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成顺  李亚梅  许亚梅 《北京医学》2020,(2):153-154+158
<正>患者男,73岁,因"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5个月,突发全身斑丘疹4 d"于2013年7月25日入院。患者因乏力于2013年2月28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25.6×109/L,幼稚细胞52%,Hb 113 g/L,PLT 100×109g/L。骨髓形态学:增生明显活跃,单核细胞明显增多,以原始单核细胞为主,占60.5%;过氧化物酶(POX)染色:-85%+9%++6%;醋酸萘酚酯酶(NAE)染色:-44%+35%++20%+++1%;氟化钠(NaF)染色:-97%+3%;过碘酸希夫(PAS)染色:-98%+2%。骨髓免疫分型:CD34+占有核细胞的16.1%,原始单核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  相似文献   

2.
魏少军  尤举铭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2):2470-247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2002年10月23日因发烧、咽喉不适、左侧颈部肿块来我院就诊,血常规:HGB 111 g/L,RBC 3.38×1012/L,WBC 33.6×109/L,GR 12.4 %(4.2×109/L),LY 79.7 % (26.8×109/L),MO 7.9 %(2.6×109/L),PLT 127×109/L,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淋巴细胞形态无异常.10月24日骨髓象检查:粒细胞系统增生活跃,早幼粒以下各阶段均可见,细胞分布大致正常、形态未见异常;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晚幼红较多见,细胞形态未见异常;巨核细胞10/2×2,血小板簇可见;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占51 %,均为成熟型淋巴细胞;单核、网状细胞正常;粒/红=1.8/1;诊断意见:①感染性骨髓象;②骨髓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暂无白血病特征,提示TB病毒感染或免疫性疾患.  相似文献   

3.
近来作者遇到一例细胞形态改变多样,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不一,细胞免疫学表达特殊的病例,经过多次会诊,得到了明确的诊断,现报告如下:患者张某,男,62岁,心慌,闷气,乏力而就诊.检查:肝、脾、未及.淋巴结不肿大,前列腺Ⅱ°增生.血象:WBC:1.85×109/L,RBC:2.7×1012/L,HGB:86 g/L,PLT:58×109/L.分类:幼稚细胞:0.06.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单核样及幼稚单核样细胞占43.2 %,单核细胞0.4 %此类细胞胞体大小不均,形态不规则,边缘多有突起或拖一长尾,胞核圆形,部分可见折叠,染色质细致,疏松,核仁显隐不定,胞浆量多少不一,兰色,部分浆内可见空泡.同时,涂片易见成团的细胞.细胞化学染色:POX大部分为阴性,个别为弱阳性.PAS呈粗颗粒阳性.NEA阳性,NEA+NaF大部分被抑制.经初步会诊临床疑骨髓转移癌(前列腺癌),外院数家医院会诊为淋巴瘤(T细胞瘤).为此,进一步作骨髓活检及有关检查,并进行骨髓细胞免疫学分型.结果:PAS<4 ng/mL及活检结果,均排除前列腺癌骨髓转移.免疫学分型(流式细胞仪),结果:表达T细胞的CD2CD3和CD7均为阴性,CD68CD64(单核细胞)均为阴性,但HLA-dR(幼稚细胞)阳性率高达79.5 %,髓系表达的CD13(29.7 %)、CD34(17 %)也很高.CD4(54.4 %)为T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双表达,由于CD3(0.2 %)无表达,所以CD4的表达应为单核细胞.因此可排除淋巴瘤.诊为急非淋白血病ANLL.为进一步得到证实,又增作了CD117结果为25 %,因此根据血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学分型,排除转移癌、淋巴瘤,诊为ANLL-M5.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41岁,2012年9月因"头痛、腹泻伴发热"入院,查血常规示WBS:46.5×10~9/L,HB:54g/L,PLT:97×10~9/L。骨髓穿刺活检:骨髓增生明显活跃,G=1.6%,E=3.2%,原幼细胞占83.2%。白血病免疫分型:表达:CD7,CD117,CD123,CD38,CD64,CD2,CD3,HLA-DR;部分不表达:CD33,MPO;不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6岁.2009年发现左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当地医院以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6次,化疗后恢复可.