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白细胞水平对突发性聋135例分组分析,并探讨其发生机制。结果:(1)白细胞升高组与正常组突发性聋患者的听阈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的突发性聋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白细胞正常组(P<0.05)。结论: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明显增高,提示其疗效明显低于白细胞数正常者。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聋发病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解放军第306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378例突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加病历分析形式进行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并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 发病时平均年龄42.0±10.2岁,男女发病为59%和41%;35岁以下年轻人发病所占比例为31%;发病前有过度疲劳史占51.6%;心里压力因素占27.8%;精神刺激因素占18.3%;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占9.5%;有前次发病史者占4.8%;有家族史者占2.4%;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9.5%和40.5%;无明显季节性因素;患有全身性疾病者占34.1%.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大多有发病的相关因素,过度疲劳、心里压力、精神刺激、全身疾病等是其发病的明显诱发因素,年轻人发病有上升趋势,男性及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石建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4)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112例(124耳)突发性聋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应用SAS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单双耳发病、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否伴有眩晕、是否伴有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图类型、疗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将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均显示仅眩晕(P=0.0454)、发病至就诊时间(P=0.0015)及听力图类型(P=0.0006)等因素与预后有关(P<0.05);完成两疗程以上治疗的60耳患者的最终疗效与第一疗程后的疗效相比明显提高(P<0.0001)。结论突聋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不伴眩晕者预后较好,听力图类型为低频下降型、中频下降型者疗效好于其他类型。对第一疗程未能痊愈的患者,继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聋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其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280耳)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突发性聋预后相关的因素,同一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一步量化指标,以指导预后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伴发症状、治疗前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均与疗效有相关性;性别、耳聋侧别与疗效无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5)
目的研究血脂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以便为临床上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晨起空腹的63例高频和全频下降型突聋患者静脉血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脂(TG)、血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β(Apo-β)、载脂蛋白a(Apo-A)的水平,分析血脂各指标与听力恢复的关系。结果听力下降程度及不同听力下降频率的突发性聋患者之间血脂各个指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恢复的程度与血脂各指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G、TC水平与疗效相关(P<0.05),其余各指标与疗效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血脂对突发性聋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是否有需要专门的降脂治疗,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计算机对81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找出了影响突聋听力恢复的五个主要因素:①病后至听力开始恢复时间,②是否测得8kHz听阈,③单耳或双耳同时发病,④发病时间,⑤患者性别。建立了判断预后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估计突聋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聋发病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突发性聋的发病原因提出了血管痉挛新说,并从内耳血管分布、病理改变,以及临床现象发生原因的剖析进行了论证,提出突发性聋宜根据患者发病年龄、病史、耳聋程度,可能的病理改变及血液检查结果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突发性聋预后的时间规律,为临床上采取干预措施及评估疗效的最佳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后的第3、7、14天和第1、2、3、4、6个月的疗效.结果 58例突聋患者,治疗后第3、7、14天和第1、2、3、4、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2.07%、27.59%、53.45%、65.52%、75.86%、79.31%、79.31%和81.03%,治疗后第3、7天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总有效率低于第2、3、4、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个月与第1个月比较,总有效率仍有较大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个月至第6个月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突聋疗效评估结果与评估时间点有关,治疗2个月后疗效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突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117耳)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有效率69.23%(81/117),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及是否伴眩晕、耳鸣、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男性78.26%,女性56.25%;12~40岁者84.75%,41~70岁者53.45%;发病1周内就诊者82.35%,1周后就诊者51.02%;伴眩晕者59.62%,不伴眩晕者76.92%;伴耳鸣者70.93%,不伴耳鸣者64.5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4.05%,无心脑血管疾病者76.25%;不同纯音听阈曲线类型中,上升型92.31%,平坦型76.47%,凹槽型83.33%,下降型64.00%,全聋型56.2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及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者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及听力曲线类型均影响突聋预后,是否伴耳鸣与突聋预后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聋的伴随症状对判断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耳鸣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17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78例,治疗有效率为59.0%,不伴眩晕患者139例,治疗有效率为87.77%(P<0.05);伴耳鸣167例,有效率76.05%;不伴耳鸣50例,治疗有效率82.0%(P>0.05),结论突发性聋不伴眩晕者预后较好,它对判断预后很有意义,耳鸣的有无对判断无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聋的听力损失和前庭损害对其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30例突发性聋患者行纯音听力检查及前庭功能系列检查,比较突发性耳聋听力下降程度和类型与眩晕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的关系、前庭损害类型和程度、以及听力预后与眩晕和前庭损害的关系。得出(1)具有前庭损害的患者91%为中、重度聋,82%为平坦型和斜坡型听力损害。半规管麻痹者听力损害全部为中、重度聋,图型为平坦或斜坡型。