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我院于1983年5月至1986年4月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Ⅱ型四肢序贯式正压体外反搏器治疗冠心病65例、高冠心14例、高冠心合并脑血栓形成1例,共80例,临床治疗情况小结如下: 1.病例选择本组80例反搏治疗病例均符合1974年全国冠心病、高血压病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凡严重阻塞性肺  相似文献   

2.
吕淑芬  谭建国 《吉林医学》1997,18(4):220-220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20例临床观察吕淑芬谭建国贾玉晶(通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134003)近一年中,我院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Ⅴ型四肢贯序式加臀部正压反搏装置,治疗冠心病20例,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经本院...  相似文献   

3.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远期疗效分析马慧峰刘志宏(阿拉善盟医院)体外反搏为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是无创性的治疗方法。我院近几年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3个病例,临床效果较好。为了探讨其远期疗效,我们对这63例冠心病心绞痛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随访,现分析...  相似文献   

4.
体外反搏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辅助循环装置,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治疗范围有所发展,在脑科、眼科、耳科和肢体血管病等方面,反搏治疗也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二年来体外反搏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陆毓华  唐奇光 《广西医学》1989,11(6):345-347
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是近十年来国内应用一种新技术,几年来我院应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冠心病和脑血栓等病),在临床上确有良好效果,根据微循环学说的临床应用,心脑血管病确实有微循环障碍的变化,我们试图通过应用体外反搏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微循环变化观察,以其探索体外反搏与微循环改善的内在联系。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0年3月,应用广州产WFB-Ⅳ型反搏治疗仪对49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49例患者均严格按照1979年全国冠心病、高血压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筛选。男性35例,女性14例;年龄30~74岁,平均56岁。疾病分类:冠心病29例,脑血栓形成17例,动脉硬化8例。病史在1年内的22例,1~3年的14例,3年以上13例。  相似文献   

7.
<正> 我院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并与同期应用药物治疗的33例进行对照。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大致相似,反搏组64例,男54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4岁。对照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3.6岁。 治疗方法 反搏组停止常规药物治疗(心绞痛发作时可含硝酸甘油控制症状)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而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并非令人满意 ,因此 ,实行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我院应用的体外反搏 (Extenalcounterpulsation简称ECP)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1 1 病例选择 :选我院 1990~ 1993年 ,具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的门诊及住院病人 52例 ,男 4 0例 ,女12例 ,年龄于 4 2~ 68岁 ,其中心绞痛病史 <1年者 12例 ;1~ 5年者 2 4例 ;6~ 10年…  相似文献   

9.
体外反搏作用的新机制及其装置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外反搏已被实践证明是一项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并于2002年正式纳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冠心病学会(AHA/ACC)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指南。作者近10年来研究证实:体外反搏能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猪模型上,也证实了体外反搏不仅可以改善血流灌注,还可以通过提高血流切应力,调节一系列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达到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硬化的目的。上述新作用机制的发现,促进了新型体外反搏装置的深入研制,推进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提高体外反搏疗效的机会孙宝芹(滨州地区人民医院,256610)关键词体外反搏,冠心病,血液动力学体外反搏装置于1968年由Soroff等首创,同年经Cohen等改进后应用于临床。1976年由中山医学院研制成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置。该装置是利用心气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本组采用WFB型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装置治疗40例冠心病患者。经反搏后大多数患者心绞痛、胸痛消失或减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5%,心电图总有效率62.5%。本组还观察反搏前后的Q—TQ间期及ptfV_1等变化。发现QT—C间期异常延长的6例在反搏后有4例缩短至时常;ptfV_1有异常负值增大的6例,反搏后缩小至正常的2例其ST—T也恢复正常。上述变化与心肌缺血的改善有关,有助于监测反搏和分析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运动平板试验评估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方法(如口服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ACEI类调脂等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体外反搏治疗,利用运动平板试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实施体外反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较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试验阳性的出现率较对照组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运动平板实验评估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我院的常规预防和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vWF因子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反搏前、反搏1 h末及第1、2、3疗程末,反搏结束后1月、2月和3月时血浆vWF因子的水平.[结果]反搏1 h末血浆vWF因子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反搏第1、2疗程末正常(P>0.05);第3疗程末轻度增加并持续到停止反搏后1月,随访期血浆vWF因子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vWF因子水平的动态效应可能是冠心病患者从中受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体外反搏作用的新机制及其装置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反搏已被实践证明是一项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并于2002年正式纳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冠心病学会(AHA/ACC)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指南。作者近10年来研究证实:体外反搏能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猪模型上,也证实了体外反搏不仅可以改善血流灌注,还可以通过提高血流切应力,调节一系列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达到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硬化的目的。上述新作用机制的发现,促进了新型体外反搏装置的深入研制,推进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课题。采用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同期对照设计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或心肌梗死后确诊的47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提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其近期疗效及1年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通过临床研究,体外反搏治疗的适应证由过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稳定型心绞痛或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扩大到冠心病心肌梗死经PTCA治疗但仍有心绞痛或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患者,扩大了体外反搏的治疗范围。研制成功的第3代可移动式体外反搏装置,性能大大优于目前应用的第2代智能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将继续保持国际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185-18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及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及治疗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为(57.2±4.2)%、左室短轴缩短率为(30.5±1.6)%、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速度为(92.0±6.0)cm/s,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及护理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25例,心绞痛症状显效53.7%,改善45.5%,有效率99.2%;心电图显效33.9%,改善43%,有效率76.9%。对其中有效的22例随访3~24个月,部分病人可保持疗效1年,2年疗效明显降低。体外反搏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可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1989年至1991年对3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冠心病者试用体外反搏(ECP)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韦海珠 《海南医学》2011,22(3):56-57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的影响,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体外反搏组每天给予45min体外反搏,3个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体外反搏组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及CRP水平均无明显降低。结论体外反搏可降低冠心病患者IL-6及CRP,可能对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使用的适应证选择与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对3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其中冠心病28例,瓣膜病10例;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5例,因为无法停机植入球囊22例,其余均为术后在监护室紧急植入.均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控制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150~170 s.结果:38例患者中死亡13例,总成功率66%,冠心病成功率82%,瓣膜病为20%.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患者均顺利恢复,无1例死亡;术中因为无法停机植入的患者中16例顺利停机,6例血压无法维持而死亡;术后11例中,6例抢救成功,5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无法纠正而死亡.无1例出现与球囊反搏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于冠心病患者效果明显优于瓣膜病.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法停机时紧急植入以及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以替代常规肝素抗凝,ACT控制在较低的150~170 s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