第3次化疗前曾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未见明显异常.2011年4月患者因下腹痛1个月、伴腹部肿块在我院检查,本院CT示肠梗阻,后行剖腹探查+小肠恶性淋巴瘤切除+肠减压手术治疗,病理常规诊断结果:(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DLBCL(图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活化B细胞型(ABC型),两端切缘阴性,肠周淋巴结27枚中3枚有累及.2011年6月为求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血液科,门诊拟"NHL"收住院.入院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差,中度贫血貌,皮肤、巩膜、黏膜无黄染与出血点.口腔黏膜可见溃疡和白斑.双侧腋下可及肿大淋巴结,左侧较大,约2.5 cm×2.0 cm,右侧较小,约1.5 cm×l.0 cm,质韧,括动度可,双侧颌下、颈部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胸骨无压痛.腹正中可见长8 cm左右手术切口,愈合可.心肺听诊无特殊.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血红蛋白59 g/L,红细胞2 02×1012/L,红细胞平均容积86.2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4.3g/L,红细胞分布宽度18.2%,白细胞6.7×109/L,血小板18×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0117.血液及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涂片人工分类原始细胞0.750(胞质丰富,含少量颗粒,胞核不规则,可见核仁,图2A);骨髓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0 855,部分原始细胞胞核不规则,胞质中可见颗粒生成(图2B),苏丹黑(SBB)染色强阳性(92%)(图2C),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强阳性(86%),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阳性(82%),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阴性.骨髓活组织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弥漫分布(图2D).免疫组化示MPO、CD19、CD22阳性(++),CD7、CD3阴性.骨髓流式免疫分型结果:CD33、cMPO、CD13、CD15、CD19、CyCD22、CD117、CD34、HLA-DR阳性(+),CD14、CD20、CD10、CD7、CD2、CD3、CD56、CD61阴性.细胞遗传学检测:7号染色体长臂缺失(7q-).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临床最后诊断为治疗相关急性混合型白血病( MPAL)——B系、髓系共表达.予浓缩红细胞2U,浓缩血小板10 U输注,无不适反应.患者家属要求暂不行化疗,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58岁。于2012年10月体检时无意发现血象异常:WBC 24.0×109/L,N 18.1×109/L,N 18.1×109/L,骨髓检查示胞浆细胞极度增多,幼浆细胞0.87,粒系极度减少,淋巴极度减少。免疫分型示CD45阴性,CD38强阳性,可见异常细胞分布,约占有核细胞91.9%,表达CD38、CLAMBDA,部分细胞表达CD33、CD138,诊断为浆细胞白血病。入院后给予VDT(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表阿霉素)方案化疗,1疗程结束后疗效不理  相似文献   

7.
核糖体-板层复合结构(ribosome lamella complexes,RLC)主要见于毛细胞白血病(hair cell leukemia,HCL),国外报道阳性率在60%~80%之间,是电镜诊断HCL的结构标志之一,很少见于其他疾病,现报告2例含不同发育阶段RLC前体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1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22岁,主因胸骨疼痛,伴间断发热和牙龈出血3月入院。血常规:WBC7.79×109/L,HGB129g/L,Pt77×109/L。骨髓涂片检查可见大量幼稚单核细胞,胞浆可见包涵体。细胞组化检查:NAE,NBE,强阳性;NAE NaF阳性;MPO,SBB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查:骨髓幼稚细胞占有核细胞67.31%,…  相似文献   

8.
