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6-06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12例进行研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低通量透析,观察组行高通量透析,两组均透析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均明显下降,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7%(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和控制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彭智刚 《内科》2013,8(1):27-28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igh permeable hemodialysis,HPD)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顽固性高血压患者42例,随机分为HPD组22例和普通血液透析(LPD)组20例,HPD组采用德国Fresenous公司F60聚砜膜滤过器,LPD组采用Fresenous公司F6透析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情况。结果 LPD组经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D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LPD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衰的常见并发症,是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首位死因,约占50%。我们对61例尿毒症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过程中作超声心动图(UCG)检查,以动态观测心功能的变化。1 临床资料1.1 病历选择自1991~1997年我科住院尿毒症患者61例,男性32例,女性29例;年龄22~74岁,平均55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13例,糖尿病肾病9例,多囊肾4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尿路结石2例。全部病例均行透析治疗,其中维持性血透者55例,采用德国贝郎透析机碳酸盐透析,每周2~3次,共10~12小时;腹膜透析6例,采用美国Batter公司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钙、磷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差异。方法 以98例透析龄>3月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透析龄的长短将患者分为透析龄<12月组、12月<透析龄<36月组以及透析龄≥36月组;生物化学仪分析各组间血钙、血磷、血肌酐、尿素氮等,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透析前iPTH水平。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随透析龄延长iPTH 水平逐步升高 (P<0.05);在短透析龄(透析龄<36月)患者中糖尿病患者iPTH水平低于非糖尿病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回归分析显示,iPTH与血磷和透析龄相关。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iPTH水平随透析龄延长而升高且与高血磷相关。  相似文献   

5.
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水平及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及相关骨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使用透析器不同,分为高通量组(HF组,n=54例)、低通量组(LF组,n=37例),比较两组在维持透析时间<5年、5~10年及>10年三个时间段患者血PTH及透析前、后血钙,透析前血磷,透析后血磷下降率;同时两组各选择15例患者比较骨活检病理改变;分析造成高、低通量透析患者血PTH水平及骨病理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随透析年限的延长,低通量透析患者血PTH大幅度升高,而高通量透析患者则为轻度升高.透析年限<5,5~10年及>10年三个时间段,高通量透析患者血PTH水平都非常显著低于低通量透析组患者,分别为(105.6±130.2)pg/Lvs(507.8±426.8)pg/L(P<0.01),(225.4±333.0)pg/Lvs(1035.1±928.5)pg/L(P<0.01),(238.2±333.0)pg/Lvs(1797.7±853.9)pg/L(P<0.01).骨活检病理病变(类骨质面积,破骨细胞数)也显著轻于低通量透析患者(P<0.05).高、低通量透析患者透析前血钙(2.49±0.22mmol/Lvs2.14±0.26mmol/L)、透析后血钙(2.84±0.18mmol/Lvs2.55±0.35mmol/L),及透析后血磷下降率(57.47±9.87%vs45.73±13.30%)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高通量透析能显著降低患者血PTH水平,改善肾性骨病,这种作用可能与增加磷的清除,及升高患者血钙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了解中山市小榄地区近3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现状及问题.方法 统计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市小榄地区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登记于“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系统”的所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分析患病率、原发病因、透析充分性与透析频率、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死亡原因等,且比较自费与医保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011年1月份本地区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1人,占该地区总人口比例0.11‰;2014年1月共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7人,占该地区总人口比例为0.14‰,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首位原发病因由2011年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占34.16%),转变为糖尿病肾病(占31.15%).3年间血液透析充分性与透析频率均不断提高,2014年与201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011年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0.68%、4.63%;2014年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9.13%与6.32%.3年间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死亡率为8.25%,首位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占24.71%.享受基本医保的患者在透析依存性、治疗效果上均明显优于自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本地区近3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透析质量与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不断提高,但心脑血管并发症仍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龙凤川 《内科》2013,(6):609-6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其与低血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0例透析龄6个月以上的肾病患者,依据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变化分为透析低血压组(A组)和血压不变组(B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在高频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低频功率和功率变异比值明显低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近似熵在透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A组明显低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发生透析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行为自我管理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行为方式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选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99例和对照组97例。