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自2002年开始对所收治的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介入超声治疗方法,其中10例腹腔渗液较多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9例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胆源性胰腺炎在床边实施经皮肝穿刺胆管和胆囊置管引流术各1例.结果15例患者全部治愈,包括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无1例需手术治疗.结论介入性超声治疗具有实时、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为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总结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1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经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果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4例,72小时内病情明显好转.所有病例治愈,无并发感染及中转手术.结论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自2002年开始对所收治的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介入超声治疗方法,其中10例腹腔渗液较多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9例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胆源性胰腺炎在床边实施经皮肝穿刺胆管和胆囊置管引流术各1例。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治愈,包括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无1例需手术治疗。结论 介入性超声治疗具有实时、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为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对于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 15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在确认胆道梗阻后即刻采取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治疗前后黄疸及肝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 15例患者均于证实胆道梗阻12 h内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未发生明显穿刺置管并发症.穿刺后24~72 h复查血胆红素、白细胞计数及APACHE评分均显著下降,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变化.治愈15例.结论 经皮经肝脏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胆道减压效果佳、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好、风险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12月~2013年7月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3例临床资料,分别于穿刺前、穿刺后第3天比较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发热、呼吸困难)及各项指标变化(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转氨酶、胆红素、APACHE Ⅱ评分、Balthazar CT 评分、MODS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胆漏、肠道损伤、导管易位,导管滑脱)。结果:23例患者中成功实施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21例(91.3%)。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第3天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大部分生化指标及危重病相关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谷丙转氨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患者因穿刺后出血导致穿刺失败,1例经积极止血输血治疗后出血停止,另1例经外科手术止血。所有患者中发生胆漏1例(4.8%),经积极引流治疗后缓解;发生导管易位引流不畅2例(9.5%);发生非计划拔管1例(4.8%),后改为手术治疗;未发生肠道损伤并发症。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指标及相关危重病评分,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利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胰周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行腹腔或后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其中膀胱穿刺针结合胆道引流管经腹壁腹腔内穿刺置管引流12例,后腹膜积液(脓肿)单纯采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冲洗引流8例。结果:本组患者穿刺置管过程顺利,均未出现与穿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如腹腔内出血、肠瘘、穿刺部位感染等。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及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B超引导下采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引流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少,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2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其中28例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对9例合并胰腺周围积液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对7例残余后腹膜感染患者共实施22例次的置管冲洗引流.结果 29例患者中28例治愈,1例入院5d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1例后腹膜感染患者改外科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10d,胰周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4~68d,后腹膜残余感染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7~78 d.结论 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配合常规内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穿刺置管过程顺利,1例拔管后复发脓肿,胰腺坏死严重,实行外科手术后治愈,余内科治疗临床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微创、方便,病人痛苦少,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谢炜  杨德忠  舒志松  赵劲松 《重庆医学》2007,36(17):1754-1754,178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的临床疗效. 方法 B超胆囊定位后,采用F8导管针穿刺,经肝路径或者经腹腔路径.结果 92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经引流1~5d,药物冲洗1周,患者胆囊炎症控制.2例出现胆囊出血,全身及局部药物止血治疗治愈.1例出现胆汁性腹膜炎,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5例出现导管脱出,因胆囊炎症控制,未再行置管.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腔置管或开腹手术置管后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周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或开腹置管引流术,置管后联合胆道镜对胰周感染灶进行反复冲洗及清除。结果 35例患者中,25例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成功,9例因胃肠道胀气超声无法准确定位致穿刺失败,1例穿刺导致出血,置管成功率为71.4%(25/35),10例行外科手术引流,引流时间12~110 d,平均46 d;术后患者均应用胆道镜反复冲洗及清除胰周坏死组织,1例患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选择适当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胰周感染方法可行,置管后联合应用胆道镜治疗胰周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多次外科手术引流。  相似文献   

11.
李秋成  赵金芝 《黑龙江医学》2006,30(10):725-72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01~2004-06对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了包括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对6例腹腔渗液较多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对4例合并胰腺周围积液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果9例病人全部治愈,包括1例暴发急性胰腺炎,无1例需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管置留时间为5~7d,胰周引流管置留时间为7~60d(平均30d),住院时间32~152d,平均68d。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较多者,以及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能够进行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它的成功应用为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一步法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在临床中使用的效果。方法急性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胆汁漏及胆道炎、重症胰腺炎并胆道感染的患者94例,使用16G套管针用一步法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治疗。结果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未发生出血及胆汁漏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一步法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安全、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胆道感染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9例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20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B组39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胆囊或肝内胆管)穿刺置管引流,以临床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治...  相似文献   

14.
韦彩捌  潘春秋  韦伍 《中外医疗》2010,29(19):147-148
介绍对采用B超定位引导局麻下穿刺置管腹腔多管冲洗引流治疗非胆源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理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8月~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其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外科手术组患者死亡率最高为21.2%,其次为内科治疗组8.1%,PCD组最低为零死亡,三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治疗组CRP平均恢复时间为44.5d,超声引导下PCD组患者平均为25.7d,两组差异显著(P0.05),外科手术治疗组明显长于超声引导下PCD组患者。结论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但早期引流可减少炎症发生率,避免手术治疗,达到微创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敏 《中外医疗》2011,30(30):31+33-31,33
研究1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内科保守治疗及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差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TSI≤8.0,胰腺无明显渗出,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患者CTSI〉8.0,由于胰腺及胰周广泛渗出,伴有严重的局部或全身并发症,接受外科手术或超声引导下PCD术。早期积极的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可减少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减少内毒素的产生或吸收,减少败血症或ARDS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降低死亡率,避免手术治疗,达到微创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7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在B超引导下于右侧第6、7肋间或右肋缘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后,在导丝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胆囊外引流,观察其临床表现.③结果 76例患者穿刺置管均成功,经引流1~5天后症状完全消失,无1例发生出血、胆漏等并发症.④结论 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率先在阿克苏地区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的技术,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在南疆各级医院开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科采用PTGD治疗的20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TGD的术后疗效。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未发生并发症。引流3~5d后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好转出院;6例急性胆管炎伴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好转出院;2例胰头癌患者好转出院;1例十二指肠占位患者好转出院;1例胆总管占位:胆管癌并急性胆管炎患者行PTGD后出现急性胆管炎症状,引流不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抢救无效死亡。1例急性胰腺炎发作期患者因患者疼痛明显穿刺失败。结论 PTGD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是一种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老年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占位等患者。是较为安全、有效、病人易接受的胆道减压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9.
12例非肝外主要胆管损伤性胆漏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创技术在非肝外主要胆管损伤性胆漏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04年~2009年收治的12例非肝外主要胆管损伤性胆漏患者(其中T管拔除后胆漏3例,LC术后迷走胆管漏3例,LC术后胆囊颈管残端漏4例,副肝管损伤1例。)应用腹腔镜、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结合ENBD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例采用腹腔镜探查术,5例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并ENBD,4例单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12例病人均获痊愈。结论腹腔镜、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及结合ENBD等微创手段可作为非肝外主要胆管损伤性胆漏的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治疗腹腔残余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残余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及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热、腹部胀痛及血象增高,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腹腔残余感染6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