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骨复生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家兔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给日本大耳白兔大剂量肌注醋酸氢化考的松 8mg·kg-1,造成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模型 ,通过设立骨复生组、模型组、空白组 ,观察血液中红细胞SOD活力及血浆LPO含量的变化 ,发现骨复生具有升高红细胞SOD活力、降低血浆LPO含量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是其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机理,将日本大耳白家兔每周2次肌肉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造成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模型,设立空白组(A)、模型组(B)检测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造8周时,模型组兔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坟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红细胞电泳率也有增高。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家兔血浆中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骨复生对其的影响 ,采用给日本大耳白兔大剂量肌肉注射醋酸波尼松龙 8W的方法 ,造成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模型 ,随机分为骨复生组、马氏骨片组、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浆 NO含量降低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治疗 4周后 ,骨复生组、马氏骨片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浆 NO含量升高 (P<0 .0 5 )。两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表明激素诱导的股骨头缺血坏死与血管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受损有关。骨复生具有升高血浆 NO浓度、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微循环、改善血瘀状态、抑制血栓形成 ,而这些作用是其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骨复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骨复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理。方法30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骨复生组(A),模型对照组(B),空白对照组(C),采用给A组和B组大剂量肌注醋酸氢化考的松8W,造成激素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模型,自第9周起,A组用骨复生浸膏灌胃,B组与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造模第10周测各组家兔血脂,氧自由基的含量,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骨复生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红细胞SOD活力、降低血浆LPO含量;具有降低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作用。结论骨复生对血脂,氧自由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药对家兔实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为探讨中药对骨性关节炎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采用 Hulth方法复制出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芬必得组和中药逐痹汤组。均于治疗 1个月后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L PO)含量 ,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逐痹汤组动物的 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而 L PO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0 .0 1) ,模型组与芬必得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认为逐痹汤可显著提高 SOD的活性 ,降低 L PO含量 ,从而起到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促进软骨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复生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日本大耳白家兔每周2次肌注醋酸氢化可的松8mg.kg^-1,造成激素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模型,通过设立骨复生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观察血流流变学指标。结果发现骨复生具有降低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质含量的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骨复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活络骨康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70例(91侧),应用活络骨康丸口服治疗6个月,并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络骨康丸可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以利于改善股骨头内的微循环,促进缺血坏死区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8.
骨复活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及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复活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 3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骨复活汤低剂量组及骨复活汤高剂量组 ,采用臀部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建立股骨头骨细胞坏死模型 ,每周观察动物 ,6周处死取材 ,制作HE病理切片 ,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含量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骨复活汤可明显降低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 ,光镜下见股骨头空骨陷窝数较少 ,髓腔脂肪细胞较少较小 ,骨小梁稀疏、未见断裂。结论 :骨复活汤对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络泰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络泰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于实验后8,16周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血脂测定,16周处死动物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治疗组动物血浆和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股骨头空骨缺窝数虽没有达到降低正常水平,但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iv经股动脉穿刺介入给大剂量络泰治疗股骨头坏死,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股骨头的供血情况,从而促进坏死骨修复和新生骨再生。  相似文献   

10.
陇中损伤散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陇中损伤散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青紫蓝兔75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N)、模型组(M)、健骨生丸组(Y)、陇中损伤散高、中、低剂量组(SH组、SM组、sz组)。采用内毒素加激素诱导的方法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后2周,各纽动物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用药后2、4、8周心脏采血,检测血浆中SOD活力与MDA含量的变化。结果:SH组、SM组和SL组第8周血浆总SOD活力提高,MDA含量下降;其中SH组和SM组SOD活力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组SOD活力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组、SM组和sL组MDA含量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第2到8周,各检测指标M组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Y组与M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陇中损伤散具有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清除自由基,部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状态,改善微循环,降低骨内压。  相似文献   

