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解剖型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探讨该内固定方式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38例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其中随访26例,随访平均8.3个月。结果:骨折无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折断、弯曲及感染等并发症。按邻近关节功能和各自关节的评分标准,达优良等级的患者共有20例。结论:解剖型接骨板应用于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靠、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点,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非标准摄片体位对四肢不典型骨折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例资料 四肢长骨不典型骨折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均有肢体急性创伤史,骨折部位均为四肢长骨骨端,初诊时均行常规体位X线摄片观察,3例发现不典型骨折,但未能明确骨折分离,移位状况;5例创伤部位骨折可疑;7例不典型骨折漏诊,8例在初诊中行常规体位X线摄片后,均以非标准摄片体位透视下点片明确诊断;另7例在复诊时以非标准摄片体位透视下点片发现不典型骨折,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4岁。外院确诊为“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患儿自1岁起,反复发生四肢长骨骨折,至本院就诊时已达10多次。骨折多发生于轻微外力后,有时则无明显诱因,多次骨折导致四肢畸形。其母诉:患儿为第1胎,足月剖宫产,母孕史、出生史无异常,剖宫产原因为脐带绕颈,出生时体重3400g,身长50cm。1岁前与健康婴儿无明显差异,但下肢力量弱,不能爬行。1岁后不能独自站立及行走,且极易骨折。智力发育正常。体格检查:营养不良,体格矮小,皮肤白皙,不能独自站立。视力和听力正常。  相似文献   

4.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1例报告山东省巨野县医院陈为民,房殿记,刘兆盼,解德亮,张克宁患者女,7岁。2岁以前发育正常,2岁开始出现生长迟缓。走路摇摆步态。查体:智力正常,身高92cm,主要为四肢短小,四肢关节增大,双前臂弯曲。脊柱相对校长。臀部后翘。父母非近...  相似文献   

5.
孕妇23岁,顺产。停经4O周。应用ALOKASSD—620B型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3.SMHZ。取仰卧位,于腹部做各方向扫查超声征象:单胎,头位,双顶径9.scm(见图)。腔骨长径4.ocm,胖骨长径3.scm。胶骨长径4.Icm,尺骨长径3.scm。骨路后方声影明显,未见骨折征象,胎心搏动规律,139次/分。胎盘位于子宫后壁,羊水最大暗区约11.Zcm。诊断:足孕,四肢短肢畸形(软骨发育不全),羊水过多,产后经X线检查征象为头颅呈短头型,颅盖骨膨大。四肢长骨对称性变短,干骰端增宽,X线诊断:软骨发育不全。讨论: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  相似文献   

6.
路瑶  唐福  王春蕾   《放射学实践》2009,24(2):178-178
病例资料患者,男,2天,胎龄38周左右,剖宫产分娩,出生体重2.5kg,具体出生史不详。查体:双下肢呈“8”型,右足内翻,垂腕,整个颅骨质软,有囊性感,头增大,面部宽,前额突出,鼻粱扁平,四肢短,特别是上臂和股骨最为明显。X线片示胸部多发肋骨骨质不规则,其中右胸第7、8后肋骨质局限性膨大呈梭形,其内见纵行模糊透亮线(符合Ⅲ期骨折愈合即骨痂形成期)。四肢长管状骨内可见多发囊状透亮区,左侧肱骨、桡骨呈完全性骨折,骨折端呈移位成角、重叠,右侧股骨近端骨质密度不均,可见横行模糊透亮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X线对胎儿期成骨不全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死胎成骨不全的X线征象. 结果 4例为Ⅱ型成骨不全,表现为四肢长骨短粗、弯曲变形、骨小梁结构紊乱,肋骨短小变形,胸廓狭小,颅骨薄.2例为Ⅲ型成骨不全,表现为四肢长骨细长,多发骨折,肋骨、胸廓未见明显异常.其中1例母亲为Ⅰ型成骨不全. 结论 X线平片可以明确胎儿期成骨不全X线诊断和分型,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应用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应用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46例49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17~88岁,平均51.5岁;股骨骨折16处,胫腓骨骨折14处,肱骨骨折11处,尺桡骨骨折8处。全部采用切开复位直视下置入接骨板,术后给予相应康复训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7~19个月,平均13.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2~5个月,平均3个月。伤口Ⅰ期愈合。无钢板松动、感染、骨不连、成角畸形等病例。结论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满足骨折愈合所需要两大条件:满意的血供和良好的固定,是治疗长骨骨干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迪索泰(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系统在长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技术特点。