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的效果。方法:应用Nd:YAG激光分另4对186例196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进行后囊膜切开。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术后181只眼视力达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最佳视力,但仍有15例未达到该术后最佳视力。结论:Nd:YAG激光是目前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是世界首位致盲眼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视觉及生活质量。自1967年Kelman首次提出将超声乳化用于白内障摘除术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最为风靡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同时,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成熟及人工晶状体工艺的改进,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同轴超声乳化成为白内障超声手术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更新的白内障手术方法——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开始应用于白内障临床治疗,同超声乳化术相比,其具有角膜切口更稳定,对角膜内皮损伤更轻,能乳化硬核等优点,成为眼科界广为关注的一种最新颖的白内障摘出手术方式。结合近期阅读的相关文献报道,本文主要就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优越性及局限性,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超声时间,能量以及不同白内障术对角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10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和白内障囊外搞除术,并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要查,随访0.5-6.0个月,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随超声的能量及时间增加而增大,角膜内皮细胞具有超声损伤的阈值,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呈偏态分析,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是现代白内障手术术式的代表,对硬核和超硬核白内障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手术2种手术方式,评价超声乳化设备与操作技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91例(208眼)白内障分别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手术,比较术后2组患者的视力、角膜内皮的数量以厦比较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结果:超声乳化设备和超声乳化技术的正确应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术后视力恢复非常迅速,术后1周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6者占80.8%,角膜损伤数量明显少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组,并且术后几乎不引起散光。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后患者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形态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究,总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影响。结果:术后,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较高的损伤敏感性,因此,在正式手术之前,应当对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临床检查,有效的规避术中以及术后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6.
刘海芳  李倩 《当代医学》2021,27(30):105-107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部分白内障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实验组给予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表症状评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 术前,两组眼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眼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以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实验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表症状及角膜内皮形态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激光技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先后有多种激光技术投入其中.例如Nd:YAG激光、Er:YAG激光都曾用于晶体的乳化和光解[1],但是这些技术都存在着各种缺陷,并不能取代传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临床上的主导地位.2001年,随着具有超短脉冲的飞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FSL)正式应用于LASIK屈光手术中制作角膜瓣[2],这种先进技术开始深入应用到眼科领域,近几年也逐渐进入白内障手术领域当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82眼IV级核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组进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和改良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同组间对比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了解改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同组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观察组减少明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均可造成损伤,改良超声乳化白内障可以有效减少IV级核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激光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角膜内皮形态、密度及角膜厚度的影响,及手术前后眼压的变化.方法 对30例(32只眼)白内障病人行激光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期进行30例(35只眼)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眼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角膜厚度以及眼压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激光组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角膜内皮损失率分别为7.56%、5.26%及5.12%,均明显小于超声组的10.31%、11.04%及8.37%;激光组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2.49%、53.28%及53.60%,均明显大于超声组的45.30%、46.61%及46.63%;角膜厚度增加率激光组为11.26%、4.91%及2.45%,与超声组的12.69%、5.69%及2.92%相比无统计学差别,眼压手术后2小时及20小时与术前比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术后3天、1周、1个月及3个月的眼压与术前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激光乳化术较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损伤更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例(20眼)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采用Len X飞秒激光手术系统,进行前囊膜环形切开、核预劈和透明角膜切口制作,随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天、1周及1月,观察指标包括视力、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术源性散光(surgical induced astigmatism,SIA)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天、1周及1个月,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10%,SIA为(0.40±0.18)D。手术并发症主要有结膜下出血(5/20,25%)及瞳孔缩小(4/20,20%)。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白是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疗效。方法:对50例(5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患者采用Nd:YAG激光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一次激光治疗后视力均恢复至白内障术后的最佳视力,其中1眼因术中眼球转动,激光误伤人工晶体后表面产生一小凹,术后1周,1月复查,均未见虹膜炎,眼压升高,玻璃体前界膜破裂,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后囊膜混浊行Nd:YAG激光治疗是安全,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32例(32眼),应用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情况、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后1周及3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下降,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对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安全有效,可以维持眼压稳定,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0例,观察组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经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并分析两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内膜功能的影响。结果手术之后的第1、15、30天,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明显高于手术之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1.20±0.32)、(0.98±0.23)、(0.69±0.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手术之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为[(19.20±2.56)、(16.58±0.56)、(14.69±0.26)]mm明显多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是一种更值得推广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3.2mm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后的角膜内皮变化。方法:随机选择45例患者超声乳化手术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另一对照组42例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测量术前,术后1周,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比较其丢失情况。结果:术后超声乳化组角膜内皮丢失率为24.79%,常规囊外摘除组为22.46%,两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切口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囊袋收缩综合征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的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的普及,有报道囊袋收缩综合征呈日渐增多的趋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过小的连续环形撕囊(CCC)是诱发囊袋收缩综合征最主要因素。以往报道多发生于术后3~30周[1],并行Nd:YAG激光前囊膜切开术及囊袋松解术治疗效果理想[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疗效。 方法对 5 0例 (5 0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患者采用Nd∶YAG激光进行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经一次激光治疗后视力均恢复至白内障术后的最佳视力 ,其中 1眼因术中眼球转动 ,激光误伤人工晶体后表面产生一小凹。术后 1周、1月复查 ,均未见虹膜炎、眼压升高、玻璃体前界膜破裂、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后囊膜混浊行Nd∶YAG激光治疗是安全、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2.2 mm与2.8 mm两种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51例(251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角膜缘切口大小随机分为2.2 mm与2.8 mm两组,行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超声乳化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最佳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2.2 mm角膜缘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过程中选择不同透明角膜切口位置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12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为对照组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时选择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在为观察组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时选择位于角膜最大屈光力径线上的透明角膜切口,对比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裸眼视力≥1.0的患者比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过程中选择位于角膜最大屈光力径线上的透明角膜切口可取得更理想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疗效. 方法对50例(5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患者采用Nd∶YAG激光进行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经一次激光治疗后视力均恢复至白内障术后的最佳视力,其中1眼因术中眼球转动,激光误伤人工晶体后表面产生一小凹.术后1周、1月复查,均未见虹膜炎、眼压升高、玻璃体前界膜破裂、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后囊膜混浊行Nd∶YAG激光治疗是安全、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黄旭  万慧 《吉林医学》2011,(19):3990-3991
目的:观察Nd:YAG激光治疗后发障的技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应用Nd:YAG激光分别对103例11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进行后囊膜切开。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术后105眼视力均有提高,97眼视力达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最佳视力,但仍有15例未达到该术后最佳视力,7眼无变化。结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障是一种操作简易、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