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柴胡汤是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古方,该方为和解少阳之主方,由柴胡、黄芩、党参、法半夏、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该方在临床应用很广,既可攻邪,又可扶正,是治疗杂病不可多得的良方.现举验案示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伤寒论>中"小柴胡汤"正气虚弱、邪居少阳的病机特点,临床广泛运用于各类疾病中,如本文中的产妇外感、慢性活动型肝炎、精神类疾病均收到满意疗效,临床上不可拘泥于古方古症的经典运用,必须是要掌握古方的病机特点,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石少华 《光明中医》1998,13(6):38-39
小柴胡汤方出《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此方应用广泛,疗效独特,兹举例如下。例1:胸痹王某某,女,60岁,1992年9月6日,初诊。曾患“隐性冠心病”,新近丧偶,情志不遂。刻诊:胸闷心慌,阵阵隐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  相似文献   

4.
5.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阳证之方剂,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如:外感发热,风湿病,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柴胡汤加减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阳证之方剂,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如:外感发热,风湿病,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1小柴胡汤的方药原方组成小柴胡汤的原方药组成为:柴胡15 g,炒黄芩10 g,人参10 g,法半夏15 g,炙甘草10 g,生姜3片,大枣5枚.小柴胡汤共7味药,由3组配合而成.柴胡、黄芩为肝胆药,其中柴胡疏肝达外,黄芩清胆内泄,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黄芩为少阳里药,2药合用共奏疏肝泄胆之功;人参(现使用党参)、法半夏和甘草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人参补益脾肺之气(党参健脾益气),法半夏既能和胃又可顺气,甘草调和诸药,可甘守津回;生姜、大枣性味辛甘透达、温养阳气,此2味药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所以在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外感表证时姜枣是必不可少的.综上所述,小柴胡汤是透达外邪、调和脾胃、调和营卫,病邪在半表半里而偏于表的首选方.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篇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苦味最薄,疏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气味较重,能清胸腹蕴热,除烦满。柴芩合用,可解半表半里之邪,。生姜、半夏调理胃气、除逆止呕。甘草、大枣、人参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疏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用方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苦白、脉弦为证治要点。  相似文献   

8.
展玉萍 《陕西中医》2004,25(2):174-174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功能和解少阳 ,治疗伤寒少阳病。笔者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其他疾病 ,收效甚好。1 猩红热合并泌尿系感染 方某 ,女 ,1 1岁。 2 0 0 1年 1月 1 6日初诊。 1 0 d前 ,发热 ,全身出现猩红色疹点。血常规 :WBC 1 7.8× 1 0 9/L。在某医院诊断为 :猩红热。静滴青霉素针 7d,全身皮肤脱屑。诊见 :发热 ,恶寒 ,口苦 ,纳差 ,胸闷 ,尿频 ,尿痛 ,色黄 ,尿量基本正常。检查 :脉沉细 ,舌苔薄黄 ,无杨梅舌 ,咽 ( - ) ,心肺 ( - ) ,胸腹背臀部皮肤脱屑、潮红 ,尿常规 :蛋白 ( - ) ,…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临证新用例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是张仲景治疗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的和解方剂 ,具有透达外邪、调理脾胃、调和营卫之功效 ,小柴胡汤方药见七味 ,由三组药配合而成。其一 ,柴胡、黄芩为肝胆药 ,柴胡疏肝达外 ,黄芩清胆内泄 ,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 ,黄芩为少阳里药 ,共奏疏肝泄胆之功。其二 ,党参、半夏和甘草为脾胃之药 ,其中甘草有甘守津回之意 ,半夏既和胃又顺气 ,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其三 ,生姜、大枣 ,从其性味辛苦透达 ,温养阳气的功用看 ,实则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用小柴胡汤治疗外感表证 ,姜、枣是不可少的。而且从小柴胡汤的组成看…  相似文献   

