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慈禧保元固本膏治疗肾阳虚证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薛宏伟,孟祥智黑龙江中医学院第一附院赵立刚我们自1992年8月至1994年4月应用清宫慈禧太后保元固本膏原方,采用传统工艺制成膏剂,贴脐部,治疗以肾阳虚为主证的息者49例,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鼠心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心肾阳虚证是中医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证,本实验研究欲建立与临床相应的大鼠心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方法:从对中医心肾阳虚证的模拟入手,依据相关中医理论及心肾阳虚证的症状、体征,将大鼠甲状腺切除并ip阿霉素,从而造成大鼠心肾阳虚模型。结果:大鼠甲状腺切除并ip阿霉素后,动物左心室功能明显减退且甲状腺功能显著性低下,以及伴畏寒、蜷缩、呼吸微弱等,出现了非常类似人类心肾阳虚证的主要症状,认为该方法可造成大鼠心肾阳虚模型。结论:大鼠甲状腺切除并ip阿霉素后,动物的症状、体征能体现所模拟的心肾阳虚证型,可将该方法作为中医心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根据肾阳虚证的证候诊断标准研制的流程,整理文献资料、已有标准检索查新所得条目,筛选现有肾阳虚证相关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条目,为肾阳虚证诊断标准的制定提供精确的辩证要素。方法 检索现有肾阳虚证诊断标准研究相关的文献、教材或专著,形成肾阳虚证诊断标准条目筛选库,依据术语的规范性、单义表达等条目筛选的一般要求,对条目术语进行规范和统计。结果 通过对截止目前查询到的21个诊断标准的249个症状术语规范后统计,共简化得到131个症状,将其分为5个准则层。结论 对现有肾阳虚证诊断标准中症状条目进行术语表达规范和分类,筛选出肾阳虚证诊断标准中的主要症状,有利于肾阳虚证诊断标准制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基础理论指导。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0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经电子内镜下行套扎术,术后4周对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要素进行分析。结果:EVL后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为多见,而肝气郁结证为最少见;男性患者证型主要集中在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P0.05),女性患者证型主要集中在肝肾阴虚证、血瘀阻络证(P0.05);肝肾阴虚证与51~60岁年龄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61~70岁年龄呈正相关;术后8个月,以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其中肝肾阴虚证明显多于其他各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以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为主,3个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个月,以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水湿内阻证、脾肾阳虚证为主,4个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发展过程中,肝肾阴虚证比例随术后时间增加而减少(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大鼠肝、肾组织脏器的肾阳虚证标志蛋白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给药组3组,对其肝、肾组织蛋白质提取液分别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根据右归饮与肾阳虚证的方证相应关系,把右归饮将模型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调节为正常表达的那些蛋白质判定为肾阳虚证标志蛋白质。结果:在给药组的肝、肾组织中分别发现28和31个右归饮调节为正常表达的蛋白质点,这些蛋白质点即为肾阳虚证标志蛋白质。结论:以右归饮与肾阳虚证方证相应关系作为切入点,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寻肾阳虚证标志蛋白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肾阳虚证证候特征、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探索影响CKD肾阳虚证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2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获得肾阳虚证组99例,非肾阳虚证组126例。总结肾阳虚证组症状、舌脉及兼证,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归纳证候特征,运用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肾阳虚证组、非肾阳虚证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尿蛋白、尿葡萄糖、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生活习惯、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证候相关性分析。结果 CKD肾阳虚证患者高频症状是腰部酸痛、畏寒喜暖、精神萎靡、腰膝畏寒等。脉象以沉脉、细脉、弱脉为主,舌象中以白苔、暗淡舌、薄苔、腻苔为主。因子分析获得13个公因子分为5类,发现肾阳虚证患者症状病位在四肢尤以下肢为主、心胸、膀胱、肌表和胃部,病性表现主要是虚寒、气虚、水饮及血瘀。聚类分析可聚为11类,反映了肾阳虚证患者以气虚、血瘀和水饮停滞为主的舌脉及症状表现,证候体现病位特征集中在肌表、四肢、脾胃、耳窍、心神和膀胱等,总体而言病性表现与因子分析基本一致,一派虚寒衰弱表现兼有水饮、血瘀表现。频数分析也显示常见兼证证候要素主要包括气虚证、饮停证、寒湿证、血瘀证。与非肾阳虚证组比较,肾阳虚证组CKD 3-5期出现比例更高,肾功能尿素氮明显增高(P<0.05),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P<0.0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尿蛋白定性等级明显提升。此外,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不运动或很少运动、存在饮食偏嗜是CKD肾阳虚证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KD肾阳虚证症状表现在病位病性表现上均具有相应特征,其中医证型与其对应的生物学指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肾小球滤过率、尿素氮和尿蛋白等能够一定程度反映CKD肾阳虚证的证候内涵,生活中相关危险因素能够影响CKD肾阳虚证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共同的血浆蛋白差异表达进行研究,挖掘肾虚证的本质。方法 对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和健康正常人进行蛋白芯片表达谱的比较研究。结果 选取典型肾阴虚证5例、肾阳虚证5例、正常健康人6例进行蛋白芯片检测,与正常健康人对比,获得2组间共同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BMP-5。