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面部腱鞘巨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继民  郭宏  张文 《疑难病杂志》2002,1(4):236-236
<正> 患者,男性,45岁。左耳前肿物20年伴听力和视力下降4年。2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耳前有一黄豆大肿物,有时因“上火”肿物出现疼痛,可自行消退。因此未做任何诊治。肿物生长缓慢。4年前开始出现左耳聋,视力下降,左眼较重。现肿物约鸡蛋大小。门诊以“腮腺混合瘤恶变”收入院。专科检查:左面部稍显膨隆,表面皮肤正常。左耳前可触及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5岁。因左耳后肿痛3d来诊。检查见左耳后沟中段有1.5cm×1.0cm的肿物,局部红肿,触痛,触及有波动感,初诊为左耳后皮脂腺囊肿并感染,遂切开引流,放置引流条时见引流条向上探入过深,经检查发现左外耳轮中段有2个小瘘口,相距约0.8cm,挤压肿物瘘口有分泌物溢出,肯定为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患者2年前曾有类似病史,在当地医院行切开引流后痊愈。患者父亲、姐弟4个均有瘘口,均位于外耳轮中段,两侧都有且为两个。  讨 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为第1鳃沟的遗迹,单侧多于双侧,瘘口常位于耳轮脚前,此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2岁。主诉反复左耳流脓血10年.伴耳痛。该患者10年前出现左耳流脓血,间断性耳部纯痛。在我院就诊,行左侧外耳道肿物切除加植皮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外耳道耵聍腺腺样囊性癌。2月前又出现左耳部疼痛,呈持续性,伴流脓血。P:86次/分,R:20分/分,PB:15/10KPa。查体:一般情况良,神清语利。未触及浅表肿大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第2鳃裂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3岁。因颈部反复流液20余年入院。患者约2岁时.右颈部长一瘘口,挤压时有白色粘稠液体流出,无痛,无不适。进食时无液体自瘘口溢出,瘘口是否是包块破溃后形成不详。入院前未经任何治疗。体检:右下颈部锁骨上3cm.胸锁乳突肌前缘见一直径0.2cm大小瘘口,周围微红,扪及瘘管呈索状向上走行约3cm后即进入颈部深层组织而扪不清.  相似文献   

5.
1病例简介 患者,女,71岁,因“咳嗽、咳痰30余年,气短10余年,加重1个月伴水肿”于2008—05—04入院治疗。患者慢性咳嗽、咳痰病史30余年,每年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尤以冬季明显。近10余年出现明显的活动后胸闷、气短,体力活动受限,未曾系统诊治。入院前1个月患者因受凉症状加重,呼吸困难,并出现下肢及腹部水肿,活动受限,故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患者男,65岁,江苏人,农工,住院号36477。主诉左耳道肿物20余年,反复间歇性出血,量不定。患者于20年前在某医院检查,发现左耳外耳道内有肿物,后逐渐增大,出现耳内胀满感,听力减退,偶有博动性耳鸣,65年曾在某医院行外耳道肿物切除术,术中情况不详。术前出现左侧面瘫,术后仍有少量间歇性出血,耳鸣如前,不痛。二年后患耳再次长出肿物,色暗红,并突出于外耳道口,触之即有出血,且量多难止,二年来头痛逐渐加重及眩晕,向左头动时较明显,以后相继出现进食呛咳、吞咽阻塞感、发音低沉、淡吐  相似文献   

7.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又称嗜伊红淋巴肉芽肿 ,其发病原因不明 ,发生于皮下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疾病。本病临床上不常见。我们曾遇到 1例 ,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  患者 ,男 ,2 9岁 ,主因左腮腺区、右颌下区无痛性肿物 13年而就诊。患者于 13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前及右颌下区各长一花生米大小肿物 ,活动 ,无疼痛及其它不适 ,当时未曾诊治 ,以后肿物缓慢生长 ,有时大 ,有时缩小 ,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劳动。近年来 ,肿物生长较快 ,尤以左耳前区为著 ,伴局部皮肤及全身瘙痒。查体 :T37℃ ,P80次 / min,BP12 0 / 75 mm Hg(16 /10 k Pa)…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六安市立医院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生吻合口瘘的10例患者(9.9%),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及血浆白蛋白含量并不是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7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2例患者采取了积极手术治疗,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改善后,予手术治疗。10例患者吻合口瘘口均愈合。结论男性、术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19岁。因左下颌角肿物10年、左耳屏前肿物3年入院。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下颌角一花生米大小肿物,偶有疼痛感、肿胀感,并渐增大如鸭蛋大小。近3年来左耳屏前也出现一花生大小肿物,肿物生长较快,现如鸡蛋大小。体  相似文献   