实验组采用行为自我管理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干预时间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第6个月治疗依从性、急诊或住院血透、血透并发症发生率、内瘘功能、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急诊或住院血透、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自我管理方法能增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透析过程健康行为的选择,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现就我透析中心18例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为例就其临床表现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浓度枸橼酸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常规血液透析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7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用30%枸橼酸钠抗凝常规透析,观察患者透析充分性、凝血情况、不良反应和透析前后的血气、电解质浓度、血钙。与58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枸橼酸钠抗凝患者均能完成4小时一5小时的常规血液透析,透析效果充分,与普通肝素抗凝组比较无显著差别;枸橼酸钠抗凝组透析前后血HCO3^-浓度、离子Ca^++、K^+浓度和Na^+浓度变化明显(P〈0.0l或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枸橼酸钠抗凝组发生透析器和管路凝血例次高于同期常规肝素透析组(P〈0.05)。结论 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用于含钙透析液常规血液透析安全可行,是高危出血透析患者较为理想的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 观察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6个月时透析前和透析后的血压、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清除率(URR)等生化指标及特征性营养指标,分析透析充分与营养指标的关系,并随访患者心血管症状发生情况与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的关系.结果 KT/V与营养性指标明显的相关(P<0.05);透析充分组与不充分组透析后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有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行分组比较显示,两组Alb、Hb、上臂中部肌围(M AMC)、K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析充分和营养状况良好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90例该院在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图表法分为4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实施腹膜透析,后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比较两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并发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结果观察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同对照组相比提高明显,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下降明显,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氧化物酶、丙二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低蛋白饮食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在西方国家,它是导致终末肾功能衰竭(肾衰)的首位疾病,在美国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43%;1999年国内初步统计,它是导致终末肾衰的第二位疾病,占全部透析患者的13.3%,其数字还在迅速增长。因此,必须重视对DN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重症过敏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比较;头孢妥仑匹酯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糖尿病、炎症的关系;左旋肉碱对血透中低血压和血C反应蛋白的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左旋肉碱在维持性血透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该文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血压节律可能存在的异常并讨论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于透析间期(透析前1d)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非高血压组、高血压控制组及高血压未控制组。监测或评估3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肌酐(Scr)、透析充分性标准(Kt/V)、血清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IDWG)、Morisky依从性评分等。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ace hemodialysis,MHD)是尿毒症肺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国外研究预计2010年全世界将出现超过2,000,0000例的透析患者,以上数据显示MHD治疗尿毒症肺的普遍性越来越高[1]。已有研究表明,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发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其他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与系统性炎症反应、残余肾功能及营养的关系。方法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透析充分性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71例及透析不充分组(Kt/V1.2)33例。比较两组外周血炎症/应激指标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比较两组残存肾功能(RRF)、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透析频率(近6个月平均透析频率);分析Kt/V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充分组外周血CRP、IL-6水平显著低于透析不充分组(P0.01);两组外周血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充分组RRF水平、Hb水平近6个月平均透析频率、外周血ALB水平、平均Kt/V值显著高于透析不充分组(P0.05)。患者Kt/V值与RRF(r=0.449,P0.01)、透析频次(r=0.683,P0.01)、Hb水平(r=0.399,P0.01)及ALB水平(r=0.664,P0.01)均呈正相关;与CRP(r=-0.694,P0.01)及IL-6水平(r=-0.681,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透析不充分可导致接受维持性透析的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系统性炎症/应激水平升高,且与患者透析频次、残存肾功能及营养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之,其发生率达20%~50%,透析低血压导致透析不充分和趋滤困难,甚至威胁生命。反复发生透析低血压,不利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影响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高钠透析可明显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但高钠透析可引起病人口渴、血压升高以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给下一次透析脱水造成困难。为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我们采用可调钠透析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行高通量透析且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1例,按年龄分为两组:年龄≥65岁的老年组(79例)和年龄<65岁的非老年组(62例),血液透析频率为3次/w,4 h/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在此期间的住院情况和死亡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老年组住院例数较非老年组明显增高(P<0.01),年住院率较非老年组亦明显升高(P<0.05)。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呼吸道感染及血管通路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前4位原因,老年组年死亡率为164.55人次/1 000患者年。心血管事件是老年透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结论老年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住院例数、住院率及死亡率较非老年组患者明显增高,心血管事件是老年组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及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透析的远期并发症成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及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了高通量透析的临床优势,降低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死亡率〔1〕。以下对近年高通量透析临床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