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嘌呤醇药疹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所致药疹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 7例别嘌呤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与同期住院的 112例其它药物所致的药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 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 70 .2岁 ,重症药疹的发生率为 71%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剂量平均相当强的松 90 .5 mg/日 ,总疗程平均 35 .5天。与非别嘌呤醇药疹相比 ,老年人的发病率、重症药疹的发生率、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剂量及总疗程有明显差异 (P<0 .0 1)。结论 别嘌呤醇药疹多表现为重症药疹 ,常见于老年人。治疗中皮质类固醇激素用量较其它药疹大 ,及时给予适当的支持疗法可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药疹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6例别嘌呤醇药疹患者, 从性别、年龄、潜伏期、皮疹类型、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病程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别嘌呤醇药疹多发于中老年男性, 潜伏期长, 皮疹类型以重症药疹居多, 多伴有肝肾受累, 糖皮质激素是首选治疗药物. 结论别嘌呤醇药疹是较严重的疾病, 及时停药, 早期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蒋献  阳眉  郭在培 《中国药业》2003,12(2):73-74
目的:分析别嘌呤醇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别嘌呤醇药疹,从年龄、性别、潜伏期、皮疹类型、白细胞、肝肾功能异常、治疗方法及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别嘌呤醇药疹多发于老年男性,潜伏期长,皮疹类型多样,多有肝、肾受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效。结论:别嘌呤醇药疹在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时要注意早期、足量、疗程够、减量缓慢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人因别嘌呤醇所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以"别嘌呤醇and药疹and临床分析"为关键词,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表的中文文章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有关别嘌呤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15项临床研究中的314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236例,女7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8.65岁,平均潜伏期为29.70d。别嘌呤醇药疹中,重症药疹的发生率为52.61%,以剥脱性皮炎型发生率为最高。临床表现中发热发生率为81.52%,血白细胞数目异常占51.81%,肝功能损害占57.38%,肾功能损害占47.13%。别嘌呤醇药疹的治愈率为84.42%,病死率为6.52%。最常见的死因是肾功能衰竭,占47.83%;其次是各种感染,占34.78%。平均住院时间为32.61d。结论我国别嘌呤醇药疹的发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潜伏期长,重症比例大,病程及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别嘌呤醇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别嘌呤醇为临床常用的抗痛风药物之一,不良反应偶有腹泻、间歇性腹痛、低热、暂时性转氨酶增高、皮疹、齿龈出血、胃、唇及口部溃疡等,但严重的过敏性剥脱样皮炎尚少见。现将所见1例因服用别嘌呤醇而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反应,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7a。因痛风po别嘌呤醇01g(上海延安制药厂,规格:01g,批号:980201)1d后出现全身红色皮疹,瘙痒;右眼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咽痛,发热,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收治入院。查体:T387℃,P85次/min,患者全身弥漫性分布暗红色粟粒到蚕豆大小斑疹、斑片,多数融…  相似文献   

6.
病例:患者,男,54岁。因痛风于2005年7月29日至8月17日口服别嘌呤醇治疗。8月15日起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2℃,自服对乙酰氨基酚片(百服宁)退热。8月20日晨体温升至40.2℃,双眼睑出现红肿,双手掌、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红斑及少量水疱,口服利巴韦林与清开灵,治疗期间双眼、口腔、外生殖器渐出现糜烂。8月21日口腔糜烂渐加重,进食疼痛,出现频繁呃逆、胃部不适(曾呕吐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所致重型药疹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对策.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例别嘌呤醇致重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男性患者经综合处理,分别于住院29天、35天病情好转而出院,1例病情危怠而转住某省级医院进一步救治,经随访,患者终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抗痛风药别嘌呤醇致重型药疹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可能与其化学结构有关,是机体对别嘌呤醇的一种超敏反应,也有非变态反应机制参与,足量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应是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别嘌呤醇是治疗痛风常用的药物之一,别嘌呤醇可引起药疹。重症药疹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有效的护理可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现对2004-02~2005-02收治的6例口服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祁素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997-997
重症药疹在临床上虽然较少见 ,但是此类型药疹除皮肤粘膜损害严重外 ,均伴有明显的高热 ,水电解质紊乱 ,全身衰竭等症状 ,有的伴有肝肾严重损害等 ,可随时危及人的生命。笔者近年来收治16例重症药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为1992~2000年门诊就诊者 ,男11例 ,女5例 ,年龄21~56岁 ,9例为大疱性表皮萎缩坏死型药诊 ,5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2例为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药物依次为卡马西平 ,别嘌呤醇 ,氨基比林 ,去痛片 ,磺胺药中的复方新诺明尤为多见。16例患者临床均有高热 ,…  相似文献   

