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山药地上部分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9,19-cyclolart-25-en-3β,24R-diol(1)、cycloeucalenol(2)、表木栓醇(3)、(24S)-24-乙基胆甾-3β,5α,6β-三醇(4)、豆甾-4-烯-3α,6β-二醇(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3β,7α)-7-methoxystigmast-5-en-3-ol(7)、β-谷甾醇(8)、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9)、二十四烷酸(10)、十六烷酸(11)。其中1~3为三萜类,4~8为甾醇类,9~11为有机酸及其酯类。结论化合物1~5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和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首次研究文冠果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光谱方法。结果:从文冠果果壳中分得2种甾醇,经鉴定为:(3β,5α,20R,24S)-豆甾-7,反-22-二烯-3-醇和(3β,5α,20R,24R)-豆甾-7-烯-3-醇。结论:2种甾醇在文冠果中均为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海滨大戟Euphorbia atoto Forst.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Rp-18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海滨大戟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yolene-16(1)、(+)-(R)-脱-O-甲基拉西奥地丁(2)、熊果烷(3)、α-香树脂醇(4)、伪蒲公英甾醇(5)、(3β,24R)-大戟烷-7,25-二烯-3,24-二醇(6)、29-nor-21-α-H-hopane-3,22-dione(7)、Hollongdione(8)、5α-豆甾醇-3,6-二酮(9)、22E,24R-麦角甾烷-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0)、菜油甾醇(11)、豆甾醇(12)、β-谷甾醇(13)、芹菜素(14)。结论 首次从海滨大戟中分离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mayolene-16(1)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小叶忍冬Lonicera microphylla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分离小叶忍冬藤的化学成分,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小叶忍冬藤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8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香叶木素(2)、圣草酚(3)、金圣草黄素(4)、芹菜素(5)、罗汉松双黄酮A(6)、柏木双黄酮(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24-S)-3β,5α,6β-豆甾烷-三醇(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叶忍冬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10、11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鼠曲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鼠曲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方法对鼠曲草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鼠曲草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甾醇乙酯(taraxasteryl acetate,1)、α-香树素(α-amyrin,2)、β-香树素(β-amyrin,3)、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4)、大黄素甲醚(physcioin,5)、大黄素(emodin,6)、4-胆甾烯-3-酮、[(20R)-cholest-4-en-3-one,7]、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an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鼠曲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脱皮马勃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脱皮马勃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是麦角甾-5, 7, 22-三烯-3β-醇(1)、麦角甾-7, 22-二烯-3β-酮(2)、麦角甾-5α, 8α-环二氧-6, 22-二烯-3β-醇(3)、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 6β-三醇(4)、反式-桂皮醇(5)、反式-桂皮酸(6)、对羟基苯甲酸(7)、4-羟基苯基乙酸酯(8)、苯丙氨酸(9)、正二十八烷(10)、对苯二酚(11)、棕榈酸(12)。结论 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脱皮马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浆果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楝科植物中的杀虫及药用活性成分。方法:分离鉴定浆果楝Cipadessa baccifera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浆果楝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香橙烷-4β,7α-二醇(Ⅰ),4(14)-桉烯-8α,11-二醇(Ⅱ),4,(14)-桉烯-3α,11-二醇(Ⅲ),东茛菪素(Ⅳ),3β-羟基-5α,8α-过环氧麦角甾-6,22-二烯(Ⅴ)和豆甾-4烯-6β-醇-3-酮(Ⅵ)。结论:它们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荔枝核,经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后,再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C-MS分析油脂类成分。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I)、β-谷甾醇(Ⅱ)、豆甾醇(Ⅲ)、(24R)-5α-豆甾烷-3,6-二酮(Ⅳ)、豆甾烷-22-烯-3,6-二酮(Ⅴ)、3-羰基甘遂烷-7,24-二烯-21-酸(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Ⅷ)、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2,3-dihydro-2-oxo,methyl ester(Ⅸ)、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Ⅹ)、D-1-O-甲基-肌-肌醇(Ⅺ)、半乳糖醇(Ⅻ)、肌-肌醇(ⅩⅢ);从油脂类成分中复写了12个化合物。结论 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云南傣药铁刀木(Cassia siamea Lam.)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测定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甲基-5-丙酮基-7-羟基-色原酮(1)、4-顺式-乙酰基-3,6,8-羟基-3-甲基-二氢萘酮(2)、大黄素(3)、大黄素甲醚(4)、β-香树脂醇(5)、β-谷甾醇(6)等6个化合物。结论:其中化合物3~6为首次从傣药铁刀木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从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根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大黄素(emodin,Ⅲ)、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Ⅳ)、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Ⅵ)、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Ⅶ)、决明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Ⅷ)、2,3,5,4′-四羟基芪2-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Ⅸ)、没食子酸甲基酯(methylgallate,Ⅹ)和吲哚-3-(L-α-氨基-α-羟基内酸)甲酯[Indole-3-(L-α-amino-α-hydroxypropionicacid)methylester]。