃溃疡  相似文献   

8.
殷慧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4):497-498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2次,联合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100mg均每天2次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2次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症状和胃镜下及复发率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优于单用雷贝拉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经胃镜检查确诊的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68例.分为实验组:雷贝拉唑(波利特)10 mg,1 次/d×14 d,羟氨苄青霉素1.0 g,2 次/d×7 d,克拉霉素0.5 g,2 次/d×7 d;对照组:奥美拉唑(奥美)20 mg,1 次/d×14 d,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均同实验组.全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及Hp,观察溃疡愈合和Hp根除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得愈合率及总有效率相似(P>0.05).且Hp根除率实验组为93.18% (31/34),对照组为76.47%(26/34),两组间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8,P<0.05).10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具有溃疡愈合迅速、症状消失快、Hp根除率高与奥美拉唑组相比较,雷贝拉唑组在症状缓解率及溃疡愈合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贝拉挫四联疗法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12例活动期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按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56)给予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n=56)给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的总有疗效经评估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1.07%(P0.05);观察组患者的HP清除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抽取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应用以雷贝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可有效增强临床疗效,快速缓解疼痛,更彻底地清除H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和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170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三联疗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三联疗效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的天数上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结论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和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均较显著,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速度优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 ,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各50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进行治疗 ,观察组再给予埃索美拉唑药物 ,对照组再给予奥美拉唑药物 ,治疗后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 ,两组比较 ,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治疗胃溃疡可考虑将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此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疗效 ,且安全可靠 ,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宝民 《中外医疗》2011,30(12):127-127
目的 针对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 将52例于2008年4月到2009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胃溃疡治疗的患者随即均匀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于早饭前30min口服1次雷贝拉唑,剂量为20mg,14d左右为1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显效6例、总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6—12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则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随访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72.50%(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访1年结果 显示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并且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较高,治疗后不易复发,可作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首选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王生力 《河北医学》2012,18(5):655-657
目的:探讨以雷贝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期收治的90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8 例,行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对照组42 例,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随访1-2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以雷贝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Hp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伟  李建  李晋平  杜滨  罗春燕 《四川医学》2004,25(4):397-398
目的 观察以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Hp治疗失败后的患者复治的疗效。方法  3 7例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患者 ,均在 1月前抗Hp治疗 ,每位患者同时具有C14 呼气试验阳性及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Hp抗体阳性。分为两组 :A组 2 0例 ,雷贝拉唑 10mg每日 2次 ,左氧氟沙星 0 2每日 2次 ,阿莫西林 1g每日 2次 ,疗程 7天 ;B组 17例 ,雷贝拉唑 10mg每日 2次 ,胶体果胶铋 15 0mg每日 2次 ,甲硝唑 40 0mg每日 2次 ,四环素 5 0 0mg每日 4次 ,疗程 7天。治疗结束后 4周及 8周时重复做C14 呼气试验 ,以确定Hp是否根除。同时于用药前后对患者的上腹痛、饱胀不适、嗝气、反酸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A组Hp根除率 85 % ;B组Hp根除率 88 2 3 %。两组Hp根除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两组治疗前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 ,治疗后上腹痛症状积分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症状在治疗后积分下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以雷贝拉唑联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对Hp治疗失败后的Hp根除率与以雷贝拉唑的四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接近 ,慢性胃炎的症状缓解程度相同 ,且用药简单 ,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消化性胃溃疡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日至2018年3月20日期间我院Hp感染消化性胃溃疡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结果观察组嗳气和反酸恢复时间(3.79±1.42)d、上腹部不适恢复时间(4.38±0.51)d、上腹部痛好转时间(1.53±0.38)d、HP清除率(96.00%)、胃溃疡面积(2.39±0.84)mm、不良反应(2.00%)、上腹部胀痛(0.39±0.17)分、反酸(1.24±0.19)分、恶心呕吐积分(0.45±0.13)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HP感染消化性胃溃疡患者实施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复春片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Hp阳性胃溃疡患者82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取胃复春片+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胃泌素水平、Hp根除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低,Hp根除率较对照组高(P <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胃复春片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胃泌素水平,显著提高Hp根除率,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5d短程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十二指肠溃疡(Du)的临床疗效。方法对HP阳性的40例活动期DU,给予雷贝拉唑三联药物治疗,并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照观察溃疡的愈合率,对比两组HP根除率。结果两组HP的根除率分别为92.5%、67.5%(P〈0.05),且雷贝拉唑组第1、3天疼痛消失率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P〈0.01)。两组2周溃疡愈合率达95%、90%(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5d治疗方案根除HP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具有剂量小,疗程短,HP根除率高,副作用小,溃疡愈合迅速、症状消失快等优点,是目前根除HP和治疗HP阳性DU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mg、左氧氟沙星200mg、阿莫西林1000mg,均2次/d,治疗7d;之后溃疡患者继续用埃索美拉唑20mg,1次/d,共3周;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剂量同前,治疗7d;之后溃疡患者继续用奥美拉唑20mg,1次/d,共3周;4周后复查,观察腹痛缓解率、胃粘膜溃疡改善情况及Hp根除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腹痛缓解率、胃粘膜溃疡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分别为92.5%和89%,不良反应率相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