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调查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与多重耐药基因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药物的耐药性,筛选出35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35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CTX-M-1、TEM、SHV的检出率分别为51.4%、31.4%、14.0%;OPrD2基因的阳性率为28.6%;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aac(6′)-Ⅱ、aac(6′)-Ⅰ、ant(3″)-Ⅰ和ant(3″)-Ⅱ的阳性率分别为20%、2.86%、14.3%和17.1%;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中,CTX-M-1、TEM、SHV、aac(6′)-Ⅱ和ant(3″)-Ⅰ的检出率为45.4%、9.1%、27.3%、36.4%和27.3%,未检出aac(6″)-Ⅰ和ant(2″)-Ⅰ基因.结论 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常见的有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和氨基糖苷类基因.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参与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检测6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2″)-Ⅰ、ant(3″)-Ⅰ、anc(6′)-Ⅰ和anc(6′)-Ⅱ。结果 6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测到含有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菌株共16株,检出率为26.67%(16/60);8株含ant(2″)-Ⅰ基因,检出率为13.33%(8/60);10株含有anc(6′)-Ⅱ基因,检出率为16.67%(10/60);其中两株同时含ant(2″)-Ⅰ基因和anc(6′)-Ⅱ基因,未检测出ant(3″)-Ⅰ和anc(6′)-Ⅰ基因。结论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表达率较高,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介导的耐药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丽水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从分离的40株PA中,测定其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MEs基因{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与ant(2″)-Ⅰ}类型。结果40株PA分离株中ant(2″)-Ⅰ和aac(6′)-Ⅱ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2.5%和45.0%,未检出aac(3)-Ⅱ、aac(6′)-Ⅰ、ant(3″)基因类型。结论浙江丽水地区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存在ant(2″)-Ⅰ和aac(6′)-Ⅱ基因,且PA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应注意对其进行临床监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的携带情况,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35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 5种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和aac(3)-Ⅰ、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ant(2″)-Ⅰ6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结果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同时对多种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仅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为5.7%。21株检出rmt-B 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占60.0%;30株检出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占85.7%,其中28株检出aac(3)-Ⅱ基因,占80.0%,18株检出ant(3″)-Ⅰ基因,占51.4%,其余8种基因未检出。结论在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中,检测出rmt-B 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和aac(3)-Ⅱ、ant(3″)-Ⅰ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该院呼吸内科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4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除GIM、SPM、VIM-1、VIM-2、CTX-M、aac(3′)-Ⅰ、aac(3′)-Ⅱ、ant(3″)-Ⅰ基因全部为阴性外,其余耐药基因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结论 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呼吸内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剂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并对耐药基因进行测序。结果3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是0%,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2″)-Ⅰ、ant(3″)-Ⅰ、aac(6′)-Ⅰ、aac(6′)-Ⅱ和aac(3)-Ⅱ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1.1%、39.5%、28.9%、31.6%和21.1%,未检出aac(3)-Ⅰ基因;β-内酰胺酶基因OXA-10、TEM-1、DHA-1、PER-1和IMP-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2.1%、18.4%、10.5%、7.9%和31.6%,未检出CTX-M-9基因和VIM基因;另外OprD2基因缺失率达60.5%。结论广州地区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性及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表达。方法用Phoen ixTM-100系统鉴定细菌和药敏试验。用琼脂扩散法检测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4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并使用DNA测序加以证实。结果19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耐药率最高,均为98.9%;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5.3%和6.8%。从20株菌中检出aac(6′)-Ⅰ、aac(6′)-Ⅱ和ant(2″)-Ⅰ3种修饰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60%和65%,未发现ant(3″)-Ⅰ基因。20株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5.0%、90.0%、70.0%、60.0%。结论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与修饰酶基因的传播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贵平  阴晴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4):405-406,408
目的探讨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纸片扩散(K-B)法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选出34株多重耐药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nt(2′)-Ⅰ、ant(3′)-Ⅰ、aac(6′)-Ⅱ、aac(6′)-Ⅰ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5.3%、44.1%、17.6%、11.8%、5.9%。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1.18%、44.12%、88.24%、85.29%。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不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我院院内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及季胺类化合物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WalkAway 96 PLUS NC31复合板鉴定菌种,用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的药敏情况.PCR法检测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ph(3′)-Ⅵ、ant(3″)-Ⅰ、ant(2″)-Ⅰ和qacEΔ1基因在46株院内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结果 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89.1%)携带ant(3″)-Ⅰ、33株(71.7%)携带aac(3)-Ⅰ、2株(4.3%)携带aac(3)-Ⅱ、1株(2.2%)携带aac(6′)-Ⅱ、1株(2.2%)携带aph(3′)-Ⅵ,AMEs基因携带率为89.1%(41/46).未检出aac(3)-Ⅲ、aac(3)-Ⅳ、aac(6′)-Ⅰ、ant(2″)-Ⅰ基因.43株(93.5%)携带qacEΔ1耐药基因.结论 我院院内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MEs基因和qacEΔ1基因携带率很高,临床上应加强AMEs基因的检测,注意消毒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ICU中的流行情况及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用PCR法对耐药菌株进行基因检测并以耐药基因为分子标记作检测结果的聚类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17株PA 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为CARB型,检出率47.1(8/17);oprD2缺失率为82.4%(14/17),氨基糖苷类修饰酶耐药基因aac(6′)-Ⅰ、aac(6′)-Ⅱ、ant(3″)-Ⅰ和ant(2″)-Ⅰ阳性率分别为9%(1/17),47.1%(8/17),29.4%(5/17),41.2%(7/17),qacE△1基因为41.2%(7/17),PA存在多重耐药情况和克隆传播医院内感染.结论 ICU存在PA暴发性流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PA的医院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