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美国学者Gelber等对Physicians’Health Study的13563例无高血压健康人群随访14.5年发现,与体重指数(BMI)〈22.4kg/m^2者相比,BMI分别为22.4~23.6、23.7~24.7、24.8~26.4和〉26.4kg/m^2人群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分别为1.20(95%CI 1.09~1.32)、1.31(95%CI1.19~1.44)、1.56(95%CI1.42~1.72)和1.85(95%CI1.69~2.03)。研究者认为,随着BMI的增加发生高血压的危险也增加,预防超重和肥胖可预防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应用不同干扰素(IFN)剂型的大样本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可能与IFN疗效相关的因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慢性丙型肝炎IFN治疗应答的预测因子。方法 对入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开放、多中心对照研究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在用药前对患者血清中的HCV RNA进行定量和基因分型检测,治疗和随访结束时检测血清HCV RNA含量,以HCV RNA阴转作为IFN治疗应答的主要评价指标,并对患者临床特征、病毒学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按意愿治疗分析人群208例,按方案分析人群197例,在对按方案分析人群的分析中,治疗24周结束时,女性、年龄<50岁、非输血感染途径、IFN治疗后复发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1、HCV RNA 含量<8×105U/ml,非基因1型HCV感染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病毒应答率分别高于男性、年龄≥50岁、输血感染途径、IFN初治患者、AST/ALT比值≥1、HCV RNA含量≥8×105U/ml、基因1型HCV感染和干扰素α-2a治疗患者的应答率。但随访结束时,AST/ALT≥1和HCV RNA含量≥8×105U/ml患者的持续应答率却大于AST/ALT<1和HCV RNA含量<8 × 105U/ml患者。经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5.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病的重要原因,其特点是隐匿性,往往在常规生化或免疫学检查时被发现。虽然仅于半数慢性HC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升高,但几乎所有病例肝活检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炎改变。约10%~20%的慢性丙型肝炎(丙肝)在20年内演变为肝硬化,少数进一步演变为肝癌[1]。在美国,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中约20%~30%是终末期慢性丙肝。慢性丙肝治疗的目的包括根除或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内炎症和纤维化,最终阻抑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抗病毒是丙肝治疗的关键。曾用于抗HCV的疗法有多种(表1),但仅有干扰素被证明有…  相似文献   

6.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9年首次报告丙型肝炎病毒 (HCV)以来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得到长足发展。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干扰素 (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存在着应答和无应答两种状态。慢性丙型肝炎病程进展快 ,肝癌发生率高 ,抗病毒疗效不佳成为慢性丙型肝炎预后差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存在着不正确认识 ,造成一些医生进行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走入误区 ,影响抗病毒的疗效。本文将依据基础研究的结论阐述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1 慢性丙型肝炎极差的预后要求抗病毒治疗通常致癌病毒将自己的基因插入宿主染色体中 ,引…  相似文献   

7.
陈尉华  陆伦根 《胃肠病学》2006,11(7):446-447
近10年来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最初的单用α干扰素治疗发展为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到近几年来提倡采用聚乙二醇化(Peg)干扰素α-2a或2b加上利巴韦林治疗,使得持久病毒应答率(SVR)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认为Peg干扰素α-2a或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是最有效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治疗方案,其次是普通α干扰素或复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效果均优于单用α干扰素。  相似文献   

8.
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最重要的手段。叙述了近年来抗病毒治疗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特异性靶点治疗、基因治疗等的进展情况。认为未来抗HCV治疗还需要更有效的药物联用治疗方式、更短的用药疗程、更低的毒副作用以及更高的耐药阈值等。  相似文献   

9.
曲思麦  张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2):1331-1335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约70%的患者能够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病毒和宿主因素对治疗的结局有决定性影响。部分患者对治疗无应答或治疗后复发,称为难治性丙型肝炎。对干扰素治疗结果的预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有研究报道,利用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对治疗的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可以对远期的治疗结果进行预测,能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设计治疗方案。新型抗病毒药物的问世,也将为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军 《传染病信息》2005,18(Z1):18-20
慢性丙型肝炎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重组干扰素α(IFNα),但疗效不很满意.临床上应用IFNα治疗病毒性肝炎遇到2个困难,一个是IFNα在血清中的半寿期太短,只有5.1 h,决定其半寿期的因素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对于干扰素的识别以及此后的代谢过程,因此须要不断地重复用药.另一个就是引发抗体的产生.重组蛋白药物的一个缺点就是常常因为具有抗原性而影响其疗效.当与聚乙二醇(PEG)交联以后,就不易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从而降低了重组蛋白药物的免疫原性,延长了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时间,降低其毒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加药物的可溶性,显著提高重组蛋白药物的疗效.为了改进IFNα制剂,制备了IFNα与PEG的交联物.与PEG交联,IFNα用药以后吸收很快,在血清中的清除速度显著减慢,因而可以维持长时间的有效血药浓度,提高IFN α的疗效,减少用药次数.目前临床正在试用的长效干扰素有2种,即Schering-Plough公司的PEG-Intron和Roche公司的Pegasys.  相似文献   

