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问必答     
最近,四川省青川县骑马区医院赵玉兴同志来信,要求本刊解答下列问题,我们请李成娟同志做一答复,供参考。编者一、阴阳、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阴阳,是一个代名词,它代表着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两种根本对立的矛盾属性。即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有关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类经》中有:“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如:代表同一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 同一宇宙: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相似文献   

2.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中医学借以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等各种现象。阴阳平衡观是其中核心内容。1阴阳的原始阴阳,原指日照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是古人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  相似文献   

3.
阴阳学说学习的重点:阴阳的概念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对立的有关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两个对立方面。如:火为阳,水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同一人体,体表为阳,体内脏腑为阴;同一脏腑,功能活动为阳,物质基础为阴等。二、阴阳的相对性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阴阳的相对性表现以下三方面: 1、相比较而存在。如:温热寒凉,热与温比较,热为阳,温为阴,但温与凉比较,则温为阳,凉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的基本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一、阴阳的特性普遍性——阴阳存在于一切事物或现象之中。可分性——“一阴一阳之谓道”,事物具有无穷可分性。相对性——阴阳代表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方面。(见阴阳归属表)互相转化——一定条件下阴阳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5.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它最初的涵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因此,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基础理论》五版教材“阴阳学说”中说 :“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 ,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 ,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并引用张景岳《类经·阴阳类》中“阴阳者 ,一分为二也”,认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 ,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 ,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 ,这种事物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现象 ,在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笔者对这样的理解和定义方式不能苟同。“阴…  相似文献   

7.
蔡亮 《国医论坛》2010,25(6):31-31
<正>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中医理论也将人体的部位、组织结构、生理活动等方面分为阴阳两类,"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是针灸学治疗原则之一,即病在阳而治其阴,病在阴而治其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针者,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由此可见,"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中的阴阳包含了人体在经脉、脏腑、气血等处的阴阳。笔者借鉴古人的治疗经验,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运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治疗原则,采用前病后治、后病前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  相似文献   

8.
1 “阴阳说”—规范了脉诊体系的分类原则  古人通过长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的观察 ,常常会发现宇宙间有许多事物或现象 ,总是成对、对偶的 ,如日、月 ,天、地 ,冷、暖 ,上、下 ,左、右 ,明、暗 ,凸、凹 ,高、低 ,长、短 ,动、静 ,刚、柔等等 ,并逐渐体会到 ,总是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引起事物的发展变化。这便是“一分为二”辩证法思想的萌芽。《易经》对人们这种较为古朴的“阴阳”认识进行了升华和发挥 ,用阴 (- - )和阳 (——— )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 ,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阴阳所…  相似文献   

9.
“阴阳”观念的产生可谓古远,大约在殷商时期便出现了“阴”与“阳”二字。《说文解字》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相反,阳则为“高,明也”。古人经过长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察,发现宇宙间有许多事物或现象总是成对、对偶的,如日与月、天与地、冷与暖、上与下、左与右、明与暗、高与低、长与短、男与女等,并逐渐体会到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引起事物的发展、变化。这便是阴阳学说思想的萌芽。《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用阴(- -)和(——)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内经》具体应用和发挥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 [篇名解释] 阴阳,是指两种事物不同的属性,它是从相互对立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二字,首见于《周易·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应,相应、相合之义。象,即形象、现象之义。天地自然界之阴阳与人体之阴阳,皆有现象相应相合,故日阴阳应象。马莳:“此篇以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象相应,故名篇。”高士宗:“应象者,天地之阴阳,人身之阴阳,皆有形象之可应也。”大  相似文献   

11.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如“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府中阴阳,则胜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素问·金匮真言论》)总之,人体组织结构的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各部分之间,以及内脏之间,尽管关系复杂,但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故均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12.
1.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涵义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并认为阴阳的对方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2.阴阳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如水火二者水为阴火为阳,男女两性男为阳女为阴等。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的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也是世界哲学宝典之一.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与阳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势力,又可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一切事物生长、发展、变化、衰亡的根源.所以,阴阳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总纲.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1]49.阴阳学说通过分析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以及某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认识并把握自然界错综复杂变化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的渊源,其中关于诊法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现择其要点浅析如下,错误之处,望斧正。 1、先别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古人认为,阴阳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人体也不例外。以人体组织结构而言,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  相似文献   

15.
阴阳是一个相对的代名詞,是观察和分析事物变化的綱領。祖国的医学理論体系常常用阴阳二个机动的代名詞,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思想指导下,广泛的应用到生理,病理,診断,治疗及預防等各方面。在晝夜时間变化上,古人也用阴阳来划分,如白晝为阳,黑夜为阴,并且認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适应着晝夜阴阳的变化。如[素問]金匱真言論謂:“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鷄鳴,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鷄鳴至平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试题及答案题一:你对“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如何理解? 答:互根,是互相依存的意思。阴阳互根就是阴阳之间有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一面都不能脱离另一面而单独存在。因此,从阴和阳相互关系上看,是一个互根的整体。所谓“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就是说明阴阳任何一方各依对方的存在而存在。“阴阳消长”是指阴阳之间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经常变化的,即中医所谓“阳消阴长,阴消阳长”。例如就人体而言: 机能活动 (阳)的产生,必然要消托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阳长阴消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7.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是古代先进的哲学思想,是最早出现的朴素唯物论,阐明了自然界各种事物最基本的规律,指导着古代人以此把握万事万物固有的客观规律[1].  相似文献   

18.
《养生月刊》2008,29(9)
吃“蒸”菜为什么最健康?单单从蒸是一种低温烹饪方式,就此得出结论,我认为是很浅薄的。这得从古老的中国哲学——阴阳五行学说谈起。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世界由阴阳组成,天为阳、地为阴;“五行”中,水为阴,火为阳;水性寒而润下,  相似文献   

19.
《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事物的两相,同属一件事物不可分的属性,“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相似文献   

20.
一、名词术语解释 重阴必阳:即阴极转阳,寒极生热。表示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当“阴”的一方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以向着相对的“阳”的一方面转化,体现着事物运动中的一种质变过程。 重阳必阴:即阳极转阴,热极生寒。表示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当“阳”的一方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以向着相对的“阴”的一方面转化,体现着事物运动中的一种质变的过程。 血海:指冲脉。冲脉为总领十二经气血的要冲,故有“血海”之称。 血为气母:血是气的物质基础或依附的根据。血所以载气,气不附于血中,则气涣散不收而无所归。如大出血患者,气亦随之脱失,往往形成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