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肌少症是以老年患者肌肉力量减弱、质量下降和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衰弱病变,“骨肉不相亲”,肌少症患者常伴发骨质疏松症,增加跌倒、骨折风险,因此积极防治肌少症对老年患者疾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有重要意义。但是西医目前尚无专门针对肌少症治疗的药物,而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经典医藉中就有关于“痿证”“虚劳”等病的相关记载,现代医家也对肌少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其独特见解。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笔者将从脾肾探讨中医对肌少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以期为肌少症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肌少症是随着年龄增加,骨骼肌量减少或伴有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之一。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数量上升,肌少症的患病率相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跌倒死亡风险增加,肌少症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肌少症,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痿证”“肉痿”等范畴。中医认为肌少症多由“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痰湿困阻”所致。其中着重研究了脾胃、肝肾在发病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其他脏腑与肌少症之间的联系。同时,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未形成良好衔接。脏腑别通是指五脏别有相通之处,与传统经络学说脏腑相表里不同,是对脏与腑关系更深层次的总结。明代李梴《医学入门·脏腑条分》最早记载了不同于阴阳表里的脏腑联系,提出“脾与小肠相通(脾病宜泻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土为主)”与现代医学脾与小肠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相对应。文章基于“脾与小肠相通”理论,通过查阅古籍经典及文献,通过探讨“脾与小肠”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探究脾-小肠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结合炎症因子等现代医学及临床研究,探究“小肠-炎症因子与肌少症”的相关性,为老年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有许多呼吸系统外并发症。肌少症是COPD的常见合并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力下降、耐力下降、肌肉萎缩等症状,是COP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OPD合并肌少症与中医学的痿证较为相似,与肺、脾、肾、心等脏腑的虚损密切相关。基于中医学“脾主肌肉”理论,结合中医文献及相关现代医学研究,笔者通过论述COPD合并肌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探讨COPD合并肌少症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4.
肌少症作为2型糖尿病(T2DM)的慢性并发症,严重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加重医疗及社会负担。目前,西医对于肌少症诊断标准尚无统一认识,具体病因病机仍不明确,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糖尿病会刺激老龄患者肌肉丢失加重,出现肌肉与脂肪成分改变。而血糖相较于年龄,可能对骨骼肌损害更为严重。骨骼肌作为胰岛素最大的靶器官,肌肉蛋白质代谢紊乱可能是糖尿病肌少症关键病机。中医认为“脾主肌肉”,临床观察与T2DM肌少症发病的可能机制高度相关,且可用于中医内外治疗的理论指导。通过对糖尿病肌少症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旨在为疾病机制阐释及中医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96-1400
骨质疏松是一种发病率逐年增高的中老年性疾病,少肌症常与其伴随出现,越来越多证据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对骨质疏松发病、防治具有深远影响。中医理论认为脾肾亏虚,肾虚骨枯、脾虚肉痿是少肌症、骨质疏松的主要病机,从"骨肉不相亲"理论提出补益脾肾是治疗骨质疏松关键,同时对少肌症也有一定影响,可能通过促进骨形成、骨骼肌肉能量代谢、性激素增加、负荷的肌肉修复,同时抑制骨吸收等方面起防治作用。因此研究少肌症与骨质疏松之间关系对于防治骨质疏松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迟缓、手足萎软无力、运动不利,甚至瘫痪、日久患肢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运动神经元病、脑瘫、多发性神经炎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软瘫的后遗症等可从中医"痿证"角度论治。袁灿兴教授对痿证的辨证论治具有丰富的经验,重视脾肾在痿证发病中的作用,注重补益脾肾,善用虫类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从对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用药、后期调理等方面介绍陈卫川主任治疗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经验。陈卫川主任认为本病病位在肢体筋脉、肌肉,肝脾肾三脏亏损为发病之本,湿热之邪为致病之标,治宜滋补肝肾、健脾化湿,兼以活血、通络为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07-1409
