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6,(2)
目的观察山麦健脾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多酶片,3次/d,治疗1个月。治疗组口服山麦健脾口服液,3次/d,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50例,治愈4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治愈28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山麦健脾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起效快、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普瑞博思治疗小儿神经性厌食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儿厌食是儿科临床常见而又较为棘手的问题.笔者采用胃肠促动力药普瑞博思治疗5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病例来源于我院1995年4月至1996年6月儿科门诊共100例。(2)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核酪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20例给予核酪口服液,对照组118例给予转移因子。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呼吸道症状减轻.发病次数明显减少。两组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核酪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可靠,且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方法对60例厌食患儿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同时通过辨证以中药制剂配合治疗,疗程7 d,观察各证型及总体疗效。结果 60例患儿痊愈4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以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行之有效,且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文献中有关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的情况,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2000-01-01/2010-12-3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CBM),对厌食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捏脊操作时间、疗程及疗效方面进行文献归纳、整理。结果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共40篇,多通过临床症状自拟诊断标准;单纯以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8篇,结合药物内治法、推拿针刺等外治疗小儿厌食32篇;捏脊操作多以7次为1个疗程;在捏脊过程中配合其他疗法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结论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林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11,(3)
目的观察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3例厌食患儿采用中药经皮给药方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5 d,观察患儿的食欲、食量以及呕吐、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83例病例中,痊愈48例,好转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57%。其中辨证为脾运失健43例,痊愈26例,好转16例,无效1例;脾胃气虚为37例,痊愈22例,好转12例,无效3例;脾胃阴虚为3例,均无效。结论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易被患儿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及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小儿厌食患儿全部给予针刺四缝穴及捏脊治疗,每周针刺1次,捏脊2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食欲与食量的变化。结果显效6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无效7例,无效率7.9%。结论针刺四缝穴与捏脊疗法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永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3):199-200
厌食是儿童摄食行为异常的一种疾病 ,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生 ,但以 1~ 6岁小儿多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本病发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 ,且以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 ,因而被认为是富裕社会儿童主要摄食问题之一。本病迁延日久 ,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一、病因病理一般来说 ,引起厌食常见原因有 2种 :一种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 ,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结核或其他急慢性感染等全身性疾病 ,锌、铁等微量元素缺乏等 ;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厌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赖氨酸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四缝穴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55/60)和75.0%(4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hrelin表达以及不同幽门螺杆菌(H.pylori)毒力基因型在H.pylori感染患儿厌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H.pylori感染患儿60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厌食(n=30例)和非厌食(n=30例)组。应用RT-PCR方法检测胃黏膜Ghrelin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儿以及厌食患儿在H.pylori根治前后的差异。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所有患儿的H.pylori毒力cagA/vacA基因并分型。结果 H.pylori感染厌食患儿胃黏膜GhrelinmRNA表达低于非厌食患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厌食患儿H.pylori根治后Ghrelin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根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儿食欲改善,体质量增长显著。厌食与非厌食患儿感染的H.pylori均为Ⅰ型毒力株,厌食患儿的cagA m1阳性率高于非厌食患儿,厌食患儿的H.pylori基因型以s1/m1多见。结论 Ghrelin在H.pylori感染厌食患儿中表达降低,而H.pylori根治后表达升高,H.pylori可能通过影响Ghrelin分泌而导致厌食;毒力较强的H.pylori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厌食症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儿童厌食症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50例厌食症儿童 (病例组)和150例正常儿童 (对照组)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儿童厌食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添加辅食月龄、喂养方式、儿童是否喜欢肉食、是否喜欢蔬菜、是否喜欢咸食、是否常进食零食和/或饮料、是否边吃边玩、家长是否要求儿童按时进食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添加辅食时间晚 (OR=5.408)、常进食零食和/或饮料 (OR=11.813)、喜欢边吃边玩 (OR=6.654)是儿童厌食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喜欢肉食 (OR=0.093)、喜欢蔬菜 (OR=0.272)以及家长要求儿童按时进食 (OR=0.079)是儿童厌食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适时添加辅食、合理膳食、培养儿童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儿童厌食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运脾学说是调整小儿脾胃功能的重要法则。江育仁教授依据小儿时期脾常不足的体质特点,提出在治疗儿童脾胃病时需掌握病情的本质,时时以维护脾气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脾法。经过系列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运脾法在治疗小儿厌食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儿童厌食和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兰州市二城区三所幼儿园和三所小学2~12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母亲孕期、出生、喂养和睡眠情况及父母一般情况等,共发放问卷1 8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560份,回收率86.7%.结果 调查儿童中厌食375人,发生率为23.9%,其中48%同时合并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儿童330人,其中54.5%合并有厌食;厌食合并睡眠障碍儿童180人,发生率为11.5%.两者的发生主要与母亲孕期的睡眠、心情、饮食、生产情况,辅食的添加时间,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结论 厌食和睡眠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儿童期的厌食和睡眠障碍与母亲孕期、围生期因素及早期的喂养有关,提示早期干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神经性厌食症儿童的个性特点。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少年 )对 36例神经性厌食症儿童 (观察组 )及 40例健康非厌食儿童 (对照组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E量表均分低于对照组 ,经统计处理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N量表均分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处理 ,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P ,L量表相比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观察组个性为内向不稳定型。提示持有此个性儿童容易出现神经性厌食症 ,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可提高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平味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加味平味汤(厚朴、苍术、陈皮、炙甘草、太子参、白术、茯苓、藿香、木香、葛根、鸡内金、焦三仙)煎服;对照组28例,予儿康宁口服治疗。均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平味汤治疗小儿厌食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李卫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3(6):555-556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以往单纯用西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有些患儿疗效不理想。2004~2006年我科对儿科门诊厌食症患儿82例采用了中西药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厌食症可能的发病机制,观察厌食儿童B超胃排空变化,同时观察口服多潘立酮对其的治疗效果。方法:45例厌食患儿,给予多潘立酮口服每次0.3mg/kg,3次/d,共3周,42例病人于治疗前后进行B超胃排空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另设对照组30例。结果:正常儿童与厌食儿童胃动力学指标有明显差异,厌食儿童治疗前后胃动力学指标亦有明显差异。结论:厌食儿童存在胃电节律紊乱,多潘立酮可明显改善厌食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