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MRI不同序列在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在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8月~2006年12月间的45例骨挫伤患者行MRI检查,MRI扫描前均经CR、DR或CT扫描证实没有发生骨皮质的断裂与移位。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使用SiemensNovus1.5T超导MRI机器,脊柱扫描使用肢体线圈,膝关节扫描使用膝关节线圈,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扫描。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序列(SE)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梯度回波序列(FL2D)T2WI、脂肪抑制序列T2WI。[结果]自旋回波序列(sE)T1WI检出44例,检出率为97.7%,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检出37例,检出率82.2%,梯度回波序列(FL2D)T2WI检出24例,检出率75%,脂肪抑制序列T2WI检出45例,检出率100%。骨挫伤检出率脂肪抑制序列T2WI高于TSET2WI(P〈0.05),TSET2WI高于FL2DT2WI(P〈0.05)。骨挫伤高场MRI信号改变主要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rISET2WI呈等高信号,FL2D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T2WI呈明显高信号。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结论]对于骨挫伤脂肪抑制序列T2WI检查好于TSET2WI及FL2DT2WI,与SE T1WI相结合能够更敏感的发现骨挫伤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钆喷酸葡胺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Gd-DTPA 3D FSPGR)MR动态增强成像在胰腺癌诊断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手术前2周行MRI检查。MRI序列包括脂肪抑制梯度回波T1W(GRET1W)、快速自旋回波呼吸门控脂肪抑制T2W(FSERGT2W)、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SSFSE T2W)、单次激发自旋快速回波MRI胰胆管成像(MRCP)和Gd—DTPA 3DFSPGR MRI动态增强。回顾性分析胰腺癌的MRI征象,根据肿瘤病灶特征、局部侵犯、血管受累和转移情况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2例中MRI正确诊断29例,准确率达90.6%。肿块检出率:脂肪抑制GRET1W FSE RG T2W序列为84.4%(27/32).Gd—DTPA 3D FSPGR动态增强成像为93.8%(30/32)。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胰周血管受累、胰周侵犯评价准确性分别为87.0%(20/23)、87.5%(21/24);对淋巴结、肝脏转移和腹膜癌变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0.0%(12/15)、88.9%(8/9)及83.3%(5/6)。3DFSPGR动态增强MRI认为手术可切除8例,实际术中切除7例;24例认为不可切除,实际手术不可切除23例;判断胰腺癌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7.5%、95.8%及93.8%。结论Gd-DTPA 3D FSPGR MR动态增强成像提高了胰腺癌的肿瘤病灶及转移灶的检出和定性诊断,评价胰周侵犯和胰周血管受累情况准确性高,判断其手术可切除性准确率亦高。MRI动态增强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四肢关节专用低场强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评价四肢关节专用低场强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价值。方法应用A-torscan0·2T永磁型四肢关节专用低场强磁共振机,对4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别采用自旋回波(SE)T1W、快速自旋回波(TSE)T2W、梯度回波(GE)T2W的矢状位、冠状位进行扫描。结果四肢关节专用低场强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灵敏度高达100%,矢状位T1W和T2W可精确地发现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结论四肢关节专用低场强MRI是临床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重要、可靠的主要检查手段。对临床医生制订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MRI扫描序列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MRI扫描序列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怀疑乳腺癌的患者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SE、T<,2>/WI/TSE、STIR、DWIBS及动态增强THRIVE序列,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T<,1>WI/TSE、T<,2>WI/TSE、STIR、DWIBS及动态增强THRIVE序列对26个乳腺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53.85%(14/26)、65.38%(17/26)、80.77%(21/26)、88.46%(23/26)、100%(26/26).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明显优于其他序列,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77.78%、92.31%.结论:动态增强THRIVE序列能清晰显示乳腺肿块、明确肿块性质,为外科医生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资料.DWIBS和STIR序列比常规T<,1>WI/TSE、T<,2>WI/TSE显示乳腺肿块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术中结扎胸导管对不同部位胸段食管癌患者手术后预防发生乳糜胸的作用.