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图像分析技术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北航第三代CMM - 3病理图像分析系统 ,对 30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2 0例腺瘤 ,10例腺癌 )及 10例正常甲状腺上皮组织进行形态定量测定 ,每例随机测量 5 0 - - 10 0个细胞核的面积、周长、平均核直径、形状因子 ,异形指数 5个参数。结果 上述 5个参数在正常与恶性、良性及恶性组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图像分析对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病理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我科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效果,总结甲状腺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20例甲状腺肿瘤(良性15例,恶性5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中,术后声音嘶哑3例,低钙抽搐2例,1月内恢复,无复发,术后无呛咳、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出血;甲状腺癌5例,4例乳头状癌,1例未分化癌,复发1例,术后无呛咳、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低钙血症和出血.结论:遵循甲状腺肿瘤正确外科治疗原则能有效降低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肿瘤诊断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0年5月-2022年4月的1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高频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高频超声技术诊断的特异性为94.55%,敏感性为86.48%,准确率为94.0%,高频超声诊断优效125例,良效41例,中11例,差效3例,诊断效果优良率为92.22%。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效果显著,尤其是在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以及准确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作为甲状腺肿瘤的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5.
李菁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10):15-16
目的:分析甲状腺滤泡肿瘤经超声(常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29例甲状腺滤泡肿瘤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和29例甲状腺瘤患者(设定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通过病理诊断确诊,比较两组患者常规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结果:实验组患者除微钙化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外,声像图特征的其他相关项均高于观察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滤泡肿瘤经超声(常规)的声像图相关项鉴别与甲状腺瘤经超声(常规)的声像图相关项鉴别结果相近,但前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因此对于临床在甲状腺滤泡肿瘤的判断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少数为癌、肉瘤、恶性淋巴瘤等。该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1:2~3。现对我院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彩超对甲状腺肿瘤诊断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彩超诊断和手术病理结果,不同甲状腺肿瘤血流指标情况.结果 甲状腺腺瘤51例,误诊5例,诊断符合率90.2%,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85.2%,2例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100%,甲状腺癌者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均高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超声作为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一种手段,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可以很好的观察甲状腺肿瘤血流情况,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生存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第二临床医学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的158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对年龄、性别、10年生存率等进行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58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10年生存率为91.84%。单因素分析提示首诊时年龄≥45岁、包膜浸润、有远处转移和手术方式显著影响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预后(均P<0.05),而性别、BMI、原发癌灶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否为术中偶然发现、是否为术后复发、是否I131治疗等与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发现患者年龄≥45岁、包膜浸润、有远处转移是影响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方程受试者曲线下面积(ROC)为0.803,特异度为54.55%,灵敏度为98.67%(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预后较好,但年龄≥45岁、包膜浸润和有远处转移者长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各种检查手段的增多,甲状腺肿瘤的检出率在不断提高,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而甲状腺癌常常出现误诊,尤以单发甲状腺结节和合并囊肿的微小癌为甚,多数是在术后病检才能确诊,而需行二次手术。因此,我们将我院近年来27例甲状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叶切除术可有效治疗甲状腺结节,其在保证相同手术效果的同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是治疗甲状腺结节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时期甲状腺疾病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了解本地区儿童甲状先疾病分布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3例甲状腺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3例患儿中Grace’s病35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2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9例,单纯性甲状腺肿15例。除先天性甲低外,发病年龄多在7岁以上,且以女性为主。本组病例甲状腺肿大的主要原因为Grace’s病,甲状腺抗体在桥本氏甲状腺炎、Grave’s病均有增高。甲状腺功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此类疾病的就诊时机是影响此类患儿愈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本地区儿童甲状腺疾病以先天性及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为主,单纯性甲状腺肿也较多见。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甲低筛查覆盖率,加强对学龄期儿童甲状腺疾病的关注,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是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儿童甲状腺疾病,保证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癌94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94例甲状腺癌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诊断甲状腺癌94例,占同期甲状腺疾病的4·1%,术前误诊49例,误诊率为52·1%。根据病理结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再次手术40例,占42·6%。术后单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喉上神经损伤3例,甲状旁腺损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前注重病史及体格检查,并综合多种检查措施可提高诊断率。术前穿刺活检及快速冰冻切片可减少误诊率。再次手术的手术方式及颈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 相似文献
14.
危重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第1、3、5、10d的甲状腺激素(T3、T4、rT3、TSH)水平,若患者10d内死亡,则测定其临终前的激素水平。结果危重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T3及T4水平低于对照组;rT3水平高于正常组;TSH值略高或正常;经过原发病治疗后,存活的危重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各项异常指标在缓解期均恢复正常水平,和急性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危重病组中死亡患者T3及T4水平明显低于存活患者(p<0.01),rT3则高于存活患者。结论甲状腺激素参与了危重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监测危重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寻找一种可以有效镇痛和调控神经循环功能的方法,以利临床应用。[方法]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应用颈丛阻滞麻醉,B组颈丛阻滞加气管内全身麻醉,C组气管内全身麻醉。观察3组患者麻醉前后及术中和B,C两组拔管即刻的MAP,HR的变化。观察B、C两组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组之间MAP、HR变化比较:T0、T5时点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T3和T4时点A、B两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A、B两组T1-4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T2与T0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拔管即刻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手术麻醉可根据病变程度适当选用颈丛神经阻滞或者气管内全麻,加上合理的药物调控和镇静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颈丛联合全麻并不能减少麻醉用药和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易致高血压,心率增快及心血管事件发生,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评价各预后因素对急性白血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0年来89例治疗和随访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病例,运用比例风险模型(Cox回归)对可能影响预后的2 1个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小、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小于30×10 9/L、乳酸脱氢酶(LDH)正常、第1次化疗诱导缓解及最终达缓解、缓解后有巩固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Exp (B) (相当于OR值)分别为1 76 4、1 0 4、5 0 1、6 5 80、132 82 8 1、10 5 6 33。结论:外周血白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第1次诱导是否缓解、最终缓解情况、有否巩固治疗是影响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的主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的特点,以提高对其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收集孤立性纤维肿瘤患者16例,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9例,共发生在9个部位,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引起的压迫症状。主要病理改变:肿瘤最大14cm×9cm×5cm,最小的为2cm×2cm×1cm。镜下:肿瘤细胞为卵圆,短至长梭形细胞,呈束状,车辐状或散乱排列,细胞疏密不均,肿瘤细胞间有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免疫组化结果:Vimitin和CD34阳性率100(16/16),CD99阳性率87,SMA阳性率25(4/16),EMA阳性率19(3/16),S-100阳性率13(2/16)。[结论]SFT可发生全身各部位,需与其他多种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诊断,诊断主要靠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大部分SFT为良性,部分可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的定期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钠血症对各种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3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病情发展过程中血钠的变化值以及出现高钠血症的时间,将所得数值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3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68例并发高钠血症,伴高钠血症患者的预后明显较不伴高钠血症者差,P﹤0.05;在颅脑损伤后72h以上并发高钠血症的患者预后较24h以内或24~72h并发者差,P值分别﹤0.05或﹤0.001;而高血钠发生在24h以内者与发生在24~72h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出血高钠血症预示着患者的预后不佳,且出现时间越晚,预后越差,临床上对这类患者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