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髓挥鞭样损伤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髓挥鞭样损伤的受伤特征和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影像学证实伴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的颈髓挥鞭样损伤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6-54个月,平均46.4个月。结果该组患者以交通伤为主,颈椎间盘突出发生在C5-6节段和C4,5节段者最多,突出的椎间盘类型以中央型突出者居多,手术有效率为95%(34/36)。结论 对影像学证实颈髓挥鞭样损伤伴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前路减压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颈胸段脊柱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前路手术疗效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作用。方法:24例颈胸段脊柱损伤患者,损伤部位为C6-T1;损伤类型为椎体爆裂性骨折1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6例,单纯骨折脱位2例。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别行颈胸段前路C7,C6,7,T1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及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通常表现为C8,T1或T2相应节段脊髓神经根症状,其中8例伴有窦性心动过缓,7例出现低血压,6例出现Horner征等交感神经节刺激症状,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内完全融合,其中17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1例伴有交感神经节刺激症状者有所缓解,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Orion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3.
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爆裂骨折12例,随访钢板和钛网位置良好,植骨融合.颈前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爆裂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内固定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与颈前路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情况,研究系统评价中医内固定法与颈前路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方法:将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医内固定法作为实验组60例,颈前路植骨作为对照组60例。经过手术治疗和颈前路植骨治疗2月后,观察疗效。通过Х^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20例患者中,中医内固定法治疗组有效率91.37%,颈前路植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4.69%。经Х^2检验两两比较,中医内固定法激光治疗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颈前路植骨组,P值为0.041。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内固定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用颈前路植骨的有效率。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探讨下颈椎损伤前路减压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对12例下颈椎损伤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损伤节段均获早期稳定,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无内植物松脱及断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颈段骨折脱位病人手术方法选择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23例下颈段骨折脱位病人根据其不同的损伤机制和术前X线,MR检查特点,分别采用前路AO钛板固定或后路张力钛缆固定或前路AO钛板+后路张力钛缆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病人获短期随访,平均8.1个月,病人均能早期活动,进行康复锻炼,无任何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严重骨折及脱位的前路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颈胸段严重骨折及脱位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33.6岁.累及节段包括C6,7 9例,C7~T1 6例.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5例,C级6例.所有患者均行经颈椎低位前方入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31.4个月(14~56 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椎体塌陷和内固定失败.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2.2级. 结论颈胸段严重骨折及脱位经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复位,并重建颈胸段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PCB)的优越性。方法 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后,选用适当型号的一体化颈前路钢板融合器(PCB)置入,不需透视帮助即可拧入螺钉和松质骨碎片植骨。治疗颈椎创伤伴急性椎间盘突出症15例;脊髓型颈椎病14例。术后随访4~33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 在15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12例颈髓不全损伤者基本恢复正常,3例颈髓完全损伤者截瘫无恢复。14例颈椎病术前日本骨科学分(JOA)评分为7~13分,平均为9.6分,术后评分为12~17分,平均15.8分,术后改善率为83.8%。21例患者接受单节段的固定,7例为双节段,1例为三节段固定。无术中并发症发生,仅有1枚螺钉松动部分脱出。供骨部位无并发症。结论 PCB的优点在于防止供骨和植骨部位并发症发生,提供即刻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预防螺钉松动及断裂,并恢复椎间隙高度及脊柱前凸。术后无需使用颈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32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行头颅牵引复位成功8例,其中3例维持牵引1个月后改行头颈胸石膏固定,余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牵引失败,其中14例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复位失败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前路复位失败改行后路切开复位后再前方植骨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切开复位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由于漏诊,伤后8个月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发现颈椎不稳2例,均为仅行牵引复位,未做融合术者.颈前路手术者植骨块术后12周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较好.无内固定并发症,亦无治疗中神经并发症.结论 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是否伴有椎间盘损伤、是否合并后柱骨折、脊髓压迫及损伤情况.对伴有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的单侧关节突交锁者,前路减压复位稳定术是首选方法,对于不伴椎间盘突出者,可试行牵引复位或直接后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前路钢板联合钛网或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在治疗颈椎创伤、脊髓型颈椎病等疾病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5年6月采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联合钛网植骨或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治疗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骨折28例,脊髓型颈椎病17例,颈椎滑脱9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22~69岁,平均50.2岁。结果本组4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植骨均已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无椎间高度的丢失。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术前为7.6(3.3~10.9)分,术后6个月为10.8(7.5~14.9)分,改善率为(57.8±9.7)%;术后12个月为11.2(7.9~15.4)分,改善率为(59.8±9.5)%;术后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38例(80.1%)植骨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显示无内固定物松动,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无椎间高度的丢失。