10.
别嘌呤醇致严重药疹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我院收治别嘌呤醇致严重药疹死亡 1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女性 ,79岁。因全身皮疹 4个月、加重半月于 2 0 0 1年 12月 4日入院。患者曾有痛风、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房颤史。曾于4个月前服别嘌呤醇后全身皮疹伴发热 (服药 2 9天后发疹 )收治我院 ,经甲基强的松龙、补钙、抗过敏等治疗好转出院 ,期间因激素减量过快 ,皮疹反复 4次。体检 :全身浮肿 ,颜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弥漫红斑、斑丘疹 ,斑片伴糠秕样脱屑 ,双手皮肤手套状脱屑。心肺 (一 ) ,腹 (一 )。期间出现会阴部及口腔粘膜糜烂、溃疡 ;反复后右上腹疼痛 ,腹部 CT示急…  相似文献   

11.
别嘌呤醇药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周萍  朱红明  张长宋 《海峡药学》2010,22(6):239-240
目的分析引起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类型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来,即2006年~2008年38例重症药疹住院病人用药、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致敏药物中以抗生素和别嘌呤醇分别占据首位及第二位,导致重症药疹的原因多数是由于感冒或各种明确或怀疑感染用药引起使用抗生素,因痛风及高尿酸使用别嘌呤醇。结论合理用药不仅对减少重症药疹的发生,同时也为患者再次用药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别嘌呤醇引起的重症药疹引起重视。治疗应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别嘌呤醇(别嘌醇,allopurinol)的化学结构类似次黄嘌呤,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尿酸合成减少,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并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的沉积.临床可用于治疗痛风,也用于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等在化疗或放疗时所引起的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14.
别嘌呤醇 (别嘌醇 ,allopurinol)的化学结构类似次黄嘌呤 ,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使尿酸合成减少 ,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 ,并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的沉积。临床可用于治疗痛风 ,也用于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等在化疗或放疗时所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别嘌呤醇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药疹。近年来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增高 ,由别嘌呤醇引起的药疹也相应增多。别嘌呤醇药疹的病情重、潜伏期长、易复发和死亡率高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 别嘌呤醇药疹的特点药疹是常见的药源性变态反应 …  相似文献   

15.
别嘌呤醇所致药疹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燕妮 《海峡药学》1995,7(3):113-113
别嘌呤醇所致药疹具有潜伏期长.皮损反应笃重,全身症状及内脏损害多见,病程迁延反复等特点.因此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对控制药疹、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本文介绍1例别嘌呤醇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因激素使用欠妥,最终导致右眼内容物剜出的失误教训,观介绍以供同过借鉴.1.病例介绍:患者陈××,男,52岁.1994年12月24日因痛风服别嘌呤醇.1995年1月20目前后出现全身红斑丘球伴病痒,于2月6B就诊我科,诊断为别呢吟田致麻疹样型药疹.也停跟别国吟四,于息斯敏等治疗,无好转.于2月8日复诊,收住人院.体检:全身皮肤弥漫性红斑丘…  相似文献   

16.
尹涛  钟连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63-164
目的 分析64例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64例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是解热镇痛药,其次是抗生素和抗癫痫类.最常见的重症药疹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重症药疹的预后与药疹类型、是否并发内脏损害有很大关系.结论 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重症药疹治疗成功的关键,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联合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是最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29-2429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疗的重症药疹患者48例诊治情况。结果:抗癫痫药所致药疹为第一位,其次为抗生素和抗痛风药,解热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小。患者的预后与病情轻重、基础疾病、年龄、糖皮质激素总量有关。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应早期应用大剂量,有效后快速减量。  相似文献   

18.
别嘌呤醇是治疗痛风的首选药物,也是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临床使用较为广泛。别嘌呤醇为次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能够减少尿酸合成并降低血中尿酸浓度。别嘌呤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该药引起的严重药疹临床屡见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与致敏药物的关系以及重症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53例因重症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是抗菌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和别嘌醇等。抗菌素、解热镇痛药引起的重症药疹预后较好,卡马西平、别嘌醇引起的重症药疹潜伏期长、预后较差。结论对重症药疹患者应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加强支持疗法,这是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郑小帆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635-2636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37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重症药疹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6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2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9例。在致敏药物中,解热镇痛类药物和镇静催眠抗惊厥药占首位.其他依次为抗生素、别嘌呤醇及其他类药物。结论:重症药疹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到正规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时间以及内脏受累的程度有关。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联合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快速控制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