10.
黑色素神经外胚瘤是一种少见的婴儿颌骨肿瘤,而发生在成年人腮腺区者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49岁。主因左耳前肿物4个月,近20天生长加快就诊。检查:左耳前可扪及4cm×3.5cm×cm的肿物,表面不光滑、质硬,与周围粘连且固定,左耳下淋巴结肿大约1cm,光滑活动。临床印象:腮腺癌。术中见,肿物位于腮腺深叶,无明显包膜,与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5月本科行直肠癌前切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1例行保守治疗,10例治愈,1例因并发肝转移拒绝横结肠造瘘治疗,随访5月漏口未愈。2例行横结肠造瘘治愈,其中1例4月后行造口还纳。结论:吻合口瘘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影响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且发生率较高,预防尤为重要;术后体温、血常规、腹部体征及引流物异常有助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要素饮食辅以TPN,充分有效引流、冲洗,抗感染和横结肠造瘘是治疗吻合口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33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吻合口瘘的治疗措施。结果共有18例患者(5.4%)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诊断发生吻合口瘘的中位时间为4.5 d。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6 cm、老年人、肥胖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吻合口瘘后,有8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1,0例患者采取了手术治疗。结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6 cm、老年人、肥胖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治疗方法应根据病人临床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既往体健,因“高处坠落伤后头痛4 h”入院,入院后诊断为“①硬脑膜下血肿;②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③脑疝形成;④左侧多发肋骨骨折;⑤左侧血气胸;⑥吸入性肺炎”,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并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之后因患者痰液较多、咳痰困难行气管切开术,手术顺利,术后10余天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拔管后给予蝶形胶布拉拢闭合颈前瘘口,3 d 后瘘口顺利闭合,患者自动出院,当时仍有“左肺部分肺不张、左侧胸腔积液、双侧肺炎”,咳嗽、咳痰较多,无明显呼吸困难。术后2月患者气管切开颈前瘘口疤痕处有脓性分泌物溢出,伴周围皮肤软组织红肿触痛,伴右侧颈部略肿胀及活动受限,无呼吸、吞咽困难,无发热。患者到我科门诊就诊,建议其输液抗炎、局部消毒处理。患者在当地门诊给予静滴抗生素(具体药名不详)治疗1周,颈前皮肤软组织红肿逐渐缓解,但瘘口处仍间断性溢出少量脓性分泌物,且颈前偏右侧可触及一质硬包块,故患者于2周后再次到我科门诊就诊。体检:颈前正中距胸骨上窝两横指处见一类圆形皮肤瘘口疤痕,疤痕被暗红色肉芽组织填充,挤压疤痕无明显分泌物溢出;瘘口周围皮肤呈暗红色,右侧胸锁乳突肌前平气管切开瘘口约1 cm 处可触及一大小约2.5 cm×3.0 cm 的包块,质硬无波动感,无触压痛,不随吞咽上下移动。根据病史及体检,考虑:①气管切开术后瘘口感染?②气管切开术中填塞油纱条残留?建议患者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外瘘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肠外瘘的患者33例,对患者行封闭负压吸引与舒适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得到及时护理后,患者瘘口周围皮肤肠液及粪便都得到有效清除,且换药次数减少,引流效果较好,在引流管周围未出现肠液渗出。结论加强对肠外瘘瘘口周围皮肤的预防护理,可防止并发症出现,提高瘘口愈合速度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47岁,因双耳间断流脓伴听力下降10余年住院。患者始于10余年前"感冒"致双耳反复流脓,听力逐渐下降,无耳鸣,无眩晕。流脓以左侧较多,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应用氯霉素滴眼液滴耳及抗生素静脉滴注,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于6个月前出现左耳疼痛,流脓量及次数增多,无耳道流血,伴头晕,  相似文献   

16.
单侧眼球突出症多见于眶内血管异常、球后肿物或眶部外伤。外伤性耳前动静脉瘘所致的眼球突出甚为罕见。最近我院收治一例,现报告于下。患者,男,25岁,工人,因左眼球突出四个月,经外地治疗无效于1978年6月30日人院。患者于1976年左耳前被三角铁片刺伤,流血不止,送当地医院扩创缝合,术后三天,发现左耳前及  相似文献   

17.
患者李××,女,70岁,主因腹腔肿物10余年,于1997年7月8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发现腹腔有一球形肿物,当时约本人拳头大小,未曾治疗,肿物逐渐增大,并出现气喘、厌食、平卧不适等症状。无腹痛、返酸;无脓血便史,小便正常。查体:右上腹可触及一巨大圆形肿物约20cm~3大小,表面光滑、质中等,活动度差;右下腹可触及一较小肿物,圆形,约10cm~3大小,表面光滑,质中等,活动度差。腹部B超示:腹腔  相似文献   

18.
余峰彬  雷文章 《广东医学》2007,28(11):1858-1858
患者,女,72岁.因肠造口周围可复性肿块1年于2007年1月20日入院.3年前因直肠癌行乙状结肠左下腹壁造口术,术后2年造口周围出现可复性肿物.1年来肿物逐渐增大,站立时肿物明显膨出,腹部出现坠胀、牵拉感、腹痛,肿物突出时大便困难.入院体查:左下腹壁见人工肛门,其周围包块为22 cm×20 cm×10 cm大小,呈半球形高高隆起,平卧时包块不能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对直肠癌手术理念的不断改进、吻合器的广泛应用,使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的手术指征不断扩大,中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明显提高,但术后威胁病人生命安全最重要的并发症仍然是发生吻合口瘘.-旦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常出现吻合口周围炎、盆腔感染或弥漫性腹膜炎,死亡率可达6%~20%.笔者单位2002年6月~2005年12月对42例中低位直肠癌行Dixon术式患者预回盲肠预防性置管造瘘术,探讨回盲肠预防性置管造瘘术对预防及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术后食管胃吻合口周围腔内压对吻合口瘘的影响状况。方法本文分析数据来源为本院2014年至2016年期间收治确认食管癌且用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患者100例基线资料,其中50例术后用常规食管胃吻合口处理措施患者设为A组,另50例于术后用针对性食管胃腔内压力调整措施患者设为B组。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概率以及原因。结果 A组有5例出现吻合口瘘,B组有1例出现吻合口瘘,组间发生率由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记录后提示引发吻合口瘘原因有胃肠减压引流不畅、剧烈咳嗽以及肠道通气过晚等。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概率受到吻合口周围腔内压的直接影响,对吻合口周围腔内压通过各种措施进行控制,能够保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