术后6个月47例全部植骨融合。结论颈前路钢板内固定联合钛网植骨或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术后可即刻获得稳定,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明显提高了植骨融合率。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颈前路切除颈椎椎体转移瘤,采用钛网植骨加钢板内固定重建椎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颈前路椎体切除,钛网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颈椎椎体转移瘤。结果:12例均获6~49个月,平均16.2个月的随访。全部病例植骨融合满意,局部肿瘤无复发,内固定物无断裂、松动、滑脱等并发症。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其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颈前路切除转移瘤椎体,钛网植骨加钢板重建切除后椎体,可即刻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良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融合术术后融合节段高度变化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能更好地维持椎体和融合节段高度 ,并有效防止融合节段前方塌陷的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式。方法 对 1 0 2例外伤性及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分别行或不行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周、3、6个月、1、2、3年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以记录融合时间 ,测量融合节段高度。本组平均随访 2年 6个月 (6个月~ 3年 ) ,并与同体相邻节段平均高度作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骨性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为术后 3.8个月 ,均未发现融合节段前方塌陷。经t检验 ,将术后 6个月 ,1、2、3年融合节段平均高度与同体邻近节段平均高度比较 ,两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能较好地保持融合节段高度 ,并能有效防止融合节段前方塌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组对脊柱颈胸段前路手术区域重要血管解剖结构的显示和测量。方法选取100例颈动脉CT血管造影病例行后重组处理,在后重组图像上设定有关重要血管解剖结构测量点,相关测量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重要血管解剖结构测量数值男、女性不同,存在统计学差异。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弓夹角、右颈总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夹角则男、女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组图像能够提供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重要血管解剖结构的三维影像学资料,术前进行重要血管结构的测量,能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直观、立体的图像,对颈胸段前路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枕颈CD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 13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行枕颈部植骨融合 ,并采用枕颈CD内固定。男性 11例 ,女性 2例。年龄 18~ 5 6岁 ,平均 35岁。结果  13例均获随访 5~ 2 0个月 ,平均 10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 ,无 1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枕颈CD系统操作简单 ,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颈椎不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术式.虽然该手术日益普及,但存在假关节形成、颈椎前凸角丢失等并发症[1,2].许多研究表明,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可提高双节段或多节段ACDF的融合率和临床疗效[3],但单节段ACDF是否需要钢板内固定一直存在争议[1,4].本研究通过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价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对ACDF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解答:(1)首先看颈椎骨折是否稳定,如果不稳定考虑手术治疗时,要选择好手术的入路,不管是前路还是后路,以能稳定椎体为最好;(2)要尽可能防止和避免手术中可能加重脊髓损伤的潜在危险;(3)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行后路固定时要进行脊髓照影,术中要对脊髓功能进行监测;(4)术前应明确固定多少节段及融合多少节段,并确定内固定器械。前路减压需行椎体间植骨,单节段椎体间植骨需用钢板螺钉固定;(5)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气管切开;(6)术中的暴露过程可能危及解剖结构,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7)术中最好进行X检查,以确定椎间隙水平和植骨块的位置;(8)术后需行坐位颈椎侧位X线片,以验证其稳定性,如稳定,即可开始康复。  相似文献   

17.
陈旧性颈椎脊髓损伤手术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76例合并不完全性瘫痪的陈旧性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并经颈前路于损伤节段施行减压和植骨融合术。分别于术后3年至12年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以临床症状、体征和影象检查评价其效果。按照Frankel功能分级法,术后神经能提高一级以上者占85.5%(65/76),植骨愈合率达100%。对陈旧性颈椎损伤合并不全瘫痪手术治疗的理论、损伤节段的稳定程度及影响手术远期效果的因素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寰枢椎骨折与脱位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提高上颈椎骨折与脱位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自1987年1月~1997年1月10年间共收治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162例,上位颈椎损伤36例,占颈椎损伤病例的22.2%。其中枕寰关节脱位1例,寰椎横韧带损伤3例,寰椎骨折3例,齿状突骨折或合并寰枢椎脱位26例,Hangman骨折3例。交通事故伤30例,高处坠落伤6例。临床均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有不同程度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者25例。根据损伤类型,分别采用枕颈框架植骨融合术,Brook-Jenkin寰枢椎融合术,齿状突直接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前路椎体双螺钉固定术。所有病例,术前首先行头颈部双向牵引复位。结果36例病人随访6~96个月,平均48个月,X线显示所有病人术后上颈椎稳定性可靠,脊髓受压症状与体征消失。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直接内固定,能保持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过伸性颈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撕裂伤的诊断和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过伸性颈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撕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分布、临床表现、X线和MRI表现、术中椎问盘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和内固定术,依据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ASIA运动功能评分(AMS)和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MRI、X线片均提示不同的病理改变,以椎前阴影增宽、椎前间隙增宽、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及水肿为突出特点.除1例Frankel 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有1~3个等级的恢复.随访9~32个月,平均17.5个月.与入院时相比,术后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AMS明显增高,运动功能恢复率分别为44.9%和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等并发症,固定节段均获得骨件融合. 结论 MRI和X线检查是过伸性颈椎损伤合并椎间盘撕裂伤的重要诊断手段,一旦诊断明确应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临床常见,常由于骨折块的压迫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对于神经功能正常或者完全损伤者采用何种治疗方式最好,目前仍有争议。由于内固定器材的不断改进,前路减压固定融合越来越被提倡和推广。本院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共应用侧前方人路减压、自体肋骨及减压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8例,经过3个月~2年的随访,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