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VMC的发病机制研究迄今未完全明了,西医药尚无良策。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学”风温”“湿温”“心悸”“胸痹”等范畴。中医学对此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之处,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有着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高、病程较长,中医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对病因病机认识和辨证论治缺乏统一性,整理了运用中医思维认识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况,便于临床提高疗效.且目前大量的中药的实验研究为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从中医文献描述认为属于“悸”“忡”范畴,因本病所表现的症状以心跳,胸闷,气短,脉结代等为特征。从临床观察多数患儿有发烧病史,或有热性病史,或急性热病的感染史,在热退后(或高烧,低烧其间),出现面部失泽,或苍白或暗而不荣,精神较弱,身倦乏力,自汗,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为病毒侵犯心脏后引起心肌局灶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尤以小儿及青年多见。其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心衰、休克。本病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现做如下概述。1 病因病机 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多数医家认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周氏认为本病主要原因为感受外邪,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体的正气,故在全过程中始终表现着正邪盛衰和阴阳消长的病理变化。张氏等认为本病因素体不足,复感温热毒邪,内舍于心所致,正如叶天上所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寒温失调、劳倦过度、情志刺激、起居失常为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间质炎性改变。本病比较常见,因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多因治疗不当而缠绵难愈。我们采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5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8例,诊断可靠,均符合《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参考标准 》[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4~50岁,平均27.8岁;病程3~30d,平均12.6d。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13~48岁,平均26.7岁,病程2~32d,平均…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学似无特定的病名与本病相对应,目前国内临床上仍以病位结合病性或以主证来确立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总结病毒性心肌炎的演变规律,明确中医中药在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方面的临床施治原则。方法:选择2011年3月份至2012年1月来我院救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108例,根据中医辩证施治原则,将10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别划分为心脾两虚型共32例、气阴两虚型58例、胸阳痹阻型10例和痰火扰心型共8例,分别对症治疗,所用中药1剂分2次加水煎至300ml,混合后分为2次温服;15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以连服2—3个疗程;所有患者可以同时常规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若发现并发症,则进行常规处理。结果:(1)总有效率:治愈56例(51.9%,56/108),有效47例(43.5%,47/108),无效5例(4.6%,5/108);(2)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恢复正常99例(91.7%,99/108),有效4例(3.7%,4/108),无效5例(4.6%,5/108);(3)心电图ST—T波改变情况:恢复正常103例(95.4%,103/108),有效4例(3.7%,4/108),无效1例(0.9%,1/108)。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比较理想的总有效率,同时控制心律失常、心电图ST—T波异常方面也拥有不俗的临床效果,值得f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辨证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药为主辨证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严重心律失常加心律平和阿托品,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0例对比,两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3%,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中药为主治疗本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随访6个月 ̄34个月结果,单纯西药治疗后遗留心律失常人数多于中药为主治疗者。  相似文献   

10.
心肌炎后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常因复感外邪、情绪变化、过劳等诱因 ,致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笔者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多年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程长短及感邪轻重等不同因素 ,对本病的诊治积累了一些粗浅体会 ,现予以介绍 ,敬请同道指正。1 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心肌炎为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原虫及其它因素引起的心肌实质或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 ,心肌纤维发生退行性变或坏死。其中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中医认为心肌炎由外感温热毒邪所引起。《内经》有“复感于邪 ,内舍于心”之说。根据…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辨证分三期:邪毒亢盛、邪毒正损、正气亏损期。心阳虚衰宜益气温阳,行瘀复腹脉;气滞血瘀宜补气通阳。行瘀复脉。  相似文献   

12.
免疫性不孕指的是由于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或者同种免疫所引起的不孕症。在所有的不孕症中有30%左右因免疫因素而发。在免疫因素中主要以抗精子、子宫内膜、卵巢等为多见。在西医治疗手段中,多以免疫抑制疗法为主,但是效果不明显。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治疗结果。文章对免疫性不孕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70例均符合 1 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其中男 2 2例 ,女 48例 ;年龄 1 7岁~ 48岁 ,平均 32岁。均经心电图检验证实 ,其中 1 8例作过 2 4 h动态心电图。合并多源性室性早搏 2 4例 ,房性早搏 32例 ,房颤 2例 , 度房室传导阻滞 8例。中医辨证 :热毒浸淫型 2 8例 ,症见心悸 ,气短 ,发热 ,口干口苦 ,乏力 ,舌红苔黄 ,脉数。气阴两虚型 30例 ,症见心悸气短 ,时作时止 ,倦怠懒言 ,头晕目眩 ,遇劳则甚 ,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 ,脉细数。瘀血阻络型 1 2例 ,症见心悸不宁 ,入夜较甚 ,舌黯边有…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辨证分型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一种心脏疾病。笔者对15例进行治疗观察,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原因是特异性温毒,其具有潜藏感染的特点,临床症状常见假象,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线贯穿于病程始终。现就拙见介绍如下。1病因为特异性温毒对于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有认为是风热者,亦有认为是风湿及温毒者。如果我们从临床角度去剖析一下就可看出,用这些病因来解释本病的发生似有不妥。因为风热之邪引起的热降心包证,其病理为痰热阻闭心之包络,症状为壮热、神昏、舌霆、肢厥等,病变部位在心之窍络而不在心肌,症状亦相差甚远;反之,引起心肌炎的病邪很少出现此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及心肌酶谱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56/6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56/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体征,降低心肌酶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国熙 《中医药学刊》2005,23(4):613-615
分析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中、后期的病机及相关病理改变,认为本虚标实、正气不足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主要因素。治疗上早期邪盛正已虚,当以祛邪为主,如邪气已退,则必须扶正,佐以清理余邪,切勿伤及元气;中、后期邪退正虚须益气养阴,若心阳受损,应及时温补心阳,甚则回阳救逆:病久瘀血郁于脉络则应补气活血以使心脉正常运行。最后指出: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需抓住各期特点.分清虚实。做到辨证明确,用药恰当,方能控制病情发展,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萍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52-1452
病毒性心肌炎(vm)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渗出等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或心律失常的一种疾病。如果治疗方法不得当,多反复发作心力衰竭、严重心律紊乱,或心脏成进行性扩大,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最终不治而死。笔者根据瘟病学说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理论及“子午流注”理论,提出了辨证分型配合中药贴服的治疗方法,疗效颇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卫气营血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医温病学理论提高了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发展、转归认识。急性期的治疗可按卫分、逆传心包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治疗可分为气营两虚、瘀血阻脉两型。  相似文献   

20.
<正> 笔者自1984年1月以来,以中医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9例中,男21例,女2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4岁,平均37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15天;全部病历均符合1987年全国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