11.
将116例恶性肿瘤患者按中医临床辨证标准分为偏虚组、偏实组、虚实并重组,并设对照组100例,测定其血清载脂蛋白A_1(ApoA_1)、载脂蛋白B_(100)(ApoB_(100))水平及比值,结果:(1)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血清载脂蛋白异常的比例大于对照组;恶性肿瘤患者ApoA_1、ApoB_(100)水平及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均<0.001),说明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载脂蛋白代谢紊乱。(2)恶性肿瘤偏虚组的ApoA_1下降,偏实组ApoB_(100)上升,虚实并重组的A/B比值显著下降(P均<0.001),说明ApoA_1、ApoB_(100)的水平及比值的改变可作为中医临床虚实辨证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2.
肝病血瘀证与血清球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智敏  陆定波 《中医杂志》1995,36(7):423-423
分析78例慢性肝病病人,发现血清球蛋白及γ-球蛋白在肝病血瘀证病人中显著增高,活血化瘀治疗后,随着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改善,血清球蛋白及γ-球蛋白也显著下降。说明血清球蛋白及γ-球蛋白作为肝病血瘀证的客观化指标,其可靠性、特异性、敏感性均高。其中γ-球蛋白的特异性显著优于血清球蛋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间针刺对雌性恒河猴生殖内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方法:采用2×2析因设计,分别观 察不同时间针刺对实验动物月经周期前半期外周血 FSH,LH,E2,T 分泌水平的影响。 结果:(1)早晨组、晚上组、早晚组各激素分泌均出现明显抑制,空白组 及非穴组则呈现大致正常的分泌状态。(2)各时间针刺组的各种激素分泌峰的上升速度及峰 值增值变化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非穴组与空白组 相比则不明显(P>0.05)。(3)不同时间针刺组组间比较,对 FSH,T 分泌峰的上升 速度及峰值增值变化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早晨组、早晚组、晚上组;对 LH 分泌峰的上升 速度及峰值增值变化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早晨组、晚上组、早晚组;对 E2分泌峰的上 升速度及峰值增值变化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晚上组、早晚组、早晨组。(4)针刺1天1次与1 天2次比较,其作用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肥胖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血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52例肥胖病患者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下降,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升高,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表明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脂肪代谢障碍。针刺治疗后,患者体重减轻,上述各项指标也得到明显纠正。  相似文献   

15.
对33例不同心血管疾病心阴虚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功能状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心阴虚证RAAS活钱增高,表现为三种激素水平均比正常人高(P<0.05或 P<0.01)。提示该证型存有明显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心阴虚证与心气虚证的RAAS活性变化规律颇为相似,但影响的病理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李南夷  李岳夷 《中医杂志》2004,45(9):692-693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阴虚病机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阴虚辨证标准将9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为非阴虚组、阴虚组,后者又分为典型阴虚组与非典型阴虚组,均于发病后24~72h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浆一氧化氮水平降低、内皮素水平升高(P<0.01).阴虚组与非阴虚组比较,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P<0.01),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典型阴虚组与非典型阴虚组比较,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浆内皮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阴虚病机与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血管收缩与舒张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对32例偏头痛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缩血管因子血浆内皮素(ET)、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值,并与20例正常人的ET、NO值进行比较,对偏头痛患者随访半年.结果:治疗前ET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O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疗程结束后ET值显著下降(P<0.05),NO值显著上升(P<0.05),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半年治愈率达75%.结论:针刺使偏头痛患者异常的ET、NO值恢复正常,起到理想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物质调整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观察40例冠心病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浆5-HT、5-HIAA、NE和D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5-HT、5-HIAA、NE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0.01),针刺组针刺治疗后5-HT、5-HIAA、NE显著降低(P<0.01~0.05),DA针刺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刺治疗具有对冠心病患者单胺类体液因素的调整作用,并能改善冠状动脉痉挛和闭塞。针刺可能具有保持动态平衡的机体自我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无心、肺、肝、肾及其它脏器系统严重病变的脑血管硬化性痴呆症(VD)患者65例,根据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痴呆(VD1)组和重度痴呆(VD2)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血瘀评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比较。结果:(1)VD患者血瘀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VD2组血瘀评分高于VD1组(P<0.01);(2)VD组E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GRP、NO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VD2组ET高于VD1组,CGRP、NO低于VD1组(P<0.01);(3)VD患者的ET与CGRP、NO呈负相关性,CGRP与NO呈正相关性(P<0.01);血瘀评分与ET呈正相关,与CGRP、NO呈负相关(P<0.01)。表明VD患者存在血瘀标实的病理改变,ET、CGRP、NO之间平衡制约机制的破坏在VD的发病、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胜红  吴富东 《中国针灸》2007,27(5):317-32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作用机理。方法: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穴取肝俞、肾俞、心俞等,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口服百优解20mg,每日1次。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的第2、4、6周末进行抗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结束后检测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清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治疗后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是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DA含量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虽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E与5-HIAA含量均明显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对机体全身功能进行良性的、综合的调节,提高单胺类物质在体内的含量,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