方法 对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手术切除的胸段食管癌2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上段、中上段、中段、中下段和下段5组,了解不同部位胸段食管癌患者术中结扎和不结扎胸导管与术后乳糜胸发生有无相关性.结果 术后共计8例患者出现乳糜胸,总发生率3.3%.上段病变结扎组乳糜胸发生3例,未结扎组5例;中上段病变结扎组和未结扎组均未发生乳糜胸;中段病变未结扎组1/28(3.6%);中下段病变结扎组乳糜胸发生率1/39(2.6%),未结扎组1/35(2.9%);下段病变结扎组乳糜胸发生率1/37(2.7%),未结扎组2/44(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部位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是否结扎胸导管结扎对术后乳糜胸的发生均无影响(P》0.05).结论 预防性结扎胸导管不能降低不同部位胸段食管癌术后继发乳糜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T2WI脂肪抑制稳态进动快速成像(FIESTA)序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2DSSFSE)-2D MRCP及快速自旋回波容积扫描(M3DFSE)-3D 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经MRI检查,全部使用了FIESTA序列、2D MRCP和3D MRCP的病例,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最后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结果 FIESTA序列显示胆总管结石72例,显示率90%;2D MRCP显示胆总管结石76例,显示率95%;3D MRCP显示胆总管结石68例,显示率85%。结论FIESTA序列结合2D MRCP和3D MRCP对胆总管结石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淋巴水肿是淋巴管受损或畸形而导致的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和代谢产物在组织中堆积并逐渐加重的病理过程。淋巴回流受阻可以发生在各级淋巴管:起始淋巴管、真皮淋巴管、集合淋巴管、淋巴结、乳糜池和胸导管。淋巴系统的检查方法较少,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淋巴闪烁造影。淋巴闪烁造影(Lymphsienti- raphy)又称放射性核素淋巴造影(Radionuclide Lym- hography),利用放射性核素检测淋巴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对组织无损伤,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此项检查已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零回波时间(ZTE)3.0T MRI检出肺癌结节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26例肺癌患者(共176个肺结节),以3.0T MR仪行肺部轴位ZTE成像和常规序列成像,包括T1容积内插屏气检查(VIBE)、T2刀锋序列(BLADE)及T2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扫描;分析ZTE MRI与CT显示肺结节特征的一致性,观察以不同MR序列检出肺结节的敏感度。结果 176个肺结节中,ZTE MRI检出140个、漏诊36个。ZTE MRI与CT显示肺结节最大径及其实性部分最大径的一致性均好(ICC=0.954、0.943,P均<0.001)且差异较小,显示气管血管束、胸膜凹陷及内部支气管充气征的一致性均好(Kappa=0.894、0.912、0.917),显示结节类型及形状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61、0.501)。ZTE MRI检出肺结节的敏感度均高于其他单独MR序列(P均<0.05);ZTE与T2-BLADE组合的敏感度均高于其他序列组合(P均<0.05)。结论 ZTE 3.0T MRI检出肺癌结节的效能较好,优于常规MR序列;与T2-BLADE联合可进一步提高其敏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导管与静脉吻合术治疗复发性重症乳糜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引流量以及有无胸导管损伤,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乳糜胸病人63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7例,每日胸腔引流量<1 000 ml且无胸导管损伤;B组26例,每日引流量>1 000 ml且淋巴管造影证实有胸导管损伤。分别采用保守治疗、胸导管结扎或胸导管与静脉吻合等不同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病人的症状、胸腔闭式引流液的性状及量、术后恢复时间和预后等。结果 根据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P<0.01)、长期吸烟(P=0.04)、长期饮酒(P=0.03)、曾有恶性肿瘤病史(P=0.02)的病人发生B组乳糜胸的几率更大。A组乳糜胸多数经保守治疗可治愈,而B组中21例保守治疗无效。这些病人采用胸导管结扎手术治疗,其中3例结扎后仍反复乳糜胸病人采用胸导管与静脉吻合术治愈。结论 每日引流量>1 000 ml伴胸导管损伤类型的乳糜胸应积极手术治疗,胸导管结扎术对常规类型的乳糜胸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持续反复的重症乳糜胸,胸导管与无名静脉或奇静脉吻合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胃癌根治术并发乳糜胸腹水诊断与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炳辉  王道明 《腹部外科》1994,7(3):109-110
胃癌根治术并发乳糜胸腹水是罕见并发症,此并发症是由于术中误伤或操作不当使淋巴管破裂,损伤部位有:(1)损伤乳糜池或胸导管;(2)损伤肠淋巴干;(3)部分淋巴结或淋巴管未结扎而致手术后破裂。诊断的唯一方法是胸腹腔穿刺,如抽出乳白色液体,乳糜定性试验阳性则可确诊。术中熟悉淋巴系统解剖,尽可能避免损伤,在清扫淋巴结时应不厌其烦逐一结扎,术后仔细观察腹腔引流管,可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