其中,化合物Ⅺ为新的天然产物。上述蒽醌和萘类化合物以及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Ⅻ)、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大黄酚8-O-β-D-(6′-O-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malonyl)glucopyr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黄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瓜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6,8(14),22-四烯-3-酮(Ⅰ)、dehydroeburicoic acid(Ⅱ)、α-燕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Ⅲ)、乌苏酸(Ⅳ)、3β-Hydroxymultiflora-8-en- 17-oic acid(Ⅴ)、Indolyl-3-acetic acid methyl ester(Ⅵ)、1-H-3-吲哚羧酸甲酯(Ⅶ)、吲哚醛(Ⅷ)、邻羟基苄醇(Ⅸ)、异香草醛(Ⅹ)和对羟基苯甲醛(Ⅺ).结论 除化合物Ⅲ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海金沙草(Lygodium japon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ODS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学成分,结合化学方法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金沙草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24R)-stigmastan-3β,5α,6β-triol 3,O-β-D-glucopyranoside(1),6-O-p-coumaroyl-D-glucopyranose(2),6-0-caffeoyl-D-glucopyranose(3),and 1-O-(E)-caffeoyl-β-D-gentiobiose(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4为首次从海金沙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竹黄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从竹黄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运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竹黄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甲酯(1);棕榈酸(2);5α,8α-epidior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l(3);D-阿洛醇(4);胡萝卜苷(5);4-羟基-苯甲酸(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桑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理化性质结合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桑椹的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urantiamide(1),细胞松弛素B(2),(22E)-24-methyl-5α-chole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3),(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4),7β-羟基谷甾醇(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桑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弯茎还阳参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弯茎还阳参Crepis flexuos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弯茎还阳参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friedelin,1),α-香树素(α-amyrin,2),β-香树素(β-amyrin,3),...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云防风主要来源竹叶防风(Seseli mairei Wolff)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竹叶防风的地下部分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光谱测试鉴定为:falcarindiol(1),falcarinol(2),(8E)-heptadeca-1,8-dien-4,6-diyn-3,10-dinol(3),硬脂酸(4),香柑内酯(5),谷甾醇(6),胡萝卜苷(7),甘露醇(8),蔗糖(9)。结论化合物1、2、8-9首次从竹叶防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多枝雾水葛拔脓消肿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中压制备、HPLC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多枝雾水葛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二甲基-1-(2,3,4,5-四羟基戊烷基)-1,4-二氢喹喔啉-2,3-二酮(1)、芹菜素-6-C-β-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2)、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1→6)]-β-D-葡萄糖苷(3)、刺槐苷(4)、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5).结论 化合物1~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包括1个生物碱和4个黄酮苷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长毛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对长毛三脉紫菀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进行抑菌实验。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出6个萜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β,3β,16α-三羟基-23α-醛基-12-烯-28-齐墩果酸(1),2β,3β-二羟基-16-O-β-吡喃葡萄糖基-23α-醛基-12-烯-28-齐墩果酸(2),(-)-Angelicoideno-2-O-β-D-glucopyranoside(3),(-)-Angelicoidenol-2-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4),木栓酮(5)和木栓醇(6),其中化合物3和4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本研究为长毛三脉紫菀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化学成分分离采用柱层析和液相色谱方法,结构鉴定采用
ESI-MS,NMR。结果从大戟干燥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地榆皂苷I(1)、3β-α-L-阿拉伯糖基-12,19(29)-
二烯乌苏酸-28-β-D-葡萄糖酯(2)、丹酚酸B(3)和Senarguine B(4)。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戟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宽叶大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法,对宽叶大戟全草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二烷酸(1)、蒲公英醇(2)、α-波甾醇(3)、羽扇豆醇(4)、β-谷甾醇(5)、白桦酸(6)、齐墩果酸(7)和桦木醇(8)。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宽叶大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