方法随机选取四肢长骨骨折病例21例,应用Fixion^TM系统内固定,术后评定骨折愈合情况与患肢功能。结果术后随访2~18个月,21例均达到骨折愈合,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85.7%。结论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操作方法简捷,具有良好的髓腔适配,可以采用微创侵入方式,实现骨折快速稳定的髓内固定,临床治疗长骨骨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长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四肢长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征象。观察指标包括骨质破坏形态、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MRI信号特征、瘤周骨髓水肿、软组织改变以及MRI增强改变等。结果:11例肿瘤发生在肱骨4例,股骨7例。11例在X线片和CT上均呈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有轻度的膨胀,边界较清。10例骨皮质变薄,1例骨皮质增厚。9例可见骨皮质呈虫蚀样或锯齿状骨质破坏,未见骨膜反应。所有病例均未见瘤周骨髓水肿,且均可见软组织侵犯,3例可见明显的软组织肿块。与肌肉信号相比,10例T1WI表现为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11例T2WI表现为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大部分病例表现为明显均匀性强化,仅1例中央可见无强化区。结论:四肢长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CT和MRI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四肢长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1.病历简介 患者,女,25岁。孕2产0。曾有自然流产史。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双顶径9.2cm,颅骨骨板较薄,颅骨间隙扩大(图1),上肢肱骨长2.5cm(图2),股骨长3.1cm(图3),胫骨长2.4cm(图4),四肢长骨干骺端粗大呈“哑铃”状,羊水深16.6cm(图5),胸腔狭窄,心胸比例2:3,腹部较膨隆,未见腹水。超声诊断:①晚期妊娠,单活胎(枕左前位);②胎儿四肢短小,骨骼发育异常;③羊水量过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EG )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儿长骨EG患者影像学资料,包括26例X摄片,12例C T检查,和5例M RI扫描检查。结果26例中单发病灶17例,多发病灶9例(包括四肢长骨多发4例,累及其它骨骼5例),受累的四肢长骨包括股骨15例,肱骨9例,胫骨4例,腓骨及桡骨各1例,病灶位于骨干12例,干骺端18例,骨骺3例。X线平片15例病灶呈单发或多发囊状,部分边缘硬化,局部骨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6例病灶呈小囊状破坏,4例骨膜层状增厚;C T扫描12例表现髓腔扩大,内见软组织肿块填充,骨皮质变薄,破坏,3例在骨松质区或骨髓腔内呈囊状破坏。M R检查均表现病灶中心 T1 WI多呈低或等低信号, T2 WI呈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周边多呈长T1、长T2信号,STIR病灶多呈混杂高信号。结论小儿四肢长骨EG影像学表现多样,易与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相混淆,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随访观察,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患儿 女 ,头大、面小、前额突、鼻塌、胸廓窄、腹膨隆、手指短粗分离 ,生后2 5min死亡。母 ,32岁 ,分娩史 2次 ,流产史 1次 ,孕 36周临产入院 ,4h后行胎头吸引助产分娩。父健康 ,36岁。家族无遗传病史 ,非近亲结婚。双亲及姐姐表型正常 ,染色体分析为正常的 46 ,XX核形。其母妊娠期无用药史。死婴X线表现 :脑颅大 ,面颅小 ,顶骨重叠 ;胸廓狭窄 ,肋骨短小且前后端呈扁平状 ;四肢长骨明显粗短且弯曲 ,呈电话受话器状 ,干骺端不规则膨大 ,呈杯口状 ,以肱骨及股骨较典型 ;胸椎呈“U”形、腰椎呈“H”形 ,椎间隙增宽 ;手足短骨粗短 ,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病因,总结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经验.方法 总结2006年8月-2010年8月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8例骨不连患者.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在3~7个月内牢固连接,平均愈合时间5.3个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医源性因素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是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MRI联合4D CEMRA诊断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 MRI联合4D CEMRA诊断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的意义。