例1男,37岁。因牙龈肿痛15天、发热1周、加重5天伴鼻腔出血,于1999年2月12日就诊。血常规RBC 3.18×1012/L,Hb 105 g/L,WBC 141.4×109/L,BPC 33×109/L,血片分类见大量原始细胞,考虑白血病收住我院血液科。体检:神清,轻度贫血貌,上肢皮肤可见散在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胸骨压痛(+),肝肋下3 cm,脾肋下3 cm,腹水征(-),双下肢无水肿。外周血分类200个细胞:原始细胞0.895,中性晚幼粒0.01,中性分叶核0.01,淋巴细胞0.085。血片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NAP):27分/20中性分叶核粒细胞。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骨髓片中见大量原始细胞,分类200个有核细胞:原始细胞0.975,淋巴细胞0.25,粒、红两系严重受抑,全片(1 cm×2 cm)可见巨核细胞6个,血小板少,骨髓中原始细胞大小不等,核大,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细,核仁1~3个,不太清楚,胞质量多,有些细胞可见内外浆,有的可见伪足。其组化特征:过氧化物酶(POX)100%阴性(用骨髓涂片和血片做3次,并做阳性对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加氟化钠抑制试验(NaF)100%抑制[用急粒骨髓片做对照:NSE(+),加NaF不抑制];糖原染色(PAS)弱阳性,有些细胞胞浆边缘阳性颗粒较粗,氯醋酸酯酶染色(CE)阴性。单抗特征:CD3、CD7、CD10、CD22、CD34阴性,CD11b、CD13、CD14、CD33、HLA-DR阳性。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2岁,因发热伴全身乏力10 d于2008年9月4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8月24日开始发热,体温38 ℃,血常规:WBC 3.52×109/L,N 40.6%,L 52.8%,HGB 96 g/L,PLT 89×109/L,腹部B超无异常,肝功能:AST 145 u/L,ALT 148 u/L,肝胆酶谱:LDH 668 u/L,a-LDH 669 u/L,抗结核抗体弱阳性,抗ds-DNA(-),嗜异性凝集试验(+),抗巨细胞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两次骨髓穿刺:增生极度低下,粒系极度受抑,红系无幼红细胞,淋巴细胞90%以上,少量细胞形态不规则,浆细胞2%,巨核细胞3个,PLT少见,吞噬细胞0.5%,流式细胞免疫学分析细胞太少,并行骨髓活检:骨髓造血组织轻度增生,可见较多大小一致细胞及较大核细胞,于2008年9月2日血常规:WBC 0.80×109/L,RBC 2.78×1012/L,HGB 84 g/L,PLT 22×109/L,仍发热,体温最高40.1 ℃,进一步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 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BPDCN患者的病历资料共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其预后。结果:13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62岁(5~78岁)。13例中单器官受累5例,均为皮肤受累;多器官受累8例(皮肤/脑/乳腺+骨髓受累3例,皮肤+骨髓+淋巴结受累3例,皮肤+骨髓+淋巴结+脾受累2例)。组织病理学分析以中等至大型幼稚母细胞一致性增生浸润为特征,浸润皮肤真皮全层,骨髓病变以弥漫性浸润为主,淋巴结受累时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脾累及者主要侵犯脾红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3例均不同程度阳性表达CD4、CD56、CD123(13/13), 9例均表达TCL1(9/9);部分表达CD68(KP1)(8/13)、TdT(7/12),CD117(2/6),显示高Ki-67增殖指数(40%~80%);不表达CD20、CD3、CD34、MPO、CD30;EBER原位杂...  相似文献   

11.
最近,Mufti[1]依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患者外周血象计分(即凡有1Hb<100g/L,2中性粒细胞≤2.5×109/L,3BPC≤100×109/L者,各计1分)。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数、骨髓活检有无异位幼稚前体细胞(abnormallocalixationofimmatureprecursors,ALIP)及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将MDS分为低、中、高危三个不同的预后组。其具体分组标准是:1低危组:血象1分,骨髓原始细胞<5%,ALIP(一),无细胞遗传学异常(或仅5q-);2中危组:血象2分,骨髓原始细胞5~10%,ALIP( ),细胞遗传学有简单改变加 8;3高危组:血象3分,骨髓原始细胞>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比较脱氧核苷酸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62例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脱氧核苷酸注射液200 mg/d。评价化疗第2、7、14天的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并记录Ⅲ度+Ⅳ度骨髓抑制发生例数,同时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体重、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7 d后WBC计数为(4.2±1.2)×109/L,血小板计数为(67.4±13.2)×109/L,WBC恢复正常例数占73.3%,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分别为(3.1±1.1)×109/L、(46.8±17.8)×109/L、31.3%、5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4 d后,治疗组CD3+、CD4+、NK细胞、CD4+/CD8+分别为(54.7±8.2)%、(39.2±4.5)%、(31.2±10.2)%、(1.33±0.29),对照组分别为(48.3±6.6)%、(31.3±5.0)%、(24.3±8.9)%、(1.01±0.1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1 d,治疗组肌肉酸痛/乏力事件、肝损伤(ALT、AST或TBI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6%、3.3%。对照组分别为40.6%、21.9%,另外治疗组体重平均增加(1.8±0.3)kg,对照组为(-0.4±0.2)k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注射液可减轻化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程度,提高患者的体重、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3.
