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分类整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990年1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27例结直肠癌病人的病历资料,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4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上者(P〈0.01);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加(P〈0.001);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增加(P〈0.001);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病人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在所选因素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病人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相关,其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并分析其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分析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60名结直肠癌患者中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阳性率为48.33%,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与患者淋巴结、浸润深度、肿瘤分化、临床分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患者淋巴结转移越多、浸润深度越深、肿瘤分化越差、临床分期越晚,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测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王群  严俊  陈真 《西部医学》2012,24(8):1460-1462
目的探讨VEGF、EGFR和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三者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66例,运用SABC法免疫组化测定,计算阳性或阴性表达例数,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VEGF、EGFR及P53三者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其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及肿瘤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分期越晚、肿瘤浸润越深,有远处转移者,VEGF、EGFR及P53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莫波  杜超  乔丽娟  杨明  陈虹彬  徐辉 《西部医学》2022,34(8):1187-1192
目的 探讨蓝激光成像技术(BLI)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EUS)检查在预测早期结直肠肿瘤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经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早期结直肠癌(CRC)的患者289例,患者在接受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前完成BLI ME和(或)EUS检查并判断其浸润深度,将纳入研究患者随机〖JP2〗分为蓝激光成像技术组(BLI组),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组(EUS组),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组(BLI+EUS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不同内镜模式下对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对不同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单因素分析一致组与非一致组,组间结果不一致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BLI组与EUS组患者检查所用时间与患者主观感受(1~10分)。结果 BLI+EUS组诊断准确率优于BLI组及EUS组(P<0.05)。BLI+EUS组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0.761)相较于BLI组(Kappa=0.576)及EUS组一致性(Kappa=0574)更好。将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组与非一致组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灶大小、大体形态、病变浸润深度四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LI组所用时间明显缩短,且患者主观感受明显优于EUS组(P<0.05)。结论 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在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检查结果可靠,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术前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995~2002年于我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原发灶未侵及浆膜层、术后检取淋巴结15个以上且均无转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判定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癌细胞分化程度与术后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肿瘤大小与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类整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990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人的病历资料1 127例,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和分化程度。40岁以下的年轻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上者(P<0.01)。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高(P<0.001)。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增加(P<0.001)。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和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依次为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在所选因素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和分化程度相关,其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右江医学》2020,(1):57-6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神经侵犯(PNI)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西京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9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NI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PNI在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发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肿瘤PNI的独立风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2.194(1.375~3.501)、3.326(2.207~5.011);生存分析提示:PNI阳性预后较差(P=0.025)。结论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神经侵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均无关(P0.05);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A、CA-125均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A、CA-125均可作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转移相关基因2( MTA2)及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与结直肠癌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120例结直肠癌标本,均取其原发病灶,并收集距肿瘤组织5 cm以上的非肿瘤性结直肠黏膜组织30例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MTA2、p53的表达。并根据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组,分别比较两者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 MTA2阳性表达率为59.16%(71/120),p53阳性表达率为61.67%(74/120),两者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表达率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TA2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 P<0.05),与其余各因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 p53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其余各因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TA2可作为新的结直肠癌临床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其临床意义可能优于p5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将671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53.2%;患者不同性别和肿瘤位置其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者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上述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年龄。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相关,浸润深度是影响转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肿瘤越大、浸润越深、分化越差其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经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清扫范围,以期提高根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4例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住院资料、术后切除标本的淋巴结解剖数目以及病理检查结果,按照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解剖部位、分化程度以及临床病理分期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经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部位、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高于结肠癌,T3-T4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显著高于T1-T2(P<0.05),低分化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肠腔内直径不是结直肠癌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论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细胞分化程度及癌灶的部位是结直肠癌经淋巴结转移的好发因素。手术应根据淋巴结转移规律合理地廓清淋巴结,对于直肠癌肿、T3期或无远处转移的T4期、术前结肠镜检查发现同时有2个或以上瘤灶、术前病理诊断为未分化腺癌的病例,相应的结直肠系膜切除更应该彻底,以尽可能地去除转移的淋巴结和潜在的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胃癌结直肠癌转移后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并针对该影响因素进行预后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胃癌、结直肠癌的患者46例.结果患者的肿瘤周径、浆膜侵犯和肝转移的分期浸润的深度、还有手术方式、化疗和肿瘤的分化程度都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结论对于胃癌宫颈转移的患者要比结直肠癌转移的患者的生存时间短,预后不好.对于癌症肝转移的患者应该早期的发现,尽快的手术切除病原灶和转移的病灶,使用全身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用于早期结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顺序纳入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并行内镜切除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186例(200灶),收集临床信息、病理诊断、普通内镜以及超声内镜表现。参照病理分期,分析超声内镜的诊断效能,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的因素。结果 超声内镜对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5.0%(150/200),对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浸润癌的准确率分别为85.0%和35.0%。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声内镜诊断准确性与病变部位、大小、形态无关,而与组织学类型、病变深度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是深度判断错误的危险因素,当肿瘤为中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时准确率显著降低(P=0.019)。结论 超声内镜可用于辅助判断早期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肿瘤有中低分化或未分化成分时准确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特点以及预后。方法分析该院收住的112例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理检查,比较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组织、病理类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清CEA水平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而肿瘤的分期以及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分化程度越低,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深度越高,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分化程度以及分期是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高危因素,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转录调节因子Ets-1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其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等的关系.方法:取结直肠癌(男22例,女18例;腺癌29例,黏液腺癌11例;高分化15例,中低分化25例;浸润深度:深层28例,浅层12例;淋巴结转移:有16例,无24例)及其相应正常组织标本各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ts-1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Et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Et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Ets-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早期结直肠癌是指癌变组织浸润不超过黏膜下层者,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相当于临床Duke’s分期中的Duke’s A期癌和TNM分期中的Tis期(原位癌)和T1期癌(肿瘤侵及黏膜下层)。曾经的观点认为早期结直肠癌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内镜下切除术成为了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然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100A4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100A4和nm23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 =0.021);nm23H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4)。S100A4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远处转移、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100A4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nm23H1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和nm23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402,P =0.002)。结论 nm23H1和S100A4是评价结直肠癌恶性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有价值指标;通过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浸润、转移情况及预后,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学检测8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C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VEGF-C的阳性率为53.8%,与正常粘膜差异有显著性;VEGF-C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的表达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的表达与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的位置、炎细胞浸润无明显相关.结论:VEGF-C的表达可能参与肿瘤淋巴管生成,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李志贵  邱钧  吴鹏飞 《重庆医学》2018,(10):1395-1397,1400
目的 探讨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危险因素及脉管癌栓对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普外科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118例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发生脉管癌栓的危险因素及脉管癌栓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年龄、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是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及累积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是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脉管癌栓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χ2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6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1年以内早期复发的120例患者与同期3年以内未复发7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化疗情况、肠壁侵润深度和Dukes′分期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术后是否联合辅助化疗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是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