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索新冠肺炎的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泸州市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疫情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确诊病例9例,男性6名,女性3名,主要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A、B两个家庭11人,其中6人发病,罹患率54.55%。指示病例(A1)发病前接触过同工作单位的确诊病例,后通过家庭生活传给病例父母(病例A2和A3);病例A3与邻居B1日常接触,导致病例B1家庭(病例B1、B2和B3)陆续发病。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家庭内传播,需加强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L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焦性疫情一共发现1名确诊病例和4名无症状感染者,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判定,为开展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呼吸道标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12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4例和确诊病例8例.确诊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浙江省金华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和数据。 结果 该起疫情为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可能的传播方式为在高速服务区或镇菜市场、市区商场接触到不明传染源,再经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在家庭内播散,要重视有外省返乡人员家庭的疫情防控工作,多部门联防联控在疫情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一起某冷链公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分析其病例感染情况及疫情传播链.方法 天津市、区两级CDC专业人员组成疫情调查处置组,开展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生活场所密切接触者及可能暴露阳性环境人员追踪排查;采集咽拭子、环境和进口冷链食品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筛检2549份咽拭子标本和749份环境样本,共发现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8份阳性环境标本.结论 这是一起因接触受新冠病毒污染的进口冷链食品引起的新冠肺聚集性疫情,提示应关注进口冷链食品作为载体的由"物-人"的新冠肺炎传播风险,加强冷链相关从业人员防护和日常环境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7.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追踪疫情的传染源。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调查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结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报告疫情中涉及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累计34人,其中8人为外省探亲人员,1人与确诊病例同航班,抗体IgG为阳性。本次家庭聚集性疫情是由外省途经武汉来到本地探访亲友的既往感染者引起的家庭聚集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一起高速公路服务区工作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暴发疫情的分析,以掌握疫情防控中存在问题,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起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分析,并溯源传染源及传播链。结果该高速公路服务区共有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为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聚集性疫情。结论该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存在失责,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天津市B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发现10名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以共同居住和同桌进餐等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部分病例发病前已具备传染性,存在需多次采样检测核酸方能确诊的现象。结论 新冠肺炎家庭内传染性较强,要强化家庭成员之间防护意识,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四川省开江县1起不明原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查找传染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结果输入性首代病例汪某与武汉返乡3人通过家庭聚餐、家庭生活等密切接触方式,在无防护措施下引起了本地家庭聚集性疫情,首代病例1例,可疑首代3例,二代病例3例;本地不明原因病例曾某与病例汪某等一行人多次在同时段经过相同道路,且均未戴口罩;病例曾某在潜伏期内通过家庭聚餐感染无症状感染者崔某。结论新冠肺炎存在家庭聚集性传播,其潜伏期存在传染性;采取有效防护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需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控制类似疫情的发生和扩散提供经验。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传染来源、发生及传播过程进行描述分析,采用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聚集性疫情由在深圳感染后返乡的病例引发,继而引起其他3位家庭成员感染发病,另2位儿童家庭成员未感染。除家庭密切接触者有发病外,其他18名密切接触者均未感染。传染源是经检测密切接触者才发现。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形成家庭内传播,主要经人际间密切接触而传播;及早筛查密切接触者和发现轻型病例传染源,有利于防止疫情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1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结果 经调查来京湖北籍长居人员病例1为此次聚集病例的传染源,在整个潜伏期内共传染二代病例6人(病例2至病例7)。出现三代疑似病例1例。二代病例中有3例在暴露14 d后发病。指示病例1传染到二代病例6的途径为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指示病例1传染到家庭二代病例的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2种方式。