霍奇金淋巴瘤CD99基因表达缺失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先茂  李燕  赵彤  朱梅刚  张进华 《医学争鸣》2004,25(23):2136-2137
目的: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R-S细胞CD99蛋白表达情况. 方法:将8例cHL全部按WHO新分类标准进行确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进行CD99染色,观察每一病例R-S细胞阳性表达率;流式细胞仪检测B淋巴瘤DG75细胞株,T淋巴瘤Jurkat细胞株,霍奇金淋巴瘤L428, HDLM-2细胞株CD99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8例cHL中R-S细胞CD99阴性表达率为100% (8/8); DG75细胞株CD99表达阳性(87.3±0.4)%,Jurkat细胞株CD99表达阳性(96.8±0.6)%,L428细胞株CD99表达阳性(3.8±0.4)%,HDLM-2细胞株CD99表达(66.4±0.3)%阳性. 结论:CD99基因在霍奇金淋巴瘤表达缺失可作为诊断cHL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Fu R  Chen J  Wang HL  Wang J  Li LJ  Liu H  Wang YH  Ren Y  Shao Z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2):2989-2993
目的 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症(即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调节性T(Treg)细胞数量及功能状态,探讨Treg细胞在IRP免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初治IRP患者30例、经治疗达缓解或基本治愈(恢复期)IRP患者36例及健康对照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骨髓上清白细胞介素(IL)2、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Treg细胞数量(CD4+CD25+/CD4+)、Treg细胞激活状态(CD4+CD25+CD127low/CD4+);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BMMNC中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半乳糖凝集素10(galectin-10)mRNA的表达.结果 IRP初治组、恢复组骨髓IL-2[(5.6±1.7)、(6.2±2.5)μg/L]、TGF-β[(1.8±0.7)、(1.9±0.8)μg/L]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IL-2:(7.9±3.7)μg/L,TGF-β:(2.5±0.9)μg/L,均P<0.05];初治组骨髓CD4+CD25+/CD4+(22.5%±9.5%)低于恢复组和健康对照组(27.1%±7.1%、30.6%±8.6%,均P<0.05);初治组骨髓CD4+CD25+CD127low/CD4+(7.2%±2.7%)明显低于恢复组和健康对照组(9.1%±4.7%、10.4%±3.2%,均P<0.05).初治组BMMNC 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0.34±0.25)低于恢复组和健康对照组(0.69±0.51、0.82±0.66,P<0.05),galectin-10 mRNA相对表达量(0.66±0.11)低于恢复组和正常对组(0.74±0.11、0.76±0.09,均P<0.05).结论 IRP患者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可能在IRP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龙胶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治疗作用 (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维柏  王健  李建生 《北京医学》2005,27(9):552-554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对2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予金龙胶囊,分为小剂量组(15例,每日9个胶囊)和大剂量组(5例,每日12个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病毒载量和CD4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后,病毒载量除3例减少>0.5 log,8例上升>0.5 log以外,其余均<±0.5 log,无明显变化;CD4细胞计数:治疗后80%小剂量组的CD4细胞计数自(0.1864±0.1109)×109/L升至(0.3007±0.1646)×109/L,平均升高(0.1143±0.1547)×10/9L;大剂量组自(0.2572±0.1276)×109/L降为(0.2424±0.1613)×109/L,平均下降(0.1480±0.1204)×109/L.结论金龙胶囊可增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但无明显的抑制艾滋病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体外分离标记的自体骨髓单核细胞(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自体移植至肝纤维化区及周边区后的存活、定植状况.方法 将40只普通级日本大耳家兔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细胞移植组于模型稳定后自体髂骨处抽取骨髓,采用氯化氨红细胞溶解法分离得到单核细胞,以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体外ABM-MNCs及鉴定;分离培养ABM-MNCs,将3×109个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回输体内,对照组回输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前、移植后3、7、14、21 d分别取肝组织固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BrdU体外标记ABM-MNCs的免疫组织化学表现示:20 μmol/L BrdU孵育ABM-MNCs 72 h的阳性标记率达95%;肝组织20 μmol/L BrdU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显示: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后第3天,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BrdU染色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性染色逐渐增强,并逐步向肝组织内部延伸.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肝组织汇管区周围组织,而对照组BrdU染色则阴性.结论 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移植后,可在纤维化区及周边区存活,定植.  相似文献   

17.