(2)冷热试验(CP)值63%、低频谐波加速试验(SHAT)66%、重心平衡仪试验(VSRZ)36%呈现异常,以SHAT较为敏感;(3)突聋听力预后与是否伴有眩晕、前庭损害以及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眩晕、前庭功能的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61例突聋患者治疗前的听力、有否眩晕及前庭功能的状况等七项参数与治疗后的听力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参数与突聋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均显示突聋的预后与治疗前的听力显著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聋的预后与治疗前的听力及眩晕显著相关(P〈0.01);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前庭功能正常与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否眩晕仅在前庭功能异常时与突聋的预后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前庭功能正常时有否眩晕与突聋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 突聋患者的听力损失越重,预后则越差;前庭功能正常与否对突聋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而有无眩晕仅在前庭功能异常时对突聋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听力损失的程度与前庭功能及有无眩晕无关,眩晕与前庭功能也无关,突聋伴发的眩晕不一定是前庭损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眼视动系统检查的各项参数值评估突聋患者预后的科学性。方法用113例突聋患者治疗前的扫视跟踪实验(saccade test,ST)、眼跟踪试验(eye trucking test,ETT)、变温试验(caloric test,CaT)等十项前庭功能检查参数值与治疗后的听力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作Logistic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各参数间统计学的差异。结果用二种回归方法对自变量逐步剔除,最终有三项指标入选,表明与突聋的预后有关,分别为左、右扫视跟踪试验及左侧变温试验。结论用眼视动系统检查的参数值判定突聋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根据ETT及ST参数值的大小及曲线的类型可基本确定脑血管的缺血程度,CaT的参数值可判定半规管功能正常与否,半规管功能正常或亢进其预后也较好。 相似文献
15.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巴曲酶(Batroxobin)治疗突发性聋与扩管药组进行疗效对比。巴曲酶治疗有效率为73%。其中治愈率41%。而扩血管药治疗有效率与治愈率依次为64%和23%。阐述了巴曲酶主要药理作用,且介绍该药应用的适应症、禁忌证和副作用,讨论了突聋与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甘油对突发性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甘油对突发性聋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6 0例突聋者分成甘油治疗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 ,A组除加服 5 0 %甘油盐水外 ,其余治疗与B组相同 ,包括高压氧、扩血管药、能量制剂和激素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0天测试患者的听力。结果 治疗前A组和B组的平均听阈分别为 70 .6 7± 2 0 .43dBHL和 6 7.5 8± 36 .18dBHL(P >0 .0 5 ) ,治疗后两组听力平均提高分别为 30 .0 9± 2 0 .43dB和 18.42± 18.0 5dB(P <0 .0 5 )。结论 甘油有助于提高突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突发性聋患者诊治过程中运用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和冷热试验(caloric test,CT)技术进行半规管功能检测,探讨两种方法在突发性耳聋预后评估中作用的差异性.方法 对23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VAT,CT)及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用Stata 4.0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分别按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听力曲线类型及是否伴眩晕进行分组,用R×C联表对各计数因素行卡方检验.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自旋转试验和冷热试验在突发性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无差异.有无眩晕仅在前庭功能异常时对突聋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突聋伴发的眩晕不一定是前庭损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抗凝药物对突发性聋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药物的降粘效应对突发性聋(突聋)的疗效。方法 对160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用力源溶栓酶(A组)、蝮蛇抗栓酶(B组)、尿激酶(C组)、低分子右旋酐加丹参(D组)治疗,互为平等对照。结果 各组间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与B、C、D各组显效率+疮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血液流变学检查87例为高血粘滞症(54.4%,87/160),对其中血纤维蛋白原值>400mg/dl患者79例疗效观察显示:A组总有效率为84.2%、B组为67.2%、C组为64.7%、D组为68.6%,A组疗效明显优于B、C、D各组。结论 对早期突聋患者采用不同抗凝药物治疗,其听力改善程度是有差别的。力源溶栓酶为治疗伴有高血粘滞症突聋患者的有效药物,早期使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Se Young Na Myung Gu Kim Seok Min Hong Ji Hyun Chung Ho Min Kang Seung Geun Yeo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torhinolaryngology》2014,7(3):165-169
Objectives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assessed sudden deafness in adults, sudden deafness has not been evaluated in children. We therefore evaluated the differences in sudden deafness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Methods
We compar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ing gender, audiogram pattern of initial hearing loss, and recovery rate after treatment in 87 children and 707 adults diagnosed with sudden deafness from September 2003 and August 2012.Resul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sex, side, or audiogram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 (P>0.05 each). Hearing recovery rate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ere 72.4% and 70.6%, respectively (P>0.05).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mild hearing loss show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hearing recovery rates than individuals with profound hearing loss (P<0.05 each). The percentage with initially mild and moderate hearing loss was higher in children than in adults, as were the recovery rates of children compared to adults with initially mild, moderate-severe, and profound hearing loss (P<0.05 each). In regard to final hearing outcome after treatment, a low percentage of children showed no improvement whereas a high percentage showed complete recovery; a higher percentage of children than of adults showed complete recovery (P<0.05). Recovery rate from profound hearing los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hildren than in adults (60.0% vs. 45.4%, P<0.05).Conclusion
Degree of hearing loss, gender, side, and recovery rate were similar in children and adults, but the rate of complete recovery was higher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20.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耳蜗电图无波形引出者听力损失程度及有波形引出者中-SP、AP振幅,探讨该病患者耳蜗电图特点及该病与内淋巴积水的关系。方法记录电极放置在紧贴鼓膜紧张部中央的位置,记录62例突聋患者患耳(66耳)和健耳(51耳)的耳蜗电图,分别测量两组中-SP、AP的振幅,并记录无波引出者的听力损失程度。结果两组-SP振幅分别为:患耳0.30±0.38μV,健耳0.16±0.13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振幅分别为:患耳0.82±0.85μV,健耳0.69±0.49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AP比值分别为:患耳0.38±0.15,健耳0.27±0.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82%患耳-SP/AP比值异常增高,9.80%健耳-SP/AP异常增高。突聋患者患耳无波形引出者纯音听阈89.0±17.8dBHL,与有波形者纯音听阈(58.1±18.4dBHL)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突聋患者患耳较多出现-SP/AP比值异常增高,提示突聋可能与内淋巴积水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