全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症状方面,老年人群病情较重,青年人群症状较轻。除了呼吸道症状,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其他症状也不容忽视。结论 家庭聚集性发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河南省濮阳市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濮阳市17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通过绘制发病时序图、病例关系图描述和分析其时间、地点及人群分布特征。  结果  17例确诊病例中,男性7例(41.2%)。年龄在12~66岁之间,中位数36岁。共发生4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12例(70.6%),均涉及家庭续发病例。中位潜伏期为6.5 d,最短3 d,最长13 d。其中,1例二代病例的发病时间比指示病例早11 d。发病-就诊间隔的中位时间为4 d,最短0 d,最长12 d。17例病例中,有6例14 d内有湖北旅居史,1例有境外旅游史。其余病例均为本地感染者,其中8例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例传染来源不明。密切接触者中,家庭聚集性病例的传染途径包括密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小区续发病例的传播途径推断为楼梯间飞沫传播。  结论  濮阳市以家庭聚集性疫情为主,且指示病例大部分为湖北传入性病例,潜伏期病例存在传染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为预防控制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T-PCR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采用胶体金法对血清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Y县3起家庭疫情中病例及家庭密切接触者暴露情况,探讨每起家庭的传染源,分析其传播链。结果 3个家庭共报告7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和2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各确诊病例感染日期与发病日期时间间隔均在COVID-19潜伏期内。每个家庭指示病例均无COVID-19疫区流行病学史。1号家庭病例发病时间最早,2号家庭传染源与1号家庭传染源有聚餐史,3号家庭传染源与1号家庭二代病例有近距离接触史。结论 3起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一代病例)是1号家庭的病例C。因此在疫情防控早期,隔离传染源,少聚集和加强个人防护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梳理1起群体隐瞒接触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过程,总结调查经验。 方法 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调查,按调查时间分别描述调查经过。 结果 该事件累计报告6例确诊病例,分布在同一家族的3个家庭。该起疫情先后调查4次,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率先介入,而后社区、公安加入调查。首例病例发病前有武汉旅行史。该家族6例病例及家庭成员均隐瞒接触史,在公安机关刑侦技术帮助下,确认首发病例发病后与另5例病例的聚餐史,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41.67%。 结论 该事件为聚餐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多部门联合调查对于查明调查对象配合度不高的聚集性疫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国内本地疫情阶段广州市白云区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信息系统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获取白云区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新冠病例疾病报告和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本地疫情阶段白云区累计报告新冠病例74例。首例报告于1月21日,报告数高峰在1月29日,末例报告于2月12日。病例分布于14个街镇,中位年龄50(33,64)岁,以女性(58.1%,43/74)和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63.5%,47/74)为主,重型/危重型占比9.5%(7/74)。感染来源主要与湖北接触史有关(89.2%,66/74),涉及18起聚集性疫情,产生392名密切接触者,4.3%(17/392)密切接触者后续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白云区国内本地疫情持续23 d,中老年、女性病例居多,多因湖北相关接触感染。未来仍需警惕境外病例输入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焦作市解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和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试行第五版)》流行病学调查指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探讨焦作市解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焦作市解放区自2020年2月1日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以来,确诊病例数共7例,无死亡病例。其中6例来自3起聚集性疫情,这3起聚集性病例均为家庭暴露引发,1起聚集性病例存在明显的病例代际。结论:焦作市解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以家庭暴露为主,在居家生活中应注意个人防护,患者应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做好自我隔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济南市5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3月18日济南市新冠肺炎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人口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历下区、槐荫区、市中区、长清区及天桥区,占92.16%;男女性别比为0.89∶1;年龄以30~岁年龄组最高(37.26%);普通型病例为主(70.59%);暴露史以武汉旅居史为主(43.14%);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74.51%)。共有1 095人作为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纳入管理,其中15人确定感染,感染率为1.37%。不同的接触方式、与感染者关系和接触频率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同餐同住(11.01%)、亲属关系(10.37%)及经常接触(11.43%)感染率最高。家庭密切接触者中儿童及老年人感染率较高。结论 新冠肺炎极易发生家庭内感染,对重点人群加大宣传教育及落实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对防控疫情扩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