徐坚强  马巧红  王峰 《浙江实用医学》2002,7(4):208-208,225
目的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细胞的分化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的CD45 -侧向散射光 (SS)设门的方法 ,检测 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 ,1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和 5例骨髓形态学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的骨髓和干 /祖系分化抗原。结果 MDS患者原始细胞群所占比例为 (11 2± 7 3 ) % ,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低于AML组。该群细胞的髓系和干 /祖系分化抗原 ,MDS及AML组均存在较高的阳性表达 ;71 4%的MDS患者低SS表达的粒细胞群明显增加 ;2 8 6%的MDS患者髓系细胞群的部分细胞表达淋系抗原CD7。结论 MDS患者骨髓细胞存在复杂异常的分化抗原表达 ,通过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MDS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12-214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和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科NK/T细胞淋巴瘤25例存档的蜡块,另选取鼻咽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20例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原位杂交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25例均有一定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凝固性坏死,多形性淋巴样瘤细胞弥漫或散在分布,主要为中等细胞及大细胞,有血管中心性浸润12例;CD20阳性0例,CD45RO阳性25例(100.0%),CD56阳性21例(84.0%),CD3阳性25例(100.0%),粒酶B阳性22例(88.0%),T细胞内抗原1(TIA1)阳性25例(100.0%);EBER1/2阳性21例(84.0%),LMP-1阳性12例(48.0%),EBER1/2、LMP-1均阳性12例(48.0%)。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EBER1/2、LMP-1阳性均为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病毒感染和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显著相关(r=12.562,P=0.002),EB病毒感染可能在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MFAC方案由抗CD33单抗及FLAC(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孢素A)组成,我们应用MFAC成功诱导治疗1例初发难治CD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双肘关节痛伴疲乏1月余入住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8.4℃,轻度贫血貌,余正常。血常规:Hb90g/L,WBC5.3×109/L,PLT137×109/L。骨髓穿刺诊断为ALL(其中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占51.5%);流式细胞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为:CD10+CD19+CytoCD79a+HLA-DR+CD34+CD22+CD33+CD13+MPO-细胞占92.2%,多药耐药基因1编码的跨膜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手术前后血小板数量、血小板CD154的表达、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变化,研究全麻手术与易栓症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普外科及骨科患者,在术前、术毕、术后2 d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154阳性表达率、免疫浊度法检测AT-Ⅲ活性。结果:患者血小板CD154术前、术毕、术后2 d的表达分别是(5.25%±2.44%)、(5.91%±2.23%)和(6.91%±2.15%),术前与术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2 d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T-Ⅲ术前、术毕、术后2 d检测的结果分别是(263.26±92.02)U/L、(213.69±78.45)U/L和(227.36±67.34)U/L,术前与术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小板术前、术毕、术后2 d分别是(108±53)×109/L、(105±20)×109/L和(114±110)×109/L,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对患者血小板CD154阳性表达和AT-Ⅲ活性有影响,影响患者的凝血系统,可能与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