11.
自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被发现以来,对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认识和治疗模式均已发生巨大变化。本文总结近30年来CHC抗病毒治疗方式的演变和疗效进展,并对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的临床应用及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新一代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获得HCV清除和疾病治愈。尽管如此,DAAs在中国大陆上市前,CHC治疗仍是一大挑战,需要开展大量培训工作使临床医师尽快掌握药物使用方法,最终造福于我国CHC患者。  相似文献   

12.
1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流行广泛,呈全球性分布,全球HCV感染者约为1.7亿人。我国在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CV感染率为3.2%,约为3700万人。2丙型肝炎的自然史和存在的问题 HCV感染后,慢性化率极高,可达50%-85%。而慢性丙肝如不及时和合理治疗,发展为肝硬化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抗病毒治疗后复发的预测因素及时间规律.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CE1区测序法检测HCV基因型.结果 113例患者中有100例获得治疗末病毒学应答,14例复发.HCV1型复发率(21.6%)高于HCV2型(13.3%)、HCV3型(10.3%)和HCV6型(5.3%)(P=0.345).年龄≤40岁的复发率(10.8%)低于年龄>40岁者(20.6%);男性(9.8%)低于女性(20.5%),高ALT( 8.6%)低于低ALT( 21.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204、0.133、0.068).高HCV RNA的复发率(14.3%)与低HCV RNA(13.7%)相近(P=0.936).获得完全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的复发率(8.5%)低于仅获得部分RVR(23.1%)和未获得RVR( 33.3%);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EVR)(13.7%)低于仅获得部分EVR( 5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74、0.148).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多见,未见停药6个月以上复发者.结论 治疗过程中病毒转阴越早复发率越低,复发在3个月内最多.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ribavirin,RBV)的经典抗HCV疗法不良反应较大,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抗HCV药物研发取得较快发展,以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DAA)的研发最为活跃,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多种新的抗HCV治疗策略.其中,针对病毒不同靶位的DAA联合治疗初露锋芒,Ⅱ期临床试验表明,不用干扰素,甚至不用RBV的DAA联合治疗可取得很好疗效,24周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最高可达100%,疗效可不受HCV基因型和患者IL-28B分型影响,患者耐受性通常良好.因此DAA联合治疗方案是今后治疗丙型肝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已走过10余年历史,初步确立了干扰素联合RBV治疗CHC的临床地位和疗效评价标准。只要治疗后保持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alogic response,SVR),即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肝移植和肝癌的发生率。在诸多影响疗效的因素中,以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和肝纤维化程度或IL-28B基因型、干扰素类型和利巴韦林(RBV)剂量,及直接抗病毒作用的药物(direct-actingantiviralagents,DAAs)等广受关注。一、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RBV仍是目前CHC治疗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是由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 ~2.0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为3.5万例[1,3].HCV感染后约50%~85%转化为慢性感染[4-5].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5-7].HC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与HCV的病毒复制活跃有密切关系,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能控制病毒的复制和肝脏的炎症活动,并阻断疾病的进展,可减少急性丙型肝炎向慢性丙型肝炎发展的概率,也可减少慢性丙型肝炎转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8-10].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的治疗目标是清除体内HCV.治疗后能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者,99%可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11,12].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只要没有干扰素使用的禁忌证,所有的丙型肝炎患者均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近来年,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较大的进展,现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最近10年来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有较大进展,从单用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治疗发展到以IFN与利巴韦林(RBV)联合治疗。新近几年,由于pegyloated聚乙二醇干扰素(PEG)的应用,提倡PEGIFN/RBV联合治疗,提高了SVR率。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而言,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较好。因此,只要诊断明确,有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都要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目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仍然是国际上公认的CHC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这一方案治疗基因2型或3型CHC患者的持续应答率约为80%,但治疗基因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00,(4)
一 .目的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 :①抑制病毒复制 ,减少传染性 ;②改善肝功能 ;③减轻肝组织病变 ;④提高生活质量 ;⑤减少或阻止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二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一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 .治疗指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适合α干扰素治疗 :(1 )HBV复制 HBeAg阳性及HBVDNA阳性 ;(2 )血清ALT异常。   2 .符合上述条件但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用 (干扰素治疗 :   (1 )血清胆红素升高 >2倍正常值上限 ;   (2 )失代偿性肝硬化 ;   (3)自身免疫性疾病 ;(4)有重要…  相似文献   

20.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失败者再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 引言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础和临床各方面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在诊断、治疗、疫苗研制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彻底控制丙型肝炎的危害还有很远的路程要走.慢性丙型肝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普通α干扰素, 300 wu,3次/wk,疗程1 a.但是用这种方法治疗的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