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伴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一种肌肉不自主性丢失的慢性疾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退行性变化。中医认为肌肉衰减综合征属于"痿证"范畴,病位在筋脉肌肉,其发生与肝脾肺肾相关,而脾在体合肉、主肌肉四肢,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的发挥与脾运化功能的健运密切相关,故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与脾关系最为密切。刘晓亭教授认为,肌肉衰减综合征当从"补益脾气"入手,在针刺加四君子汤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穴位贴敷的方法对肌肉衰减综合征进行治疗,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了有效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影响肢体关节,亦可影响筋脉肌肉,导致肌肉减少,形成痹痿并存之状。基于前期临床经验以及实验基础,提出脾气热则耗损脾精,以脾脏虚损,肌肉失养为发病本质;内外湿邪,肌肉濡渍,贯穿痹证整个病程的始终。基于“脾气热”病机观,提出健脾清热祛湿治疗原则,并进一步探讨健脾清热祛湿法干预类风湿肌少症的效应机制,推测与改善线粒体功能,改善炎性免疫反应、调节肠道菌群、调控泛素蛋白酶系统以及改善肥胖状态有关,为临床治疗类风湿肌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81-283
原发性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是一种随年龄增加以骨骼肌质量下降和骨骼肌力量或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肌肉衰减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和自理能力的一个突出问题。随增龄发生的肌纤维萎缩、骨骼肌蛋白合成减少、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紊乱等都可能是导致老年个体发生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原因[1]。其中全身性炎症水平亢进,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衰减以及激素水平的下降是其发生的主要机制。肌肉卫星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减弱,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内泛素蛋白酶系统也参与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2]。中医认为肌肉衰减综合征属于"痿证""虚劳""体惰"范畴。其病位在筋脉肌肉,其发生主要与肝脾肺肾有关,脾主肌肉四肢,因而与脾关系最为密切。《黄帝内经》中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素问·痿论》载:"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胃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近10年文献中内服方药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内服方剂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结果:491篇有效文献中共有491个方剂,统计的方剂功效共有12个,总使用频次为1965次。所列的中医证型共有18个,总使用频次为2973次。结论:近10年来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是应用补法(补益肝肾、补益脾肾、强筋壮骨),泻法(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散寒除湿、祛风除湿),补泻兼施法(益气活血、扶正驱邪)。现代膝骨关节炎的潜在中医分型是:虚证(肝肾亏虚型、肾虚髓亏型、脾肾亏虚型),实证(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壅盛型、筋脉淤滞型、风湿痹阻型),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型、气虚湿阻型)。  相似文献   

12.
曹向黎 《光明中医》2016,(9):1265-126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气血亏虚型、肾阴不足型、肾阳亏虚型、血热内盛型、气滞血瘀型、肝郁化火型、脾虚肿满型)论治(以补气养血升提,滋肾养阴固冲,温肾助阳固冲,清热凉血固冲,活血化瘀止血,疏肝解郁清热止血,健脾利湿化气行水止血)为主,随症加减,治疗本病55例。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气升提、滋肾养阴、温肾助阳、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清热、健脾化水,消肿止血的功效,达到安冲止血,使月经量减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杜顺棠  林靖  季兵 《陕西中医》2022,(5):616-6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归属于中医“痹症”“痿证”“麻木”等范畴。结合临床表现看,DPN的发病是从“痹症”逐渐向“痿证”进展的过程。以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未病理论为指导理念,结合“治痿独取阳明”和“肾藏精”理论,从气血津液精的角度探讨“阳明”“肾精”与DPN的关系。DPN病机虚实夹杂,以脾胃虚弱、肾精不足为本,痰湿血瘀夹杂为标。因此治疗上须补虚泻实,从“取阳明”“补肾精”论治DPN,治疗上强调以调补脾肾为主,恢复脾肾功能,调补气血津液精,兼以化痰活血祛瘀,使气血津液运行有常。“取阳明”“补肾精”的治疗原则应贯穿于DPN的全程治疗中,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常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和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PubMed中检索1949-2016年有关文献,共纳入文献257篇,提取文献题目、作者、证型名称及相应症状,建立Excel数据库.对文献中呈现的原始证型及规范后的证型进行归类统计,计算频次、频率.将频率大于2.00%的规范后证型作为高频证型,建立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每一高频证型对应症状的频次、频率.结合临床实际合并含义相近的症状,得出合并后的频次、频率.