结论 肾阴虚、肾阳虚证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差异蛋白,这可能是2者均有肾虚的表现有关,这为探讨肾虚证的发生机制,特别是在蛋白水平的改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肾病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并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肾阳虚是CKD的重要病机,肾阳虚证与CKD的发展过程具有密切联系。肾阳虚证是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中的重要证候之一,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的作用,若肾阳不足,对各脏腑的温煦功能减弱,则出现肾阳虚证,以畏寒肢冷,面色?白或黧黑,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弱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相关研究,从动物模型及组织病理学、水液代谢、神经内分泌、生化代谢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分析其异常变化,并深入探讨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证候标准化研究和治疗研究,分别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方面对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研究思路与方向,为将来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肾阳虚证的本质一直是中医的研究重点,基因芯片技术为肾阳虚证的微观整体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基因表达谱研究主要包括肾阳虚证皮质酮大鼠和肾阳虚证"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的基因表达谱研究。临床肾阳虚证基因表达谱研究包括肾阳虚体质青少年差异表达基因研究、肾阳虚骨关节炎基因表达研究、典型肾阳虚家系基因表达研究、老龄肾阳虚证基因表达谱研究。针对肾阳虚证基因表达谱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路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热毒炽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各证型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的关系。结果:脾肾阳虚证的抗心磷脂抗体值最高,气滞血瘀证的雷诺氏现象最明显,甲皱微循环积分最高。  相似文献   

11.
肾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肾阳虚证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的证候,肾阳虚证的本质一直是中医的研究重点。中医肾进行现代医学的研究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许多学者已经通过多种的研究手段,从整体功能到形态学变化,从组织器官水平到细胞分子水平对肾阳虚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各方面的研究表明,肾阳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准辩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5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辩证分型为脾阳虚证、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血瘀证、湿浊证,分别采用实脾饮加减;真武汤加减;右归丸合水陆二仙丹加减;杞菊地黄汤加减;五味消毒饮合五苓散加减;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半夏泻心汤舍五苓散加减。结果:3个月后总有效率达94.72%。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肾阳虚证本质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明清以来,中医一直认为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与命门本同一气,为人身阴阳消长之枢纽。肾阳主导一身之阳气,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出。因此肾阳虚证的本质一直是中医的研究重点。60年代,上海第一医学院发现肾阳虚证患者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普遍低于正常值。沈自尹提出了肾阳虚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NEIS)有关,肾阳虚证在下丘脑-垂体-靶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胸腺)轴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且主要的发病环节在下丘脑(或更高级)的调节功能紊乱。同时认为老年人生理改变和肾阳虚证甚为相似,肾阳虚证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未老先衰。在建立肾阳虚证动物  相似文献   

14.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规范化研究中诊断指标选择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尚未建立公认的、规范的对动物模型肾阳虚证的评价标准。总结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诊断包括症状、病因、治疗、客观指标、相关因素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模型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前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诊断指标的一个规范化的设想,从一般状态观察及试验检测、客观指标、药物反证三个大的方面进行模型的诊断,为今后肾阳虚动物模型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及中医证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中医证型。方法:对中山地区250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250名非骨质疏松症者进行腰椎双能X线扫描测定骨密度,利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调查表和中医证侯调查表进行了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调查。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非骨质疏松症志愿者,在中医证型的调查中发现,肾阳虚和脾肾阳虚发病率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较高,肾阳虚型、肾精不足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正常同龄人相比下降,该病患者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脾肾阳虚为主,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患者的骨密度,还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肾阳虚证DNA消减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re hybridization,SSH)构建汉族人糖尿病肾病(dialbetic nephropth1y,DN)肾阳虚证DNA消减文库。方法:选择汉族人DN且中医辨证为肾阳虚证的患者以及正常人作为其对照组,进行正向和反向消减杂交。