10.
<正>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苓、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邪郁少阳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为其生证。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就近年来的临床新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许经川 《新中医》1995,27(9):55-55
小柴胡汤新用许经川小柴胡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原方由柴胡、黄芩、党参、制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本方为解外和里,疏利三焦,调和脾胃,祛邪扶正之和剂。是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代表方,笔者对疑难杂症施以本方,每获良效。现举数例介绍如下。1头...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柴胡汤新用广州市出租汽车公司职工诊所(510010)李民键【关键词】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笔者在临床以小柴胡汤治疗多种病证,获得显著疗效。举例如下:案1、痄腮并发睾丸炎刘某,男,21岁,1985年7月12日初诊.患者3天前发热,经酉药治疗未愈。刻诊:体...  相似文献   

13.
巫蓉 《四川中医》1999,17(10):54-55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非把广泛。笔者遵循“谨守病机,异病同治”的古训,对本方加减化栽.扩展应用于临床的多种病症,多获良效,现举验案三例。1不孕症刘XX,女,M岁,19gy年7月初诊。结婚7“年未有,其间曾怀孕3次,均未至3月而流产。患者男女双方经西医检查未见异常,后经西医治疗未效而转为中医治疗。患者月经史:14x=。经期时有少伍””’~’”””“‘“”—”“————”“”刀3卜——’”“—“『“—一疼痛,婚后逐渐出现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是少、色谈,经前两胁胀痛,小腹胀满,食少,服差。平亲患者性…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应用广泛,不仅可用于外感疾病,还可用于内伤病等疾病,现将其新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永洁 《新中医》1998,30(12):47-47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病篇,由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清热透邪、疏肝利胆之功效。笔者根据方义,辨证治疗多种病证,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1胆汁返流性胃炎吴某,女,36岁,1995年4月12日初诊。胃痛反复发作3年...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安海  李军 《新中医》2002,34(4):70-70
1 便秘 李某,女,64岁,1999年12月20日初诊。患者体质尚可,近2月来纳差便秘,4-5天1次。半月前受凉曾发热恶寒,口干苦,头痛,服中西药后,症状消失。近10天来,每夜间 12-1时4及凌晨5-6时,出现寒热往来,口苦,胸胁满闷,舌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外感余邪未尽,踞于少阳,治以和解少阳,以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各12g,半夏、党参各6g,生姜、炙甘草各 4g。2剂,每天 1剂,水煎,于寒热发作前1-2小时服药。二诊:药后寒热往来症未再发作,口苦、胸胁满闷等症均消失,便秘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妇科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敏  刘志刚 《陕西中医》1996,17(12):558-558
<正> 1 经后发热 陈某,女,37岁。1995年3月7日初诊。半年前,患者于行经之际曾大怒,此后每于月经干净后7d左右即出现低热起伏,体温多在37.6~38℃,时有遍身微汗出,汗后体温稍降,1~2h后又升高,如此反复发作。发作时服解热镇痛药,症状可稍减,若不经治疗,4~5d后可自行缓解。经西医妇科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屡服西药无效,建议中医治疗。月经周期28d左右,经期5~6d,经量多,色深红,有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太斌 《新中医》2001,33(8):66-66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党参代之)、半夏、大枣、甘草、生姜组成。具和解少阳之功,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笔者临床应用治疗他症,屡有效验,兹举例如下。1头痛朱某,女,41岁,1998年7月20日初诊。头部胀痛不舒5年余。时轻时重,曾多方求治疗效不佳。近半年来,头痛加重,头部胀满疼痛,以两太阳穴较明显,月经期尤甚。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属邪郁少阳,治以和解少阳,拟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黄芩、川芎、白芷、香附各15g,党参30g,…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群英  刘左林 《新中医》1999,31(5):55-55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人参、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具有和解少阳之效。主治少阳病。笔者常以此方或加减治疗产后发热、脓耳、天行赤眼、胁痛等症,疗效颇佳,介绍如下。1产后发热张某,28岁,1997年2月16日诊。产后8天,时发热,自...  相似文献   

20.
小柴胡汤儿科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黎 《江西中医药》2004,35(10):52-53
笔者在儿科临床上运用小柴胡汤,疗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