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6例突发性聋患者依据住院时实际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64例64耳,其中单纯突聋组21例,突聋伴合并症组43例)和对照组(年龄<60岁,62例62耳),治疗前老年组平均听阈54.34±15.88 dB HL,对照组平均听阈53.81±14.43 dB HL,两组患者均采用金纳多30 ml静脉滴注,1次/天,治疗10天后复查听力,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老年组总有效率为59.38%,对照组为7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P<0.05)。老年组中单纯突聋组总有效率80.95%,突聋伴合并症组总有效率为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突发性聋患者预后较差,与老年人血粘度增加及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金纳多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 方法: 将5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听阈、血气分析及眼底循环监测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平均听阈、动脉氧分压有统计学差异,眼底微循环监测无明显改变。 结论: 金纳多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白细胞水平对突发性聋135例分组分析,并探讨其发生机制。结果:(1)白细胞升高组与正常组突发性聋患者的听阈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的突发性聋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白细胞正常组(P<0.05)。结论: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明显增高,提示其疗效明显低于白细胞数正常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外周血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并与健康正常人相比,同时探讨这些指标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48例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的16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分析不同听阈曲线类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的突聋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的水平及其与突发性聋疗效的相关性。结果①突聋组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的比较:突聋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MPV、NLR、PL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血粘度中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突聋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MPV、NLR、PLR、总胆固醇、全血粘度中切均较对照组升高,淋巴细胞、甘油三酯较对照组降低。突聋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类型听阈曲线突聋患者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比较: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MPV、NLR、PL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其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低频下降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较对照组升高;平坦下降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较对照组升高;全聋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较对照组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下降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较对照组升高,各类型突聋患者与对照组的甘油三酯、血浆粘度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类型听阈曲线突聋患者不同疗效的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比较:突聋组治疗无效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较治疗有效组升高;低频下降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全血粘度低切较治疗有效组升高;高频下降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较治疗有效组升高;平坦下降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浆粘度较治疗有效组升高;全聋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PLR较治疗有效组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突聋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与预后呈负相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与预后呈负相关性。结论突聋患者可能存在炎症感染、脂代谢异常以及血流变学异常,同时发现突聋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对其预后能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关注突聋患者的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给予抗感染、降低血粘度等治疗,可能有助于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无创穴位电刺激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单耳突发性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药物+穴位电刺激组,药物+高压氧治疗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予以激素、改善微循环联合营养神经药物,穴位电刺激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本课题组的专利产品进行穴位刺激。选取听宫穴+翳风穴、听宫穴+中渚穴、中渚穴+翳风穴三组穴位,每组穴位治疗15分钟,每天2次,连续治疗15d。药物+高压氧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每日一次的高压氧治疗,疗程为15天。在15天疗程结束时比较三组疗效,同时比较突聋后的耳鸣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5天结束时:药物+穴位电刺激组纯音平均听阈总有效率76.67%,治愈率40%,突聋后耳鸣治疗有效率83.33%;药物+高压氧组纯音平均听阈总有效率40.0%,治愈率16.67%,突聋后耳鸣治疗有效率52.63%;单纯药物组纯音平均听阈总有效率43.33%,治愈率3.33%,突聋后耳鸣治疗有效率45.45%。药物+穴位电刺激组纯音平均听阈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显著大于其它二组(P<0.05),突聋后耳鸣治疗有效率同样显著优于另外二组(P<0.05)。结论无创穴位电刺激在突发性聋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伴和不伴眩晕突聋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08~2010年收治并随诊1年后的突聋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不伴眩晕突聋患者43例,伴眩晕突聋患者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能量合剂及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1次/天;甲钴胺注射液0.5mg、地塞米松15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3天,若有效再用2天后停用激素;巴曲酶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隔日一次,用3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伴眩晕突聋组平均纯音听阈(58.43±19.31dB HL)与不伴眩晕组(58.64±20.81dB 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伴眩晕突聋组的平均听阈(36.03±20.85dB HL)明显低于伴眩晕突聋组(40.12±22.21dB HL)(P<0.05)。伴眩晕突聋组总有效率为66.04%(35/53),不伴眩晕突聋组总有效率为55.81%(24/4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一年,不伴眩晕突聋组和伴眩晕突聋组都有所好转,两组总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患者中,伴和不伴眩晕突聋者总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伴眩晕突聋组听阈下降不如不伴眩晕组。  相似文献   

7.