结果 PCOS高频证型主要有痰湿证、肾虚证、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肾虚证、肝郁化火证、血瘀证、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肝郁证、肝郁气滞证等,并总结了高频证型的相应症状,分析了PCOS中医证候研究现状.结论 PCOS病性复杂,以实证为主,虚证次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主要有痰湿、瘀血.目前关于PCOS的中医证候研究还需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证型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1996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治疗PPD的临床研究,对文献中的证型、方剂以及药物出现频次和比例进行统计归类,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得出21个PPD证型,其中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虚血瘀、脾肾两虚、痰热郁结为常见证型;证型要素分析,肝郁、血瘀、气滞、痰湿、痰瘀为常见实性证型;心脾两虚、气虚、血虚、脾肾两虚、阴虚、气血两虚、肾虚为常见虚性证型;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四脏;共得方剂108首,其中自拟方59首,成方49首,两者以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为主;整理中药139味,分为9类,柴胡、当归、党参、白芍等为常用药。结论:PPD的证型、选方和用药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抑郁症的特点,强调以疏肝理气、产后补虚为法,兼以注重对血的调养,同时注重对PPD患者心身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总结了现代医家对癌因性疲乏(CRF)辨证治疗的经验,现代中医医家认为CRF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辨证多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疾病的发病部位多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虚证为本,往往兼夹瘀、痰、湿、热的表现,结合文献发现辨证以虚证为主的医家认为主要是肝、脾、肾亏虚,治疗以补益为主,脾胃虚弱则健脾益气,脾肾阳虚则温补脾肾,肝脾不调则调补肝脾。而辨证为虚实夹杂的往往认为以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肾亏损,痰瘀互结;精气两亏,湿热中阻为主。治疗补益为主,兼顾实证,肝郁脾虚则疏肝健脾,痰瘀则理气化瘀,湿热则清热利湿。为癌因性疲乏治疗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肝、脾及血瘀等关系密切,其中肾精亏虚是发病的关键,肝失疏泄、脾胃虚弱为重要病机,血瘀是促进因素。治疗上应当辨证求因,标本兼治,综合运用益肾填精、健脾益胃、疏肝养血、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优势。强调"治未病"之法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重要性,调养精神,平衡气血阴阳;合理饮食,补精益气,保证机体的营养;适当运动,注重劳逸结合,养神炼形。同时综合运用药物、针灸、推拿、气功等法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8.
探讨因郁致病的健忘证治。郁证性健忘的范畴包含现代医学抑郁、焦虑、神经症的记忆减退,但一般不包括器质性疾病、增龄相关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各种痴呆所致之记忆减退;其主要由情志因素引起,中医病机包括心脾亏虚、心肾不交、肝失疏泄、瘀血痰浊。同时分析郁证性健忘的临床特征及古今治疗方药。  相似文献   

19.
杨淑莲教授认为"髓毒劳"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中医对应名称更好地反映了疾病本质,指出本病以正气亏虚为主,气(阳)虚、阴(血)虚者均较常见,气阴两虚或兼夹热毒、痰浊、瘀血者亦多见,单纯邪实者少见,故其病机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瘀血、痰浊、热毒为标,常见热毒炽盛、瘀毒内阻、气阴两虚、脾肾两虚等证型。杨老师结合精准医疗诊断特点,参照国际常用的MDS预后积分系统,动态应用解毒、益气、健脾、补肾等治疗方法,分期论治MD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白癜风中医证治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有关白癜风的中医文献入手,指出白癜风在古代即是中医学病名,并且目前存在中西医混淆名称的现象,应当予以纠正;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总结了白癜风的病因主要包括病因基础和诱发因素。两方面因素,其中病因基础为发病之本,是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诱发因素是发病的诱因或使病情加重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本病的病理基础为肾虚血弱,气血失和是致病关键,风邪外袭是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通过分析,总结了几个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为风血相搏型、风湿外侵型、湿热风燥型、肝郁气滞型、肝肾不足型、淤血阻滞型、气血亏虚型。当临床面临"少症难辨"时,笔者提出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根据病变的不同时期临床特点,按照病变分期进行辨证论治。认为初期阶段的表现特点与风邪有关,所以选方用药上要着重考虑以祛风散邪为主,佐以调和气血;进展期多与脾胃运化失常,或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有关,所以治疗以疏肝理脾,调理气血为主;稳定期的白癜风主要表现为肝肾亏虚的"虚"与瘀阻脉络"瘀",治疗当以补益肝肾与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再佐以养血祛风;此外,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结合现代中药学研究成果,中西互参,结合外治疗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