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患者的 MRI、4D CEMRA资料,评估每例长骨转移瘤病变部位、骨质破坏类型、病变周围水肿、病变信号特点;测量4D CEMRA长骨转移瘤各期相信号强度,计算各期相瘤体信号与动脉信号的比值,比较不同期相瘤体的信号差异。结果:①骨质破坏部位类型:皮质型2例,均位于骨干。髓腔型4例,3例位于骨端,1例位于骨干。②病变水肿程度:6例中病变周围大片明显水肿5例,小片状轻度水肿1例。③病变信号:6例病例 MRI 平扫均表现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6例病例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T1 WI呈更低信号影未见强化。④4D CEMRA表现:动脉期6例瘤体迅速显影、瘤体信号明显增强,瘤体显现范围明显增大,4例呈“挂果征”改变,1例呈“抱球征”改变;至平衡期,瘤体显影范围固定,显影较静脉期稍减弱。6例长骨转移瘤显示瘤体供血动脉。瘤体供血动脉≤3支有2例;>3支有4例。4D CEMRA 上瘤体供血动脉呈网状(Ⅰ)、粗短状(Ⅱ)、长条状(Ⅲ)3种表现。结论:长骨转移瘤 MRI表现多样性,结合4D CEMRA的恶性新生肿瘤血管和瘤体染色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四肢长骨骨折是港船作业人员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较多.Ender针治疗长骨骨折其适应证广,根据具体情况可供多方选择。Ender针创伤小、不扩大髓腔,在髓内占位小,保留了骨髓内的大部分血液循环,又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是一种合理的内固定物,属于达到二期骨折愈合的模式[1]。但由于医师对所发生的临床问题和并发症的认识和诊断经验不足,延误了疾病的治疗,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病残,如果能及早认识和诊断,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使并发症的发生降到最低限度。 一、临床资料 1.对象:本院1990~1999年收治港船作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GH水平的变化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2010—04—2013—02收治的骨折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并按照骨折的程度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对照组患者为单纯的骨折患者,对患者的血清GH水平以及各时间点的GH水平变化进行测定分析,从而对比两组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效果。结果:以两周为测量界定,观察组患者GH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升高比较明显,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GH水平具有差异性。结论: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能够使骨折愈合加速,其血清中存在的生长因子相较于单纯骨折者要多,且增加了骨折处的骨痂量,缩短了愈合时间,提高了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8.
Langer型肢中段发育异常一例丁建平,王溱,李彦格患儿男,3岁。出生后发现患儿前臂短小弯曲,随年龄增长而愈益明显。X线检查:四肢X线照片显示双尺、桡骨明显变短,尺骨以远端显著。双挠骨弯曲变形,桡骨头膨大,近端尺桡间分离。双胫、腓骨轻度变短,以左侧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创伤致长骨骨折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s,IGF-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4月共收治创伤致四肢长骨骨折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来自同一创伤治疗中心,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2 ~60岁,平均45.0岁.17例(81%)为闭合性损伤,4例(19%)为开放性损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GH、IGF-Ⅰ在骨折后14 d内的变化,并分析GH - IGF -Ⅰ轴的变化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的关系,同时设立GH、IGF-Ⅰ正常对照组8例.结果 骨折后1d外周血GH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5d时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骨折后1 d ISS≥18分的患者GH水平明显高于ISS< 18分的患者(P<0.05),骨折后5~10 d ISS≥18分的患者IGF-Ⅰ水平明显高于ISS< 18的患者(P<0.05). 结论 长骨骨折后下丘脑GH - IGF -Ⅰ轴在骨折创伤急性期对机体代谢与早期骨折愈合的启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导1例新型致死性新生儿侏儒症,命名为发育不良性骨皮质增生症。日本人,男性死婴,躯干及四肢均短小,并有明显水肿。X线表现普遍性对称性骨皮质增厚,尤以长骨和肋骨最显著。骨皮质呈波浪状,髓腔明显狭窄,相似的硬化见于锁骨和肩胛骨。掌骨和跖骨轻度硬化而近端变尖。所有管状骨变短而指(趾)骨改变较轻。椎体发育不良并有冠状裂。双侧畸形足。颅骨小而下颌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