用硅胶法抽提血白细胞DNA,用RsaI酶切基因组DNA成大小不等的片段,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连接,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PCR产物与U载体连接,经蓝白斑筛选后,再用PCR方法插入片段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构建DN肾阳虚证DNA消减文库。结果:用SSH方法筛选出了DN肾阳虚证的差异DNA片段,得到600个白色克隆,再经PCR方法快速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从而成功地构建了DN肾阳虚证的DNA消减文库。结论:SSH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分离差异DNA片段以构建。DN肾阳虚证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克隆DN肾阳虚证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肾阳虚证候在不同慢性肾脏病(CKD)病程阶段和时间演变中的变化特征,从而探索肾阳虚证候在CKD中的演变规律。方法 按照相关标准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集256例CKD患者的证候信息,制定“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评价量表”,利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SPSS Modeler 18.0软件、Gephi 0.9.2软件和R 4.2.1软件,采用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概率转移矩阵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CKD各期人群的证候信息及1周年时的证候变化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并对各期患者的肾阳虚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在CKD人群中,女性中的肾阳虚证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1),65岁以上人群中占比高于65岁以下人群,并且随着肾病进展,肾阳虚证人群比例上升,CKD Ⅳ~Ⅴ期人群中的肾阳虚证比例显著高于CKD Ⅰ~Ⅱ期(P<0.01)。CKD Ⅰ~Ⅴ期,暗淡舌频率持续升高,胖大舌和齿痕舌在CKD Ⅲ期以后频率升高,厚苔和腻苔在CKDⅤ期位居频率分布的前3位,在CKD Ⅲ期以后,位居频率分布前3位的全是以肾阳虚证为特征的弱脉、沉脉和细脉。舌脉复杂网络分析显示CKD终末期患者的核心舌脉特征是齿痕舌、白苔、沉脉和细脉。症状频数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畏寒喜暖、膝软乏力、形寒肢冷是CKD Ⅰ~Ⅲ期肾阳虚证患者症状频率分布位居前3位的主要症状,在CKD Ⅳ~Ⅴ期,困倦乏力、水肿、夜尿频多等阳虚水泛的表现成为特征性症状。水肿、面色晄白、腰膝酸软、便溏、精神萎靡症状的积分及肾阳虚证总积分随疾病进展逐渐升高,在CKD不同阶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性证素频数分析显示,随着疾病进展,阳虚证、痰湿证、血瘀证、浊毒证频率逐渐升高并且在CKD不同阶段分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阳虚证是贯穿CKD各期的核心证素,是CKD的主要证素类型,而痰湿证、血瘀证和浊毒证等兼证在CKD中后期逐渐显现。在CKD肾阳虚证人群中,作为兼夹证的痰湿证、血瘀证和浊毒证在不同CKD阶段的分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随着疾病进展,痰湿证、血瘀证、浊毒证和饮停证这些兼证与肾阳虚证的关联程度逐渐增强。比较CKD肾阳虚证在1年内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病位以肾为中心,在脾、胃、心和肝之间传变,肾阳虚证有23.81%的概率向气虚相关证候(脾肾气虚、肝郁脾虚和心气亏虚)转化,23.79%向阴虚相关证候(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和肝胃阴虚)转化,9.52%向湿证相关证候(痰湿内阻和风湿痹阻)转化。而脾肾气虚证有20%向肾阳虚证转化,气虚血瘀证有33.33%向肾阳虚证转化。结论 随着CKD Ⅰ期进展到CKD Ⅴ期,肾阳虚症状的严重程度在逐渐加重,肾阳虚证候特征逐渐显著,并且痰湿、血瘀和浊毒等实邪证素在逐渐增多。随着时间的变化,CKD肾阳虚证有向气虚、阴虚和湿证相关证候演变的趋势。这些规律的发现,为CKD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8.
桥本甲状腺炎是导致甲减的主要病因,桥本甲减多以甲状腺肿大、畏寒、倦怠乏力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为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的“瘿病”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水土等因素相关。本文以郑钦安的“阳主阴从”理论为探讨的基本点,认为桥本甲减的主要病机是肾阳虚,在疾病的进展中可涉及脾阳和心阳,由此将桥本甲减分为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以及阴阳两虚证四种证型以探析桥本甲减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KD)肾阳虚证与线粒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DKD患者56例,糖尿病(DM)患者28例,采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依据中医肾阳虚证诊断标准将DKD患者分为肾阳虚证组与非肾阳虚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线粒体损伤指标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DM组相比,DKD组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水平明显更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更高;线粒体损伤指标ATP、SOD水平随DM病情发展呈降低趋势,MDA水平呈升高趋势;ATP与SOD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MDA与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与DKD非肾阳虚证组相比,DKD肾阳虚证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明显更低,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明显更高;线粒体损伤指标ATP、SOD水平明显更低,MDA水平明显更高;DKD肾阳虚证积分与ATP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结论:随着DM患者肾功能下降,线粒体损伤程度加重,线粒体损伤可能参与了DM到DKD的发展。肾阳虚证积分与线粒体损伤指标MD...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综合中医、西医之长对其进行研究,有效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与提高其疗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特点、发病病机、中医辨证与微观辨证三方面对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进行探析,从证候研究与疗效评价阐释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现代应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阐释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特点,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