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单用预混人胰岛素(30%短效与70%中效)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格列美脲,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1名门诊就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继续原有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均为每日早晚两次注射),加用格列美脲2mg/d,门诊随访(加药后第1周第一次,以后每2周一次,至第13周),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基线及治疗后1周、13周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基线及治疗13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用量、肝功、肾功。结果 (1)加用格列美脲前患者平均空腹血糖(9.1±2.7)mmol/L,早餐后血糖(13.6±2.3)mmol/L,平均HbA1c(7.7±1.4)%;加药后13周平均空腹血糖(6.7±2.3)mmol/L,早餐后血糖(10.5±1.9)mmol/L,HbA1c(6.8±1.2)%,血糖、HbA1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加用格列美脲前及加药后13周预混胰岛素用量分别为(53±4.5)U/d、(45±2.9)U/d,胰岛素用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两次注射预混人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能改善血糖控制,安全性较好,方法简单,经济花费亦不高,依从性好,对符合条件的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在南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7例,应用口服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口服进行治疗,疗程24周。观察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7.13±1.75)mmol/L vs(10.12±1.45)mmol/L],餐后2 h血糖[(9.47±1.52)mmol/L vs(14.17±2.33)mmol/L]与糖化血红蛋白[(7.25±1.37)%vs(9.24±1.57)%]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加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血糖影响。方法对2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正常胰岛素治疗分为两组:一组加盐酸二甲双胍片,一组只应用胰岛素治疗。疗程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两组治疗后FGP、2hPG、HbA1c均显著下降,血脂异常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一组较二组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下降更为显著,脂代谢异常纠正更为明显。结论加用盐酸二甲双胍后可显著降低血糖、调整脂代谢异常、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磺脲类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采用格列关脲与短效胰岛素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格列关脲和胰岛素联合应用是控制磺脲类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预混胰岛素治疗持续两个月以上而血糖控制不佳(HbAlc>7.5%)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亚莫利(格列美脲),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lC联用格列美脲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全天血糖变化极差前后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标准差前后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联用格列美脲后血糖波动显著减小。结论:格列美脲与预混胰岛素联用的治疗方案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0)为格列美脲早餐前口服+地特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对照组(n=30)为格列美脲早餐前口服+二甲双胍晚餐后口服。根据血糖监测调整药物剂量,12周后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BMI、胃肠道反应。结果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使血糖达标,而且不增加体重,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低血糖风险小,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较理想选择。结论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可有效降低血糖,两组HbA1c、FBG、2hP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患者分组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观察组(二甲双胍+预混胰岛素),各40例,分析两组血糖与胰岛素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各值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后血糖值得以控制,并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得以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9.
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璠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6(3):13-15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格列美脲加二甲双胍(A组)、瑞格列奈加二甲双胍(B组)及单用二甲双胍(C组)治疗,起始剂量分别为2mg/d、1.5mg/d.750mg/d,服药后4周、8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结果:治疗后3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和指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B两组治疗后FBG下降程序明显大于C组(P<0.01),但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血肌苷、血尿酸及24h尿微量白蛋定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治疗组单用格列美脲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HbAlc)、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观察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B组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分别记录二组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体重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A组和B组相比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差异非常显著,体重改变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治疗所致体重增加,可以更平稳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方案。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FPG、HbA1C、2 h PG;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组为9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ME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N)、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T2DM患者分为A、B两组各40例,均采用胰岛素治疗,A组同时合用二甲双胍,观察治疗8周前后上述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TG降低、HDL-C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变化非常显著(P〈0.01);A组BMI、TC、FN、HOMA-IR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Fins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Fins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其余相应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好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高凝状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格列美脲1mg每日早餐前服用。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初始使用剂量为0.08~0.15IU/(kg·d),以空腹血糖(FBG)6.1mmoL/L为治疗目标值,每3~5d调整一次甘精胰岛素的剂量。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的FBG、2h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后患者FCP和PC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12周后FBG达标率为96.7%、2hPG达标率为83.3%(50/60)、HbA1C达标率为85.0%。本研究中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低血糖。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好,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低血糖的风险情况.方法 60例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 mmol/L],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FBG控制在5.5~7.0 mmol/L之间,治疗时间24周,观察治疗后空腹(FBG)及餐后2 h血糖(2 hPBG)水平、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改换治疗方案后患者FBG、2 hPBG及HbA1c均明显低于改换治疗方案前(P<0.05),改换治疗方案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改换治疗方案前(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可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程志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5):490-491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格列美脲加二甲双胍(A组)、瑞格列奈加二甲双胍(B组)及单用二甲双胍(C组)治疗,起始剂量分别为2mg/d、1·5mg/d、750mg/d,服药后4周、8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结果:治疗后3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指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B两组治疗后FBG下降程度明显大于C组(P<0·01),但A、B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血肌苷、血尿酸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8.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在注射门冬胰岛素30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口服,观察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HbA1c、胰岛素用量、BMI(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和HbA1c;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BMI无明显变化、低血糖发生次数较少。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且胰岛素用量少,不增加体重,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对初治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40人,二甲双胍组30人,观察时间为12周(8周剂量调整期,4周维持期)。结果格列美脲降糖有效率87.5%,二甲双胍有效率83.3%,2组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格列美脲组治疗前后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A1c)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由(8.71±2.08)降至(6.43±1.35)(P〈0.01)。二甲双胍对控制FPG有显著差异(P〈0.01),2hPG由(14.36±2.89)降至(12.39±2.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由(6.9±2.12)(P〈0.01)。结论格列美脲对FPG、2hPG均有良好控制,二甲双胍对FPG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经磺脲类治疗失效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磺脲类治疗失效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组用胰岛素(诺和灵30R或5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用药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体重指数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下降(P<0.01),与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脲类治疗失效的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