突聋患者血液白细胞升高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突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222例(230耳)突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百分数,按白细胞水平不同进性分组分析,对其与预后的关系进性探讨.结果222例中有69例(71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153例(159耳)正常,两组耳聋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疗效比较,白细胞升高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均数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而治疗后升高组白细胞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近1/3突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且白细胞升高组治疗起效快、预后好,它对判断预后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0月确诊并治疗的23例(25耳)儿童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耳别、就诊时间、病毒感染史、就诊时言语频率气导纯音听阈及听阈曲线类型、是否伴有耳鸣、眩晕、耳闷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202例(219耳)成人突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儿童突聋患者占同期所有突聋患者的10.2%(23/225);儿童突聋患者就诊时平均听阈(87.7±16.1 dB HL)、全聋型比例(72.0%)、眩晕伴发率(52.2%)及病毒感染率(17.4%)均高于成人(分别为72.5±24.7 dB HL、44.7%、29.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儿童突聋患者与成人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0%、46.6%,痊愈率分别为4.0%、1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儿童突聋患者就诊时听力损失较重且常伴有耳鸣及眩晕,其听阈曲线以全聋型为主;疗效与成人突聋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6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96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8例.对照组使用静脉注射甲强龙、倍他斯汀、银杏达莫等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纯音听阈测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霉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降脂治疗对突发性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住院的181例突发性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联合降脂治疗组患者及非降脂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测试(PTA)差值及总体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降脂治疗组及非降脂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PTA差值分别为(24.8±14.3)dB及(19.6±13.2)dB,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7.1%及52.1%,两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联合降脂治疗可显著改善突发性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听力恢复程度。对于无明显治疗禁忌证的患者,在与其充分沟通,获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后,可以尝试联合应用降脂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三磷酸胞苷加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cytridini triphosphatis (CTP)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on sudden deafness. METHODS: Two-hundred and seven patients (312 ears) with sudden deafnes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TP group (n = 159 ears) and control group (n = 153 ears). Besides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CTP, another treatments in CTP group were the same as that in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hyperbaric oxygen, vasodilator, energy preparation such as ATP, CoA and dexamethasone (DXM). RESULTS: The hearing threshold was (75.56 +/- 30.24) dB HL in CTP group and (72.50 +/- 40.50)dB HL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hearing threshold after treatment was decreased by (50.08 +/- 21.47) dB HL in CTP group and (19.45 +/- 19.12) dB in control group(P < 0.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TP combined with DX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n sudden deafness and CTP may enhance the recovery rate in the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treated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CTP coupled with DXM is still unknown and further study i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2.
有眩晕及无眩晕突聋的纯音听力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病程2周内的特发性突聋109例的有眩晕及无眩晕两组病人的听力损失类型及预后。发现;女性合并眩晕多于男性,有眩晕病人平均年龄高于无眩晕病人。109例中深度耳聋型占41例,平坦听力损失型31例,高频听力损失型25例,低频听力损失型9例,中应听力损失碟型3例。109例中突聋有眩晕者占4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常规治疗在不同听力损失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135耳)不同听力损失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病历资料中是否规范地加用巴曲酶治疗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69例(79耳)与巴曲酶组52例(56耳),常规治疗组应用激素、营养神经、扩血管药物;巴曲酶组在常规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内耳在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成像上的表现及其与疗效间关系.方法 23例突发性聋患者行三维FLAIR成像,观察内耳在FLAIR上的表现,并测定入院和治疗后的平均听阈,分析内耳信号与治疗结果之间关系.结果23例患者中8例患侧耳蜗在FLAIR上呈高信号,15例患侧及全部健侧耳蜗无信号.就诊时患侧耳蜗无信号组患者平均((x)±s,下同)听阈(听力级,下同)为(80±24) dB,耳蜗高信号组平均听阈为(92±18)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5,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听阈分别为(60±28)dB和(90±21)dB,有效率分别为60.0%和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例伴有眩晕患者中5例患侧半规管在FLAIR上呈高信号,此5例均治疗无效.结论三维FLAIR可显示突发性聋患者内耳淋巴液改变,呈高信号时疗效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采取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本院耳鼻喉科就诊的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共纳入病例54例,以随机法分组,即常规组(n=27)和观察组(n=27),常规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耳后注射甲强龙,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相比于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2000~8000Hz频率听力提高值与常规组比(P<0.05)。结论中高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采取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行鼓室内甲强龙注射或高压氧对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8月~2019年4月期间确诊的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102例(102耳)随机分为三组,各组3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三组基础治疗组(金纳多+巴曲酶+泼尼松片)、高压氧组(基础治疗加高压氧治疗)、鼓室内激素注射组(基础治疗加鼓室内甲强龙注射)。三组均治疗一个月,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02例中,94例(94耳)完成所需的治疗和随访。鼓室内激素注射组(62.5%,20/32)和高压氧组(65.5%,19/29)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33.3%,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压氧组与鼓室内激素注射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64±23.1 dB HL)、鼓室内激素注射组(66±26.5 dB HL)纯音平均听阈低于基础治疗组(79±20.6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压氧组与鼓室内激素注射组治疗后纯音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早期行鼓室内甲强龙注射或高压氧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70例)和对照组(年龄〈60岁,70例),7d一疗程,复查纯音测听结果,比较治疗前后听力改善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耳言语频率平均听阈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突聋患者发病时间(≤7d)治疗有效率为61.76%,老年组(发病时间〉7d)治疗有效率为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突聋患者总有效率为49.9%;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在中度耳聋以下(听阈〈55dB)有效率52%,对照组有效率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中重度耳聋患者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对于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有重要的影响,尽早的改善末梢血管微循环障碍,可以明显的改善预后;老年突聋患者的预后比年轻患者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SD)的疗效。方法 将SD患者78例(84耳)根据自愿分配的半随机原则分为神经节苷脂(GM1)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凯时)2mL,1次/d,GM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钠(翔通)20mg,1次/d。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GM1组93.2%、对照组7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对重度耳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前列地尔治疗SD效果显著,尤其是可以提高重度耳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